登陆注册
20509300000017

第17章 新皇上任三把火

刘彻登基后,马上做了三件当务之急的事。

第一件事:感恩戴德。

对谁感恩,戴谁的德?当然是汉景帝了。因为汉景帝交给了他一个好摊子。景帝和他父亲文帝在位期间,很好地施行了汉高祖刘邦的“与民休息”政策,不但稳定了社会,还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共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个怎样的局面呢?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原话为证:“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国富民强,丰衣足食。面对如此大好局面,刘彻自然感恩戴德。

第二件事:感恩回馈。

刘彻感恩回馈的人自然也是他至亲至爱之人。他封祖母窦太后为太皇太后,封母亲王娡为太后,封他金屋藏娇的太子妃陈阿娇为皇后,封他的两个舅舅田蚡和田胜为武安侯和周阳侯,而敢于拿“青春赌明天”的王娡之母臧儿也咸鱼翻身,被封为平原君。

第三件事:思想革命。

刘彻上任后,并没有因为国富民强而裹足不前,相反,雄心勃勃的他很快搞起了思想革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朝自开国以来,吸取了暴秦灭亡的教训,沿用了战国以来流行的“黄老”的治国方针,以“无为而治”为治国的核心精髓。七十多年来,一直一脉相传。

如果刘彻也在这一条道上走到黑,那刘彻就不是汉武帝了。他决定进行一场思想革命,推翻黄老,独尊儒术。

要革命,首先就得有人才。如何才能让天下人才为己所用呢?刘彻马上下了一道圣旨,公开招聘“公务员”。

他的圣旨一出,天下文人骚客闻风而动,特别是自秦始皇以来被打压的儒生终于时来运转了。面对这样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们自然个个都争先恐后地往京城里赶。

汉武帝出台的“公务员考试”之所以能产生这样轰动的效应,原因是如此选拔人才的方式史无前例。要知道,在他从政之前的汉初七十余年光景里,朝廷选拔官员基本上都延续了秦朝的规章制度,大致分为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军功制。凡是在军队功劳簿上有名的人,可以直接入选公务员。

第二种方式:任子制。凡是郡太守以上官员,在任期满三年之后,可以保举其子弟一人为公务员。

第三种方式:赀选制。凡是交纳一定的钱财,便具有入选公务员的资格。

这三种方式,说得再直白点就是有功、有权、有势之人才可以理所当然地到朝中为官。也正是因为这些条件的限制,官场上纨绔子弟多如牛毛,而真正的才学之士大都怀才不遇,流落民间。汉武帝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方式,正是给了大家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能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面对众学者儒生的到来,汉武帝很是高兴。这次公开招考也很成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汉武帝招揽了大量有用之才,其中尤以“双子星座”——董仲舒和东方朔——最为闪亮。

董仲舒是这次考试的状元。他是广川(今河北省枣强县)人,少年闻名,从小就研读《春秋》,并以弱冠之年独创了流传千古的成语“目不窥园”而闻名天下。传说他专研学术到了痴迷的地步,整天守在书房里朗诵诗经,专研儒学,成了不折不扣的“宅男”。他自己家中有一个风景优美的后花园,但他连续三年都没有踏进过,所以“三年不窥园”成了当时儒者的精神追求。

博览群书的董仲舒在而立之年彻底摘掉了“宅男”的帽子,开始四处游学。别的大师讲课要按天、按时收费,他不但不收取任何费用,而且还要倒贴——贴时间和车旅费等,但他却乐此不疲。

付出就有回报,他的无私奉献收到了良好成效,他送出去的是知识,留下的是董氏这块金字招牌。他的声名到了极盛的地步,那些“国家级”的教授在他面前也自叹不如。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事实证明,董仲舒是千里马中的千里马,而汉武帝刘彻是伯乐中的伯乐。他拿着董仲舒的考卷看了一遍又一遍,读一遍参悟人心,读二遍醒悟人性,读三遍感悟人生,读百遍爱不释手,读千遍意犹未尽……汉武帝马上下令召见了董仲舒。

与其说是召见,不如说是汉武帝对董仲舒的第二次考验。只是先前是笔试,现在是面试。

“朕有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烦请先生解惑。”汉武帝对董仲舒恭敬有加,态度诚恳至极,没有半点考官的架子,反倒像一个误入歧途的人等待高人指点一样。

“三皇五帝从兴起到衰弱,这是不是天命呢?夏、商、周三代受天命而兴起,它们的祥兆是什么?灾异变化又是什么?是天命还是道义?朕希望社会能流行淳朴的风气,朕希望四海升平,百姓能安居乐业,朕也希望法律能坚决地实行下去,所有人都有安全的保障,朕希望能享受上天的保佑和鬼神的阴骘……却不知该如何修治整饬,达到心中宏愿,故请先生赐教。”汉武帝大有把埋藏在心底十六年来的“十万个为什么”都问出之意。

面对汉武帝撒豆子般的提问,董仲舒不急不躁,从容淡定,娓娓而谈,一一作答。他的话高屋建瓴,条分缕析,成了流传后世的经典,史称“天人三策”,归纳起来有五个要点。

第一,新王改制,君权神授。

董仲舒说,新的王朝建立后,新的皇帝即位后,一定要改变旧朝的制度和礼仪,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改正朔,易服色”,达到以顺天命的目的。

“正朔”的“正”指正月,即一年之首;“朔”指初一,即一月之首。“改正朔”说白了就是改变前朝历法的意思。

“服色”指的不仅仅是服装的颜色,还包括车马、祭牲等颜色。每一个朝代崇尚的颜色都不同,夏朝尚黑,商朝尚白,周朝尚赤。“改服色”说白了就是改变前朝所崇尚的颜色。

之所以要改正朔,易服色,以顺天意,是因为君权神授。皇朝的更迭是天意,非人力所为,这证明了新政权的合法性。人君受命于天,奉天承运,进行统治,代表天的意志治理人世,一切臣民都应绝对服从君主。而皇帝的权力是上天赐予的,是命中注定的。如果君主滥用权力,苛法暴政,无法无天,违背天意,老天就会发出警告。如果警告没用,老天就会以灾异等形式来鞭策、约束君主的行为,直至剥夺君主手中的权力。

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使君主的权威得到了空前提高,他把君权建筑在天恩眷顾的基础上,从而使君主的权威绝对神圣化,这有利于维护皇权。同时又告诫君主要懂得洁身自爱,做到慎言、慎独、慎行。

第二,大一统,大统一。

董仲舒按照《春秋》所提倡的“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极力主张实行“大一统”。

“大一统”即天下统一,这正好跟极富政治理想和抱负的刘彻不谋而合。刘彻当时的形势是,国内刚刚平定七国叛乱,各大诸侯虽然心存敬畏,但人心不稳;国外匈奴日益强盛,常常骚扰大汉边疆,为所欲为。

在内外形势都很严峻的局面下,如何建立高度的“中央集权制”,这正是刚登基的刘彻面对的当务之急。而董仲舒提倡的“大一统”正中刘彻的要穴,自然很得他的赞赏。也正是因为这样,刘彻一生都在追求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并且倾尽人力、物力、财力和匈奴展开了“虽远必诛”的持久战,只为了达到中国“大统一”的目的。

第三,立太学,举贤良。

打天下,靠人才;治天下,更需要人才。正如刘邦所说,“我能在马背上打下天下,总不能在马背上治理天下吧”。治理天下,没有人才,一切都是扯淡。

“立太学”是指建立国家级的中央大学,通过政府扶植来培育人才,通过设立乡学培育人才,以供朝廷社稷所用。

“举贤良”指将“公务员公开招聘”,即举贤制制度化,源源不断地向朝廷输送能人异士,让大汉王朝人才荟萃,国泰民安。

第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说,天下民众,只要学习《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和《论语》就可以了,凡是不在此范围之内的其他各家学派的学说,应该禁止传播,坚决杜绝这些学说与儒家学说同存共议。这样一来,可以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只有思想统一了,法纪制度才能统一;只有法纪制度统一了,民心才能统一;只有民心统一了,国家才能治理好。

当然,这个统一是要讲究方法的,秦始皇也是为了统一天下民众的思想,但采取的方法却不妥,是血淋淋的焚书坑儒。而董仲舒提倡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温柔战术,不杀你也不坑你,只要你一心一意读儒学就行了。

第五,主更化,常善治。

“更化”指改变、革新,“主更化”就是指要变革。董仲舒认为,一个国家要想治理好,就必须进行行之有效的改变。

刘彻不是一个想躺在先皇功绩簿上过日子的皇帝,他想有所为。听了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后,他感叹道:“妙,实在是妙!妙不可言,妙语连珠啊!”

汉武帝对董仲舒的面试到此结束。董仲舒的建议他都悉数采纳。考虑到官场用人的规矩,汉武帝并没有直接把董仲舒留在朝廷为官,而是先把他安排到了基层,任江都相,辅佐自己的兄长刘非。

同类推荐
  •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通过它我看到了一个年过五千岁的中华民族站在珠峰之顶,面带慈祥的微笑,遥望着远方。
  • 高尔基

    高尔基

    刘明山编著的《高尔基》内容介绍:高尔基所处的那个年代,正是俄国文学空前繁荣的时代,然而,高尔基却以他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走进俄国文坛。由于他出身于社会底层,所以他特别了解广大的人们群众生活的疾苦,在世界文学历史中,他的作品第一个在创作中真实而生动地歌颂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群光辉的英雄形象,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一起来翻阅《高尔基》吧!
  • 儿皇帝:石敬瑭

    儿皇帝:石敬瑭

    官宝超编著的《儿皇帝——石敬瑭》为该丛书之一,介绍了儿皇帝石敬瑭传奇的一生。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老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详尽描述了苏东坡的生平。在文学上,苏东坡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政治上,苏东坡虽然多次被贬,但始终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情感上,苏东坡的两位妻子均早早离开人世。在本卷中主要讲他的第三位知己王朝云,王朝云在苏东坡最困难的时候对他不离不弃。但是在苏东坡被贬“天涯”之际,也不幸染病早逝。
  •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上册)

    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上册)

    本书是一部描述毛主席人际关系,反映毛主席与湖南家乡父老交往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我曾读过一部分,感到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作者通过长期深入采访和研究,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以庄重的笔触描写了一代伟人毛主席与父老乡亲水乳交融的关系,歌颂了毛主席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大公无私、情系桑梓、,忧天下的高尚品质和伟人风范。我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959年随毛主席回过韶山,亲身感受到毛主席浓郁的乡情亲情友情。
热门推荐
  • 修仙门派掌门人

    修仙门派掌门人

    莫道被车撞死后灵魂被一件混沌至宝破碎虚空而去重生在修真界天道宗宗主身上,看莫道如何统一修真界。
  • 天下为聘:龙门千金赖上门

    天下为聘:龙门千金赖上门

    千桦乱世,女子命若浮萍。她是骄纵的龙门千金,最宠爱她的哥哥与爹心愿,岁月静好,幸福一生,可是偏偏遇上最坎坷的生活,爱过,恨过,撕心裂肺。念今生,一眼回眸尽哀愁,花前月下独自醉,一点迟疑,错付今生;愿来生,你为儿郎我作红颜,哭尽相思泪,沧海桑田,执手相握,永不错付。
  • 洪运

    洪运

    法不传外道。有着蛮人血统的李源便是众人眼中的外道,不得科考晋身,更没资格修炼。偶然获得一幅山水图,李源截取了镇国公府二百年的气运。福兮祸兮?皇室、国师、七宗五姓还有蛰伏千年的巫、胡两族,全都盯紧了李源,重重谋算就此铺开。洪运护身,扶摇直上,不让浮云遮望眼。
  • 重生绣娘:悍妇驭夫记

    重生绣娘:悍妇驭夫记

    驭夫之术,在于撵走丫鬟,通房止步。在于外防表哥,内防表妹。在于抱紧婆婆大腿,喂饱小姑的嘴。抑或……夫妻恩爱,携手白头。这是一个泼辣小娘子VS傲娇毒舌小公子的故事。
  • 网游之繁花炫陌

    网游之繁花炫陌

    网游是人们的第二个世界。风华公司制作了第一款全息游戏,烽火。一个富家千金,花陌,更是商界、政界、黑道的大小姐。她热爱网游,更在烽火刚出时就购买了游戏仓。低调是何物?低调也无法掩盖我自身的光芒!
  • 护剑者

    护剑者

    护剑者却不懂剑法、修行者却不修元婴、救世者却只为自救,看陈飞扬一个不懂剑法的护剑者、不修元婴的修行者如何在自救的同时完成救世创举。
  •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少年时期,生活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制度转换的时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阵痛,塑造着一个叛逆的性格;时代大潮的激荡,则玉成了一个弄潮儿的辉煌。郭沫若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书法艺术等领域都成就斐然。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
  • 帝子归来兮

    帝子归来兮

    前世,陵江之滨我们一见钟情;今生,汀州柳岸,你我却无缘再见。我为前世的积怨回来,等你解释那朵衰败的红莲。
  • 魔法的秘密

    魔法的秘密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几只乌鸦盘旋在别墅的上方,"不怕不怕”,她已经悄悄来到。。。。。。
  • 最终幻想2命运与掌握命运

    最终幻想2命运与掌握命运

    最终幻想2的同人小说,不定期更新。加入了很多个人的东西。想玩最终幻想2但还没玩的最好回避,以免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