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24100000496

第496章 梦魇江南(2)

“陛下,四年前是我把姜特立贬出朝廷的,现在无故召他回京,是对我当年的否定。既然这样,我请求罢相。留我还是要他,您一言而决。”

赵惇沉默。

留正等了好几天,不得要领,觉得很可能是力度不够。于是他往前迈了一步,说:“某与姜特立,实难并立于朝,请早赐处分。”

这回威胁生效,赵惇有反应了:“成命已行,朕无反悔,卿宜自处。”

留正有些傻眼,皇帝的态度很强硬。事到如今,只有比皇帝更硬才行。他从即日起给自己放假,扔下首相位置和全国政务,回家躺着休息。

名曰“待罪”。

他等待了整整七天,帝国正常运转,皇宫平静如常。真应了那句老话儿,地球少了谁都转。留正抑郁,看来力度还是不够!

他搬家,从城里搬到了城外的六和塔,在那儿继续“待罪”。又等了三天,还是啥反应没有,他无可奈何地提笔写辞职信。

按宋朝惯例,到了这步,除非皇帝连续驳回请辞,不然留正罢相是肯定的了。可赵惇有新招,他既不批准,也不驳回,不管首相大人怎么折腾,就是啥反应也没有。

接连被忽视,留正终于无法忍受了。独角戏是吧,没观众是吧,那我就唱到底!他使出了最后一招,把入仕以来历次升迁所有的任命敕令都找了出来,打包送进皇宫里,以示与皇帝彻底决裂。

这一招无比刚烈,可以说再无丝毫转圜余地。相信全帝国的人都会喝声彩,首相大人有种。可惜的是,皇宫里仍然沉默……

这该死的沉默,直接把留正玩死了。他难道真的愿意为了一个政敌可能存在的升迁而辞职吗?一辈子熬到了花甲之年才爬上了帝国首相的宝座,这可不是说扔就能扔下的!

留正有苦说不出,为了实践诺言,还得从六和塔搬出来,住到更远些的范村僧舍里,做出时刻准备远行回乡的样子。

唉,把自己顶在南墙上的人啊,想下来都难。怎么办呢?时间给了留正机会。他在范村里住着,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看似逍遥实则煎熬地度过了快三个月之后,机会终于来了。

九月四日是赵惇的生日,当时名叫“重明节”,按例百官要由首相带队集体拜寿。首相,由于皇宫深处一直沉默,留正仍然保有这一职位。那么他是去呢还是不去呢?

留正去了,他穿起了久违了一百多天的首相朝服,神态昂然地回到了议事大殿之前。迎接他的,不只是似笑非笑的百官,还有当头一棒。皇帝下令,这一次拜寿的首领不再是留正,而是时任右相,也就是副相的葛邲。

百官们的表情更加微妙了,首相大人何以自处,是不是应该拂袖而去,甚至自绝于宫门之前?

只见留正呆呆地站了很久,之后慢慢地移动脚步,他……走进了百官的队列里。没有自杀,没有离开,他沉稳地站着,非常平静。

好一会儿,有人才突然间明白过来。首相大人站的位置非常讲究,一点都没违反朝廷制度。那个位置是给少保的,留正除了首相头衔外,还有少保一职。

当天留正站在官员队伍里随波逐流给皇帝拜寿。仪式结束,他仍然出城,去了范村继续住僧舍。而皇宫深处也没有作出任何处理他的决定。

首相还是他。

时光继续流逝,转眼间又三个月过去。年底到了,冬至日大朝会上有个新节目,要给太上皇的妻子谢太后上尊号。这个仪式必须得由首相主持,再用副相,那是对太后的不尊重。这样,留正的田园生活终于结束,赵惇派人召他回都堂理政。

顺便说一句,同时宣布的命令里还有一条:姜特立仍任浙东副总管,但不必持诏入朝陛见了。

两宋历史里绝无仅有的一次皇帝、首相怄气,长达一百四十余天不见面,视国朝政务如儿戏的荒唐事件终于结束了。

天下舆论纷乱,说什么的都有。两位当事人倒是非常平静,留正像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昂昂然、飘飘然每天上朝下班,毫无骄矜更毫无愧色;皇帝神色欢愉,面对久不见面的首相晴空朗月、纤芥不存,之前互不相让的较劲都不存在了。

这件事虽然很轰动,但在政治环境里并不罕见。世人早已见惯,只要涉及政治,什么样的怪事都可能发生。所以,赵惇是不是个神经病,并不能用这件事确诊。

看第二件事:四川军权更替。

话说南渡以来军帅林立,威猛如韩世忠、奸猾如刘光世、无耻如张俊、精忠似岳飞,到头来都只是春梦一场,十余年后全部成了过眼云烟,能留下的只是一些传说而已。相比之,唯有蜀川吴氏兄弟生前游离于主集团之外,死后仍然独霸一方。

到了赵惇时代,吴家掌权人叫吴挺。

吴挺,生于公元1138年,为吴氏兄弟里弟弟吴璘的第五子,生来智勇双全胆略过人,很早就成了蜀川吴氏的第三代首领。

他很不容易,伯父死后吴家军被赵构一分为三,父亲吴璘只得了其中一份而已。幸亏之后完颜亮南侵、雍熙北伐等大战接连而起,逼着南宋必须倚仗吴璘、刘锜等宿将,这样蜀川的兵权才再度回到了吴氏手中。可吴挺照样过得如履薄冰。

他在蜀川掌权,他的儿子,准确地说是他的次子吴曦留在临安城里“侍奉”天子。谁都知道,这是人质。这就是临安与成都的关系,永远地、毫不懈怠地相互提防监视。

机会在公元1193年六月出现,吴挺死了,吴曦在江南,南宋皇帝只要按部就班地派人入川接收军权,就会拔掉这颗钉子。

这远比当年吴玠死、吴璘还在,而硬邦邦地收兵权好得多,一切只等赵惇一句话。奈何他偏偏就是不说,实在逼急了,他把吴挺的死亡通知扔到一边,愤怒地吼一声:“吴卿明明还活着,你们为什么骗我说他死了?!”

这句话雷倒了南宋全体朝臣,让每个人都欲哭无泪。陛下,就算您真是金口玉牙,也不能这样乱讲吧,吴挺明明死了嘛……

没死!

赵惇斩钉截铁,不可置疑地下了定论。

于是大家只好沉默。

这个时期正好是南宋史上最微妙的一段。太上皇每天只是发呆想念儿子,但是恪守风度,他绝不主动去大内探望,并且还是风度的原因,他绝不主动插手朝政;李凤娘醉心于为李氏宗族争利益,别人的死活,尤其是川娃儿的死活,她半点都不在意;首相……留正在范村的僧舍里装十三呢,装得极其投入,全部政务都扔到了一边。

整个南宋朝局居然是赵惇这个神经病患者说了算。

这创造了一个纪录,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纪录是由于赵惇坚信吴挺还活着,说什么都不派人去接收蜀川军权,于是在大半年的时间里,那边一片真空,没人能下任何军事命令;改变命运的那个人是吴曦,他是这件事的唯一受益人。

吴曦传承了他祖父吴璘的一些特征,性格早熟,生有大志,举止英武。这本是极可贵的,可是生在了吴曦的身上,就成了悲剧。

他年幼时的某天,父亲吴挺问他志向,小小年纪的吴曦昂然说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男儿当……”“当”的一声,他被他爹一脚踢了出去。小吴曦在地上翻滚,掉进了一个火炉里。他的脸被烧坏了,从此人们叫他“吴疤子”。这一脚踢醒了他,他再也不说那些豪言壮语了,同时也不恨他的父亲。他记住了自己的身份——人质。

人质要雄心来干什么,说出口又算是什么?!

压抑,让本来英武的心变得阴沉。人质的生涯,让吴曦对南宋皇廷没有半点的归宿感。而他的父亲突然死亡,让他焦急万分,眼看着家族基业——那些由祖父辈奋战一生才积攒下的基业就要被他人劫掠。他急,他恨,他无能为力,只能继续安静。

谁知道赵惇却偏偏让那个位置空着!

这大半年的时间,正是改变宋朝格局的关键时段。之所以关键,之所以改变了南宋的格局,是因为赵昚、赵惇这对父子之间出了大问题。

赵惇在公元1192年年初得病。这一年里他用各种借口掩饰,无论如何不去重华宫探望父亲。在年底的会庆节,也就是他父亲赵昚的生日,十一月二十八日这一天达到了一个让全体国民都无法容忍的程度。

他说自己病得太重,实在没法出宫,太上皇也体谅到这一点,告诉他不必勉强。可是三天之前,他能和老婆一起喝酒庆祝他儿子嘉王的生日,此后的一天,他又驾临经筵,和士大夫、儒生一起研讨学问。这是病得太重,没法出宫?!

不孝到这种地步,堪称冷血忤逆。

这样搞的后果很严重,比打了败仗割地赔款还让南宋臣民受不了。这时没人再有兴致劝他什么了,而是公开威胁他。

“……人心益弛,主势益轻。如有奸险之人乘机生事,则中外之情不通,威信之柄可移。即使擅传谕旨,恐怕也无从深察,或放散仪卫,或隔退臣僚,或间谍宫闱,或激怒军旅,恐陛下孤立,外延无以效忠。”

赵惇很难得地听了进去。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三次朝见重华宫,让年老的父亲、天下的臣民们都欣慰了一下。

因为最后一次是南宋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夏历正月初一,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一年的开端还是很不错的。

可惜的是后面的一切……

赵惇的毛病又犯了,过了新春,他连续两个多月不出门,将国政家事都扔到了一边。重华宫……有人提到,他转身就走。直到注定了会在历史上留名的宗室异类赵汝愚、太上皇赵昚的嫡亲哥哥赵伯圭两方调停,他才破例开恩一样,陪着父亲去了趟公园。

那个园子是当初赵昚专门为赵构建造的奉养之园,濒临西湖,占地广阔,是临安最大的皇家御园,名为“聚景园”。

那一天是四月二十九日,赵惇陪着父亲在园子里缓步游春,赵昚欣悦安慰,在早春的阳光下容光焕发。这是他的儿子在发病后第一次陪他游玩散步。

同类推荐
  • 强汉之末民所思

    强汉之末民所思

    关于三国的一些小段子,故事主线是对的,某些细节么?由作者YY。当然,你也可以YY历史么?本来就是一群人在YY那么你准备好了么,进入一个从初读者到研究家的一本小说。轻松幽默了解三国。
  • 风铃渡劫

    风铃渡劫

    膨胀的贪欲如若似一支射向前方的飞箭,那最终的归宿将是力竭时掉入孤寂的深渊;在欲望与人性剥离的过程中,道义逐步沦落为妆饰;剥开的刹那,原来天道昭彰;看古往今来,众生百态;官场薄情,商人无道,繁华过后,徒留无限唏嘘!爱恨情仇,宛如镜花水月;功名富贵,却是过眼云烟;喧嚣过后梦方醒,依然在风铃渡。纵使多情又奈何,回眸凝望百年身;青灯坐伴红颜老,一抔黄土渡风尘。
  • 犹太科学家传奇

    犹太科学家传奇

    本书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

    “天地闭,贤人隐,王者不作而乱贼盈天下,……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铤而走险,虽夷虏犹尊亲也;急则生变,虽骨肉犹仇敌也。”魂飞千年,生逢乱世,后周太祖郭威是爷爷,世宗柴荣是大伯,身后还有赵氏两兄弟,看郭屹如何一步一步荣登九五,问鼎天下,誓要华夏再无靖康之耻、崖山之殇……
  • 大毁灭者

    大毁灭者

    黄河边有一个村子,村子里有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孩子是老人捡来的。老人觉得很高兴,他觉得孩子和自己有缘,而且是大缘分。孩子也很开心,他认为是老人救了他,孩子希望和老人一起活下去。活很长很长的时间。有一天,老人走了,留给孩子一根棍子。孩子捏着棍子,别了村子,离了老人,想去那大千世界闯一闯,顺便闯出点名堂,然后保住自己的命。从此,世上少了一个农民,多了一个。。毁灭者。。
热门推荐
  • 梅花诡社

    梅花诡社

    新学生白若无意间发现一个隐藏在学校舞蹈社背后的房间,在那里她看到南城大学传说中的诡异社团——梅花社。令人惊讶的是,梅花社的成员都在白若的身边,不出多久,这些成员接二连三遭遇不测……梅花社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诡异的死人复活是真是假?随着神秘面纱的揭开,所有的事情竟然和历史上流传的灵宝五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南城到神秘的百尸村,古老的宝物惊现人间。守侯在螳螂背后的黄雀,冷眼旁观舞台上的小丑,当希望变成绝望,当亲近的人变成恶魔……
  • 更惜金缕衣

    更惜金缕衣

    她不过是现代区区普通大学生,一夕真身穿越到了一个三国鼎立的架空时代。为了活下去找到回家之路,只好沦为后三等劳动人民,以贩卖智慧为生存之法。岂料小小的心愿却因入了青楼老板的眼,而被人威胁利诱,身不由己堕入他人谋划三国争战之惊天迷局……他,青楼老板,妖孽为名,众人抛掷千金只为求他倾城一笑,却不知他的一颗心只在当初看到她炽热耀眼的笑容时全然失守;他,生性冰冷,残酷淡漠,满腹心计,背景神秘,眼眸流转间算计他人不得翻身,只为画下天大的一盘棋;他,温润尔雅,正直善良,却又优柔寡断,最终放弃握紧她的手,只愿默默守护她想要的幸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太初古源

    太初古源

    三千神域,大罗天域。灵源九境,一个传说。
  • 家有鬼夫心慌慌

    家有鬼夫心慌慌

    被未婚夫带到偏僻乡下的我,竟然夜夜梦见鬼!被折腾疯了的我,在最崩溃的时候,居然发现了未婚夫和他表妹的私情——我想离开这个浑身透着阴冷的村子,但是却发现自己已经被配了冥婚。大喜之日,我穿着红色的嫁衣与一口棺材洞房——“阿瑜,阿瑜……”是谁在今夜轻唤着我,冰冷的双手穿过我的发丝,带给我阵阵颤栗。高冷鬼夫让我替他寻找散落的尸骨,围困在村子里的我只能屈服——却不想我与他却在每个漆黑的晚上,发生了一件件惊心动魄的事!我说:“不要再缠着我了,我已经替你找齐尸骨——”他却轻抚着我的脸颊:“阿瑜,不对,我最后一块骨在你的身上,你这一世永远也别想逃离我——”
  • 似君踏月来

    似君踏月来

    年少的爱情,总是有许多在一起的原因,也有许多我们不要了的原因。可是即便分开了,也总是梦绕在心头,不愿割舍。明明直到分开了就不要再思念,可是我们就是做不到。千方百计想要再回到过去,回到还拥有那个人的时候。江楼月就是如此,是她要和阮君似分开,可是也是她一直不愿意离开过去。在以后的人生,她还会碰到更多爱她的人,阮君似,却只有一个。
  • 我欲封神

    我欲封神

    被唐家堡的堡主拾获的弃婴,八岁洗髓,十二岁达到洗髓九重天,被誉为唐家堡百年不遇的天才,但在十二岁时,天降神雷击中身体,全身修为不进反退,堡主为了帮唐禹找寻医治办法,离开唐家堡,前往弥天宗寻药,一去便是四年,且没有任何的回音,而在这四年的期间,唐禹的地位一落千丈,被贬为看门的外门弟子。但他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每天艰苦修行,只因为他的体内,蕴含着一道来自苍穹深处的九天神雷!
  • 这个笑话有点热

    这个笑话有点热

    那个时代,牛郎的父亲牛逼还在。那个时代,撸迅还在收路费。那个时代,唐僧还在带孙悟空泡妹子。那个时代,关羽为一本令他脸红的书跟了刘备。那个时代,我们都还在…
  • Anomalies and Curiosities of Medicine

    Anomalies and Curiosities of Medic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行将木就

    行将木就

    万年前,一场惊动天地的屠戮之战爆发,生灵烬灭,陆地、海洋……无一不漏,而这场战争的主战场——黎明之海更是生灵涂炭,据《时灵幻书》记载,整片海洋被鲜血染红,万物在悲泣,鲜血的色彩,历经百年才逐渐退去,从此以后,黎明之海便被称为“悲鸣之水”……从那之后不论光明、不论黑暗,都成为行将木就。
  • 走向历史诗学

    走向历史诗学

    本书为国内第一部较系统、全面、深入研究美国后现代历史学家海登·怀特文艺学思想内涵的专著。作者共分八章一绪论对其展开论述。从其历史诗学的提出背景开始梳理,到诗学与历史诗学的界定、事件与故事的分野,再到故事解释的三种模式分析、历史诗学视野里的海登·怀特的描述,最后提出期待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