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38600000007

第7章 汪士慎书法艺术

扬州八怪各大家主要是画坛巨匠,在书法方面并不是都非常擅长,但汪士慎是书法非常有名的一位。

汪士慎书法别具一格,他工于楷行,用笔饱含隶书意韵。他的隶书脱胎于汉碑,结体方整,法度严密,古拙而厚朴,雄浑有气魄,标新立异,自成一家。

后来,汪士慎双目失明后,依然能挥毫泼墨,并写出精妙的草书作品,可见其精湛的书法艺术功夫。

(一)早年生活

清朝康熙二十五年,汪士慎出生在安徽休宁县富溪乡这个有名的产茶之地。汪士慎字近人,号巢林。有关汪士慎早年在家乡的生活、求学等情况,至今仍是个谜,世人知之甚少。他是1723年离开徽州去扬州的,这时他已经37岁。

汪士慎平时寡言少语,与人交往时,从来不提他过去的事,也从来不提他家乡的事。按常理分析,汪士慎对在家乡时的际遇,一定有难以启齿之处。是童年或青少年时的事情深深伤害了他?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人们无法断定。只有从汪士慎留下的作品中去寻找他前半生的蛛丝马迹。

首先是汪士慎的画作。很多字画作者,在自己作品的落款中都留下自己的籍贯。这是为家乡争光也好,纯粹习惯也罢,但是至少可以让欣赏者知道作者是哪里人。

汪士慎在画作中,常常写富溪汪氏,有时写溪东外史。因此,人们就在休宁的富溪之东去寻找汪士慎的居住地了。

其次是从汪士慎一生多次使用的别号上,能知道他在家排行老六,人们称他为汪六或汪六先生。

再次是汪士慎的诗作。汪士慎留下了一本诗集,名叫《巢林集》。在这本诗集中,比较明显地透露出他的身世的诗有两首。其中一首写道:

忆昔同少壮,怀抱多慷慨。

接纳重义气,谈笑生悲凉。

从这首诗中,似乎看不出当年的少年就是这个沉默寡言的人。当然,这也就让人想到当年那个胸怀壮志、慷慨大义、谈笑风生的少年,可能在后来的人生变故中遭受挫折、坎坷,而渐渐变得寡言少语。

另一首诗写道:

身依故土家何有,鬓欲成翁事已非。

寄语故人应怜我,我怜无处对春晖。

身在故土却没有家,这是怎么回事?是与同村族人有矛盾?还是家庭其他成员不容他?虽然已经离开了故土,但他还是希望故人能同情他,谅解他。他有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心情,却因身在异乡而无法报答。这首诗,多少能让人读出汪士慎离开家乡的无奈。

在汪士慎遗留下的作品中,人们无法寻觅他写诗、作画、练字、刻印的师承关系,好像他是个无师自通的怪才。

(二)定居扬州

汪士慎37岁时携家带口来到扬州,投奔老乡马曰琯、马曰璐兄弟。马氏兄弟是徽州祁门人,一直在扬州经营盐业,当时已是名震扬州的大户。

马氏兄弟具有典型的贾而好儒的品质,特别乐意结交文化人,对文化人也十分慷慨,只要有好字、好画、好书,那可能就成了他们俩的好朋友。

他们刻的《小玲珑山馆丛书》是极其有名的,其中有不少濒临消失的珍贵图书,都是他们兄弟俩高价购得,然后聘请一流的刻工为他们精刻的,对文献的传承起了很好的作用。

老乡兼画家的汪士慎到来以后,受到马氏兄弟的厚待。马氏兄弟把他安排在自家的七峰亭。这个亭子原来是马氏兄弟在家接待文人墨客的一个所在。

汪士慎到来后,马氏兄弟请人将这座亭子整理成住房,让汪士慎一家住在这里。由于这座亭子的四周散布着七块巨石,像七座山峰,因此,汪士慎将这一新居命名为七峰草堂,并自名七峰居士。

汪士慎来扬州的一个重要外部原因,就是扬州当时是江南著名的繁华之地。这里经济繁荣,而且文气畅达,字画都有很好的市场。汪士慎来了以后,就开始卖画。但这个来自皖南深山的画家,显然不太适应这个环境。马曰琯曾写诗说汪士慎在卖画时,不好意思和买画人讨价还价。

汪士慎的画到底好不好卖呢?卖的价钱怎么样呢?没有直接的依据让现在的人回答这个问题,但实际状况表明,汪士慎以画为生的日子并不好过。

在汪士慎所处的年代,社会上比较盛行的是师古之风,临摹的古画在市场上比较走俏,而汪士慎的画则有浓厚的文人气息,有师心、师自然的风格,即不受拘束的发挥较多。由于这一矛盾的存在,汪士慎的画作应该不会有很好的销路。尽管这样,他还是清高自笑,绝不随波逐流。

后来,他把画交给一些书画贩子去卖。一个名叫边寿民的淮安人,一把从汪士慎这里带走了十册画。不久,捎信来说已经卖了四册,得了三两八钱银子,这在当时是很低的价格。

接着,一名既卖画又画画的人,叫方可村,来帮汪士慎卖画。由于方可村对书画市场的行情很清楚,所以,生活拮据的汪士慎很愿意听他的意见。

有一次,方可村约着汪士慎一道乘船去宁波卖画。这一趟,汪士慎兴奋不已,不仅卖画挣了钱,还因为走江过海而大开了眼界。

自己卖画,加上朋友们代卖,汪士慎艰难地有了点积蓄。48岁那年,他委托马氏兄弟为他在扬州城物色了一处老房子。当时,48岁已算步入老年了,但汪士慎在这个时候终于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画室,他兴奋劲儿就甭提多大了。

汪士慎的新居周边植有各种花卉,种植最多的是梅花,其次是山茶,这些花经常出现在他的画作中。他的门前窗下有茉莉、栀子、牵牛、牡丹及梨花等,还有一棵高大的杉树。

这些花卉在汪士慎的画作中,大多显得冷艳、惨淡,并带有憔悴之状。后人认为这是汪士慎实际生活的写照。

汪士慎的新房被浓密的树荫严严地罩着,因此,汪士慎给自己的新居起名为青杉书屋。此后,汪士慎在这个房子里创作的字画,都有写于青杉书屋的题款。

(三)失明创作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其书画造诣之深,是举世公认的,但是他的苦难却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他40岁到扬州时,寄居在同乡马氏兄弟家。虽然马氏兄弟很尊敬文化人,但赤贫如洗却是汪士慎当时的生存实态。

十年之后,卖画挣了些钱的汪士慎买了房子,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写字、作画,汪士慎的日子当然会滋润起来,但命运之神似乎一直在耍弄着汪士慎。

就在乔迁青杉书屋的那一年,汪士慎患了眼疾。他的眼睛又热又痛,尤其是左眼,眼底布满血丝,红肿流泪。眼睛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更何况对于一个要靠眼睛来观察世界的画家呢?但汪士慎没有钱去求医问药,他只能忍受着眼疾的煎熬。

在汪士慎一生中,有个现象值得人们关注,在患了眼疾之后,他一反常态地经常出门旅游了。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汪士慎对自己眼疾后果有充分的预料,他想在失明之前,尽情地把世界看遍。

汪士慎的眼疾越来越严重,但为了生计,他还得不停地画。54岁时,他在画完一幅《梅花图》后,左眼终于失明。可能是早有思想准备,他并没有表现出如何消沉,而是乐观豁达,继续作画,并称自己的创作是“独目著寒花”。对于他这时的画,当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就评价说精品极高。

在汪士慎左眼失明的第二年,他创作了一幅《乞水图》,画的是一个老翁抱着一个瓮在收藏积雪,这是为了用雪水煮茶。郑燮在这幅画上题了诗,称此画为“抱瓮柴门四晓烟,画图清趣入神仙”。画如其人,透过这幅画,人们能感悟到汪士慎品质之高洁。

然而,汪士慎的不幸并没有就此打住。左眼已经失明,右眼的疼痛也在不断加剧。对此,汪士慎表现得十分镇静,他似乎感觉右眼失明是迟早的事,因此,在失去观察能力之前,他是尽情地多看,多看花卉风景,同时抓紧整理自己的诗集。

扬州八怪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画兼诗,诗兼画,这也被后人认为是扬州八怪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特点。人们普遍认为,汪士慎的诗写得很好,他在左眼失明后的第四年,将自己的诗作收集为四卷,名为《巢林集》。加上后来的诗,他的《巢林集》一共收集诗歌七卷。当然,汪士慎非常想把自己的诗集刻印出来,但就他的财力而言,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的七卷诗集《巢林集》最后是由马氏兄弟资助他刻印的。汪士慎在双目失明之前能见到自己的诗集刊刻付印,当然是最令他快意的事。

66岁时,不幸再次降临在汪士慎的头上,他的右眼也失明了。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双目失明该是何等痛苦,这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这个时候,他只有靠自己的心来观察世界和人生了,因此,他给自己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心观道人。

两年之后的初春,突然降了一场大雪,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坐在家门口,情趣盎然地欣赏着眼前的雪景。看得兴奋时,他关上门,回到屋内挥毫作画。

不一会儿,有人敲门。门外的狗也叫了起来。金农放下笔去开门,发现竟然是汪士慎。是一个小童领着他走来的,汪士慎已经失明好几年了,居然在这个时候来到金农家,金农的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两人喝着热茶,谈着书画。说到兴致高时,汪士慎兴奋地用手摸索着去寻找笔。他要写字还是作画?金农也激动起来。他赶紧为汪士慎铺开纸,研好墨,将笔递到汪士慎手中。汪士慎凭着自己的感觉,挥笔在纸上创作了一幅狂草书法!

金农看着看着,泪水禁不住流下来。谁敢相信,眼前的这幅狂草作品出自一个盲人之手!金农忍不住在这幅作品的边上留下自己的一首长诗。

在金农看来,那些青年有眼有手又怎样。只会写些丑恶而已,而眼前的盲人汪士慎却是那样高洁、不染世俗之情。

当然,双目失明后的汪士慎继续走访知音的事肯定还有,但这之后还提笔狂草就没听说过了。他后来的几年是如何度过的,现在没人知道。人们知道的只是这位杰出的艺术家死于1759年,即74岁时离世。

关于汪士慎前半生及后来几年的生活实况,对众多研究者来说,一直是个谜。

(四)书法艺术

汪士慎的书法艺术是扬州八怪中的佼佼者,最难得的是他在双目失明后,仍坚持创作。

1.隶书创作 汪士慎的楷书、行书,用笔尝含隶书笔意,而且在书法中参见画笔,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隶书,古拙厚朴,雄浑而有气魄,自成一家。

汪士慎《隶书庄节过天衣寺诗》轴,纸本,纵140厘米,横27.5厘米。下钤一方朱文印“富溪”,一方白文印“真心”。

这幅汪士慎《隶书庄节过天衣寺诗》作品取法汉隶,大小一致,字形修长,端秀温婉。结体方整,法度谨严。运笔洒脱,横竖成行,藏锋逆起,中锋行笔,遒健重穆,横粗竖细为其特色,横有竖意,取涟波势上下波动。章法勇破隶书字距大于行距旧规。此为清代端庄派隶书之代表作。

2.茶书法 汪士慎说:“平生不嗜酒。”但是他有一癖,即嗜茶如命。正是这一贯穿了他一生的嗜好,也成为他的一怪。

汪士慎是徽州人,徽州是黄山脚下的一座古城。黄山的云雾名茶,培育了他从小对茶的嗜好。他一生足迹所及的江浙,也都是遍地茶乡。他太爱好饮茶了,这种略带苦味的饮料,能啜酌出苦后的甘味来,这不但是一种口味,而且是一种象征。

他品过许多茶。除了他家乡的黄山茶外,他还品过武夷茶、郑宅茶、龙井茶、桑茶、松萝茶、霍山茶、顾渚茶、阳羡茶、云台茶、小白华茶、雁山茶、天日茶、泾县茶、庙后茶、普洱茶、宁都茶,据他的自述,他喝过的茶不下数十种。

每一种茶,他都能品出特殊的味道。他能喝出武夷山宋树茶叶的苦、涩、甘三味,也能喝出在晨露未干时采摘的小白华茶特有的清香。他喝得出雨前的霍山茶不同于江南茶的殊味,他认为这应当属于北茶的口味,他也能分辨出煎出来的桑茶和雁山茶几乎类同的色泽中细小的差异,他认为前者偏于鹅黄,而后者则呈碧绿。

他欣赏形如雀舌的泾县茶的细腻,也称赞过宁都云蕊的“青春活色团云脚”。朋友们知道他嗜茶,也总是送他一些各地的茶叶,喝多了,他闭着眼睛就能说出喝的是什么地方的茶,甚至是什么时候采摘的。

金农尤其钦佩他的茶痴茶识,称他为“诗人今日称茶仙”,于是,他的“茶仙”雅号就这样叫开了。

他确实称得上茶癖茶仙。他用来煮茶的水只取三种,一是山泉,扬州的平山泉是他煎茶的上选;二是雪水,雪水从天而降,冰清玉洁,他以此为圣洁之物,他专收落在花枝上的雪水,小心地沥入瓮中供一年备用,也与朋友互相馈赠,以为上礼;三是花须水,他细心地收集清晨花瓣上的露珠,使它们顺着花须流淌下来,滴入瓶中。

汪士慎不喝泡茶,而是用专门的茶具煎茶。煎茶又称烹茶或煮茶,高翔曾经为他画过一幅《煎茶图》,大体能够看到士慎煎茶的讲究。

煎茶饮茶是汪士慎的一种特殊的生态,也是他人格的象征,因而在高翔的那幅《煎茶图》上,许多人都题过诗文,他们感到这正是汪士慎人生浓缩了的印象。

汪士慎的隶书以汉碑为宗,《幼孚斋中试泾县茶》条幅,可谓是其隶书中的一件精品。值得一提的是,条幅上所押白文“左盲生”一印,说明此书作于他左眼失明以后。

这首七言长诗,通篇气韵生动,笔致动静相宜,方圆合度,结构精到,茂密而不失空灵,整饬而暗相呼应。该诗是汪士慎在管希宁的斋室中品试泾县茶时所作。

管希宁是汪巢林的诗友、书友和画友,也是茶友。经常与同好友游春探梅品茶,相互以诗赠答。这幅诗书恰是描绘了并非一时的兴到之笔,而是两人日常交游中的一个精彩片断。

同类推荐
  • 物流管理概论(第2版)

    物流管理概论(第2版)

    本书内容共分16章,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物流学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密切结合我国物流事业发展与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际,从基本理论入手,注重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全面论述了物流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内容。本教材每一章节后面都附加了物流管理案例阅读与分析,供学生课外阅读或师生共同分析,课后练习题中部分习题略有一定难度,意为促使学生阅览参考资料。本教材意在为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双证课程”教材做一实验性探索,在编著过程中,既满足高职高专理论的“适度够用”又重点突出“实操与技能”;既满足学生“学以致用”又不失继续发展的“潜能”.
  • 唐·吉诃德(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唐·吉诃德(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4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4

    《安全教育综合读本4》随着科学发展,人类发明了许多利用电磁能工作的设施。这些设施大量向环境中发射电磁辐射或产生电场、磁场,使环境中的电磁能水平极大增高。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面对这些电磁产品的辐射呢?
  •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敞开心扉拥抱生活(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敞开心扉拥抱生活(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热门推荐
  • 地府城管在都市

    地府城管在都市

    执掌城管大印,叶欣管辖的是整个地府在地球的事务。在这个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城管无敌!!
  • 江边的星星

    江边的星星

    十七岁时期是叛逆的时期,她遇到了他。十八岁,叛逆的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和自己心爱的他到了他的故乡。面临重重困难,有情人终成眷属了吗?
  • 梦镜之店

    梦镜之店

    上帝赐予人类与恶魔三个盒子——“潘多拉之盒”。得到盒子的人和魔将获得不朽的青春及魔力。但是他们身上背负着忧伤与痛苦。这里是历史过往的地方,这里有你最喜欢的’梦‘,实现愿望的话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 林老板的枪

    林老板的枪

    本丛书的每本作品集中,均附有作者照片、个人小传、主要作品目录及创作随感,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作家及作品。继已推出的作品集外,今后我们将陆续出版符合入选标准的其他作家作品,以使这套丛书更加完善。《小说月报新大陆丛书》的出版,也是对《小说月报》系列出版物,如“《小说月报》历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小说月报》历届百花奖入围作品集”及“《小说月报》年度精品集”的补充和丰富,相信这是为广大读者朋友奉上的又一道精神盛宴。
  • 人际交往8堂课

    人际交往8堂课

    每个人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独特的处事方式,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就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处事风格。为了适应人际发展,提高个人的沟通能力,我们需要主动塑造自己的形象,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 本书详解了人际交往中常遇到的困惑,在帮你轻松掌握人际关系窍门的同时,培养你驾驭人际关系的能力,其中讲述的种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帮你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助你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 碑塔

    碑塔

    乱世群像,任我也描绘不全整个时代的风貌,只能截取历史的断面,窥探那风雨云涌的时代。数十年前神秘岛国先进文化涌入,发酵融合。大金朝政体腐败,岌岌可危,思潮涌动,新旧文化强烈冲突,维新革命,新旧都关系微妙。伫立千年灯塔轰然倒塌,激起万层波浪。无数精英在这风起云涌的乱世中举着各自的旗帜指引这个国家前进。而一一个惊世秘密又被层层剥开。哪个有志之士没有在那浩然星空下看到挥斥方筹,纵横四海的愿景。
  • 灵宝众真丹诀

    灵宝众真丹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风华绝代九千岁

    风华绝代九千岁

    莲祈,她本是最强特种大队东方神剑的队长,却在剿灭恐怖分子时不幸中招,穿越成了九岁小团子,附带一只萌弟,一枚病弱美人娘亲,外带家徒四壁、薄田一亩,为了救弟弟,她误入皇宫,获得终生成就:刷便桶的小太监!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爱你永远不晚:大城小恋

    爱你永远不晚:大城小恋

    苏以真暗恋大学同学杜原达7年之久,但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杜原不断换女朋友,就是没有苏以真的机会。偶然的机会,在一家餐馆打零工的刘言走进了高级白领、富二代苏以真的生活,并且在一片不看好的背景下,爱上了。发达的杜原忽然留意起了苏以真,苏以真情何以堪?刘言无言而黯淡地退出。一次自驾游,一场共同遇险的意外,苏以真和刘言“破镜重圆”。后来,自卑的刘言为自己“大厨谎言”穿帮而消失了。最后,苏以真移民新加坡,和在那边等她的杜原喜结连理。此时,苏以真已经30岁。
  • 地狱狐狸炎

    地狱狐狸炎

    一双红眸,一身红装,这是他第一次见她,他被她的聪慧而惊艳。因为是红眸,他便对她多了些注意,最后发现自己已对她离不了视线。。他是魔族至尊,世人口中的血魔。身边从不近女色。他们都是命运之神选中的俩人,却给了她灭族之灾。她是灵狐一族的存活者,为了报仇,她甘愿放弃自由,站在他的身边...她的一双红眸带给她不知是福还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