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24100000061

第61章 寄生胎(2)

赵普砸过太多的人了,砸得越多,经验越丰富,下一次实战前所需要衡量的东西就越多。尤其是这一次,他先问了一下自己,第一,非得砸不可了吗?

回答是苦笑,他可真不想砸赵光义,这孩子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当赵匡胤的老母亲杜太后还活着的时候,还时常吩咐赵光义说——出门“必与赵书记同行仍可。”而且还约定好赵光义回家的时辰,由赵普来监督。可以说在那些年里,他是赵匡胤家族的一分子,曾经多么的温馨和谐啊……但这时再想这些,就极其可笑。结论是只有一个字——砸!

狠狠地砸!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更得小心考虑了——有把握吗?

赵普为之放平了心态,详细分析。先看一下朝臣们的拥护意向。那就得先看一下三省——中书省、枢密院、三司的意向了。毕竟这是百官之首。

中书省,没有问题,这是他自己的地盘,一切都由他说了算。虽然有薛居正、吕馀庆等几个参知政事的副手,但是他们“不宣制(敕书)、不押班(每天上朝没资格像赵普那样引领百官)、不知印(相印)、不升政事堂(赵普的办公厅没他们的份)而且工资也只有赵普的一小半。”这让赵普可以完全放心。

再看枢密院,赵普不禁会心一笑,这时的枢密使是李崇矩。他和李崇矩好到了什么程度,用一个事实来说明比什么都有力度——他的儿子和李崇矩的女儿很快就要结婚了。还要再往下说吗?

最后是三司使了……赵普的心突然变乱。这时的三司使是他的老熟人楚昭辅,按说这是在赵匡胤还是个后周的将军时,就和他同在幕府里当差的老伙计了,就算两个人平日里处得不怎么样,总是你喊我叫的,但大面上总还过得去。尤其是互相都知根知底,他楚昭辅是不简单,但比起敢把活人扔锅里煮熟了再吃下去的李处耘怎样?哼哼,在赵匡胤的幕府里,楚昭辅和李处耘的资格都比赵普老得多,可是赵普进去后就能把他们挤到一边,把他们当手下人一样使唤,再加上这十年里官场唯我独尊,想来楚昭辅没有敢对他造反的胆子。

但是,这是在一年之前。时间截止到开宝三年,也就是公元970年的秋天以前,这之后,一切就都不好说了……

话说公元970年,也就是宋朝开宝三年,入秋之后的某一天里,三司使(计相)楚昭辅突然去见赵匡胤。当时赵匡胤正坐在讲武殿里想心事,他一方面得想着北边的契丹,“三千打六万”的事情刚过,契丹人会不会马上再来;一方面他还得关心一下潘美,那时的南汉还没有打下来。

不过总体来说,他的心情非常好,尤其是秋天,收获的季节又到了,这意味着他的国库会变得更加充足。无论如何,有钱有粮日子才能过得下去。

就在这时楚昭辅跑过来告诉他——陛下,完蛋了,现在国库里的粮只够吃到明年二月份的。没办法,得把禁军都解散,让他们到全国各地去吃饭。然后再把所有的民船都征调起来,到江、淮一带去运粮。这样才能保证明年开春开封府里饿不死人。

这消息让赵匡胤一下子从黄金梦里重返赤贫,落差太大了,让他瞬间抓狂,对楚昭辅一顿大吼——你这个三司使是怎么当的?国家没有九年的储备就是不足,你居然只给我留了半年的口粮!要分军屯田(解散禁军,分散各地,亏他怎么想的出来!),搜集民船,这是一下子就能办到的?告诉你,要是到时候真的缺粮了,我就杀了你向天下人交代!

当天楚昭辅从赵匡胤的皇宫里出来时摇晃得厉害,他知道,他的死期不远了。他是计相,是一国之中财力调运的中枢神经,能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把这么严重的事态解决,他比谁都清楚——不可能。事实上,他给皇帝的建议已经是他最好的办法了,分散禁军,尽搜民船……他也知道这根本行不通,但还能怎么办呢?

危急之中,他想到了赵光义。他最初的想法只是想求这位皇帝的亲弟弟给讲个情,能宽限几天。但没想到赵光义是如此地乐于助人,不仅帮他讲情,还用自己开封府的班底人员陈从信帮他谋划出力。结果是惊人的,宋朝的计相,三司使大人无论如何都办不到的事,开封府尹的私人班底居然轻松搞定。

禁军没解散,时间没用多久,也没有尽征民船,江淮的粮食就出现在了开封城的国库里。

这件事在外人看来是皆大欢喜的,可在楚昭辅、赵普,甚至每一个朝中重臣的心中,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是力量,一向以亲和温存面目示人的赵光义牛刀小试,就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他能做到些什么……所以赵普的心会乱。

第一,楚昭辅会站在哪边?第二,赵光义脑袋的硬度得重新估量。

那么到底还砸不砸呢?赵普微笑了,得承认,他一定没在这上面费太多的心思。砸!为什么不砸?不管有多少的客观因素存在,最重要的要害只在一点——赵匡胤。

他所需要知道的,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赵匡胤到底喜不喜欢,同不同意他砸赵光义?

要想清楚,那可是亲兄弟,而且同父同母,并且一直都是兄仁弟贤,父慈子孝的……这一棍子砸了下去,是成,是败,要砸多狠,要收几分力……唉,都太复杂了。

但是一定要砸,赵普牢牢地把握住了最重要的那一点。他打赌,赵匡胤一定同意,并希望他抡圆了棍子狠狠地砸到他亲弟弟赵光义的头上。

理由只有一点,但是绝对够了——赵匡胤的儿子们都长大了。

赵匡胤一共生了四个儿子,依次排列是德秀、德昭、德林、德芳。但是德秀与德林均未成年就死去了,剩下的德昭与德芳,在这时分别已经是二十岁与十二岁。

尤其是德昭,二十岁了,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已经是标准的成人。而且作为国之长子,并且是赵匡胤元配夫人贺皇后所生的嫡子(很遗憾,德芳的生母在历史上没有记载,很可能是一位偏妃所生),到了这个年龄,无论如何都应该是帝国的合法继续人了。但是让人万分不解,赵匡胤不知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一直把德昭与德芳关在屋子里,从来没让他们在出头露面。

时间截止到公元971年,这时的赵匡胤是四十五岁,赵光义是三十三岁,赵德昭是二十岁,三人之间的年龄差距不过是十二年。表面看,赵家真是人丁兴旺,壮盛满堂,但天子之风不同于庶民之风,这是尴尬更是危机。而对赵普来说,这就是机会。

砸!赵普决定,不管赵匡胤这时是否同意,他都要抢先把棍子抡圆砸过去。他相信,只要变成了事实,就会逼着赵匡胤作出选择——不是说在他赵普和赵光义这个亲弟弟之间的选择,而是在帝国的安全,和赵匡胤儿子们的幸福之间来选择!

他就不信了,赵匡胤到时会不帮他。历史都无数次地证明过了,杀兄弟是多么的必要,就算只看当时,都能找到活生生的例子。就连刘鋹和刘继元那样的蠢材都知道登极之后,还知道把所有的兄弟都砍了清扫隐患呢,何况是赵匡胤!

赵普摇了摇头,都在笑自己多虑了。事实上这都不需要什么理智的判断,只需要动用一下人的生物本能就能懂得怎么做……何况,他又想起了从前,他不是没砸过赵光义。就在建国之初,赵匡胤先是封弟弟为禁军殿前司都虞侯,之后又加封到开封府尹。这时赵普不干了,他硬生生地把赵光义禁军将领的头衔给撸了下来,在军与民之间只能任选其一。

那时赵匡胤没有二话,非常支持。

思前想后,万无一失,而且赵普还越想越乐观,越想越兴奋。试看前景,砸倒赵光义之后,于公为赵匡胤守住了皇位,于私会让自己宋朝臣子第一人的身份更加稳固,还会趁机结恩于宋朝的第二任接班人……诸班好处,何乐而不为?

并且更妙的还有一点,那就是赵匡胤的本性。此人有些牵着不走,打着倒退,不管是真是假,在一些利益极大的纷争面前,喜欢躲在幕后,不管自己多热切,都要让别人半强迫地做事——比如陈桥兵变。呵呵,那好吧,像上一次一样,这次的恶人还是由我来做……赵普踌躇满志地想,这件事马上就做!

什么?风险?

哈哈哈哈,赵普大笑,此生做过没风险的事吗?富贵险中求,风光在顶峰。就这么干了!

事情开始了,也早就结束了。时间过去了一千多年,要知道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就让我们从一份表格开始吧。

时间:公元971—973年之间;

地点:不确定,从宋朝的都城开封起,遍布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

人物:赵普、赵光义,以及双方各自的战友加亲信;

起因:赵普要压制赵光义;

过程:缺失;

结果:……要怎么说呢?如果说赵普是在公元973年,被赶出京城时,才知道自己失败了的话,那么,就真是太蔑视这位宋朝开国第一元勋,第一位独任的宰相了。

在这之前,有无数的证据表明事件的每一个进程,优胜劣汰,一目了然。

首先,在公元972年的9月份,某一天赵普照常上班时,到达长春殿等着赵匡胤召见时,突然感到身边少了点什么。稍一迟疑,他发现了,原来是他的老朋友,枢密使李崇矩不见了。是病了吗?赵普以首席大臣的雍容风范向左右询问,得出的结果却是李崇矩也上班了,只是从此以后,他另到一屋办工。

事情很小,赵普却突然一身冷汗。他一下子反应过来,坏了,他犯了赵匡胤的大忌——专权。这真是无可救药的大失误!他和李崇矩的身份合起来正好是宋朝的军政大权,可是他们居然上班在一起,下了班还成了儿女亲家!

要命的是,这种事还没法解释,越解释越糟。从此之后,李崇矩接连降级,到公元973年的3月份,原枢密使、镇国军节度使李崇矩已经降到了左卫大将军。

截止到这里,还是没有记载能证明赵普与赵光义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就连李崇矩的降职,都是由李自己收受贿赂,自作自受。

之后的事情就突然间急转直下,当年的4月份,赵匡胤突然下诏,命重选“堂后官”(相府属吏),并规定从即时起三年一换。这样赵普多年的亲信手下,立即被裁撤一空。到了6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有人还记得雷德骧吗?那位闯进赵匡胤的讲武殿,对皇帝大喊大叫,说赵普贪赃,然后丢了两颗大门牙的硬汉?

这人现在又出事了,他远在商州,做户部参军,和当地的知州也处不来,被人再次抓住把柄,从商州贬到了大西北的灵武。这事会跟赵普有关系吗?按说一朝宰相,对已经贬到外任的一个芝麻小官还会继续找碴寻事?太高看姓雷的了吧。

可是雷德骧的儿子不这么想,他跑到京城去告御状,说是赵普在背后搞鬼,并且千辛万苦地找到了相府几个属吏的污点。这件事的结果是赵普的一个亲信被处死,其余的被杖决除名。而雷公子被授予秘书省正字。至于他为什么当上了官,天下人就都看得明白了。

因为有功,功何在,批赵普。

从此天下风起云涌,每个人都知道了应该怎样做。赵普的苦日子来了。但是他心里应该还是没有着急,更加谈不到什么害怕。因为他此时更加坚信着另一条官场上的铁律。

即皇帝的行为准则。

这里有一个例子,话说距今三四百年以前的清朝,康熙当皇帝时,权相纳兰明珠犯事了,罪名成立,只等着康熙一声令下,就要人头落地。明珠半夜里去求他以前的门客,现在的内阁大臣高士奇想办法。高士奇想了想,告诉他,要人告他谋反,并且告发的人一定要是明珠的死敌索额图的人。

明珠一听大惊——谋反?这是杀罪变成了剐罪,罪加一等,满门抄斩啊!

可高士奇却笑着说——你这个笨蛋,这是对第一流的皇帝才能用的百发百中的保命绝招。很简单,皇帝要想保住位子,就得看好手下的臣子,所以他绝对不能容忍朝臣中的一个党压倒另一个党……明白了吧?就算为了自己,康熙都会留下你的命,来牵制索额图。

虽然时代顺序颠倒,但是道理是一样的。赵普相信赵匡胤不会放任赵光义把他彻底搞倒,如果那样,赵光义的势力就会更加做大。

但是赵普想错了,自从雷德骧的儿子告赢御状之后,赵匡胤很快就把赵普的原手下参知政事薛居正、吕馀庆扶正,开始和赵普同知印、押班、奏事,所有一切平等。从此,他的权力再也不是独一无二的了。而且就在这时,他真正的灾星出现了。

卢多逊。

这人是压垮赵普的最后那根稻草。翻阅史书,可以发现,卢多逊当时所做的其实很平常,他不过就是向皇帝一次又一次地报告,说赵普贪赃枉法,纵容手下,还有就是非常模糊的动作——“每召对,多攻普之短。”

不过就是经常性在赵匡胤跟前讲赵普的坏话,但是讲了什么,历史却没有交代。

这并不重要,结果已经出来了。赵普在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的8月,被赵匡胤从京城赶走。官方的说法是怕赵普累着,让他先外出歇几天。并且给了他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仍旧是挂名宰相的头衔。

败了,千真万确地败了。赵普愿赌服输,再没起什么刺,只是在临走前,给赵匡胤写了一封信。

信中提到——“外臣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

你的弟弟是完美的人,你可以全心全意地去爱他!

赵普走了。想来他走出开封城门的那一瞬间,心中的悲凉愤怒相对都是非常少的,他会笑。赵匡胤,我尽力了,我们相识相知近二十年,精诚合作,才有了今天……别怪我,今后无论你出了什么事,你都不要怪我!

赵普出京不到一个月,赵光义加封为开封府尹兼晋王,正式变成了当年柴荣的翻版。

同类推荐
  • 三国之东吴大帝

    三国之东吴大帝

    乱世三国笑谈间,灰飞烟灭几千年?古今皆比孔明智,熟人不知仲谋材。金戈铁蹄马鞍后,宫闱座上燃赤壁。不动指风斩木案,文臣武将制衡中。遗憾曹贼不称帝,匡汉之师葬新野。江东百姓无战祸,能人志士不穷尽。九岁染血领父遗,十九榻前承兄志。紫髯碧眼黄龙相,千锤百炼终成器!
  • 武夫专制梦:中国军阀势力的形成及其作用

    武夫专制梦:中国军阀势力的形成及其作用

    研究军阀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军阀是什么?如果按字面释义,军阀的“阀”有点近乎于日常我们所用的“霸”字,因为无论是什么角色的人,只要后缀以这个倒晦的“阀”字,就会变得霸气冲天。军阀可以理解为依仗武力无法无天的人。如果我们还想深究一下“军阀”一词的政治内涵,那么不用花多少气力就会发现两个为众多有关军阀伪定义所公认的要素,一是专恃武力,二是割据地方,英语“军阀”一词WARLORD恰到好处地显示了这两个要素(WAR,指军事、战争,LORD意为土地),无论是西方学者“凡是依军事实力主宰一个地区的人”(谢里登)的定义,还是国内的权威性概括“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集团”(辞海),概莫能外。
  • 三国之文武双绝

    三国之文武双绝

    当古今第一猛将西楚霸王项羽的勇猛,唐朝太白先生的文采,现代特种兵上校的练兵才能汇集与一人之身并来到了东汉末年的乱世,将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呢。。。。!!!第一次写书,写得不好可以打我,但请不要打脸!谢谢!已建新群号24404075!!!对本书有意见和建议的都可以加群
  • 民国群侠传

    民国群侠传

    20世纪初,纽约地区发出一道世界各地高手排行榜,掀起了各国高手的腥风血雨。民国刚刚建立,中华大地百业待兴。一个流浪南美的中华少年回到了华夏大地,又将扰起一股巨浪!
  • 大明之全面战争

    大明之全面战争

    四川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两次有目的性的屠杀,是上千万的人口消失。元屠四川,张献忠屠四川,究其原因,百姓的誓死抵抗引来的罢了。周刚,他回到了明末的四川,还好,现在是崇祯元年,一切都还来得及。
热门推荐
  • 舞女王在上,爱卿们在下

    舞女王在上,爱卿们在下

    舞艾卿,T国军部权势倾天的唐家三小姐,怎么也该是个大家闺秀,偏偏修长微向上挑的眼角,生生改变了她的气息,成了一个妖颜媚世的妖女。双面娇娃,改不了爱钱如命的癖好,偶尔迷糊、脑抽、没心没肺,还有点二,令那些个美男是又气又无奈,抽搐不已。。总之,本文剧情老套,就是有那么些狗血,狗血+狗血+。。=一盆狗血,嘿嘿,话说到这,就让我们来看看舞“女王”是如何令各位“爱卿”们臣服于她的一双脚丫之下,嘿嘿。。奸笑中飘走。。
  • 武战荒道

    武战荒道

    遥远的荒古大陆流传着无数的传说。传说有一个人踏神道,登玄台,跃龙门,成天人;传说有一个人身藏铜门,脚踏七星,拥有无匹的战魂;传说有一个人手提魔刀,所过之处尽皆孤坟,却誓要成为那众人仰望的神。这是一个传说的故事。
  • 心的呐喊

    心的呐喊

    本书是作者的一个评论作品集,大部分作品发在《株洲日报》《株洲晚报》和《人才信息报》的评论专栏里,并成为这三家报刊的评论主笔。
  • 天降绝色活宝妃

    天降绝色活宝妃

    为什么莫名其妙的走到了这个不认识的地方啊,都怪那个负心男害得我到了这种地方!噫,这个冰山男人真糟糕,救了他连谢谢都不说!终于明白自己穿越了,知道了这里的人都会武功,可是自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菜鸟!妖媚的大姐姐,腹黑的花心男,嗜血的吸血鬼,冰山的杀手男....我貌似,不怕在这生存不下去了?
  • 庶难从命:纨绔七小姐

    庶难从命:纨绔七小姐

    尚书府的庶出七小姐貌若无盐,悍妒,克母,为天下人所不耻。再度睁眼,风云遽变,异魂穿越,由巧舌如簧的律师华丽丽的转型成为被退婚的沈千月。面对继母的捧杀,姐妹的刁难,父亲的漠视,还要背负世人的冷眼跟唾弃,谁会得知一个声名狼藉的庶女突然声名大噪,一跃成为整个天下备受瞩目的天才少女。虐渣复仇抽傻逼,不要太爽喔!~
  • tfboys十年成皇

    tfboys十年成皇

    就是tfboys三只长大后和六个女生发生的事。
  • 浮世烟云

    浮世烟云

    出身天津日伪政府高官家庭的尹宝笙因家中失势而被婆家抛弃。她从小便活得风光无限,实则她知道,自己当不上主角,做不了英雄,不勇敢,也没有思想。她从小只是随顺着命运的波涛,时时寻求庇护,做一棵渺小的墙头草,当一只漂亮的花瓶。只是这一次的抛弃,她好像从梦中惊醒,头一遭想要自立,却碰到一劫——一个地地道道靠女人混迹的小白脸,却暗含阴谋。她欲脱身而不得,被拖入了更深的洪流。在动荡的局势和晦暗难明的博弈中,她这棵墙头草何去何从?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她回首茫然眺望,那苍苍横着的翠微,在暮色里却都如烟云,好似青蒙蒙的一团雾......
  • 因是子静坐养生经

    因是子静坐养生经

    本书集静坐养生与日常健康养生于一书,囊括作者养生法的全部内容,是作者几十年养生经验的精髓。本书内容客观、讲解详细、简单明了。认真阅读,坚持练习,可激发身体活力潜能,打造健康体魄,养出安宁心神。
  • 魅蓝传说

    魅蓝传说

    公元三零六八年,银河系被开发殆尽,人类步入了宇宙时代。与此同时无数的黑洞被开发利用,异界生物不断涌入,人类和异界生物的战争爆发在宇宙的各个角落。人类的源星--地球终于到了生命的终点,而和地球紧密相连的第一代智脑宙斯也面临毁灭......本书从异界开始,科技古武不断出现,敬请期待。
  • 圣徒之誓

    圣徒之誓

    当天地发生巨变,所有生物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巨变,而那些存活下来的生物,都成了天地间俯瞰天地的强大存在。出生在一个巨大家族,却被人当做傀儡养着的云散发誓,他要改变一切,以圣徒之名发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