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41900000021

第21章 皇后假宫娥贪欢博宠权臣说鬼话阴报身亡

词曰:

香径蘼芜满,苏台鹿麋游。清歌妙舞木兰舟,寂寞有寒流。红粉今何在?朱颜不可留。空余明月照芳洲,聚散水中鸥。

右调《巫山一段云》

电光石火,人世颇短,而最是朱颜绿发更短。人生七十中间,颜红鬓绿,能得几时?就是齐东昏侯的步步金莲,陈后主的后庭玉树,也只些时。与那权奸声势,气满贯盈,随你赫赫英雄,一朝命尽,顷刻间竟为乌有,岂不与红粉朱颜,如同一辙?

却说炀帝自登宝位,退朝之后,即往宣华宫,恣意交欢,任情取乐,足足半月有余。当初萧后在东宫,原朝夕不离,极相恩爱;今立皇后,并不一幸。萧后初起疑他新丧在身,别宫独处。后来打听,他夜夜在宣华宫里淫荡,不觉大怒道:“才做皇帝,便如此淫乱,将来作何底止?”这日恰适炀帝退朝进宫,萧后便扯住嚷道:“好个皇帝,才做得几日,便背弃正妻,奸淫父妃。若再做几年,天下妇人,都被你狂淫尽了!”“偶然适兴,御妻何须动怒?”萧后道:“偶然不偶然,我也不管你,只趁早将他罚入冷宫,不容见面,妾就罢了。若还恋恋不舍,妾传一道懿旨,将这丑形,晓与百官,叫你做人不成。”炀帝着忙道:“御妻这般性急,容朕慢慢区处。”萧后道:“有甚区处?若舍他不得,妾便叫宫人去凌辱他一场,看他羞也不羞。”炀帝原畏萧后,今见他说话动气,心下愈加着忙,只得起身说道:“御妻少说,待朕去与他说明,叫他寻个自便,朕就回宫,与御妻陪罪。”萧后道:“讲不讲也由陛下,来不来也由陛下,妾自有处。”

其时这些言语,早有宫人报知宣华夫人。夫人听知,不胜悲泣。忽见宫奴报道驾到,宣华只得含着泪,低头迎接。炀帝走近身前来一看宣华夫人,但见他杏脸低垂,泪痕犹湿,说道:“刚才朕与皇后争吵,想夫人预知;但朕自有主意。设言皇后有甚意思,朕断不忍为。”宣华道:“妾葑菲陋质,昔待罪于先君,今又点污龙体,自知死有余辜。今求陛下依皇后懿旨,将妾罚入冷宫,白首长门,方为万全。”炀帝叹息道:“情之所钟,生死不易。朕与夫人,虽欢娱未久,恩情如同海深。即使朕与夫人为庶人夫妇,亦所甘心,安忍轻抛割爱?难道夫人心肠倒硬,反忍把朕抛弃?”宣华捧住了炀帝,悲泣道:“妾非心硬,若只管贪恋,不但坏了陛下声名,抑思先帝尉迟之女,恐蹈前辙;倘明日皇后一怒,妾死无地矣,陛下何不为妾早计,欲贻后悔耶!”说到这个地位,炀帝怅叹道:“听夫人之言,似恨我之情太薄,而谅我之情太深也。”便吩咐一个掌朝太监,把外边仙都宫院打扫洁净,迁宣华夫人出去,各项支用,俱着司监照旧支给。二人正在绸缪之际,一旦分离,讲了又讲,说了又说,炀帝十分不忍放手,还是宣华再三苦辞,炀帝方才许行,出宫而去。

正是:

死别已吞声。生离常恻恻。

最苦妇人身,事人以颜色。

炀帝自宣华去后,终日如醉如痴,长吁短叹,眠里梦里,茶里饭里,都是宣华。萧后见炀帝情牵意缠,料道禁他不得,便对炀帝道:“妾因要笃夫妇之情,劝陛下遣去宣华。不意陛下如此眷恋,到把妾认做妒妇,渐渐参商,是妾求亲而反疏也。莫若传旨,将宣华仍召进宫,朝夕以慰圣怀,妾亦得以分陛下之欢颜,岂不两便?”炀帝笑道:“若果如此,御妻贤德高千古矣。但恐是戏言耳。”萧后道:“妾安敢戏陛下。”炀帝大喜,那里还等得几时,随差一个中官,飞马去召宣华。

却说宣华自从出宫,也无心望幸,镇日不描不画,倒也清闲自在。这日忽见中官奉旨来宣,他就对中官说道:“妾既蒙圣恩放出,如落花流水,安有复入之理?你可为我辞谢皇爷。”中官奏道:“皇爷在宫,立召娘娘,时刻也等候不得,奴婢焉敢空手回旨?”宣华想一想道:“我自有处”取鸾笺一副,题一词于上,叠成方胜,付于中官道:“为我持此致谢皇爷。”中官不敢再强,只得拿了回奏炀帝;炀帝忙拆开一看,却是一首“长相思”。

词道:

红已稀,绿已稀,多谢春风着地吹,残花难上枝。

得宠疑,失宠疑,想像为欢能几时,怕添新别离。

炀帝看了笑道:“他恐怕朕又弃他;今既与皇后讲明,安忍再离。”随取纸笔,也依来韵和词一首:

雨不稀,露不稀,愿化春风日夕吹,种成千岁枝。

恩何疑,爱何疑,一日为欢十二时,谁能生死离?

炀帝写完,也叠成一个方胜,仍叫中官再去。宣华见了这词,见炀帝情意谆谆,不便再却,只得重施朱粉,再画蛾眉,驾了七香车儿,竟入朝来。炀帝见了,喜得骨爽神酥,随同宣华,到中宫来见萧后,萧后见了,心下虽然不乐,因晓得炀帝的性儿,只得勉强做好人,欢天喜地,叫排宴贺喜。

正是:

合殿春风丽色新,深官淑景艳芳辰。

萧郎陌路还相遇,刘阮天台再得亲。

自此炀帝与宣华,朝欢暮乐,比前更觉亲热。未及半年,何知圆月不常,名花易谢,红颜命薄,一病而殂。炀帝哭了几场,命有司厚礼安葬。终日痴痴迷迷,愁眉泪眼。萧后道:“死者不可复生,悲伤何益?何不在后宫更选佳者,聊慰圣怀,免得这般凄惨。”炀帝道:“宫中这些残香剩粉,如何可选?”萧后道:“当时宣华也是后宫选出,那里定得,只当借此消遣。”炀帝依了萧后,真个传一道旨,着各宫院大小嫔妃彩女,俱赴正宫听选。那些宫娥,一个个巧挽乌云,奇分绿鬓,到正宫来,炀帝与萧后同到殿上,叫这些女子近前。一边饮酒,一边选择。真个是观于海者难为水,虽是花成队,柳作行,选来选去,竟无出色的奇姿。炀帝烦躁起来,道:“选杀了总是这般模样,怎能如宣华这般天姿国色?”遂传旨免选。众宫人闻旨一哄而散。

萧后道:“陛下请耐烦,宽饮几杯,待妾自往各宫去搜求,包陛下寻一个出色的女子来。”炀帝道:“现今选不出,何苦费御妻神思?”萧后道:“不是这等说。自来有志绝色女子,必然价高自重,甘愿老守长门,断不肯轻易随行,逐队赴选。如今待妾去细细搜求,决无遗漏;如搜不出,陛下罚妾三巨觥如何?”说了忙起身上了宝车,出宫去了。炀帝搂着一个内监,浅斟细酌。

原来萧后那里是去各宫探访女子,一迳驾到长乐宫来,把宫袍御下,重施朱粉,再点樱桃,把发鬓扯齐向前,改作苏妆。头上插着龙凤钗,三颗明珠,滴垂挂面,换一套艳丽的宫娥衣服。打扮停当,先差一个内侍,走去报知,此时炀帝已饮得半酣,尚不见萧后到来,正要差人去请,只见一个内侍,进来禀道:“娘娘选中一位女子,着奴婢先送进宫御见。娘娘又到别宫去了。”炀帝笑道:“御妻为我,可为不惮烦矣。”那时萧后改妆,驾到宫门,就停车细步,装着袅娜娉婷,走进丹墀,离殿上前有一箭之地。炀帝举目往下一看,果然有宫人拥一位女子,态度幽娴,轻尘夺目,一步步缓缓的走进殿来,俯伏在地。炀帝不胜狂喜道:“果然后宫还有这样女子,快叫平身。”连说了三次,那女尚俯伏不起。

炀帝此时觉淫心荡漾,竟不顾体统,走下御座,御手相搀,那女子方搀起来,垂头而立,炀帝仔细一认,不觉哈哈大笑道:“原来是御妻,可谓慧心巧思矣!我说道那有遗才沦落!”炀帝携了萧后的手,同至御座来道:“这三巨觥,御妻不能免矣!”萧后道:“妾往后宫搜求,不意竟无有中式者;因思前言已出,恐陛下见罪,暂假丑形,以宽圣怀,以博一笑耳。这三巨觥,还求陛下赦免。”炀帝道:“这使不得,朕不罚御妻,罚新选的美人耳!”萧后道:“若认真是个美人,恐陛下又舍不得罚他了。”一头说,一头接杯在手道:“妾想宫中虽无,天下尽有,陛下既为天下之主,何不差人各处去选,怕没有比宣华强十倍的,何苦这般烦恼?”炀帝道:“御妻之言虽善,只恐廷臣有许多议论谏阻。”萧后道:“廷臣敢言直谏者少,所虑者惟老儿杨素耳。趁此盆兰盛开,明日陛下何不诏他入苑,宴赏春兰,把几句言语挑动他,看他意思行止,就可定了。”炀帝道:“御妻之言甚善。”商议已定,过了一宵。次日炀帝驾临于御苑,只见这些盆中蕙兰,长短不齐。尽皆开放。

正是:

无数幽香闻满户,几株垂柳照清池。

炀帝忙差两个内侍,去宣杨素入苑。却说杨素自拥立了炀帝,赫赫有功,朝政兵权,皆在其手。这日正与这些歌儿舞女快活,听得有旨宣诏,即乘凉轿,竟入御苑中来。到太液池边,炀帝看见,自然迎下殿来,规矩是叫免朝,即便赐坐。杨素也不谦让,竟只是一拜就坐。炀帝道:“久不面卿,顿生鄙吝。今见幽兰大放盆中,新柳绿妍池上,香风袭人,游鱼可数,故诏卿来同观而钓焉。”杨素道:“臣闻从禽则荒,从兽则亡。昔鲁隐公观鱼于棠,春秋讥之;舜歌南风之诗,万世颂德。陛下新登大位,年富力强,愿以虞舜为法,不当效鲁隐公之尤。”炀帝道:“朕闻蟠溪叟,一钓而兴周公八百之基。贤卿之功,何异于此?”杨素大喜道:“陛下既以此比臣,臣敢不以此报陛下。”君臣相顾大悦。炀帝即令近侍,将坐席移到池边看鱼。大家投纶于清流之中,随波痕往来而钓。

炀帝道:“朕与贤卿同钓,先得者为胜,迟得者罚一巨觥何如?”杨素道:“圣谕最妙。”不多时,炀帝将手往上一提,早钓一个三寸长的小金鱼。炀帝大喜,对杨素道:“朕钓得一尾了,贤卿可记一觥。”杨素因投纶在水,恐惊了鱼,竟不答应;但把头点了两点,及扯起看时,却是一空钓,将钓儿依旧投下水去。不多时,炀帝又钓起小小一尾,便说道:“朕已钓二尾,贤卿可记二觥。”杨素往上一扯,却又是一个空;众宫人看了,不觉掩口而笑。杨素看见,面上微有怒色,便说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待老臣试展钓鳌之手,钓一个金色鲤鱼,为陛下称万年之觞何如?”炀帝见杨素说此大话,全无君臣之礼,心中不悦,把竿儿放下,只推净手,起身竟进后宫,满脸怒气。萧后接住问道:“陛下与杨素钓鱼,为何怒忿还宫?”炀帝道:“叵耐这老贼,骄傲无礼,在朕面前,十分放肆。朕欲叫几个宫人杀了他,方泄我胸中之恨。”萧后忙阻道:“这个使不得。杨素乃先朝老臣,且有功于陛下,今日宣他赐宴,无故杀了,他官必然不服;况他又是个猛将,几个宫人,如何禁得他过?一时弄破了圈儿,他兵权在手,猖獗起来,社稷不可知矣。陛下就要除他,也须缓缓而图,今日如何使得?”炀帝见说,便道:“御妻之言甚是。”更了衣服,依旧到太液池来了。

杨素坐在垂柳之下,风神俊秀,相貌魁梧,几缕如银白须,趁着微风,两边飘起,恍然有帝王气象。炀帝看了,心下甚怀妒忌,强为笑问道:“贤卿这一会,钓得几个?”杨素道:“化龙之鱼,能有几个?”说未了,将手一扯,刚刚的钓起一尾金色鲤鱼,长有一尺二三寸。杨素把竿儿丢下笑道:“有志者事竟成,陛下以老臣为何如?”炀帝亦笑道:“有臣如此,朕复何忧?”随命看宴,君臣上席,只见一个内相走来奏道:“朝门外有个洛水渔人,获一尾金鳞赭尾大鲤鱼,有些异相,不敢私卖,顾献万岁。”炀帝叫取进来。不多时两三个太监,将大盆盛了,抬到面前。炀帝与杨素仔细一看,只见那鱼有五尺长,短鳞甲上金色照耀,与日争光。炀帝看了大喜,就要放入池中。杨素道:“此鱼大有神气,恐非池中之物,莫若杀之,可免异日风雷之患。”炀帝笑道:“若果是成龙之物,虽欲杀之,不可得也。”因问左右道:“此鱼曾有名否?”左右道:“没有。”炀帝遂叫取朱笔在鲤鱼额上头,写“解生”二字以为记号,放入池中,厚赏渔人。左右斟上酒来,次第而饮。众宫人歌一回,舞一回,又清奏一回细乐。炀帝正要开谈,挑动杨素,却又见左右将钓起的三尾鱼,切成细脍,做了鲜汤,捧了上来。炀帝看见,就叫近侍,满斟一巨觥,送与杨素道:“适才钓鱼有约,朕幸先得,贤卿当满饮此觥,庶不负嘉鱼之美。”杨素接酒饮干,也叫近臣斟了一觥,送与炀帝说道:“老臣得鱼虽迟,却是一尾金色鲤鱼,陛下也该进一觥,赏臣之功。”炀帝吃干了,又说道:“朕钓得是二尾,贤卿还该补一杯。”就叫左右斟了上来。

此时杨素酒已有七八分了,就说道:“陛下虽是二尾,未若臣一尾之大。陛下若以多寡赐老臣,臣即以大小敬陛下。臣不敢奉旨。”左右送酒到杨素面前,杨素把手一推,左右不曾防备,把一个金杯泼翻桌上,溅了杨素一件暗蟒袍上,满身是酒,便勃然大怒道:“这些蠢才,如此无状,怎敢在天子面前,戏侮大臣!要朝廷的法度何用?”高声叫道:“扯下去打!”炀帝见宫人泼了酒,正要发作,今见杨素这般光景,不好拦阻,反默默不语。众宫人见炀帝不语,只得将那泼酒的宫人,扯下去打了二十。杨素才转身对炀帝说道:“这些宦官宫妾,最是可恶。古来帝王稍加姑息,便每每被他们坏事。今日不是老臣粗鲁,惩治他们一番,后日方小心谨慎,才不敢放肆。”炀帝此时忍了一肚子气,那选女佚乐之事,也不便去挑动他,假做笑容道:“贤卿为朕既外治天下,又内清宫禁,真可为功臣矣,再饮一杯酬劳。”杨素又吃了几杯,已是十分大醉,方才起身谢宴。炀帝叫两个太监,将他扶掖而出。

走下殿将出苑门,忽然一阵阴风,扑面括来,吹的毛骨悚然。抬头只见宣华夫人,走近前来,对着杨素喊道:“杨仆射,当初晋王谋夺东宫之时,有你没有我,有我总由你。”杨素此时竟忘了宣华是死过的,便道:“这已往之事,夫人今日何必再提?”宣华道:“如今皇爷差我来,要与你证明这一案。”杨素道:“刚才我在里头赐宴,并不提起。”话犹未了,只见文帝头带龙冠,身穿衮服,手内执金钺斧,坐在逍遥车上,拦住骂道:“弑君老贼,还要强口!”把金钺斧照头砍来,杨素躲避不及,一跤跌倒在地,口鼻中鲜血进流。近侍看见,忙报与炀帝。炀帝大喜,即命卫士扶出杨素;扶得到家,稍稍醒来,对其子玄感道:“吾儿,谋位之事发矣,可急备后事。”未至夜半,即便呜乎哀哉。

正是:

天道有循环,奸雄鲜终始。

他既跋扈生,虽免无常死。

炀帝闻杨素已死,大喜道:“老贼已死,朕无所畏矣!”随宣许廷辅等十个停当太监,吩咐道:“你十人可分往天下,要精选美女,不论地方,只要选十五以至二十,真有艳色者。选了便陆续送入京来备用。选不着有罚,不许怠玩生事。”许延辅等领了旨意出来,就于京城内选起,大张皇榜。捉媒供报,京城内闹得沸翻。

一夕,炀帝又与萧后商议,道:“朕想古来帝王俱有离宫别馆,以为行乐之地,朕今当此富强,若不及时行乐,徒使江山笑人。朕想洛阳乃天下之中,何不改为东京,造一所显仁宫以朝四方,逍遥游乐?”随宣两个佞臣:宇文恺、封德彝,当面要他二人董理其事。宇文恺奏道:“古昔帝王,皆有明堂,以朝诸侯;况舜有二室,文王有灵台灵沼,皆功丰烈盛,欲显仁德于天下。今陛下造显仁宫,欲显圣化,与舜文同轨,诚古今盛事,臣等敢不效力?”封德彝又奏道:“天子造殿,不广大不足以壮观,不富丽不足以树德。必须南临皂涧,北跨洛滨,选天下之良材异石,与各种嘉花瑞草、珍禽奇兽,充实其中,方可为天下万国之瞻仰。”炀帝大喜道:“二卿竭力用心,朕自有重酬。”遂传旨敕宇文恺、封德彝,营造显仁宫于洛阳。凡大江以南,五岭以北,各样材料,俱听凭选用。不得违误。其匠作工费,除江都东都,现在兴役地方外,着每省府、每州县出银三千两,催徵起解,赴洛阳协济。二人领旨出去,即便起程往洛,分头做事。真个弄得四方骚动,万姓遭殃。未知后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給我一個连

    給我一個连

    冷傲无常的副司令员之子,在父亲的“淫威”下,放弃了热爱的新闻记者岗位,被迫下放到侦察连担任副指导员。不料这个正连职的干部,一下连队便被那里的主官安排到战斗班重新当兵。在侦察连淬炼的半年多,重新唤回了潜伏在他内心深处的英雄梦想。但他终于决定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边境阻击战,让他失去了最好的兄弟。笃定地认为团长指挥不力才导致兄弟牺牲的他,醉酒后和团首长发生冲突,再一次被父亲贬到了农场。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更为了杀回侦察连,实现自己当连长的梦想,他在农场整整蛰伏了六年,但他终于等到证明自己的机会后,一个隐藏了6年的秘密被解开,而他,又将何去何从?
  • 黑骚

    黑骚

    这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被中国作家全国作品评比一等奖。这是一本关于解放前西北农村家族之中的矛盾。揭示了人类传宗接代的真谛——两性的活动,该书描写细腻、情感古朴厚重。
  • 麦村

    麦村

    因为修家谱,“我”回到了父母亲的故乡麦村。然而想不到的是,“我”却被那些不能写入家谱的先辈们的事迹和人生深深地吸引住了,并且开始重新打量麦村这座江南的村庄。小说围绕着那些被称之为“稗子”的不肖先辈展开,试图讲述他们各自迥异不同的命运,展现了一部另类的家族稗史。经由这些几乎被遮蔽的人物,作者缓缓揭开了故乡隐秘的另一面,善良也残酷,鲜活又腐朽……这是一部不寻常的乡村人物史。
  • 第三十七计

    第三十七计

    一垂死挣扎欲施美男计,临危受命陈子明归来。1949年4月21日,随着毛主席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迅速渡江南下,国民党政权很快土崩瓦解。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
  • 康熙大帝:玉宇呈祥

    康熙大帝:玉宇呈祥

    《玉宇呈祥》是《康熙大帝》的第三卷,表现了康熙在统一中华、治国安民方面的文韬武略。 平息“三藩”之乱以后,康熙亲赴汴梁,视察黄河,四处物色治河能臣,疏通漕运;任用良将,东收台湾;开博学鸿词科,缓和民族矛盾;南巡金陵,祭祀明太祖,团结前明遗老;纳忠言,整顿吏治,惩办贪官;倡孝道,扮演戏彩;北巡盛京,与东蒙古诸王结盟;西征葛尔丹,完成统一中华大业。
热门推荐
  •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虎踞梅岭:梅关(文化之美)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我想你知道

    我想你知道

    被快餐店奶奶领养的少女,与少年人气作家的故事
  • 超感警探

    超感警探

    一个浪荡不羁有些不良的少年,作弊通过警校考试,利用小聪明在警界展头露脚,后陷入阴谋,挣扎中的他该何去何从?
  • 你就是船长

    你就是船长

    公司就是你的船,你就是这艘船的主人,公司的兴亡和发展就与你密切相关。本书立足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融合世界500强企业优秀的管理理念和职业精神,内容翔实,案例生动。无论你是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还是一名普通的职员,都可以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积极有益的启示。
  • 爱莎的女王生活

    爱莎的女王生活

    爱莎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女孩子,一笔意外的巨额欠款让爱莎过上了逃亡的生活。逃亡中认识了一位老爷爷。谢天谢地,这位老爷爷是富翁,老爷爷愿意帮助爱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斯大林(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斯大林(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从事社会主义宣传,被神学院开除,坐牢、流放,斯大林有一个革命家应该有的典型经历。
  • 穿越之俏皮王妃,腹黑王爷请认命

    穿越之俏皮王妃,腹黑王爷请认命

    一朝穿越,她变成了相府的二小姐。三天米虫生活还没有过,又嫁给了不受宠的六王爷。嫁就嫁吧。谁知?嫁过去不受宠也就算了,连奴才也欺负她。一没权,二没钱,她这个明媒正娶的王妃,在大街上随便遛了个弯,撞了个男人,就要挨板子,这什么破规矩?!!哼!她要报复……
  • 元魔修

    元魔修

    异世大陆一个身世怪异的胖子萧星,怀揣着修炼上乘元力仙术的梦想,神奇的加入了以元力上乘著称的紫月山,本想修炼仙术,却意外的卷入一场元力、灵力和魔法的征战中,从而走上了由元力修炼魔法的路程中。不是单纯的仙术元力,不是正规的仙术修炼模式,不是正成魔法元素的修炼,用天马星空来展现一个不同的魔法空间。——————————————————————————————有些敢兴趣的进群侃吧:15242619
  • 惹上恶魔总裁

    惹上恶魔总裁

    为朋友两肋插刀,她冒名顶替去相亲!为让好友能与其亲爱的私奔时间够充裕,她死皮赖脸拽着那名相亲对象天南地北阵阵乱哈拉。可惜对象好冷漠,她说到口渴他还是一张冷冰冰的脸。终于等到撤退信号,她温柔有礼的站起,笑得好不惋惜:“既然我们不合适,那拜拜!有缘也不见!”
  • 往事依稀

    往事依稀

    讲述了林夕在高中毕业年之后,因为宿命的缘故又回到了曾经的校园门口经营了一家小书店,却因为曹璐在书店里的出现,从而改变了两个人的一生。林夕逐渐对曹璐倾诉出自己高中那段刻骨铭心的青春往事,两人的关系自此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林夕越是回忆越是沉浸在往事的漩涡里不能自拔,而曹璐则清楚地看到了林夕的痛苦,想尽一切办法来让林夕回复正常的生活。当十年之后同学再相聚时,半路出现的曹璐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打击,而后曹璐远走他乡,林夕终于苦苦等待了三个春秋之后,跟自己相爱的人相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