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5400000027

第27章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6)

第三,组织沿海发达地区与内地开展对口支援及横向经济联合和技术协作,鼓励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开展经济合作,鼓励东部地区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初级加工向西部地区转移。

第四,实施西部开发战略。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国家要加大对中国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逐步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鼓励国内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进一步发展东部同中西部地区多种形式的联合。更加重视和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1999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中西部地区扶贫开发会议和西北五省国企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主张,并将之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000年1月,国务院召开西部开发工作会议,有关西部开发的一系列措施随后相继出台。此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相继推出,邓小平设想的先富地区支持和带动落后地区,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构想迈开实质性步伐。

应当承认,在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中国,全国共同富裕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只能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地区之间致富的先后和程度的差别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将始终存在。

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和帮助贫穷落后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导思想上的一大突破。

我国幅员广阔,区域差别巨大,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条件优于中西部地区。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实际上就是让东部沿海地区先富起来,其意义非常深远。

首先,这是以对国际战争与和平趋势判断的重大修正为前提。

长期以来,对于世界战争与和平的判断,我党一直是立足于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要立足于早打战打大战。对此,在1985年6月4日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曾有过总结:“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我们好多的决策,包括一、二、三线建设布局,’山、散、洞‘的方针在内,都是从这个观点出发的。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认为就打世界大战来说,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有资格,一个苏联,一个美国,而这两家都还不敢打……苏美两家还在进行军备竞赛,世界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基于对世界和平形势的如此判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放手一心一意进行现代化建设。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担心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布局更多地考虑了战争的因素。沿海地区由于地处战略前方,被认为直接面临战争危险,因而工业布局更多地向战略后方的中西部地区倾斜。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西部地区占了30%,紧次于东北的37%。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到沿海和内地的关系时,尽管主题是综合平衡,但强调的只是纠正忽视沿海地区工业基础的问题,至于新的工业项目,特别是重工业项目主要还是要放在内地。60年代,由于对战争形势的判断更为消极,全国划分为三线,不但主要投资集中在二、三线,而且沿海原有工业项目也要内迁。这一时期,国家50%以上的固定资本投向中西部地区这一政策,积极的方面是增强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但并没有能真正带来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依然未能改变。

其次,是对地区平均主义的修正。

50年代,我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逐步在全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在此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全局范围内不论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如何,统一按照国家计划组织社会生产和物资调配,试图由此实现共同富裕,而结果却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停滞、物资的匮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这明明是真正的贫穷,而坚持“左”倾观念的人却信誓旦旦地宣称“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对此,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①为此,邓小平同志在冷静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倡导打破地区之间的平均主义,摒弃“大锅饭”,让有条件的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和潜力,通过东部沿海地区的率先发展,支持和带动其他地区的共同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同志经过冷静分析和努力探索,挣脱了地区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束缚,摈弃了在“姓社姓资”问题上的争论,拨开了覆盖在“计划和市场”关系上的迷雾,通过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进而带动和帮助落后地区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道路,使得中国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基础上,正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

(作者单位:南通市委党史办)

浅析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概念

李文萍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这个概念,是同“中国式的现代化”相联系的。第一次出现“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个概念,是1979年3月30日发表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篇著名文章。据《邓小平思想年谱》记载,在这之前,3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英国文化协会执委会代表团时首次说到: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现在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是你们50年代的水平。

如果本世纪末能达到你们70年代的水平,那就很了不起。就是达到这个水平,也还要做许多努力。邓小平提出这个“新说法”的背景,就是他当时刚从美国、日本访问归来,亲眼目睹了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水平,这促使他对我们党提出的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进行慎重的再认识。至于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新说法”、“新名词”,他在同年10月4日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上有一个简明的解释:我们开了大口,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到年底,即12月6日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邓小平第一次用“小康”、“小康之家”这一新概念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

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这个概念,更是同“翻两番”相联系的。

所谓“翻两番”,就是以1980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0美元为基数,用10年时间翻一番,到1990年达到500美元,再用10年时间再翻一番,到本世纪末达到1000美元。这一设想后来作为党的战略目标写进了报告。

邓小平所讲的“小康社会”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各方面具体的要求:

第一,小康社会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会显著增强的社会发展阶段。邓小平说,如果进入小康社会时,我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而人口已有12亿到12.5亿,那么就意味着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万到1.2万亿美元了。这样的国家在世界上不太多,了解这一点是更重要的。也就是说,在小康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总值将一步一步地走在世界的前列。

第二,小康社会是一个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社会发展阶段。邓小平在论述小康社会时,有一个重要的思想,这就是:“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是共同富裕,那时候我们叫小康社会,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小康社会。”他的意思是说,在小康社会,从人均国民收入来讲生活并不富裕,但由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是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第三,小康社会是一个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国家宏观调控也不断完善的过程。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论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曾经说过:“那个时候,中国国内市场比较大了,相应的,与国外的经济交往,包括发展贸易,前景就更加宽了。”当时,邓小平尽管认为中国的经济主要还是计划经济,但已经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他相信,随着小康社会的到来,国内市场将扩大,国外经济交往将扩展。这一切已为今天的实践所证明。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在1988年9月12日,一方面强调要深化改革,另一方面提出了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问题。对于宏观调控,他说:“过去我们是穷管,现在不同了,是走向小康社会的宏观管理。不能再搬用过去困难时期那些方法了。”这些论述,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第四,小康社会在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上将不断完善、定型。

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的表述语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这些方针政策推动了我国摆脱贫困,解决温饱,走向小康社会。它们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要完善,该修补的要修补,但总的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邓小平设想,“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这里说的“再有三十年的时间”,就是到2020年左右。那时,我们已经进入小康社会20年了,换句话说,小康社会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种制度逐步完善和定型的过程。

第五,小康社会是一个科学和教育投入有较多增加,精神文明建设将有人变化的发展阶段。邓小平在论述小康社会经济实力将居于世界前列时,明确指出那时如果将国民生产总值的1%“用于科学教育,就可以开办好多大学,普及教育也就可以用更多的力量来办了。智力投资应该绝不止百分之一。”1983年,他到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视察时,特别是在苏州讨论进入小康社会后社会面貌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时,不仅对人民生活水平将有明显提高十分关心,而且对于中小学教育普及,教育、文化、体育和其他公共福利各业有能力自己安排(即自己拿钱办教育等事业),对于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和社会治安情况好转问题,更是十分重视,把它们看做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和任务。

同类推荐
  • 明天的早晨

    明天的早晨

    近几年来,我游转于粤北的山区和粤西的红土地的时间较多。原因是想实现一个心愿:这些贫困落后的地区,摇笔杆子的光临,相对地比起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就少了。于是不自量力,趁还能走动的时光,用一支秃笔去反映他们变化的轨迹,算是发挥余热吧。也偶然去一下珠江三角洲和经济特区,虽是飞车看花,也可作为自己写作的参照系数。到了这些发达地区,却使我清醒起来,常常自我告诫,不要陷于小农经济的泥淖中而不能自拔。否则,作为所反映的东西,不但不能促进现实的发展,相反,很可能宣扬了自满自足、固步自封的思想,那就终生内疚了。
  • 慕容雪村随笔集

    慕容雪村随笔集

    慕容雪村说:“这不是正菜,而是所谓的‘杂拌’。”但是,这些“杂拌”比“正菜”更有味道。作者洋洋洒洒,天马行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这些“杂拌”中,作者将历史、哲学、宗教熔于一炉。言简意赅,直逼主题,开门见山,直指人心。《中国美食地图》是美食风物志,活灵活现,色香味俱全;《做爱的经济分析》诙谐有趣,见血封喉。可以说,慕容雪村的随笔是自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之后,中文世界里最具个性的杂文随笔。
  • 古文观止(中华国学经典)

    古文观止(中华国学经典)

    《古文观止》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未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本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从中不难看出选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基本上兼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书名为“观止”,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关,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
  • 任超夜话

    任超夜话

    本书是《任超夜话》的记事文本,是按照录音带整理成的,分为论事、问病、议政、说戏、品文和听众评《任超夜话》六大部分,值得一读。
  • 中华对联(第六卷)

    中华对联(第六卷)

    本书是一套中国关于对联的 作品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普及读物。
热门推荐
  • 贪婪心魔

    贪婪心魔

    希望大家支持《贪婪心魔》,当贪婪的心遇见天衣无缝骗局,人生注定一败涂地!人生需要平平淡淡生财有道。
  • 犍陀国王经

    犍陀国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沉潜

    沉潜

    清水市委书记丁世杰在医院被人下毒,随后到处都在谣传市委书记要被"双规"的消息。此后几个月内,该市发生了一起又一起怪事,一次又一次威胁人民政权……邪恶终究无法战胜正义。经各级部门的不懈努力,渐渐露出了蛛丝马迹……腐败分子最终接受了人民的审判,一座伤痕累累的城市迎来了新生的曙光…
  • 叶影

    叶影

    落魄望族九死一生的孤儿——墨清,为高人所救,以复仇之名女扮男装,重出江湖。
  • 木偶系列

    木偶系列

    温馨(误)。并不恐怖的恐怖小说,纯属练笔之作,不喜勿喷。
  • Q星球的最后一个人

    Q星球的最后一个人

    《Q星球的最后一个人》为“微阅读1+1工程”系列丛书之一,精选了微型小说作者(刘万里)长期创作的精品作品,集结成书。本书作者用朴实无华的笔触,从一个个温暖感人的小故事中,讲述了人间的真、善、美。情节生动,笔调幽默,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读者可以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的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
  • 闲花淡淡春

    闲花淡淡春

    灵魂穿越后,被迫嫁到武力横行的夫家,千方百计逃出后,流落江湖看她一个手无寸力的柔弱女怎么在这崇尚武力的时空混下去
  • 中华歇后语(第二卷)

    中华歇后语(第二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短篇小说:死尘
  • 浮光

    浮光

    当一个小摄影师爱上了大明星,他们恩怨纠缠,他们爱恋牵扯,鸭毛一堆,狗血一升,大团圆收场。可是,可是,你见过这样的大明星吗?你见过这样的摄影师吗?习惯了被人注视的人,总会不自觉地戴上面具。习惯了用镜头观察别人的人,总会不自觉地寻找那面具上的微小裂痕。但凡热爱光影,关心传言,那便都与明星最近。近到用手触及报刊画片,就能亲密端详。所以摄影师谢明朗并不曾期许过能与言采有更多接触,对方太过璀璨,反而并非合情的交叉线。然而总是如此,有人长存在闪光灯下,就需得另一人为他按下闪光。或你,或他,或面目模糊芸芸众人,只为那仅有的一人在瞬间打上最夺目光华。他不巧要为他打出一束光。他不巧被拉近,得以窥知那束光背后,有怎样的今日和过往。二十四帧的美未必真实,编织出美梦的人未必流连梦境。太过入戏的好演员,大约总难能有真正的好人生。所幸,当浮光散去,长存在流光溢彩之中的浮华人影,终有一天,也能尘埃落定。留予他们的,并非仅仅只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