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40300000014

第14章 明清家书(5)

【赏析】

在这篇家训中,李光地提出了自己的读书见地,认为“凡书,目过口过,不如手过”的主张。他教给儿子的学习方法,今人亦可从中受益。

郑板桥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

【作者简介】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扬州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尤其以善画著名,是“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他多画兰竹石,这既是他光明磊落、严正绝俗的人格象征,又是其虚心向上、倔强不屈的精神写照。他从小家境贫寒,先以卖画为生,44岁中进士后曾任山东范县令5年,后又任潍县令7年,最后因擅自开官仓赈济灾民而被罢官,后仍以卖画为生,著有《郑板桥集》。郑墨比板桥小24岁,为人谦实稳重,板桥在外做官,家事都托付堂弟。由于二人均自贫困中长大,故板桥对郑墨尤爱护备至,期望良深。

【原文】

谁非黄帝尧舜之子孙?而至于今日,其不幸而为臧获,为婢妾,为舆台、皂隶,窘穷迫逼,无可奈何。非其数十代以前即自臧获、婢妾、舆台、皂隶来也。一旦奋发有为,精勤不倦,有及身而富贵者矣,有及其子孙而富贵者矣,王侯将相岂有种乎!而一二失路名家,落魄贵胄,借祖宗以欺人,述先代而自大。辄曰:“彼何人也,反在霄汉;我何人也,反在泥涂。天道不可凭,人事不可问!”嗟乎!不知此正所谓天道人事也。天道福善祸淫,彼善而富贵;尔淫而贫贱,理也,庸何伤?天道循环倚伏,彼祖宗贫贱,今当富贵,尔祖宗富贵,今当贫贱,理也,又何伤?天道如此,人事即在其中矣。

信愚兄为秀才时,检家中旧书簏,得前代家奴契券,即于灯下焚去,并不返诸其人。恐明与之,反多一番形迹,增一番愧恧。自我用人,从不书券,合则留,不合则去。何苦存此一纸,使吾后世子孙,借为口实,以便苛求抑勒乎!如此存心,是为人处,即是为己处。若事事预留把柄,使入其网罗,无能逃脱,其穷愈速,其祸即来,其子孙即有不可问之事、不可测之忧。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直是算尽自家耳!可哀可叹,吾弟识之。

【赏析】

在这封信中,郑板桥跟堂弟探讨了一个关于人格平等的问题。他认为,人的出身无贵贱之分,大家同样都是“黄帝尧舜之子孙”,富贵贫贱只是天道循环翻覆的自然规律。穷苦贫贱之人要改变命运,富贵显达之辈要保住已有的生活,同样要发奋努力。对于人的命运而言,富贵与贫贱存在看辩证关系;对于行事而言,“为人处”与“为己处”亦存在着辩证关系。这种认识体现了作者朴素的辩证思想。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郑板桥能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如此清醒的认识,并正确引导子弟,是难能可贵的。

陈宏谋示侄

【作者简介】

陈宏谋(1696~1771),字汝咨,号榕门,广西桂林人。历任知府、巡抚、总督,后官至东阁大学士。

【原文】

京中浮华,须立定主意,不为所染。盖天下惟诚朴为可久耳!吾家世守寒素,岂可忘本?读书见客,事事检点,即学问也。

【赏析】

在这篇家训中陈宏谋要求侄儿保持清贫质朴的良好家风,不为“京中浮华”所染,谨守“诚朴”二字。这种观点,对现在的年青人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彭端淑劝学一首示子侄

【作者简介】

彭端淑(1700年~1780),清文学家。字仪一,又字乐斋。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颇有政声。后告老辞官,曾到成都锦江书院讲学。诗文皆名重一时,著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问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赏析】

这是彭端淑写给子侄的训示。开篇用两个设问句,点明了行文的宗旨,阐述了求学、做学问的道理。又通过四川两个和尚朝拜南海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分析难与易、聪敏与平庸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以勉励子侄刻苦学习,力求上进。文中介绍的“贫者”和尚那种不屈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成为我们日后学习工作的好榜样。

作者以平易质朴的语言,通过对比论证,把事理阐发得非常透彻。全文闪耀着辩证思维的智慧之光。

袁枚与弟香亭书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人称随园先生,清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进士,清朝诗人。曾任江宁知县。辞官后侨居江宁,筑园林于小仓山,又号随园。他的诗多用来抒发闲情逸致,主张抒写性情,对儒家的“诗教”表示不满,有些作品对汉儒和程朱理学进行了一定的抨击,并宣称“《六经》尽糟粕”。他还擅长作文,所写书信颇具特色,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子不语》传世。

【原文】

阿通年十七矣,饱食暖衣,读书懒惰。欲其知考试之难,故命考上元以劳苦之,非望其入学也。如果入学,便入江宁籍贯。祖宗邱墓之乡,一旦捐弃,揆之齐太公五世葬周之义,于我心有戚戚焉。两儿俱不与金陵人联姻,正为此也。不料此地诸生,竟以冒籍控官。我不以为怨,而以为德。何也?以其实获我心故也。不料弟与纾亭大为不平,引成例千言,赴诉于县。我以为真客气也。

夫才不才者本也,考不考者末也。儿果才,则试金陵可,试武林可,即不试亦可。儿果不才,则试金陵不可,试武林不可,必不试废业而后可。为父兄者,不教以读书学文,而徒与他人争闲气,何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哉!“知子莫若父”,阿通文理粗浮,与“秀才”二字相离尚远。若以为此地文风不如杭州,容易入学,此之谓“不与齐楚争强,而甘与江黄竞霸”,何其薄待儿孙,诒谋之可鄙哉!子路曰:“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非贪爵禄荣耀也。李鹤峰中丞之女叶夫人慰儿落第诗云:“当年蓬矢桑弧意,岂为科名始读书?”大哉言乎!闺阁中有此见解,今之士大夫都应羞死。要知此理不明,虽得科名作高官,必至误国,误民,并误其身而后已。无基而厚墉,虽高必颠,非所以爱之,实所以害之也。然而人所处之境,亦复不同,有不得不求科名者,如我与弟是也。家无立锥,不得科名,则此身衣食无着。陶渊明云:“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非得已也。有可以不求科名者,如阿通、阿长是也。我弟兄遭逢盛世,清俸之余,薄有田产,儿辈可以度日,倘能安分守己,无险情赘行,如马少游所云:“骑款段马,作乡党之善人”,是即吾家之佳子弟,老夫死亦暝目矣,尚何敢妄有所希冀哉。

不特此也。我阅历人世七十年,尝见天下多冤枉事。有刚悍之才,不为丈夫而偏作妇人者;有柔懦之性,不为女子而偏作丈夫者;有其才不过工匠、农夫,而枉作士大夫者;有其才可以为士大夫,而屈作工匠、村农者。偶然遭际,遂戕贼杞柳以为木否木寿,殊可浩叹!《中庸》有言“率性之谓道”,再言“修道之谓教”,盖言性之所无,虽教亦无益也。孔、孟深明此理,故孔教伯鱼不过学诗学礼,义方之训,轻描淡写,流水行云,绝无督责。倘使当时不趋庭,不独立,或伯鱼谬对以诗礼之已学,或貌应父命,退而不学诗,不学礼,夫人竞听其言而信其行耶?不视其所以察其所安耶?何严于他人,而宽于儿子耶?至孟子则云:“父子之间不责善”,且以责善为不祥。似乎孟子之子尚不如伯鱼,故不屑教诲,致伤和气,被公孙丑一问,不得不权词相答。而至今卒不知孟子之子为何人,岂非圣贤不甚望子之明效大验哉?善乎北齐颜之推曰:“子孙者不过天地间一苍生耳,与我何与,而世人过于珍惜爱护之。”此真达人之见,不可不知。

有门下士,因阿通不考为我怏怏者;又有为我再三画策者。余笑而应之曰:“许由能让天下,而其家人犹爱惜其皮冠;鹪鹩愁凤凰无处栖宿,为谋一瓦缝以居之。诸公爱我,何以异兹?韩、柳、欧、苏,谁个靠儿孙俎豆者?箕畴五篇,儿孙不与焉。”附及之以解弟与纾亭之惑。

【赏析】

袁枚在信中认为,子弟能不能成才,天资很重要,关键是要根据各人的天资来因材施教。要使他们懂得,做官是为了施行仁义道德,不是贪图荣华富贵的。读书主要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明白更多的事理,但同时也是由于生活的需要。如果读书的目的不明确,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即使中了科名,做了高官,也会误国误民,以致最后贻误自己。即使不会读书,也应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进而指出,不能像孔子教育他的儿子那样,只是“轻描淡写,流水行云,绝无督责。”

细细品味,这封家信,对我们今天如何教育子女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卢文绍与从子掌丝书

【作者简介】

卢文绍(1717~1795),字召弓,号抱经、檠斋。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校勘学家、诗文作家。乾隆十七年(1752)一甲三名进士。居官十余年,告归,讲学于江浙各书院。著有《抱经堂人集》及《钟山札记》、《龙城札记》。

【原文】

九月十六日得书,知眠食无恙,良慰余意。书中具言近日读书勤苦,尤吾之所乐闻也。但精神难支持亦不必勉强,以掌丝平日善病,恐过用难为继耳。所疏不知出处及疑义若干条具答在别纸。此士安所谓,遭人而问,少有宁日者也。掌丝之虚怀而勤力也至矣。虽然,吾窃以为更有进焉者。盖人之为言皆曰学问,将学焉而继之以问邪,抑问焉而即是为学也?夫寡闻寡见之蕲至于多闻多见也。有道焉:得其道则耳目可以不劳,思虑不至庞杂,而其为功也易。近世类书颇多,又诸文集亦多有注释笺解,然则读书之易宜莫如今日。然吾以为殚见洽闻之助,不在是也。盖已经翦截割裂于事之始末,语之原委必有不能通贯晓析者矣。今以掌丝之资性日力计之、吾不必讠术以高远难行之事,六经之外,如《尔雅》、《说文》、《史记》、《汉书》皆所当读也,然后博览群书,其不解者鲜矣。此言初听若迂,然吾为掌丝细审之,事无有捷于此者。且不必遽为程限,但日日读之一卷毕,则此一卷之事与言见于他书者,自一览而得也。推而数卷至数十卷莫不然。初可以省问之一二,继可以省问之五六,又继可以省问之八九矣。苟若是,则其用安有穷哉?然此犹为记诵言之也,若夫以之明理,以之处事,则所得者益不可以数计,此事逸而功倍之道也。不然,则掌丝数月以来所不知者,岂尽于此乎?吾所以缕析以答者,能一一记之后不复问乎?同一事也而出于人之所援引者又各不同,其能明乎此而既无惑于彼乎?吾是以深嘉掌丝之好问,而尤愿掌丝之好学也。掌丝果从事于吾言,则其于问也亦必有更进于此者矣。

【赏析】

这是一封教导子侄辈读书方法的书信。人们常说,学问学问,就是“学”和“问”,勤学多问就有了学问。那么“学”和“问”的位置应该怎么摆呢?对于这个问题,卢文绍有不同与一般人的见解,他认为应该先“学”,自己先认真去阅读基础性的典籍,然后再博览群书。他认为学习之书“无有捷于此者”,自己先自学,然后再去请教别人,这才是学习的最捷便的途径。

作者并没有全盘否定“寡闻寡见”者向“多闻多见”者请教。他对其侄子提出的问题逐一给予答复,不就是在“教”他的侄子吗?他主张求学得先要自己去学,在自己刻苦钻研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才会有质量。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多闻多见”者加以点拨,求学者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这封给晚辈的信,不用居高临下横加责难的语言,而是循循善诱,有诲人不倦之风;充分肯定成绩,如实指出不足,有所批评,但也是建设性的;非常明确地指出解决办法,明晓独立系统研读的种种好处,谆谆教导,闻者如沐春风。

纪晓岚寄内子

【作者简介】

纪晓岚(1724~1805),名昀,号石云,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学者、文学家。以学问文章得天下重望,晚年领修《四库全书》,而所作《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俶诡奇谲,无所不备,又为脍炙人口。

同类推荐
  • 我只想和你说说话

    我只想和你说说话

    这本书记录了一个年轻人在北京几年的漂来漂去,讲述了几个年轻人不被听到的呐喊和絮絮叨叨的彷徨,也描绘了很多个年轻人没有勇气也无法到达的远方。城市这么大,世界这么大,可就算我们的生活再小,也要努力去捍卫。即使曾脆弱、无助、绝望、动摇,我们也不该停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总是该保留点傻气活起来才有滋味,做梦都没法撒开欢儿大笑,哪还敢在沙滩裸跑?年轻一回,总得尽点兴。
  • 心灵真经

    心灵真经

    《心灵真经》是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殷谦的心灵感悟文集。它是《人经》三部曲的作品子集,对当今人们普遍表示“可以理解”的一些以时尚与潮流的“身份”出现的超低俗甚至庸俗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 丁玲散文选集

    丁玲散文选集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像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文书系》将它们串联起来,以不同年代按不同作者选集分册出版,便于读者阅读与欣赏。《丁玲散文选集》为《百花散文书系·现代部分》之一种。
  • 唐伯虎画真容

    唐伯虎画真容

    从此春去秋来,唐伯虎果然画好了八张有名有姓的美女图心中十分得意,感到这次一定要叫祝枝山大吃一惊,让他也尝尝输掉银子的滋味。
  • 台北咖啡时光:美味寻踪

    台北咖啡时光:美味寻踪

    遍布台北大街小巷的咖啡馆,家家都有自己的经营之道和咖啡经。风格独特的创意咖啡馆,古早味十足的中式咖啡店,遗世独立的山居咖啡馆,热闹活泼的露天咖啡座,温暖柔软的亲子咖啡馆……不经意闯入的某间不起眼的咖啡馆,可能就是台湾文人心照不宣的秘密据点。而我想要述说透过台北的咖啡馆所认识的台北,也远不只咖啡心情,应该有许多曾经遥不可及,即使今日仍然神秘的人事与风景。整个台北,就是我的咖啡馆。
热门推荐
  • 新婚挚爱,总裁的专有甜妻

    新婚挚爱,总裁的专有甜妻

    商政联姻,让她成了霍家的儿媳,凤阳山千亩地产便是她的身价。娶她过门,可以替他挡掉那些趋之若鹜的的追随者,何乐而不为?他的如意算盘里从没有规划过属于她的幸福,在他眼里,这个沉默隐忍的小妻子只是一个可以为他带来利益的摆设而已……染指嫩模,包养明星,他的伤害犹如一把没有刀刃的剑,痛也叫不出声。从此,他的名字成了她生命中的梦魇,他与她联手将她推入万劫不复之地。他自信于他的魅力与手腕,自信他的小妻子没胆子离开他,可是他没想到,当她说出那句不爱了,他的心犹如刀割。他的世界是彼时的夜雨蓬莱,歌云载月。而她不过是一抹草色天涯,离痕欢唾。何以是擎天,何以是天擎……【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之召唤美女

    网游之召唤美女

    林风在保护美女们无聊生涯中,接触到了《惊天》,在游戏中成为了罕见的召唤师。林风的格言就是:“召唤必须要美女,咱可不玩人兽”魔法女神,痛苦女王,疾风游侠……通通都要成为召唤物,且看林风如何在花丛之间游荡的同时,作出惊天动地的壮举。
  • 十二破虚诀

    十二破虚诀

    你有万火焚苍穹,我有十二破虚空,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五帝破空后的斗气大陆已经安静的太久太久,一次灵魂穿越,一块天降陨石,注定要给这个平静的湖面泛起凶猛的涟漪,一石激起千层浪,大浪来时我翻身,天赋七品又如何?出身低微又如何?我照样可以登临巅峰,得道永恒!且看一个平凡的小小少年如何用掌中横刀,手中马朔,于协会倾轧,宗派挤压中杀出一条血路,一切精彩尽在《十二破虚诀》。
  • 等待中老去

    等待中老去

    居委会大妈不可怕,就怕大妈有文化。可如果大家都是文化人,这又该如何是好?当官二代撞上富二代,他们做错过,疯狂过,忏悔过,努力过!青春本该如此放肆,年少谁不任性几回,请原谅他们的豪放不羁,请接纳他们的爱恨情仇。等待中老去的两代人,相互渗透着感人肺腑的正能量,哭过,笑过,喊过,叫过,放肆青春那些年,他们懂得了怎样生活……
  • 这疯狂的世界

    这疯狂的世界

    上天既然给我一次重生的机会,那我必定要好好的把握。一个被年迈兽人收养的人类孤儿,被人类们侮辱为野人,好吧,我会凭借我的努力让你们感到羞愧
  • 亚洲:马尔代夫·斯里兰卡(世界我知道)

    亚洲:马尔代夫·斯里兰卡(世界我知道)

    本书内容包括:“狮子国”的窥探;地理大发现;崎岖温润的地理环境;储量丰富的宝藏;历史回眸;美丽的传说;封建专政;殖民统治;独立发展;政体与外交;政体与政党等。
  • 新刊贤首国师碑传

    新刊贤首国师碑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春日阳光

    春日阳光

    《春日阳光》由五辑121篇微型小说构成,是将独特的目光栽种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并用勤奋的笔触潇洒游弋于其中。它既有对乡村生活的忆旧,又有对现代生活的感悟,既有对美好人生的歌咏和赞颂,又有对现代生活的反思。
  •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1)借尸还魂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1)借尸还魂

    面对不可思议的还魂之谜,楚留香如何找回真正的“尸体”,又如何揭露江湖第一杀手组织的真相?
  • 兴趣决定孩子的能力

    兴趣决定孩子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只要父母善于发掘,精心培养,善加引导,多多支持,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毕加索”,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爱因斯坦”,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莫扎特”。总之,只要有兴趣,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