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27100000003

第3章 李志活在互联网上

在唱片式微、数字音乐崛起的行业巨变中,不混音乐圈、不签约唱片公司、不参加电视选秀、不接受媒体采访的李志,一直在探索独立音乐人的生存方式。如今,这名被称作 “逼哥”的创作歌手正在经营着一家小而精的互联网团队,成为了独立音乐人发展的标杆。

《财经天下》/杨蕾

2010年,李志在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看过一场印象最为深刻的演出,70多岁、头发花白的加拿大歌手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在体育馆里为两三万名头发花白的观众唱了近三个小时。5年后,聊起那场演出,李志依旧津津乐道,甚至在摄像机前模仿科恩单膝跪地起身的招牌动作。

现在,这名出道了10年的独立音乐人,也要像前辈一样,走进体育馆开唱。4月中旬,李志打破不接受媒体采访的原则,宣布启动“看见”2015巡演,于5月23日在深圳、5月29日在西安、6月6日在上海、6月13日在武汉、6月20日在重庆、6月27日在北京进行六场场馆级巡回演唱会。

这是中国首位独立音乐人依靠自己的团队启动运营的场馆级巡演,平均每场卖5000张票,规模远超LiveHouse,而巡演的最高票价为880元。对独立音乐人来说,其演出规模和高票价都很少见。

为了此次巡演,李志付出了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站台,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第一次进棚拍杂志照片……他表示,这次演出所有的东西,跟他以前的原则也好、价值观也好,有所违背的,他都认了,他把这次巡演当做一次出轨。

“我觉得这次就不要脸了,打自己嘴巴,没关系。我想得很清楚,如果我不同意这么做,这个演出是搞不下去的。”

对于李志来说,这似乎是一场理应到来的挑战,他的票房号召力和人气早就不再小众。2013年下半年,李志就提出想在大场馆演出。过往小场地演出模式已经到顶,无论是李志最在意的乐队水平提升速度还是利润空间,都已经无法满足。“我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事情来把团队、乐队的提升速度提一提,而大场地演出是提升团队水平的最好手段。”

过去李志在小场地的演出几乎场场爆满,即便这样,收入仅能勉强支撑团队运营。“这次大演出只是一个手段,我的动机还是要回到小场地,要把小场地的演出做得更精,但精的前提是得有钱啊!”

“独立音乐人也有了自己的土壤”

“看见”巡演的主办方是S.A.G北京博生兄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李志与S.A.G采用新的合作模式,去掉唱片公司和传统演出公司这一环,用S.A.G的技术、设备器材和经验整合音乐人的需要,直接给到顶层运营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对于被外界打上“特立独行”标签的李志来说,这样颇具互联网风格的合作方式并不让人太过意外。

2015年4月15日,在北京S.A.G艺术舞台召开全国巡演发布会,李志自嘲是个网络歌手。不过提到互联网,他会正色起来:“我一直在说我最感谢的是互联网,它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太强大了,就好像工业革命这种巨大的变革给人类带来方便,我们每个人都在受益。”

李志认为,音乐人在传统唱片上的收入不断缩水是人的问题,而不是互联网的错,就像互联网没出现之前,盗版CD就已经在横行。互联网不仅没错,还为音乐行业带来了两个好处:降低音乐制作的门槛和宣传成本。

这两点好处,李志深有体会。1999年,刚上大学的他第一次接触互联网,5年后,李志在南京自费完成了第一张音乐作品,并找朋友帮忙编曲制作。“以前要制作唱片就必须跟唱片公司合作,就那么几个盘,你买不到设备,买不到软件。而我们这个时代有很多廉价、盗版的软件出来了,很方便。”

制作出第一张EP小样,李志还刻录了250张唱片,以20元一张的价格到处兜售,名字叫《BB》(这也是他最早上网用的名字)。“1990年代,辛辛苦苦做完了唱片,要抱着一堆碟往这个地方送、那个地方送。信息不对称,交流不畅。所以我认为从土地革命、工业革命到IT革命,信息的交流更快捷了,你做的东西不用去求电台。我往网络一放,大家想听的都能听到。”

2005-2006年,免费的数字音乐开始在国内兴起,“MP3”连续两年出现在百度年度十大热搜关键词排行榜。同一时期,李志制作的三张“Low-Fi”专辑开始在各大音乐论坛走红。当时,口袋音乐创始人崔人予收到李志歌迷寄来的唱片,听后觉得还不错,他通过网络联系到李志,帮助李志把小样变成了正式出版物,还把李志两张没有名字的小样,分别命名为《被禁忌的游戏》和《梵高先生》。《梵高先生》后来放在“摇滚南京”网站上,被人大量转载,成了李志标志性作品。

“李志可能是我们这批人中第一个纯粹从网络出来的歌手,他不是靠一个音乐圈子或者唱片公司的烘托,而是从一开始就独立于这些之外的。”国内著名民谣歌手张玮玮如此评价他。

李志进入音乐行业时,数字音乐正在冲击传统唱片公司所依赖的工业系统,而新的规则尚未建立。音乐行业传统的发行和销售渠道成本很高,如果销售不够一定数量,平均分摊下来的成本也很高。对独立音乐人来说,传统渠道本身就是很重的负担。

2009年,李志借了30万元制作第四张唱片——《我爱南京》,他觉得,这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唱片。这张定价120元、由三张CD组成的唱片还是以赔钱告终。“当时不理解,我这么用心做的东西,怎么就没有人买啊?现在知道了,潮流你是挡不住的。”

“30年前,从事音乐行业的人一定要加入歌舞团、曲艺团等机构;20年前,签一家大型唱片公司才有出头之日;而从10年前开始,独立音乐人也有了自己的土壤,这土壤就是互联网。”李志的经纪人迟斌说,互联网潮流之下的 “高性价比”宣发模式,既是时代带来的福音,也是独立歌手发展的无奈之举。

2011年年初,李志拖着几大箱自己的唱片到荒郊野外,付之一炬,下决心下张专辑不做实体。迟斌回忆,那是2011年情人节之后,李志把烧唱片经过录了下来,并选择了一首齐秦的歌——《把梦烧光》作为背景音乐,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输得荒凉,死得牵强。”

同年,李志官网建立,数字版新专辑《F》连同过去几年发行的专辑和现场DVD全部都在里面,采用先下载后自由定价且不设底价的方式开放销售。后来他们发现,下载的人很多,但付费的很少。当时各大音乐平台都可以找到未经李志授权的歌,大多数人并不需要到官网下载。

李志团队牵头向各大网络音乐平台投诉,联系小河、万晓利、周云蓬等独立音乐人,与虾米等音乐平台死磕版权,同时,还把自己的音乐放到了iTunes、Spotify、Google Play等国外音乐平台上。

2014年,李志和虾米解决了版权问题,重新入驻,并在虾米首发新专辑《1701》数字版。上线7小时内,专辑的试听量就突破了20万次,上线两周后试听量已经达到300多万次。目前,李志与大部分音乐流媒体网站都达成了版税分成保底合作协议,也多次与虾米、京东等网站合作进行作品发售。

现在,李志在数字音乐版权上所得的收入每年在40万-50万元。“当大家都重视知识产权、进入一个商业逻辑的时候,就可以形成一套规则,开始守规则的人就会教育那些不守规矩的人。”迟斌说。

李志还是中国最早利用众筹方式完成音乐产品的独立音乐人。2013年年末,他的团队在音乐众筹平台“乐童音乐”发起了新项目——“2014李志数字版现场专辑《勾三搭四》募集”。项目上线后,45天内获得了2673人支持。对于李志及其团队来说,这次众筹的价值更多的是了解歌迷的需求,而不是一定要项目成功拿到这笔钱。“希望绝大多数人是因为想听这张现场录音专辑而支持,绝大多数人是因为不想听而不支持。这才是理想的众筹模式。”

从2011年开始,李志每年都在南京举办跨年演唱会。去年跨年演唱会开票,仅靠自媒体推送消息,1个小时内就卖出3300张现场票,其中有3000张300元的站票,和200张600元的二楼坐票。

从第一年开始,李志每场跨年演出都是需要抢票的,这要归功于之前“疯狂”的巡演与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的传播。2009年,李志70天内在全国巡演超过30场,这为他催生了相当数量的歌迷。而微博的兴起也让更多人知道了李志。在新浪微博上,李志的粉丝数量虽只有18万,但互动率、活跃度都很高。

迟斌说,独立音乐人在宣传推广的渠道上与大公司无法相提并论,而互联网是时代带来的福利,成了一种高性价比的宣发方式。“我们发现,在一些公共平台上推送的信息,阅读量可能都要超过传统媒体。这是无心插柳,所谓大势所趋。”同时,由于自媒体的受众本身多为歌手的关注者,相对于传统宣传模式,传播的受众更为精准,效率也更高。

由于跨年演唱会门票供不应求,李志开始试水线上收费直播。2014年跨年音乐会门票全部售罄后,乐视音乐开始独家付费直播李志跨年音乐会,这也是华语独立音乐史上第一场付费超清直播。最终,单价30元的乐视线上直播卖出了17000多张。

“不赚钱的商业是不道德的”

李志坦言,近几年自己最大的变化是,对钱的欲望越来越大了。一方面是因为,他公司收入中的七八成都靠演出,而员工工资、房租、演出硬件设备等支出都给他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另一方面,他觉得,对音乐和演出品质的追求越高,就越能感觉到钱的重要性。

李志很早就发现,要让行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入良性循环,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缺钱和音乐行业不景气是相互影响的,音乐不好导致你没钱,没钱了就没有人能提供好的音乐。”

要赚到钱,就要操盘更大的演出、卖更高价的票、获得更多的收入。过去,提高票价是李志团队每次跨年演出都要争吵的问题,团队都想涨,李志每次都要压低价格。“我不想去做一个纯粹的符合经济规则的事情,首先要讲良心。有时候,价格能往下压我就压一点。”

回想过去的演出,李志认为从经济学上讲是失败的,明知道演出供不应求,却没有遵从市场规律提高票价,导致黄牛票大量出现,自己没有赚到钱,观众也没有体会到他的“实惠”。“以前我特别讨厌一句话,不赚钱的商业是不道德的。后来觉得挺有道理。”如今,李志会看经济学类书籍,甚至还想请一个专门的经济顾问,能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每件事情,比如什么样的演出该卖什么样的票价、成本花在什么地方才符合经济学原理等。

李志还是乔丹的球迷,去美国时还想专门去趟芝加哥,但最终也没有成行。高中的时候,为了看公牛队的比赛,李志常常会骑车到县城商业大厦里卖电视机的区域。有时下雨,即便淋得浑身湿透也要去,所有的营业员都觉得他疯了。“我喜欢乔丹不是说(因为)他的技术或他是领袖,而是他打球时的气质。就像我喜欢梵高一样,不是因为他本身业务水平如何,而是那种我就是不服气、我得努力、我得拼命的状态。”李志说。

NBA球队的运营模式也给李志带来了“竞争”和“商业化”的概念。音乐行业里,一些人认为商业是个贬义词,而在他看来,商业是个中性词,商业中的竞争和淘汰非常重要,可以促使人努力。“尤其在我们这个行业,工作就是工作,没有什么特殊性。工作就应该有淘汰,应该有新的人进来,不行就下去。我觉得这样才是合理的。”

在李志的乐队,所有人都要遵循淘汰制规则,人情永远排在最次要的位置,他告诉乐手:“如果哪一天崔健、罗大佑找你弹吉他或者打鼓,挺好,我欢迎,我亲自送你们过去。同样的,如果我发现一个乐手比你好,那你就走。”

国内音乐行业里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当做爱好。“很多人说‘我爱摇滚,我要热血’,实际上办事水平一塌糊涂。”整个行业谈了太多理想、谈太少钱,从业人员基数小、竞争少,没有忧患意识,观众越来越少,很多从业者也养成了懒散、不规范的工作风格。

李志把自己定位成球队老板,球队要定时训练,定时比赛,引进人,淘汰人。他组乐队的时候,每个新人只有接受他列出的规则才能入伙。其中一条规则是,排练时迟到三分钟以内,扣一半的排练费,三分钟之后就扣全部。“很多人觉得这很不近人情,在我看来很正常啊。感情归感情,但工作就是工作。”

南京知名的鼓手余赣宁刚开始并不习惯这样的规则,后来慢慢才适应。现在他已经是乐队里的队长,还兼任一些音乐电视节目的乐手和编曲,他说,自己赶场子从来不迟到。

李志还有一套非常有效率的排练方式——把编曲用公式的形式写下来,包括前奏、间奏和尾奏各个部分采用什么乐器,奇数弹什么音,偶数弹什么音。规定完以后,乐手按照公式演奏。

过去黑豹、唐朝等乐队采取集体创作的形式,乐队成员要喜好相同、品位相投才能一起工作。李志觉得自己的情况有点特殊,所有的东西都是他创作的,应该以他的想法为主,用乐队的形式来表现,而且全程的财务风险和赢亏也都由他负责。

“我和乐队也不是完全的雇佣兵关系,我跟他们认识时间很长,也有情感,他们对我的喜好非常了解。他们也会给我提想法,每次排练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怎么想的,你告诉我,我去判断’。虽然判断有时候也会错,但这没关系。”李志认为,对独立音乐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努力,作品和演出是努力的具化表现。音乐人的天赋无法改变,但是通过努力却可以做到很多事情。

负责2015巡演的主办方S.A.G创始人姜北生是资深录音师,与李志相识于2007年,后者给他的感觉是“做什么事儿都准备得特别充分”。李志每年都会有以年为单位的工作计划。出道10年,出了7张专辑,姜北生认为,李志的勤奋在国内音乐人中非常少见。

不过,在自己的音乐天赋和才华上,李志甚至有点自卑。“对自己的认识足够清楚,对周围的认识足够清楚,你才知道自己的位置。你知道有人比你好,也知道有人比你差。”在李志看来,张玮玮的音乐修养比他高,万晓利弹吉他、和声比他好,苏阳的现场爆发力比他强很多档次。

天赋之外,李志认为努力可以带来改变。他经常举一个例子,随便一个三流流行歌手的伴奏乐队做出来的东西,都是符合音乐标准的。但有些人在中国摇滚界里名声特别大,音乐性其实却很差。“抛开歌曲,鼓跟贝司还在打架,和声还不齐。当然,这是我的想法,有些人认为那样也好听。”

尽管自认才华中等,但很多人喜欢李志的歌。“他只描述自己的情感。‘请你告诉我如何悲伤’、‘我们生来就是孤独’……这样的大白话会让你特别感动。”张玮玮认为,李志最特别的地方是,他有自己的语言系统。

除了唱歌,“南京”是李志身上最鲜明的标签,他的微博名是“南京李志”,公司注册名也是“南京李志”。他的音乐也与南京这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热河”、“山阴路”这样的地名会出现在歌名里,乐队也只用南京本地的乐手。

李志解释,这种标签并不是特意而为。从事音乐行业这些年以来,李志逐渐认定参差多态是发展主流,资源过度集中会造成各地发展不均衡。他甚至觉得,既然有互联网为工具,音乐又那么自由,那为什么不能在家做音乐呢?聚在一起还会导致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像《乌合之众》里所写:个体的习惯和行为会被群体影响,没有了自己的特色。

同类推荐
  • 中国经济发展前沿报告

    中国经济发展前沿报告

    本书由作者近年来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立项选题的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论文组成,共三十篇。
  • 中国2014:改革升挡

    中国2014:改革升挡

    随着十八界三中全会公告和《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决定》的公布,中国新一轮改革已经开启。国人的关注点也由是否重启改革转变为如何落实中央的政策。根据这一特点,本书选取各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企业家,就其所从事的研究、行业献言献策。为了力求拨开改革的迷雾,推动社会将改革的道路坚定走下去。书中选取的文章尖锐而犀利的指出中国在各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当采取的措施,学者、企业家思维力度之强,行文尺度之大,充分展现了改革的勇气与智慧。
  • 经济学会撒谎

    经济学会撒谎

    本书是一本趣味性经济学读物。通过一些有趣的话题,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经济学,学习经济学,用好经济学。其核心思想仍与经典、传统的经济学思路一贯,但看事物的角度则力求新奇,改变大家对经济学的传统认识,解决一些学习经济学,运用经济学时的观念误区,使经济学能够更好地为我所用。
  • 我国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及相关制度研究

    我国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及相关制度研究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仍处于“投资推动型”阶段,资本是制约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最稀缺资源之一。投资是获取资本,缓解经济增长中资本瓶颈的最主要方式。根据投资主体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全社会投资可分为国有投资、民间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包括港澳台投资)三类。据初步估计,中国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的比重由1993年的32%增长到2004年的55%,增幅达2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己占据社会总投资的半壁江山。民间投资在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其对经济增长贡献方面的优势也日益显现。因此启动和激活民间投资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己成为一种共识。
  • 赢在执行全集

    赢在执行全集

    本书针对企业执行力不佳及效率不高的问题,以通俗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向读者传达高效执行的理念,以帮助读者尽快找到提升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 苍魂记

    苍魂记

    三界碎,六道崩,仙古陨,且看人族少年洛苍如何崛起于混乱大世,笑傲战群雄。凭我一腔热血,独闯天下,重塑六道,再立三界。天若无魂,便以我之魂代替天之魂,战他个朗朗乾坤!!!
  • 台湾文献丛刊清职贡图选

    台湾文献丛刊清职贡图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元素主宰

    元素主宰

    于绝境中创造希望,于黑暗中谱写光明。追逐梦想的少年,光怪陆离的元素世界。生与死,黑暗与光明,爱与恨交织。一段关于弱者的奋斗历程编织而出的可歌可泣的成长史。
  • 兔子急了不咬人

    兔子急了不咬人

    就像兔子急了会咬人一样,尤爱再也不想委曲求全了。从分手到淡忘,不过只是一条短信,一种眼神。我们就这样各奔东西。就当是老天爷偶尔犯的错,让相遇过于美好。可,为何它要一错再错呢?
  • 天顺日录

    天顺日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经典品牌故事全集

    经典品牌故事全集

    本书通过200多个生动翔实的品牌故事,将世界名牌的品牌之道呈现在读者面前,帮助读者借鉴成功的经验,吸取他们失败的教训,不论是品牌的经营者,还是品牌的使用者,只要一册在手,您一定会受益非浅。
  • 修西辑要

    修西辑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卿本蝴蝶,奈何为妖

    卿本蝴蝶,奈何为妖

    那一世,她甘愿为妖;这一世,她涅槃反击是人?是妖?是仙?原来这一切皆是命中注定,原来这一切不过就是一个骗局魔君就是曾经的远古麒麟神兽千羽寒,凌峰则是仙界的除魔大将军樊迩,彩蝶是昔日的伊莲,而馨语竟然是仙界的西圣母,曾经的紫竹仙子。瞬间拥有了几世的记忆,馨语痛苦的大叫:“我是谁?我到底是谁?”
  • 圆梦北大·求学牛津·晋职摩根

    圆梦北大·求学牛津·晋职摩根

    本书用日记的形式,轻松幽默地展示了高三备考这个沉重的话题,用漫画式的笔调描摹了女儿的成绩排名、睡眠饮食、心理问题、内分泌紊乱等方方面面,还生动地记叙了一个被高考弄得抓狂的母亲的各种囧态,以及家长协助女儿备考的种种难忘的经历与感想。
  •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是潘家华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生活气息浓烈,文学功底深厚,内容真实感人。管道作家杨德勇为文选作序。潘家华希望在纪念“八三”工程会战40周年的时候,将这本书奉献给为中国能源通道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石油管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