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4400000011

第11章 善良做芯,爱心当罩

文/小榭飞花

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以此为业,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一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心中,有一个思想根深蒂固,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一视同仁,不会因为穷人还是富人,一律应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父亲的灯笼完全是用竹子制成,而且用以编织的竹篾十分精细。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也叫火葫芦或火蛋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竹制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另有虔诚的人说,如果哪家媳妇婚后没有身孕,娘家妈便会在除夕夜偷偷将灯笼点亮悬挂在女儿寝房外。按照此法尝试,来年肯定能抱上孙子。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中心只有一个,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点灯笼还有讲究,正月过完,一般要将灯笼燃尽。迷信的老人说把灯笼留到来年会对子孙不利,不过父亲不舍得将它烧掉,正月后,将灯笼芯掏空,再用布将两端缝合,就给了我当蝈蝈笼子。

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糊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父亲认真对待每一个灯笼,从不糊弄别人,一丝不苟地编制着手中的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邻居拴柱来求灯笼,拿来了半袋米。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领阿爸去治病,过年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们知道,拴柱家境贫寒,而且家里的老人病了很久,花了很多钱医治,吃了很多的药也不见效。

“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

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父亲心软,看不得别人的苦,“你们家条件不好,这个就拿回去吧,这可是你们过年要吃的白米饭啊。那个灯笼算我送给你们的。”

拴柱被父亲感动着,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那是所有灯笼中做得最好的灯笼,那是我们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白白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嫌他把自己家的灯笼送给了别人。父亲却说,如果拴柱那个虔诚的愿望可以成真,那么我选这个最好的给他,自然就会更灵验一些。

那一年,我们家虽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的惦记着制造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的喜气的家伙,用对生活最大的热爱将一年的快乐都渲染在灯笼上,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好愿望……父亲微微有些喝醉,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红红的灯笼,不无骄傲地说,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当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同类推荐
  • 平阳秋韵:诗·词·人生

    平阳秋韵:诗·词·人生

    本书收录作者及其亲友诗词、散文一百六十余篇。运用了古诗、律诗、词曲等表现形式,有记录山水名胜的,有咏环境优雅的,有歌颂政策变化好的,有抒情状物言志的……通过赋诗填词,减字偷声,诗词往来,缘情遣兴,体现了作者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 命中

    命中

    《命中》是诗人杨献平的一本诗集,诗人通过自己的创作,构建了“南太行”文学地理,同时军旅生涯和西北的生活经历也赋予了诗人独特而苍劲的写作风格。整部诗集风格统一,关注生活中的事件,眼光落在当下,是一本质量较高的诗歌作品集。
  • 无声的群落:续编(下卷)

    无声的群落:续编(下卷)

    作者都是1964年和1965年从北京、上海、重庆、沈阳、武汉、成都、长沙、杭州、西安等地下乡的知青,目前散居在全国二十余个城市和海外,一个共同的夙愿将这些素昧平生的人们凝聚到一起,共同续写了中国知青史中一段起伏跌宕的开篇。作为上山下乡运动的先行者,“文革”前知青是一个具有特色的群体。他们出生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后,成长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最纯正,也*影响力的年代。其中的大多数因家庭出身不好而被剥夺了学习和就业的权利,不得不到农村去“脱胎换骨”。
  • 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上册)

    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上册)

    上世纪80年代,有识之士提出了现当代文学的整体观问题,并力图贯通曾被政治意识形态“阻隔”的现代与当代文学的历史。“整体观”或者“20世纪文学”的构想是带革命性的,它使现当代文学史的写作掀开了新的一页。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却发现,在获得了一种宏观学术视野的同时,或者在被输入了一个新思维框架的同时,我们并没有真正获得如何“贯通”和将整体观“具体化”的途径,整体观也还没有真正渗透进文学史的骨骼和血脉之中。因为我们需要追问:究竟在哪些重大问题上,现、当代文学原本就是贯通着的?对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来说,这就形成了一个有待于不断发现的学术空间。
  • 信仰之海

    信仰之海

    马休 阿诺德在维多利亚的盛世,听到了代表基督精神的“信仰之海”落潮的哀声,于是呼吁用真诚的爱来拯救那表面上光明的世界。如果说,《信仰之海》作者也有自己的“信仰之海”,那一定是诗歌,毕竟“温柔敦厚,诗教也”。这里的大部分文字,都与诗歌有关,涵咏经典诗文,足见作者滋养性情之用心。还有小部分文字是关于翻译和读书的随笔,是现实生活的点滴侧影。《信仰之海》可以说是作者对“诗性人生”的诠释与见证。
热门推荐
  • 首席的纯情妻

    首席的纯情妻

    田羽,田氏财团的总裁,美丽、腹黑、妖孽……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家里,“她”都是绝对的权威,只有那个女孩,会在“她”郁闷地狠踢自己的车子的时候,羞涩地问“她”:“你没事吧?”明明已经羞得耳朵尖都要滴血了,却仍是没有逃开,真是……好可爱!
  • 红颜惑千古

    红颜惑千古

    Madam穿越变女尸?!千年之缘,只因一人执念,才有了再次携手的机会。真的是机会?还是再一次的肝肠寸断?纠葛千年的爱恨情仇,终于再度掀开帷幕。江山、美人,他们的选择是什么?爱情、责任,她的选择又是什么?一个身系天下命运的女人,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想看筹谋宫斗?想看金戈铁马?想看江湖恩仇?想看儿女情长?锁定《红颜惑千古》不会让你失望的O(∩_∩)O
  • 错上帝君:有凤来袭

    错上帝君:有凤来袭

    看画风清奇的凤家小女,如何攻略腹黑帝君?
  • 神魔寄生

    神魔寄生

    林想,一个原本的书生少年,在右手与神秘的寄生生物融合之后,便是不得不与天斗,与人斗,只为了能够寻找足够多的食物,来养活呆在自己体内的这个怪物。灵药?吃!于是林想成为了炼丹大师!妖丹?吃!于是妖兽皆是丧命林想脚下!人族武者?也吃!于是林想踏上一条自己的杀戮之道!寄生,吞噬,进化,然漫漫武道长路,并非只有右手作伴....有兴趣的读者可加群232061092
  • 天战仙

    天战仙

    一千年前的天战,让他怀恨在心,千年后,他报着必仇的决心,要一统六界,为此多次不择手段,不得已七位仙女只得下凡寻找七大仙器,再次途中,历经了太多的苦难,蜂王与画中女子的十年爱恋,环洲的生死爱恋……七位仙女又该何去何从呢?
  • EXO我与你的距离

    EXO我与你的距离

    女主角颜诺和EXO成员鹿晗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17岁时鹿晗去了韩国,颜诺非常伤心。在颜诺21岁时在上海与鹿晗相遇,没想到那时鹿晗已经是EXO的成员之一了。颜诺和EXO一起到韩国生活,他们之间发生了许多精彩、感人的故事。
  • 世界文化博览3

    世界文化博览3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璇玑图

    璇玑图

    子午流注,厚林著书,大雪无痕,天地玄黄。凤凰山中,书声朗朗,石库门里,追梦魔都。若兰才情,誉满大秦,抗婚寻爱,坚贞不屈。织锦璇玑,招魂窦滔,字字滴血,句句珠玑。梦兰栋材,璇玑定情,反王割据,夫妻失散。栋材平乱,恩相赐婚,郎才女貌,珠联璧合。梦兰痴情,千里寻夫,梦蕙胸怀,海纳百川。璇玑闪烁,入体为情,姐妹情深,千古佳话。
  • 明——万里长城拱卫的社会

    明——万里长城拱卫的社会

    全书六章,包括皇权空前集中的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对外关系与中西文化交流、科技与建筑之光、文化艺术的繁荣、追新求精的社会生活。
  • 见闻札记

    见闻札记

    此书是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的传世佳作,被誉为美国富有想象力的第一部真正杰作,“组成了它所属的那个民族文学的新时代”。它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浪漫主义奇想与日常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以幽默的笔触结合在一起,情真意切,引人启迪,动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