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24100000314

第314章 如此一生,复有何求(2)

这些要拭目以待,一点点地剖析开,才能真正明白。现在要记住的就是他的特色——零拒绝。

可是零拒绝也得有个尺度吧。看看蔡确要他干的事,那是带人到皇宫深处的政事堂里砍当朝首相,真要是这么办了,别管王珪是不是能砍死,也不管是雍王赵颢上台,还是皇子登基,他本人都是铁定的死路一条。

明摆着是个火坑,蔡京怎么就一口答应了呢?

别急,蔡京现在的肚子都快乐抽了,他以无比、空前、绝后、变态的忍耐力才忍住没笑出声来,平静地把蔡确送走。然后集结人手,携带管制刀具,等着第二天的行动。

第二天,蔡次相、章大人率领了大批手下进入皇宫,与三省、枢密院的大臣汇合,去神宗寝宫前问疾(神宗还有最后一口气)。在神宗的病榻前,大家很安静,退出来之后,蔡确把大家领到了枢密院的南议事厅里。

这时王珪已经快虚脱了,他很老了,又生着病,这样来回折腾,基本就快坚持不住了。偏偏蔡确这时找上了他。

蔡确还好点,章惇一如既往地凶狠,他看着王珪就来气,这个老而不死的家伙怎么看怎么烦人,一次次地想坏事!

说,你是拥立皇子呢还是拥立皇子呢,今天你要是敢反对,要你人头落地!

大厅里鸦雀无声,大臣们都愣住了,大宋朝开国以来还从来没人在办公场所这样威胁过首相,现在皇上病重、首相丢脸,不是真的要出大事了吧。

却看见王珪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像是真被吓傻了,好半天没说出一个字来。其实他是快气晕了,一种被恶搞的快感让他想跳起来骂街,也想仰天大笑,大叫真过瘾,太好玩了。

他本身拥立的就是皇子,现在蔡确和章惇拿刀子逼着他拥立皇子,而这个皇子早就确定好了只有皇六子赵佣一人……这不是在开玩笑吧!

同样微笑的还有躲在窗外、带着数十把钢刀的蔡京。以为他真的傻吗?蔡确找到他时,他一瞬间就搞清了这个逻辑,所以才答应得那样痛快。带刀就带刀,进宫就进宫,无论如何这事儿都不会流血,乐得做这个人情,把忠心表得鲜血淋淋。

好半天之后,王珪终于缓缓地说出了一句话:“上自有子,复何议?”这句话出口,章惇立即长出了口气,神宗可以瞑目了,皇位没有旁落。

蔡确却勃然大怒,这等于向天下公开,皇位是自然传承,根本没什么拥立之人。这么半天都白忙活了?正想着再做点什么,章惇已经带着他走下一道程序了。

大臣们重新进宫,不管神宗还能不能准确地表达意识,得把由皇六子继位的诏书传下来。当天赵煦终于有了皇太子的名分,走出皇宫时,三位顶级大臣的脸色各自不同。

王珪神色灰败,油尽灯枯,他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很快就将死亡;

蔡确咬牙切齿,意犹未尽,他怎么也没想到老得不能再老、懦弱得不能再窝囊的王珪会在关键时刻变得精明,一句话就毁了他的美梦;

章惇意气昂扬,他不管事件里有多少内幕,也不管谁有什么想法,重要的是目标达到了。就像是要让他更兴奋一些似的,出宫门时他迎头遇上了事件的死对头,雍亲王赵颢。

章惇对敌人下手,从来都表在明面上,要赢就赢得嚣张痛快。他迎了上去,大声说:“已得旨,立延安郡王为皇太子。你觉得怎样?”

赵颢马上低头:“天下幸甚。”

哈哈哈哈,章惇大笑离去,他相信这才是处理这类事件的最好方式。就是要摆在明面上,让赵颢当众低头,彻底打倒,以后少了别样的心思,不仅是对国家,对赵颢本人也是爱护。

在他的身后,蔡确仍然贼心不死,他不甘心。这时邢恕又出现了,他的主意真的是很多。他要蔡确向外界宣扬——延安郡王赵煦是他带人进宫逼着王珪同意册立的。不管过程怎样,不管真相怎样,哪怕是谎言,也要不断地重复。

只要造成了影响,就是功劳。

蔡确照办了,他真的想迈出最后那一步,跨过咫尺之遥的距离,从次相升到首相。为了这一步,他的脑子乱了。

这就是蠢人的悲哀,他忘了是怎样当上帝国宰相的。那不是他的能力、资历,而是宋神宗想亲自掌握朝政,不想被任何手下阻挠,才选了这一届的领导班子。

换句话说,他和王珪只是办事员、传达员,御用的秘书而已。从这一点上说,王珪真的比他强,至少明白自己的处境,老老实实地当“三旨相公”。

谣言传出去了,蔡确如愿以偿,成了当时的头条风云人物,把将死的王珪、强硬的章惇都盖了下去。这真的给他带来了好处,最直接的一点,就是他被一位深宫里的贵妇人注意到了。

高太后。

她觉得很好玩,外边的这些人在搞什么,好像他们能决定什么似的。按传说中的套路,应该是先从她这里得到指示,然后才去外面宣传吧,现在好像正相反。难道想来个既成事实,要她照办?

为此她仔细回想了下自己之前留给官场的印象,是不是做得不够好,让他们误解了什么。神宗死之前,她流传到外界的事情基本上有三件。

第一,她很节俭。

当宋英宗只是个闲散宗室时,家里除了藏书之外没什么钱,她过得很清苦。这对于出身名家的贵妇来说很不舒服,但她从不报怨,和丈夫的感情很好。

第二,她很贤惠。

中国的女孩儿嫁出去之后,最重要的一个人品标杆就是“贤惠”,具体表现在对娘家人怎样。当她成为皇太后时,一年过花灯节,她的娘家人来参拜,按礼她要打赏。而赏的东西居然是年长者每人绢两匹,小孩子每人赏两个乳糖狮子。

薄到了这个程度,她的贤惠名扬天下。

第三,她识大体。

这是宋朝的君子们最赞不绝口的。回想王安石改革时,高太后、曹太皇太后曾经在后花园劝神宗贬走王安石,那一幕虽然没有立即生效,可传到外界,立即就成了反对派的贴心人。

以上三条,足以在士大夫阶层建立起她的正面形象,可这远远不是她的真面目。不在她身边生活的人,是绝不会体验到那种非人的恐怖感觉的。

她最大的特色是“跋扈”。由于之前隐身在深宫内院里,外人都不知道。事实上她的婆婆曹太后、丈夫宋英宗、儿子宋神宗这些在名分、实权上都远远高于她的人,都得听她的。

很可惜这些信息在元丰八年之前只是在宫廷里面流传,不然蔡确的悲剧就不会上演了。他绝对想不到,之前的那些表演会给他带来什么,那是北宋历史上史无前例的打击。

谁让他不知进退,敢和高太后抢功劳呢?

《宋史》里记载,真正给宋哲宗赵煦铺路的人是他的奶奶。高太后先是当众肯定了他的品德,说自从神宗病倒之后,这个10岁的孩子除了每天守在病床前给父亲端药之外,还默默地抄写了三卷佛经,为父亲祈福。

大臣们看到了佛经,上面的字迹端庄工整,可以看出抄写时的心情。

高太后还派人秘密地做了一套给孩子穿的小龙袍,只等神宗过世,立即给赵煦穿上。这些加在一起,是她拥立新皇帝的铁证。

事实上我们也要承认,她的确是一锤定音的人,赵煦能当上皇帝,最大的功劳就在她身上。可是不要因为这个就误解了她。她是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一代知识女性,她有太多的事要做,而立一个10岁的小娃娃,才是她施展抱负的先决条件。

立赵颢吗?那是个36岁的成年男人了,她用什么来控制?甚至后宫的最高名分都要转移出去,交给新皇后;说她立赵煦是因为对神宗的爱,更是莫明其妙的判断。

真要爱神宗,为什么立即就毁了神宗一生的事业?

归根结底一句话,她忍了快40年了。在她的心里,仁慈深邃的仁宗皇帝是软弱的,大度谦退的曹太后是懦弱可笑的,英宗一生和臣子们纠缠,累死了只给父亲争到个虚名头,实在让她受不了,至于长子神宗,完全是个颠三倒四的小糊涂……整个世界都等着由她来拯救。

拯救的第一步是造谣。一定要给她心目中的最佳帮手找到最好的出山理由。于是她动用了刚刚死去的长子的名义。

在这段历史里有句非常重要的话,是宋神宗在死前一年说的。那是在一个宴会上,他对大臣们说,明年的春天立皇储,由司马光、吕公著做太子太傅。

但是,并没有指出要立的皇储是谁。

还有比这更可笑的事吗?前面说得明明白白,在宋神宗马上就要死去,连话都说不出来时,众多大臣才紧急请示,要求立皇储。如果一年前神宗就明确安排好了,这时还折腾什么?

尤其是当时由中立派的王珪、改革派的蔡确当宰相,怎么会给未来的继任皇帝安排反对派师傅?成心拆自己的台?

这个谣言虽然拙劣可笑,但也是实在迫不得已,不这样做,她是请不出那几位传说中的君子的。以司马光为例,他隐居洛阳15年,看似完全退出了官场,可是地位更加超级,比15年前不知高出了多少。他和洛阳城里的老一辈君子大臣们的生活,早就成了一个传说。

在普遍的印象里,司马光这些年的日子很苦。比如他写书累得筋疲力尽全身是病,但仍然坚持,为了效率,他做了个醒枕。那是段圆木头,枕着非常不舒服,作用就是阻止他长时间睡眠,只要稍微动弹,木头就会移动,把他惊醒。

而富弼、文彦博、王拱辰等老派大臣都是被王安石逼出京城的,在洛阳应该是一幅凄凄惨惨的失意集中营景象。错了,正好相反,西京洛阳城里,是一段广为传唱,让历代文人学者流口水的神仙生活。

同类推荐
  • 青衿歌

    青衿歌

    铅色的乌云疯狂的翻卷、汇聚。转眼间,草原如同被泼墨了一般陷入无边的黑暗。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铁幕,照亮被狂风压倒的荒草,以及在草原上飞驰的骏马。骏马迅如疾风,但骑士还是觉得速度太慢,手中的马鞭一鞭快过一鞭地抽在马屁股上,骏马吃痛,速度又快了一成。骑士抬头看了一眼风云激荡的天空,绷紧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些:这场雨来的太及时了,自己留下的痕迹会被雨水冲刷的干干净净。“唳!”一声尖锐的鹰鸣,穿过狂风的呼啸,钻进了骑士的耳朵。骑士身子一晃,抬头一望,只见一只雄鹰在乌云的间隙里穿梭着:竟然在这样的天气出动……骑士伸手压了压胸口,接着手中的马鞭挥的更急。“嘶!”骏马吃痛,四蹄奋扬,跑的更加的迅疾。
  •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

    笨人的成圣之道:曾国藩

    曾国藩这个人,就是一个在错乱的时代,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明白的人。公正地说,曾国藩绝不是一个机灵的人,与常人相比,书呆气更浓重。而最终他又突破了制约书呆子的终极困境,把书本中的抽象理论,与现实的生活相结合,终于石破天惊地破门而出,始成一代宗师大家。这其中的每一步路,都浸透着令人惊讶的人生哲思。
  • 霸王本纪

    霸王本纪

    ——自项王而后,历史成了帝王将相的厚黑史,整个民族失去了人格与道德的底线;自项王而后,项羽之后,中国再不是英雄的历史!自项王而后,人们再不崇拜英雄,只崇拜结果.——斯为此书,斯为序!——纵观起点写楚汉类的上百本书,包括我很欣赏的《吕汉》,其实写到后来都有本段历史很难继续架空之感!而为写此书我整整做了近半年的史籍整理,感觉项羽真是一个被后人误读了2000年的豪杰,要是能通过此书告诉各位一位相对来说比较真实的霸王,应该也算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吧!
  • 重掌大隋

    重掌大隋

    是逆流而上,还是随波逐流?是顺天应命,还是奋起反抗?是等待被毒杀,还是提起双拳打出一片天地?重建大隋江山!重掌大隋皇权。力挽倾覆之大厦,斗王世充,战瓦岗,敌李唐,打出一片天下,重掌大隋,建我大隋江山。
  • 唐朝慈善家

    唐朝慈善家

    又穿越了,又穿越了!唐安来到了贞观年间,是的,贞观年间!李靖三千破突厥继而大破吐谷浑侯君集再克高昌铁勒九姓率众降玄策一人破一国坚昆契丹奚内附是的,这是个赫赫武功的年代,雄哉汉儿阔步大江东西南北。横扫漠北,凿空西域,甚至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身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莒国公唐俭的儿子唐善识,他该何去何从,是和众纨绔继续碌碌无为终日,还是好男儿投军再为大唐拓疆土,还是惊才绝艳大才子……欲知后事如何?请看《唐朝慈善家》。
热门推荐
  • 一品谋臣

    一品谋臣

    有些人,注定难以平凡。秦泽,曾经靠着心狠手辣而站在了人生顶峰的商业巨子,无意间穿越到了古代,成为了一个被逐出家门的落魄少爷,本想安于天命,做个安逸书生,却在命运的驱使下,辗转进了宿命的轨迹之中。男儿问天,天不应,横刀立马,向天行。披荆斩棘,百战死,怒魂依旧,啸苍穹。小九起点第一本书,喜欢的大爷们,多多支持啊。\(^o^)/
  • 指导青少年自然探索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指导青少年自然探索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替兄从艺:绝世天后

    替兄从艺:绝世天后

    她的哥哥在生前对她遗言:“亦兮……你要好好活下去……帮我带好……星漠神话……”从此,她便替兄从艺,成为美男偶像团队的作曲家,一次偶然的事故展露了惊人表演天赋,从此化身为“美男”主唱。——当众人发现那俊美的偶像是一大冷艳美女时,整个世界为她癫狂——从此,绝世天后便是她的专座——在娱乐界里的王者——什么?哥哥、复活了?——真相被揭露,谁想她竟是……哎呀,作者的概括能力差啦~大家自己看呗~求收藏
  • 死亡舞步

    死亡舞步

    死亡,每一个脚步都意味着一个死亡,看技术流盗贼于万千兵种取敌将首级
  • 平天大圣牛魔王

    平天大圣牛魔王

    头戴水磨银亮熟铁盔,身贯锦绣黄金甲,足踏卷尖粉底麂皮靴,腰束攒丝三股狮蛮带。一双眼光如明镜,两道眉艳似红霓。口若血盆,齿排铜板。吼声响震山神怕,行动威风恶鬼慌。四海有名称混世,西方大力号魔王牛魔王的发家史,故事还要从翠云山收妖开始说起……(新人新书,你的每一点支持,都是作者坚持下去的动力。)
  • 梦回千绕

    梦回千绕

    一个小小的学生,愿望就是一生平平淡淡,与心爱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是愿望总是和梦一般无法抓住,越是想要平凡,天,越是不给平凡。一念生爱,一念生恨。最平凡不过的职业就是学生,最平凡的感情就是亲情友情和爱情,最平凡的日子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方芈怡一生的梦想,过着简单而甜润的生活,在给那个他生一个孩子组成属于两个人的家庭。但上天就是爱捉弄人,你越是想平凡它越是不给你平凡,看着属于自己的他搂着那个笑的花一样的女人,听着他无耻至极的言语,方芈怡一念生恨,将自已至于水深火热中,将自己的子子孙孙都卖给了魔鬼!古有一话传至今: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
  • 女主凶残

    女主凶残

    宋卿死于2014年4月5日清明节。穿越重生于天纪晋元一千三百二十四年。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娇娇女变成一个杀人犹如切菜的凶悍小姑娘,宋卿表示压力很大。好不容易杀出一条血路,却是出了狼窝又进了虎穴。深宫之中,所有的杀机都隐在暗处,而她,要为“懦弱无能”的齐国太子铺平一条通向皇帝宝座的青云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鼎

    仙鼎

    任良不过是个过着平淡日子的贫苦少年,奈何狗屎运就这样砸到他身上,练功,丹药神马的从此就找上了他……
  •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