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12100000019

第19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9人。代表全国3965万多名党员。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胡耀邦代表党中央作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叶剑英、陈云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李先念致闭幕词。《报告》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正式确定下来,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左”的错误,继承和发扬了七大和八大党章的优点,有利于坚定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是一部比较充实和完善的党章。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

——邓小平

会议回顾

1.历史背景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在政治方面,首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号召下,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出现了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生动景象。第二,继续深入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对“四人帮”帮派体系和他们的罪行的清算,在此基础上调整和加强了全国各级组织的领导班子。第三,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第四,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第五,民主和法制建设走上正轨。第六,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经济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提出并坚决地贯彻执行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坚决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了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达到了财政、信贷收支平衡和物价稳定的要求,使经济工作走上适合我国国情、符合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轨道。

在外交方面,经过这4年的工作,奠定了我国外交的新格局。中日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1979年实现了中美建交。1982年中美发表“八·一七公报”,就解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表明态度,促进中美关系向健康方向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等方面全面贯彻会议精神,巩固和发展转折成果,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基本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在这个基础上,1982年9月,党召开了十二大,批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

2.大会提出的引领中国的新思想及论述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中,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成为党的十二大的主题和今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二大报告虽然没有明确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但是报告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和党的建设方面,确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大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这就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新时期的总任务,经过修改和完善,后来成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围绕新时期的总任务,十二大规定了各方面的具体任务: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等,从而揭开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2)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在总结近6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全文1.7万字,分10个问题,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在理论上和政策上也有许多重大的突破。这是党中央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而制定的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有几个重大的历史性突破:

一是在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上,第一次在党的文件里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认为商品经济是同资本主义相联系的,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把搞活企业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种种正确措施当成‘资本主义’”等传统观念,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二是在所有制结构上,突破过去“一大二公”、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的传统观念,明确肯定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要“在国家政策和计划的指导下,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坚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要为“集体、个体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创造条件,并给予法律保护”。

三是在经济调节机制上,突破限制、排斥甚至否定市场作用的传统观念以及中共十二大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和以指令性计划为主、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做法。

四是在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上,突破企业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的传统观念和政府对企业实行集中统一、包揽一切的做法,明确指出要“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的原则进行改革”,“各级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直接经营管理企业”。

五是在企业领导体制上,突破过去党委书记是企业第一把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的传统体制,明确规定企业要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企业中的党组织要积极支持厂长行使统一指挥生产经营活动的职权。

六是在经济利益分配上,突破“社会主义就是要平均”、“把共同富裕理解为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的传统观念以及忽视企业、劳动者个人利益的做法,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一浪接一浪地走向富裕。

七是在经济结构和地区布局上,突破以纵向联系为主、条块分割、互相封锁的格局,明确要求: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打破封锁,打开门户,按照扬长避短、形式多样、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大力促进横向经济联系……逐步形成以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为依托的,不同规模的,开放式、网络型的经济区。

《决定》的产生,历时5个月,八易其稿。它实际上是改革开放5年多来广大人民群众和广大干部投身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广大理论工作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心血结晶。

会议小插曲

1.入党誓词首次写入党章

1982年9月6日,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正式载入入党誓词。其第一章第六条明确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党的十二大对入党誓词进行了第四次修改,并且首次把入党誓词写进党章,使誓词具有了党规党纪的性质。

党的十二大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修改为: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将入党誓词明确写入党章,体现了党对入党誓词的重视。这一入党誓词,是在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和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下产生的,意在规范和完善发展党员程序,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与之前的入党誓词相比,它更全面、系统、科学地概括了党对党员的要求和党员应承担的政治责任,具有党规党纪的性质,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在入党时必须面对党旗作出的庄严承诺,对每一位共产党员都有约束力。

2.十二大《政治报告》出台前后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提前召开党的十二大,初步议定了大会的主要议程。作为首要议程的政治报告的起草工作成为十二大筹备工作的重点。报告的起草工作是在邓小平的指导与胡耀邦的领导下,由胡乔木主持的起草小组进行。邓小平、胡耀邦十分重视报告的起草,对报告的框架、内容、写法提出了要求和意见。

9月1日,中共十二大召开,胡耀邦代表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政治报告。

根据开创新局面的要求,十二大报告的语言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特点:一是以拨乱反正和现代化建设为语词主线,不同于九大、十大报告充满“革命”与阶级斗争的语言,也不同于十一大报告在“继续革命”与经济建设上“摇摆”的过渡性语言;二是文风简约朴实,具有深入浅出、夹叙夹议的风格;三是去陈言而新意迭见,没有絮絮叨叨的老话,也没有发号施令的空话,而是以精炼的字数概括出内容丰富而充满创见的“新话”。这样的语言使人感到报告既回答了关键性的问题,又指明了光明的前途,给人以鼓舞和信心。

卡片式记忆

1.“三步走”的发端

十二大政治报告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设定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与战略重点,形成“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思想因子。在牢固判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前提下,即已经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前提下,十二大报告规划了20年工农业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宏伟战略目标,确定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以农业、能源、交通、教育和科学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这是自八大以来,党第一次实事求是地讨论和规划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问题,为十三大报告提出“大三步走”战略和十五大报告提出“小三步走”战略做了厚实的铺垫。此外,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列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摆脱了以往在经济计划中无足轻重的地位,突破了以经济计划等同于发展计划的传统思路,显露出一种全面发展的思维的萌芽,为后来十七大报告提出“四位一体”(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十八大报告提出“五位一体”(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设格局准备了条件。

2.十二大后的新局面

在1982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结论。胡耀邦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任务。十二大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全面展开。

第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稳步、快速发展。在农村,1983年和1984年连续发表中共中央1号文件,要求稳定和完善以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在城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的初步改革。工农业总产值连年增长,1982年比上年增长817%,1983年增长1012%,1984年增长1412%。列入“六五”计划的65种主要产品的产量,到1984年已有43种提前达到1985年的指标。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198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用于生活费的收入比上年增长121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417%。这4年经济体制初步改革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进行城市改革的新方案奠定了基础。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开展。第四,贯彻“一国两制”方针,通过中英谈判解决“九七”收回香港的问题,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迈出坚实的一步。第五,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开创外交新局面。

同类推荐
  • 明德善道: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明德善道: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书命名为“明德善道”,就是我们对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特征的把握与阐释,也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与追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亦即秉承以德立校的理念,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地把德育放在首位,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政治合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辩证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的本质内涵,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演进规律,系统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给理论以深化、给实践以指导、给未来以启迪。
  • 美国人眼中的国共内战:把握中美关系大局

    美国人眼中的国共内战:把握中美关系大局

    1947至1950年是美国与中国外交关系最为关键的年代,如何面对瞬息万变的中国政局发展,一直是美国思索的外交主要议题之一。基于共同的反共理念,美国当然希望国民政府能稳定中国政情,以便对抗苏联在东亚的扩张。但事与愿违,国共在战后的对抗过程中,国民党虽然最初胜券在握,但最后却败退台湾。这种诡谲多端,甚至始料未及的中国政局,深深困扰着杜鲁门政府的对华外交政策。探究这个时期杜鲁门政府是如何制定对华政策,以面对风云莫测的中国政局的,是一项颇具意义的课题。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存在着外交与军事上的考量,前者以国务院为主导,后者则以国防部与其所属的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为咨询对象。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集中在探究美国军方,尤其是参谋首长联席会议,究竟以何种角度协助杜鲁门政府制定对华政策的。探究军事单位在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上所扮演的角色,和传统上以国务院的角度为切入点,是有所分别的。
  • 毛泽东引古论事

    毛泽东引古论事

    本书根据毛泽东著作中引用诗文名句的情况,对相关诗文的出处进行阐释,并对毛泽东引用此诗文鉴古论今的时代背景和心路历程进行剖析,使读者在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毛泽东深刻的唯物主义新历史观,领略伟人引古论今的独特语言艺术,在千古豪情中获得文化浸润与精神升华。
  •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一种国家治理的视角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一种国家治理的视角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一种国家治理的视角》以国家治理为理论视角,基于“政党、国家与社会”的治理互动机制.分析和总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创新成果。新型国家政权基石的确立、政党推动型国家政体建构模式的巩固、国家治理方略的形成、国家职能的现代转型、国家发展战略的确立、国家的民族化建构的进展.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发展,形成了以国家治理为特色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形态。
热门推荐
  • 惊怖之城

    惊怖之城

    惊怖城,一座神秘莫测的移动城堡。一旦签下契约,就必须完成城堡主人布置的任务。城堡迁越的过程并非坦途,飞仙与丹药、剑与魔法、巫毒娃娃与金色假面……在危急重重的旅途中,莫说那张牙舞爪的巨龙,便是一只丁点昆虫,也拥有夺人性命的毒螯。城堡的住户在夹缝中竭尽全力,他们所追逐的就只有一样,那就是活下去。
  • 道过晚安后你还在吗

    道过晚安后你还在吗

    晚安有时真的只是一句形式,只是为了想对方表明,我在听你讲话。而有时当我们厌倦了,道了晚安,再醒来,世界是怎样的?也许真是物是人非。有些相遇注定不平凡
  • 奋斗在初唐

    奋斗在初唐

    现代青年回到了大唐贞观年间。干着一份体面的衙门差事,守着个如花似玉的媳妇,孝敬着一对老爹老娘,还有一个天真可爱未出阁的妹妹。他立志要做一名奉公守法,清廉如水,为民请命的好衙役。正如金子在哪儿都能发光一般,但最终他还是一个不小心,将整个大唐给玩转了…
  • 斟血

    斟血

    张小千,一个有理想,没道德,有手段,没脸皮的无耻之徒,但适逢这样的乱世,注定出一个枭雄,
  • 尘梦殇

    尘梦殇

    入梦间,追欲,逐势。繁华空梦,为爱,为义,为情。梦醒处,如幻,似空。浮生若梦,入梦,梦醒,是生,是死。他们似乎都被一个阴谋笼罩着,逃不出,也躲不掉,于是他们只能去面对,他们为了一个目的而走在一起,却有着各自的心事。
  • 银素流光

    银素流光

    她是凰国的二公主,而自己不过是青楼卖笑人。很简单的关于一个公主和青楼名倌的故事。女尊,男性生子,无宫斗万能女主,略虐男主
  • 花都独裁者

    花都独裁者

    一年前,为挚爱,他锒铛入狱。一年后,当他再次出现时,将掀起无尽风波!他奇遇连连而因缘崛起,而神秘古武世家又需要他来传承,不明组织与倾世美女纷纷来袭!感情的纠葛与实力的提升,一个个未知与阴谋的较量,将再现精彩绝伦的战歌!!
  • 扬州芍药谱

    扬州芍药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腹黑王爷毒医帝

    腹黑王爷毒医帝

    想他一代天命女帝,毒医传人,痴心错付,渣男腐女陷害致死,一朝重生,她要复仇,却履入险境,为了断那一对狗男女的后路,她招惹上他,“女人,偷了本王的心还想逃?”“你想如何?”她欲逃,却被他吃干抹尽,他以为这样她就会留在他身边,她却不屑一顾的离去,他用尽手段,却在无他任何消息,他看着窗外“女人,我不会放过你的……
  • 皇上,别把丑女不当妃

    皇上,别把丑女不当妃

    狗皇上说她要是鲜花,牛都不拉粪。皇上,别把丑女不当妃,看不起她,却又总是来找她玩亲亲。说她长得难看,是谁夜夜都摸上她的床。如果不是暗恋他身边的美人侍卫,她岂会在他身下承欢。说得清清楚楚的交易,他却出尔反尔恼羞成怒,棍打鸳鸯,不许她爪子伸向宫里的纯洁男人,断她骨,关她进鸟笼。情长长路漫漫,他有的是法子治她,丑女就是丑女,连宫女也不如,想当他的妃子,让他捧在手心里,就得讨他欢心。他堂堂一个皇上,竟还不如一个低下的侍卫。丑女系列之:丑妃休夫http://novel.hongxiu.com/a/208783/丑女系列之:丑妃河东狮http://novel.hongxiu.com/a/209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