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58000000002

第2章 敌友难辨

当方芳慢慢苏醒时,她发觉眼前一片黑暗,耳边传来发动机的轰鸣,身子还在来回颠簸。

思考了一下,她推测出自己的处境:她在一只麻袋里,而麻袋,估计应该在一辆摩托车上。从颠簸程度看,摩托车正在一条鸟不拉屎的山间崎岖小道上行驶,行驶的速度也不太快,估计比飞行中的长征三号火箭慢很多。

“妈的,我记得自己脱险了,怎么又跑到麻袋里了?”方芳艰难地把手指头喂到口中咬了一下,痛!那么,这场景是真的了!

突然,方芳感觉飞了起来,乖乖!难道我在一架即将起飞的小型飞机上?

良久,她感觉自己又重重落下来,差点没把肋骨颠断。

“你******会不会开摩托车啊?你以为自己开的是飞机啊?”方芳忍不住愤怒,在麻袋里骂道。

麻袋里的抗议和某些团体的外交部门的抗议并无二致,是没有人理会的,摩托车继续在山路上飞车。

不知过了多久,摩托车的速度终于慢了下来,颠簸也小多了,方芳松了口气。

“就算老娘倒霉,被你们抓了俘虏,也要发扬一下人道主义精神嘛!”方芳在黑暗的麻袋中叹了口气。

她的气还没叹完,后方传来“砰”的一声,吓得她大叫一声。

是枪声!

她还没反应过来,摩托车上也传来“砰砰”两声。

骑摩托车的人在和追赶的人枪战!

“西天如来佛祖保佑!南海观音保佑!上帝、玉帝、耶稣以及真主保佑!让那些鸟人瞄准再开枪,千万别打到麻袋!”方芳彻底没脾气了,她现在能做的,只有向诸神求救。

她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相信神灵,也从来没有像这样虔诚地祈祷过,“早知如此,我还不如在楼上烧死算了!”

枪战大概持续了二十分钟,然后摩托车缓缓停了下来。

她感到有人在解开系麻袋的绳索,然后一双强有力的手把麻袋从摩托车后座上拎了下来重重放在地上。

接着,麻袋的口子被解开。

方芳猛地站了起来,谁知道双脚弯曲太久,站立不稳,又倒了下去。

没有人伸手扶她,方芳一屁股坐在地上。

方芳的眼睛慢慢适应了周围的环境。

漫天星光。月儿弯弯,挂在西天。借着淡淡的月光和星辉,能看清远处起伏的山脊和近处的林木,林木掩映中一条崎岖的山路,宽不足两尺,真的仿佛羊肠一般,路边就是悬崖。能在这样的山路上驾驶摩托车的人,要么技术相当高明,要么…已经对生活感到绝望。

那个骑手背对着方芳,跨上摩托车,发动引擎,看来是准备独自离去了。

“滚吧滚吧!”方芳再次向诸神祈祷,“让老娘远离富贵繁华地,告别龙争虎斗门,莫辜负这锦绣年华、豆蔻青春,但我得先留下这如花似玉身!”

摩托车呼啸着向前冲去。

“信诸神,得永生!感谢如来,感谢观音,感谢上帝,感谢方家列祖列宗!”方芳呼了口气,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对不起,按规定我是不是要先感谢一下祖国?”

方芳忽然瞪大了眼睛。

那摩托车宛如脱缰的野马,载着那个古怪的骑手径直向悬崖冲去!

刚才的猜测果然没错,能到这个路上骑摩托车的人,不是技术相当高明,就是对生活完全绝望。这个人显然是后者。

“死就死吧,能把老娘装在麻袋里往深山带的,也不会是什么好人!”方芳幸灾乐祸地想,“重要的是老娘自由了。”

那摩托车的飞驰着冲向悬崖,当前轮即将离开路面的时候,车上的那人陡然跃起,在空中一个后滚翻,稳稳落在地面上。失去控制的摩托车落下山崖,发出巨大的撞击声。

然后,那人转身向方芳走了过来。

方芳揉了揉眼睛,确定自己没有看错,心中暗骂诸神不讲信用。

“原来神话中都是骗人的,我以后再也不相信佛教、道教、基督教、******教,更别谈什么日月神教、五毒教等什么的了!”

那人大步走近,方芳终于看清了她的面貌。

这应该是个三十来岁的女人,她的个子不矮,她的四肢发达,脚步铿锵有力。她的头发较长,发梢柔柔地垂到肩上…但她的双肩很宽。她的脸庞很大,似乎没有血色,在月光下卡白卡白的。她的眼睛很小,嘴巴很阔,鼻子却有点朝天翻。

“这不是个长得好看的女人,假如你的审美观没有被凤姐、甘鹿鹿或者其它的各路妖孽搞坏的话。”方芳默默地想着,观察着这个走近的女人。

“发什么呆!快走,上去!”女人低声喝道,她的声音带着一种金属的质感,嘶哑难听。

“凭什么你说走我就地走啊?”方芳分辩道。

丑女人看看来的方向,那里传来了摩托车马达的声音。

她抬起手,黑洞洞的枪口指着方芳。

“就凭这,行吗?”

方芳只得乖乖地从麻袋走出来。这时她才注意到自己身上只裹着一条床单,想必是自己晕倒时被人裹上的。她沿着丑女人指的的方向,向树林深处爬去。丑女人拾起麻袋,跟在后面。

两人在树林中穿行,林中时明时暗。

下面的小路上,摩托车的声音越来越近了。

“小心别发出声音,否则我先开枪打死你!”丑女人警告说。

方芳一边磨蹭着爬山,一边思考。

难道自己刚刚逃出虎穴,又进入了狼窝?

同类推荐
  • 大学中的橄榄绿

    大学中的橄榄绿

    我希望可以为社会传递些正能量,为一些在迷茫中的少年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一次写,没经验,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 琥珀双叶

    琥珀双叶

    《琥珀双叶》是一段凄婉,悲壮的历史传奇。一个由东汉陈氏家族创建的小小物件,因为它的尊贵,稀有,日本军部要得到它,用来交换德国人的新式潜艇技术。德国人不愿意出让技术,就由纳粹二号人物戈林出头,提出的交换条件是德国需要得到《琥珀双叶》,以此刁难日本。这件事惊动了美国白宫,国民政府最高当局和延安,于是在北平上演出了一出为了维护国宝而进行的惨烈厮杀。在这场智慧和勇力的较量中,中日双方主要特工,地下工作人员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斗争水准……这是一场智慧和勇气的较量。
  • 中国历史战争大事详解:近代战争史(上)

    中国历史战争大事详解:近代战争史(上)

    1840~1842年,英国殖民者对中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其导火线是由于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故称鸦片战争,也叫第一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以后,中国由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1840年成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军旗下的誓言

    军旗下的誓言

    故事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真实事件为依托。一位健在的老红军,一个封尘半个多世纪的珍贵资料,九死一生的戎马生涯,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
  • 我的军营回忆录

    我的军营回忆录

    我想用我这些文字记录我青春期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我最难忘的时光,我也想用这些文字来记录我五年的军旅生涯,这五年对于我来说无疑是最难忘的时光,也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记忆。
热门推荐
  • 倾城有罪之误惹嗜血暴君

    倾城有罪之误惹嗜血暴君

    一不小心穿越成了个倾国倾城的祸害,为了不红颜薄命被害死,只好从小女扮男装,身边还带着个拖油瓶,在嗜血冷酷的仇人屋檐下胆战心惊的过活。。。什么仇人爱上了她,还以为自己是个断袖?大侠,你饶了我吧。。。
  • 灵魂执念

    灵魂执念

    每个灵魂都抱着自己的执念在世间挣扎,或善,或恶。
  • 万古帝尊

    万古帝尊

    天地之间,灵者为帝,体者为尊。灵之极者,可破九天,体之极者,可碎十地。九天十地,唯我帝尊!三界之内,唯我独尊!
  • 醉美三更时

    醉美三更时

    酒醉,人醉,醉美三更时,,,又是三更时分,又是这柔弱的背影,杜小九再一次摇摇晃晃的回到村子,背后好像传来传来讥笑声,“这小子又喝多了,嘿嘿,,,猴崽子,猴崽子,真不争气,可惜了我的佳酿!”
  • 太古魔神

    太古魔神

    乡村少年遭遇魔族屠村。亲人,兄弟全部死了。只有他活了下来。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握紧手中剑,屠尽天下魔!你们是魔王,那我就是魔神!曾经我在你们面前瑟瑟发抖,现在我让你们连仰望都不敢。记住,我叫牧灵。
  • 网上开店赚进100万实战教程

    网上开店赚进100万实战教程

    28位网店超级卖家手把手教你一开店就赚钱的秘密。网络创业完整攻略1、2、3,60分钟淘宝、易趣、拍拍网上火速开店,网上开店卖什么最火,如何打造个性化店铺,淘宝、易趣网上交易如何付款,如何寻觅最好的货源,如何拍摄吸引眼球的商品图片,如何快速成为钻石级卖家,怎样用BBS、MSN、QQ打造网店知名度……
  • 先适应 再改变

    先适应 再改变

    先适应,再改变,这是成功的铁律。因为它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无论对于哪个行业,经营人际关系也好,经商也好,谋职也好,为官也好,都必须要经历适应、后改变的发展过程。遵循了这条铁律,你的事业就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学会了适应和改变,你就会成为事业中的佼佼者。
  • 孟子(名人传记丛书)

    孟子(名人传记丛书)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出生在战国时期的邹国,自幼丧父,家境贫困,从小勤学苦读,受教于孔子门人。他继承了孔子学说,倡导仁政,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他携弟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由于他的政治主张没有得到施展,晚年后他退居讲学,继续他的教育事业,被后人尊为“亚圣”。
  • 星战指挥官

    星战指挥官

    出生于世家的天才少年自幼接受传统教育,年满十五岁按照家族传统离开熟悉的家乡外出求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方友。十七岁凭借新的光脑程序崭露头角,获得了军方的赏识,喜欢上了军队的氛围。从此走上了叱咤星空的路途。
  • 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

    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

    该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文学与哲学宗教关系的专著,是比较文学跨学科与跨文化研究的新收获,对于文艺学、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等相关学科都提出了新颖独到的见解。作者在探讨文学与哲学宗教关系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热点讨论之中,该书中有相当长的篇幅是与另一位学者刘小枫就基督教在中国的文化位置展开的对话讨论。收入书中的相关文章在著名的“文化研究”网站连载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较为广泛的争论,光明日报等报刊也先后发表有关此书的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