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0800000002

第2章 混乱中的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2)

“我也不能把江东土地和十万人马白白地送人。不过刘将军刚打了败仗,怎么还能抵抗曹军呢?”诸葛亮随后分析了两军的情况,先说刘备的散兵和关羽水军共有万人,加上刘琦(刘表长子)的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分析说曹军远来疲弊,又用轻骑追了刘备,一日一夜,跑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着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他肯定地说曹操必能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被鲁肃、周瑜游说,最终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当时,曹操已经占领了长江中游的荆州,顺流而下就可以到达东吴,兵力有三十多万,战船、粮草都很充足;而孙刘联军一共才五六万人,强弱对比悬殊。但正如诸葛亮的分析,曹操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没有经过水战的训练,上船后容易晕船,站都站不稳,怎么能打仗呢。士兵们千里迢迢从中原开赴江南,为追击刘备的军队,骑兵一天要赶几百里路,已经筋疲力尽。投降的刘表旧部士卒,又大多不愿为曹操卖命。而且秋冬之际已经来临,士兵缺少棉衣,瘟疫流行,非战斗减员大大增加。因此数量虽多,却远不如孙刘联军来得精悍。为了避免晕船,曹操下令把战船用铁链连在一起。曹操当时满以为自己人多势众,下了战书逼迫孙权投降,并没在意对手的举动,有时候还坐船在大江上饮酒赋诗,等待对岸陆续来投降的人。

但是他的对手却远比他想象的高明。两军刚刚在湖北赤壁山附近首次交锋,曹操就吃了亏,不得不放弃到南岸扎营的计划,退到乌林的江北。这时东吴的统帅周瑜率领水军进驻南岸,和曹军隔江遥遥相对。

周瑜的部将黄盖看到这个情况,向周瑜献计用火攻的办法来打败曹军。周瑜觉得黄盖的主意可行,于是用计让黄盖投降曹操。曹操以为东吴将领害怕他,对黄盖的假投降,一点也没怀疑。

黄盖暗中让兵士准备好十艘大船,每艘船上都装着枯枝,浇足了油,外面裹着布,插着旗帜,另外又准备了一批轻快的小船,拴在大船船尾上,准备在大船起火时转移兵士。隆冬的十一月,天气突然回暖,刮起了东南风。当天晚上,黄盖带领一批兵士分乘十条大船,行驶在前面,后面跟随着一批船只。船队到了江心,扯满风帆,像箭一样驶向江北。曹军水寨的将士听说东吴的大将黄盖来投降,正纷纷挤到船头看热闹。没想到东吴船队离开北岸约摸二里光景,前面十条大船突然同时起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十条火船,好比十条火龙一样,闯进了曹军水寨。寨里的船舰,都连在一起,躲又躲不开,很快地都燃烧起来。一眨眼工夫,已经烧成一片火海。水寨烧了还不算,岸上的营寨也着了火,曹军的一大批兵士被烧死;还有不少人被挤进江里淹死了。

周瑜一看北岸起火,马上带领精兵渡江进攻。他们把战鼓擂得震天响。北岸的曹军不知道后面有多少人马进攻,吓得全军溃逃。

曹操拖着残兵败将向华容(今湖北潜江县西南)的小路上逃跑。这条小路全是水洼泥坑,骑兵没法通过。曹操赶忙命令老弱兵士找了一些稻草铺路。他带着骑兵好不容易才通过,可那些填铺稻草的兵士,却被人马踩死了不少。

刘备和周瑜一起,分水陆两路紧紧追赶,一直追到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曹操的几十万大军战死的加上得疫病死的,损失了一大半。曹操只好派部将曹仁、徐晃、乐进分别留守江陵和襄阳,自己带兵回北方去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经过这场赤壁大战,曹操认识到自己的实力还远不足以平定南方,而刘备和孙权也总算松了口气,各自开始扩大地盘,三国时期三足鼎立的局面,从这时起才算大致定型。

5、“神医”华佗

东汉末年我国有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kuàizhì)人口的杏林佳话;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严谨,被后世誉为“医圣”;而华佗(huátuó)则深入民间,足迹遍布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发明麻沸散(临床麻醉药)、施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常以“华佗再世”来称赞医家,足见其影响深远。

在当时,读书人大多以出仕做官为荣。但华佗却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终身以医为业,矢志不移。他青少年时期,正值东汉桓帝、灵帝在位时,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卖官鬻(yù)爵,贿赂公行,对百姓敲骨吸髓,疯狂榨取,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华佗目睹官场的腐败和苍生的苦难,决心弃绝仕途,以医济世。当时朝廷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对华佗的品行、学识非常赏识,多次推荐他入朝为官,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华佗和曹操是同乡,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自小熟读经书,尤其精通医学。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到他手里,大都药到病除。

在华佗多年的行医实践中,他非常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对症施治。一次,有两个军吏,都是浑身发热头痛欲裂的症状,但华佗所开的处方却大不一样,一个用的是发汗药,一个却用了泻药,二人奇怪。原来华伦诊视后,知道一个是表证受了风寒,用发汗法可解;一个是内热,必须用导泻法才能治好。这两人回去抓药服了,果然病都好了。

华佗不仅能治内科,还擅长做开刀手术。他配制了一种麻醉剂叫麻沸散。有个病人肚子痛得厉害,没过多少天,胡须眉毛全脱落了。华佗诊断后,说:“这是脾脏溃烂了,得赶快开腹治疗。”华佗让病人服了麻沸散,打开腹腔,把坏死的脾脏切除,再缝好创口,敷上药膏。过了四五天,创口愈合,一个月之后就康复了。

史书上记载的有关华佗治病的传说还有很多。据说,有个太守生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治好。华佗诊治后,认为只有让病人发怒,才能治好他的病。于是,他故意向病人索取很贵的诊费,却拖拖拉拉不认真给他开方抓药,过了几天,竟不告而别,还留下一封信骂太守得了病是自作自受。太守果然大怒,立刻派人追捕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华佗用意,暗暗叮嘱家人不要去抓华佗。太守听说抓不到华佗,更加怒气冲天,一气之下,呕出几口黑血。不想这一呕,病反而好了。

正当华佗在民间热心奉献自己的精湛医术时,崛起于中原动乱中的曹操,听说了他的大名后前来邀请。原来曹操早年得了一种头风病,中年以后,日益严重。每次发作,心乱目眩,头痛难忍。很多医生诊治后,都疗效甚微。华佗应召前来诊视后,在曹操胸椎部的鬲俞(ɡéyú)穴进针,片刻便令其脑清目明,疼痛立止。曹操十分高兴。但华佗却如实相告:“您的病是脑部痼疾,短期难于根除,必须长期攻治,逐步缓解,才能延长寿命。”曹操听后,以为华佗故弄玄虚,因而心中不悦,只是脸上没有显露出来。他仍然把留华佗在府中,还允许他为百姓治病。公元208年,曹操操纵朝政,自任丞相,总揽军政大权,于是就想要华佗长留府中,专做他的侍医。这对“以医济世”为终身抱负的华佗来说,要他隔绝百姓,专门侍奉一个权贵,自然是不愿意的。于是他借口回家探亲,顺便去采药,便一去不归。曹操几次发信相召,华佗均以妻病为由拖着不去。

曹操恼羞成怒,就派使者到谯县去调查。他告诉使者,如果调查证实,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送四十斛(斛,音hú,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小豆,听任华佗推迟假期;要是华佗谎言搪塞,就把华佗抓来。

调查结果,华佗被抓走了。曹操把华佗抓到许都,他认为华佗故意违抗他的命令,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下令把华佗处死。

谋士荀认为处刑太重了,劝曹操说:“华佗医术高明,他一死,要影响许多人的生命,希望丞相从宽发落。”但曹操一意孤行,竟下令在狱中处决了华佗。

华佗临死,仍不忘济世救民,将已写好的《青囊经》取出,交给狱吏说:“此书传世,可活苍生。”可狱吏胆小,怕接了华佗手里这部书,将来曹操追究起来,自己受到牵连,说什么也不肯保管。华佗悲愤之余,只得将医书投入火中,一焚了之。

6、三国归晋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

东汉末年经过连年的割据混战,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司马懿(yì)是魏国后期最有才能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足智多谋,通过对吴、蜀的军事作战,他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军事大权。但司马懿却遭到大将军曹爽的疑忌,被剥夺了军权。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剪除了曹氏势力,魏国军政大权也因此完全落入司马氏之手。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相继执政。魏国在司马懿父子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司马昭为了取代曹魏,计划先灭蜀,后灭吴,统一全国。于是,公元263年秋,司马昭调动大军准备灭蜀。

蜀汉国小兵寡,后主刘禅又是有名的昏庸之主。自诸葛亮、蒋琬、费相继死后,大权逐渐落入宦官黄皓之手。因此,朝政混乱,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公元262年,大将军姜维欲诛黄皓未能成功,为了逃避迫害,率军屯驻沓(tà)中(今白龙江上游,甘肃舟曲、迭部二县境边),不敢回成都。次年,姜维听闻钟会准备攻蜀,上书请派左将军张翼、右将军廖化督军分守阳安关口(即今陕西勉县老城)、阴平桥头(今甘肃文县南门外的白龙江上),以防未然。黄皓收到奏折后,启奏后主,没有准奏。这就给了司马昭一个灭蜀的良机。

这年秋天,司马昭发兵18万,派征西将军邓艾统军3万,羁绊姜维于沓中;雍州刺史诸葛绪统军3万,驻军于武街桥头(今甘肃文县西门外白水江上),断姜维东归之路;镇西将军钟会统军12万,进攻汉中。八月,蜀廷闻魏军将至,才开始派遣廖化率兵赴沓中增援姜维,张翼、董厥率兵向阳安关口作为汉中诸城的外援。九月,钟会兵分三路,由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入汉中。汉中蜀军很少,不久就被钟会大军占领。邓艾也兵分三路,夹击姜维。姜维得知钟会大军已入汉中,急忙引军东还。此时诸葛绪率军已占领桥头,不能过,姜维就佯装要从诸葛绪后面撤出;诸葛绪探知后,率军堵截。姜维迅速领军过了桥头,等诸葛绪返回来追击时,已经来不及了。姜维退往白水(今四川青川县东北白水镇),与廖化、张翼、董厥等相会,合兵守剑阁以拒钟会大军。邓艾统军追击姜维与诸葛绪合军直取成都;诸葛绪不从,却邻兵与钟会军会合,但钟会密奏诸葛绪畏懦不进,诸葛绪被遣返,所领军队悉数归属钟会。姜维守剑阁,钟会久攻不下,加上粮草缺乏,想退军。关键时刻,邓艾上书说:如以奇兵从阴平、江油取道到成都,剑阁蜀军必然要去救,钟会大军就会平安抵达成都。于是,邓艾自阴平凿山开道,攀木缘崖,经350公里无人地区,到达江油。守将马邈迎降。邓艾又破诸葛瞻前军;诸葛赡退守绵竹,战败而亡;邓艾军顺利到达成都,刘禅投降,敕令姜维向钟会投降,蜀汉灭亡。

公元264年,司马昭以灭蜀之功晋爵为晋王。次年,正准备迫使魏帝让位,却突然于八月死去。其子司马炎袭位,继承父志,于265年12月,取代曹魏,是为晋武帝。晋武帝的威望、能力都不如其父,加之禅代以后,又有不少人反对。为了安定内部,迟迟不敢灭吴。

公元279年,晋武帝在群臣的一再催促下,才下决心灭吴。十一月,他派大军20万南征吴国。

吴主孙皓听闻晋军南下,令丞相张悌(tì)督军三万抵抗,结果全军覆没,吴人大震。次年三月,晋军王浚(jùn)舰队浩浩荡荡由武昌东下,临近建业,孙皓派游击将军张象率水军万人拒战,但张象军却望旗而降。吴国司徒何植、建威将军孙晏(yàn)等也纷纷投降。孙皓见大势已去,只得面缚出降。吴国灭亡。

至此,中国又重归一统,结束了长期的战乱纷争,社会也渐趋安定。

7、祖逖“闻鸡起舞”

祖逖(tì)字士稚(zhì),其家族在西晋时期是北方名门,代代吃皇粮。父亲祖武,曾任过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太守。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好动,为人豁达,讲义气,好抱打不平,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深得邻里好评。

祖逖十四岁才明确读书的意义。他深知自己读书已晚,所以就发愤图强,以期补回失去的时间。祖逖在乡里的名声很好,再加上他懂事后发奋求学,所以深受州官器重。二十四岁进入官场后,更加勤奋苦学,他一方面刻苦求学,另一方面又奋起学武。他想使自己成为文武全才,以便于应付日益动荡不安的社会形势。

祖逖在司州担任主簿时与刘琨(kūn)结为好友,二人同样刻苦勤奋,都有图强之志和报国之心,而且彼此意气相投。他俩常常相伴夜读,晨起练武,同床共寝。为了早起,二人相约,听到村中的鸡叫声就起床晨练。一年四季,不管风霜雪雨,也不管多么劳累,每当在睡梦之中听到鸡叫声,两人必定奋起晨练,长年如此,为日后成就一番事业打下了基础。

西晋末期发生了八王之乱,统治集团内讧(hònɡ)迭起,公元311年,自立为汉国皇帝的匈奴首领刘渊派兵攻入洛阳,俘虏了晋怀帝司马炽(chì),抢掠洗劫后一把大火把洛阳烧毁。西晋灭亡。

洛阳陷落之后,北方的大地主和士族纷纷南迁,祖逖率亲友百余家也加入了向南逃亡的队伍。在逃亡的路上,祖逖经常帮助老弱无助的逃难者,资助那些吃不上饭的人,与逃难的民众同甘共苦。这使祖逖在流亡的人群中有了很高的威望。

祖逖到南方后,被琅琊(lángyá)王司马睿任用为徐州刺史、军咨祭酒。在北方广大地区遭受少数民族武装践踏的时期,琅砑王在江东建立起一块相对和平安宁的区域,北方的大地主和士族逃到这里苟安。而且司马睿也只想偏安一隅,不想有什么大的作为,更不考虑统一国家之事。因此,谁向他提出北伐之事都会遭他的训斥,有的人为建议北伐险些丧命。

祖逖不愿意国家分裂,更不愿意使人民长期遭受战乱之苦,他冒死多次向司马睿建议出兵北伐,并愿意充当先锋。司马睿见祖逖言诚意切,有所动心,再加上祖逖声望很高,北伐之事又受北方南逃士族的支持,他担心处理不好会影响其统治,就勉强做出了姿态。公元313年,司马睿终于同意了祖逖的北伐要求,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但却不给他兵士和武器,只给了他一千人的粮食和三千匹布,令其自行招兵买马、制造武器。

这种只给命令不给兵将的做法并没有使祖逖悲观失望,只要有机会报效国家他就心满意足了。祖逖欣然受命,于公元313年8月率领自己组建起来的几百人渡江北上,船到江心,祖逖对着滚滚的江水,敲击着舟楫(jí)宣誓说:“我祖逖此行,如不收复中原,绝不重返江南!”其豪言壮志深深感动了同行的人们。

祖逖北上,并没有轻易北进,而是在淮阴设立据点,铸造兵器,招兵买马,屯垦土地,准备步步为营,渐次兼并豫州境内各种凭借坞堡据守的流民武装。但是,北方中原一带的最大割据势力,羯(jié)族人石勒的政权也不会坐等晋王室恢复元气,数年之内,占领了幽州大部、青州全部,兵锋指向刘琨据守的并州(今山西太原)。

同类推荐
  • 明末大奸臣

    明末大奸臣

    铁骑绕江山,国破山河碎天子守国门,臣子死社稷明末年间,山河飘零动荡,内有贪官污吏祸国殃民,外有女真肆虐辽东。今朝生为明臣,君不负我,定以死守忠节,君若负我,那天翻地覆又如何。望着这片血色的天空,王宿喊出了自己的誓言。ps:书友群:四一五、八八九、三二三都加进来吧,大家一起聊聊书的剧情
  • 大明布衣王

    大明布衣王

    袁牧野,一个大学院校,历史系毕业高材生,因无钱无势,怀才不遇,沦落成了街边小贩。一次与城管的斗智斗勇中,倒霉地跌落窨井,穿越到了元末年间。他凭着对历史地熟悉,巧与大明开国天子朱元璋,与之义结金兰,开创不世之基。建部队,结名流,不畏权贵威逼。平北乱,下南洋,播天朝威名。做帝师,献谏策,立大明盛世。当得是:越世百年遇国殃,金戈铁马征沙场。开得大明逢盛世,爵拜逍遥布衣王。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汉赋

    汉赋

    【起点五组内签精品,务必完本,求朋友们收藏,推荐】因为一场沙尘暴,李磊穿越到了汉景帝末年,是想方设法回到公元二零一三年,还是跟着太子刘彻混口饭?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好吧,走又走不掉,跑又跑不了,干脆就跟汉武帝刘彻这个大土豪做个好基友!还有李广、东方朔、司马迁、卫青、霍去病、窦婴!李磊自诩为是一个羞答答的倜傥好青年,当他见到了平阳公主却心里直打鼓,当他见到了卫子夫就突然六神无主,当他见到了卓文君就成了空心人。赶在司马相如前赢得文君心,朝朝暮暮一往情深!李磊自称为是一个山寨发明家,发明了火柴就大卖,发明了纸张就脱销,发明了指南针、望远镜和枪炮,打的匈奴哭爹喊娘一路逃。梁王夺位靠边站,淮南王谋反死得惨,出使西域平安返,打得匈奴漠北还!建造坚船与利炮,扬帆南海宣主权,歼灭倭寇不算完!为大一统的盛世谱写一曲汉赋!(另:本书可能会与正史有出入,请勿拍砖)
  • 后秦纪

    后秦纪

    后秦乱世,诸侯割疆,天下棋盘,重新布子,乱世之中,一人从远处走来,一步一步走出局面,从整个棋盘之中走出来,落一子定乾坤,开万子治太平。
  • 叶氏太平记

    叶氏太平记

    元和之乱后的一百年,四分五裂的周王朝迎来了穿越而来的主人公——叶未然。身为天命的太平使,想要带给天下安泰,却先要举起屠刀以武止戈。只一句: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没有纷繁复杂的阴谋阳谋,没有花痴11的剧情桥段。等待着大家的,是无数场各不相同的战争……本书将竭力展现一个比较完整的战争历史为主的穿越场景,偏重对古代战略战术的描写。敬请喜欢兵法计略的书友驻足一观,不胜感激。
热门推荐
  • 傲笑都市

    傲笑都市

    一个来自山中的少年。一个看似美好的差事。一个刁蛮任性的雇主。且看奉命保护美女雇主的许友,如何以自山中学来的一身本领,傲笑花都。
  • 谍战澳门

    谍战澳门

    太平洋战争中,澳门虽因葡萄牙保持“中立”而未被日军占领,但在日军的高压下沦为其情报基地和军需转运站。灯红酒绿,繁华如昔的澳门,谍影密布,波诡云谲。 侵港日军垂涎深藏在九龙半岛地下秘密油库里的飞机燃油,但无法获得油库坐标图而不得其门。当探知设计师藏身澳门,日军谍报机关在澳专设“华务课”全力搜寻,各路黑帮纷纷介入,中共东江纵队侦查员也奉命入澳,展开夺图大战……东江纵队与“飞虎队”的情报合作,在中美军民联合反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 指鹿为马:赵高

    指鹿为马:赵高

    赵高(?-前207),中国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著名宦官(一说并非宦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气的宦官。秦始皇死后与李斯合谋篡改诏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并逼死始皇长子扶苏。秦二世即位后设计陷害李斯,并成为丞相。后派人杀死秦二世,不久后被秦王子婴所杀。《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指鹿为马:赵高》以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赵高的有关内容。
  • 飞尘梦

    飞尘梦

    飞尘一梦,尚雨夜乂。天下七灵,无相叁雪。少年何去,皆化飞尘,不复来。
  • 分别经

    分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寻仙之诸神回避

    寻仙之诸神回避

    两年前,因为一个游戏,几百人离奇死亡。今日重现,同一个游戏再一次让我身陷泥潭,无法自拔。死神也如影而至,我不敢停下逃生的脚步,却只能让恐怖的谜团一步一步把我拖进黑暗的深渊!我不知道故事的终点是生是死,又或者…是永生不死!但我相信真相只有一个,最终会浮出水面。
  • 重生之我有超级医疗系统

    重生之我有超级医疗系统

    杨小云以为自己解脱了,没想到睁开眼发现自己回到了六十年前。爱她的丈夫尚在人世,第一个宝宝还在她肚子里,重生还附带了一个医疗系统,这辈子她还有理由过不好吗?
  • 现代医学(世界科技百科)

    现代医学(世界科技百科)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神界王储在都市

    神界王储在都市

    当神界的王储被驱逐人间,他会和恋人在都市隐忍一生,做个普通人,还是以一己之力反击?深山的异光有什么秘密?突然到来的冥界人有什么意图?他能自己走下去吗?
  • 在母亲的温柔中行走(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在母亲的温柔中行走(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