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9600000016

第16章 百川归一—蒋介石(8)

激于中日甲午战争中,败给蕞尔岛夷的奇耻大辱,一大批中国人纷纷东渡日本去探究日本强盛的奥秘。对于其中一部分人来说,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出人意料的。他们认为,日本的强盛并不在于对西方近代文明的学习和效法,也不在于自身的近代化变革,而是得力于王阳明的哲学,由于这种学说的风靡。蒋介石也是持这种观点的人,他认为:“日本所以致强的原因,不是得力于欧美的科学,而是得力于中国的哲学。他们日本自立国以来,举国上下,普遍学我们中国的是什么?就是中国的儒道,而儒道中得力的就是中国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他们窃取‘致良知’哲学的唾余,便改造了衰弱萎靡的日本,统一了支离破碎的封建国家。竟成功了一个今日称霸的民族。我们中国人自己忘了自己立国的精神,抛弃了自己固有最良的武器,反给日本人窃去,拿来压迫中国,还要来灭亡中国,这是多么可耻可痛的事情!”传统文化之所以在近代显得那么不中用,中国文化之所以会那么逊色,只是因为中国人对自己的家传宝贝不重视,使这种文化的精华,儒道中的心学让别人偷了人,结果别人发达起来,而我们反倒一贫如洗。窃贼中赃证俱全的是日本,因为他们提倡武士道,喊忠君爱国,书店里摆着《传习录》,学界大谈阳明学。明明白白地可以定案,因为连一些日本人自己也“供认不讳”。至于欧美各国,虽然一时拿不出什么它们偷了我们祖传家宝的确证,但是,从他们国人的行为看,也象是得力于我们的儒道,因为“外国人无论吃饭、穿衣,住房子、走路、和一切的行动”,都跟我们的古人一般“统统合乎礼、义、廉、耻,不合廉耻的饭他们小吃,不合廉耻的衣他们不穿,不合礼义的事情他们不做”。①(在蒋的习惯用语中“外国人”一般指欧美人。)由蒋介石这两项奇妙的托词,可以得出两点结论,其一,中国文化之所以最优秀,最有价值,就是因为中国有所谓固有的伦理道德,也就是由孔孟体现的儒家道统。其二,中国古代文化的发达是由于这个道统的作用。而今天的衰落恰是由于这个道统的失传。西方(至少日本)的发达是将这个道统偷去了的缘故。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神秘的文化本体,这可以从古代中国的昌盛和近代日本的暴发上得到中外两方面的例证。传统儒家经典,《礼记》,不仅是我们古代的精神指南,而且“亦就是现在各国国民生活教育的最新的教材。”

这两种托词,典型地反映出中国式的破落世家子弟的心态:一面在感慨祖宗昔日的阔绰,或自我安慰,或假词色骄人;一面在嫉妒他人的发达是偷了我家的宝贝,从而反衬出自家昔日荣光和今日的“世家”作派。

凡中国人说到中国固有或由中国人发明的某种东西被外国人搞去并光大时候,总是有几分愤愤的,同时又有几分慰藉——毕竟外国人还要靠我们中国人嘛。

既然祖宗传上的道统被证明有无上的法力,蒋介石得出了西方科技+东方精神=现代国家的等式。蒋介石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固然优秀,但中国的传统道德则是黄发碧眼儿们所不能企及的,所以“我们要做现代的人,要树现代的国家,当然是要学科学的,当然是要研究物质以求征服自然的,但是我们如果仅仅有了很好的科学和物质,譬如有了顶好的枪炮,而没有运用科学支配物质的东西,不能顾到我国固有的能力和精神,这就会害了我们的圈家和民族,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研究科学支配物质,一方面尤其要发扬我们固有的优美的德性、智能和民族精神”。除了科学技术和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明而外,所有的精神。智能、德性都是中国的“优美”而且“优美”得足以“运用科学支配物质”,但不知西方那些并不怎么优美的精神、智能和德性为什么居然会“运用”和“支配”出让中国人不得不学习的物质文明,而中国那些了不起和“优美”的东西倒反而一无所成呢?这种问题,蒋介石不能也根本没想过回答,因为他并不是在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而进行总体设计。透过他那个等式,我们可以看出他感兴趣的只有两件东西:一是西方的枪炮和造枪炮的技术,二是传统的、固有的德性。前者可以助他攻城夺地,后者可以帮他维系人心。

事实上,我们从蒋介石一生的作为看,他对外部文明系统的“软件部分”也并非一概地拒斥,他不仅号召学习日本人用冷水洗脸的习俗,认为“要复兴民族,报仇雪耻,不必讲什么炮枪,就先讲洗冷水脸,如果这一件最小的事也不能胜过日本人,其他的还讲什么!”而且对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德意法西斯主义都显出极大的热忱。他所要排拒的,恰恰是西方之所以走向现代化的最主要的文化因素:尊重个性、民主、自由、法治等思想及相应的道德习俗,所要排斥的是方兴未艾的马克思主义,因为这些文化因素是与他的集团性质,他的统治形式和他的文化根基格格不入,甚至完全相反和敌对的。一旦东方精神优秀这种神话破灭,他还会有外国的思想不合乎中国国情这样一种看起来似乎很正当的理由,来排拒他所要排拒的东西,认为“中国人不想中国的性质,不想中国情形,不知中国固有的思想在那里,只是好高鹜远,见异思迁,看见人家新学问拿来,不管能用不能用,便在高唱入云,这样,革命怎么能够成功?”外国的东西除了飞机大炮,其他的不论再新再好,到中国也不适用,而且作为中国人,不用中国的“国货”,不把什么“固有道德”、“固有思想”拱之若神,顶礼膜拜,那简直是忘本、大逆不道,要开除出国籍,不算是个中国人。按蒋介石的逻辑,“作了中国人,一定要以中国之魂作自己的灵魂,以中国之国家的生命作自己的生命,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中华民族的子孙,才不愧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反之,如果我们作了中国人,思想不是中国人的思想,精神不是中国人的精神,情感不是中国人的情感,品性也不是中国人的品性,满脑子装的都是由外面搬进来的不三不四,非中非外的东西,如此名目上、皮相上虽然为中国人,而事实上不晓得他已作了那一国人精神的奴隶,这种国民于国家只有害处,没有益处”。一腔对“外面搬进来的东西”的深恶痛绝,比之于顶戴花翎、后拖辫子、迂腐的满清大臣并无二致。在他看来,中国人只有把脑子里的东西一概国货化(亦即儒学化),才能保住中国这个文化本体的纯正性,否则就是以“夷变夏”的本末倒置,所以凡是脑袋里装了外国思想的人,都是外国人的精神奴隶,简直有“汉奸”的嫌疑。蒋介石的这种逻辑比起“用外国货就是二毛子”这种义和团定式,并没有多大本质的区别,两者的根源,都是同一种文化本位的潜意识。

蒋介石的文化观与其他军阀相比,并没有什么突出的特色,也可以说由于理论的系统,言论的丰富,蒋介石可以视作军阀文化观的代表,其精髓无非是文化本体意识基础上的“中体西用”。然而,尽管既愚腐又酸臭,军阀并不等于腐儒和学究,他们对“西化”进程不遗余力的阻止,固执地坚持文化自我中心主义,其根本动机无非是因为“一般青年所以浪漫,不能就范围,就是由于看不起我们中国的文化,看不起我们中国自己罢了。”反过来,要想使青年乃至国民“就范围”,就非得使传统文化重现价值,重新树立传统文化的权威,并使外来思想根绝不可。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蒋介石坚持的文化本位主义,固然充盈了功利主义的动机,显现出传统主义者意识深处的胆怯和空虚,另一方面不能说不体现了某种传统性的执拗和坚韧。深入骨髓的理学家是迂腐的,但在民族冲突中往往固执不动,较少变节,没有理由不相信他对传统文化的真情实感。道学式的民族主义,固然可以导致虚伪,导致腐败和无能,但也可以通向无法化解的执拗,通向叶名琛式的对外范式,在民族冲突之中尤其如此。这也许可以说明一点蒋介石与汪精卫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面前的行为差异,基于道学家的传统人格,蒋介石更乐于采用的是“叶名琛范式”,而非“石敬塘标本”。

2、复归论

如果说在文化的空间场上,中同文化是世界中心,那么在文化的时间场上,只有二千年前的儒家之道才是真正的文化精髓。现代的人只有追溯以往,整理旧籍,才能找回失去的民族荣誉,复兴民族的文化。蒋介石的文化复归论向我们展示了他文化观的第二种内蕴——以复兴儒学为表征的文化复古主义。

这种复古主义的首先表现是“习古”。既然中华民族的光辉时代是在遥远的古代,而近代人的落后又恰恰是由于丢弃了传统的法宝,所以,要想再现昔日的荣光就必须向后寻觅。在蒋介石看来,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的艰难不是因为历史的负担太重,而恰恰是国民的数典忘祖。他认为,“如果我们在中国的国民,不能保存中国国家的历史,不能宝贵我们国家固有的道德,那么,我们这种人便不成其为一个国民,”每个中国人都有挖掘三坟五典,背诵《资治通鉴》,苦读四书五经,效行二十四孝的义务,不整理国故、保全国粹,国怎么还叫国,人怎么还算是人?而尤其可怕的是“现在一般人,对于中国的事情都不满意,关于国内讲孝弟忠信这些事,以为统是腐败的旧思想,尧舜禹汤文武孔子等,统是已经过去了的人,我们革命当不去讲他。”这种思想该是多么的糊涂!要知道:孙中山是什么人?孙中山就是封建道统的传人,一长串儒家圣贤之后的集大成的“圣哲”。三民主义是什么?三民主义就是孙中山“集古今的大成,将中国固有的道德文化,最要紧的东西整理出来了,许多好的道德文化,都已由总理排定次序,整理之后的名字,便叫三民主义。”所以说:“三民主义就是中国固有的道德文化的结晶。”所以,学习三民主义,就是了解儒家文化的精义,反过来。研习孔孟之道也就可以取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总之,按蒋介石复古主义逻辑,只要人人致力于整理“国故”,个个尽力于保存“国粹”,那么中国也就有救了,不,应该说他的集团有救了。

所以,蒋介石不惜再一次在全国掀起尊孔读经的狂潮,强行规定四书五经为军人的必读书,反复宣扬《大学》和《中庸》是世界上科学的科学,最要紧的学问,不惜以身作法,号令部下读经,说什么他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到四十岁才知道经书对国家和政治的重要,甚至危言耸听地强调:“我们要常常去研究四书、五经,尤其是非读《大学》《中庸》不可,如果我们放弃不去研究这种固有的东西,则个人固不能修身立世,就是国家和民族亦必定会灭亡的,”他不厌其烦地三番五次为军官们讲经,详尽剖解《大学》和《中庸》,他还号召部下向湘军的将领曾、左、胡诸位学习,学习他们所谓“保卫文化,扶持名教”的精神,学习他们“刚心一德,都以中国的纲常伦理,民族传统(道统)继承与护卫之战士自任”的意志,尤其要象曾、左、胡那样具有很高的封建道德素质的修养,渊博的儒家传统学问,在他看来,太平天国的将领如李秀成、石达开诸人“无论在军事方面,在政治力面,他们的本领和曾、左一般人比起来,都在伯仲之间,但就学问道德和保卫文化、扶持伦理的精神方丽比起来,洪扬那方面就远不如当时一般湘军的将领。”因此蒋介石认为“曾、左等能打平洪杨,完全是由于他们的学问胜过敌人。”习古之魅力和效用,在此显现,所以国民党要想扑火共产主义,剿灭红军,就必须拥有象湘军诸将那样的学问,掌握儒学典籍。在蒋看来,共产主义在中国兴起的局面与当年太平天国差不多,所谓名教和道统都面临着危机。“中国所有的文化道德均有受其打破的形势”,要保卫“文化”,首先高级将就得将自身变成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尊孔读经的过程,内化依附道德,谙熟传统的统治术。

复古主义的第二种表现是“袭古”。蒋认为,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现实的中国人不能象古人那样的生活,具备古人的道德水准,以至于“官吏则虚伪贪污;人民则散漫麻木;青年则堕落放纵;成人则腐败昏庸;富者则繁锁浮华,穷者则卑污混乱;其结果遂使国家纪纲废弛,社会秩序破坏。”要改变这种状况,改善国民的自身素质,就非得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均以古人为标准,向古人看齐,在所谓“食衣住行”上体现“礼义廉耻”。子弟要象古人那样忠孝齐备;家长要象古人那样慈悌俱全;军人要象古人那样“智仁勇”;学生要象古人那样懂规矩;妇女也要象古人那样守妇德“致力于持家教子,知礼明义”,总之,人人都学了古人,我们的文化自可以光大,民族也可以复兴。在这种以袭古为表征的“新生活”运动期间,各种仿古的行为规范贴满大街小巷,各路“服务团”上街“指导”行人的举止,一时甚嚣尘上。据蒋介石说,“新生活的所谓‘新’,和现在一般人所谓的‘摩登’或‘时髦’是绝对不同的”,实际上是一种袭古拟古的行为复归运动。

“习古”意在经典,“袭古”着眼于仿行,两者的前提是一个,就是对中国古代人的理想化设想,对传统道德模式夸张性歌颂。这种过火的美古、颂古举动并不仅仅在于发思古之幽情,其真实意图无非是借美化古人勾勒出自己所需要的理想社会的蓝图。这种行为,既不可能继承整理传统文化,也不可能真的复兴儒学,过度的赞誉和过度的贬损一样,对传统文化本身都意味着一种悲哀。

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确确实实出现了一股文化复古的浪潮,其原因固然有因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冲击,超过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导致某种逆反心理的因素。但更有所谓“官方倡导”的前提。当然,一个民族在走向近代化的进程,出现短暂的复古现象是不足为怪的,甚至可能涌现以复古为旗帜的真正的文化复兴,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然而,蒋介石倡导的这次文化复古运动,虽然卷入者不乏真挚的学者,在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研究方面也贡献了不少成果,然而,这股浪潮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而言,却无疑是一种反动,它并不具备真正民族复兴的含义,得益者只是一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政客。对亡灵的膜拜、古籍的推崇,不过意在开拓一种驯良政治的文化环境,造就忠孝节义的拟古良民。

蒋介石以复古型的文化观为底色,以伦理性、功利实用性的哲学理论为基础,建构了一个包括政治、伦理、教育、社会,宗教诸方面的庞大的维系意识体系。

与近代前一批的军阀所不同的是,蒋介石集团的发迹起始于一个半近代化的政党和一个显然具有进步意义的主义:而蒋介石多半的政治生涯又是以全国的统治者的面目出现。他的集团虽然在形式上包容了所有地方军阀,在意识上也留下了前代的沉渣,然而,作为一个成熟的中央性军阀,自身的规律不期而然地要驱使它向传统文治过渡,尽管这个过程由于时代的缘故并没能实现,但他的维系意识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他的集团,变成一种不太正常的统治意识,其集团的政治行为也缺少那种在其他军阀身上普遍存在的非法感和临时感。

正因为上述的原由,蒋介石的维系意识在某些特征上很接近于传统的常态统治者。除了加强军事集团内部的各种联系外,开始在全国推行道德意识、道德行为与道德秩序的强化。

然而,蒋介石毕竟是一个军阀,一个来不及也不可能变成皇帝的最后的军阀。这一点,连他自己也有所意识。在大陆溃败前夕。他屡次责骂他的部下都变成了军阀:腐败、无能、自私。其实他自己也难逃此劫。军阀的本性终究使他把枪杆子、地盘和金钱放在第一位,不但阉割孙中山遗下的党,而且阉割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仅没能认真进行每一代中国政权都厉行的经济建设,反而因军事行动而摧残了微弱的中国工商业。满心指望的道德秩序也只能建立在刺刀尖上。结论是自然的,即使没有共产主义的崛起,蒋介石集团也不可能使中国走上欧美之路,完成近代化的进程。

同类推荐
  • 中华上下五千年(2)

    中华上下五千年(2)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间流传有许多的神话,历史故事等。故有书《中华上下五千年》。
  • 关东太阳花

    关东太阳花

    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陷入了日寇残酷的殖民统治,美丽活泼,具有新思想的唐珍,曾经是建国大学的一名普通新生,校园内,意气相投的三姐妹花前结义,历史的潮流改变了她们的生活轨迹。国仇家恨下,她成长为一名勇敢、智慧的抗联战士,带领抗日组织与日寇斗智斗勇,浴血奋战。
  • 大唐俊杰

    大唐俊杰

    世上原本没有无根之草,所有的缘起,都有它的意义,所有的消失,往往都伴随着下一个悄然开始的宿命轮回。死了,活了。时光老头好像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一个小小的灵魂穿越一千多年,来到天可汗治下的大唐。那么多的名人,那么多的传说,又会跟他产生怎样的关系?看一小小家丁如何奋斗在唐朝,成一朝俊杰。
  • 宁朝管家

    宁朝管家

    桃花开,美人来。看一个现代的工商管理学硕士如何玩转宁朝。虽说这个二管家是打酱油的,但若有一天扶了正也能自己建个衙门和皇帝老儿对着干。
  • 现代锦衣卫

    现代锦衣卫

    身为现代人,混迹锦衣卫!大明锦衣卫是知道的,可这满清地血滴子怎么也出现了?白莲教树大根深俺知道,但这个黑龙会又是怎么回事,十二堂、三百六十五个分舵,枝繁叶茂到这个份上,坑爹涅吧?!打仗、争霸——虽然俺知道地东西的确是多了些,但这应该不是一定要被推出来作为“带头大哥”这种高级炮灰地理由吧?穿越很郁闷,失忆很悲催,但却因此而多了几个老婆,该怎么办?明明说好是认个干爹的,怎么转眼却成为了赘婿?还有,汝这个小妞,哭也木有用,俺真的不是汝说的那个人,所以俺也不是汝家相公,乃滴明白?本书官方群:9023400
热门推荐
  • 师路

    师路

    行,路就不远,也不难!以一名教师的成长、发展为主线,将教师成长、教育管理、教学改革、家庭教育与成功励志、婚恋曲折、商场博弈等进行整合,融可读性与借鉴性、启迪性于一体。适合广大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和家长等群体读者阅读。
  • 星河纪之绝尘刃

    星河纪之绝尘刃

    在浩瀚的银河中,有这样一个美丽而神秘的星球,但——“黎夏陌,犯错第223次,超出钔阿基霖星规定犯错次数,被贬到其他行星软禁一夕,即日实行!”听到判官冷酷的声音,某女不淡定了“啊喂喂喂,不带这么耍的,仅仅是223次而已耶!人非圣贤,哪能不犯错……”不等某女牢骚发完,判官便不耐烦得按下了传送链。“密古星,叶舟国,发送。”她与他因错结缘,摩擦出不一样的火花。且看神经女如何闯进风骚男的世界!某女舔舔嘴唇“美人,我看上你了。”某男嫌弃的皱皱眉头“我性取向很正常,不喜欢男的。”说完还有意无意地瞟了一眼某女的脖子以下的部位……
  • 红衣少年末日漫游记

    红衣少年末日漫游记

    末日到来前夕,一个对人类失望的艺术家为了寻找值得人类为之延续的希望而走上漫游的道路。在漫游的途中他遭遇到各种离奇而令人悲哀的经历,终于对人类绝望,隐居到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
  • 黑色幽灵

    黑色幽灵

    故事以记叙的形式,讲述两个退役特警一个为死去的女友,一个为国家的责任,奔赴国外击杀犯罪分子,这是部慢热的文章,由于涉及保密词语,文章简略带过,这也是文章欠缺,忘读者见谅。
  • 绝世仙王

    绝世仙王

    小龙套人物,一夜之间咸鱼翻身,你们一个个都给我洗光光等着,抢绝世天才的气运,夺大反派的功法宝贝,与天仙美女作伴,认天地圣主当小弟!
  • 上帝的救赎

    上帝的救赎

    一件扑朔迷离的凶杀案,一段细致入微的调查,一次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一场侦探与罪犯的交锋。斯迪姆·席普·凡迪恩的作品创下了20世纪世界图书销售的新记录,成为美国新闻出版业的经济奇迹之一,他也因此开启了美国侦探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
  • 我的菩提男主

    我的菩提男主

    一个是冷酷如冰的禁欲系男神,一个是热情似火的风流浪子。两个迥然不同的男人,同时以强势的姿态闯入鹿小朵的生命中。他是医学院的天才学生,心血管外科一把刀,锋利的手术刀能斩断任何病灶,却斩不断自己内心的阴影。他是整容医院老板,擅长隆胸整容,嘴毒心贱,最爱做的事是折磨自己的保姆兼厨师鹿小朵。三个人的感情纠葛,剪不断,理还乱。终于,在狂风呼啸的雪谷悬崖上,鹿小朵内心的天平产生了倾斜……
  • 末日重生之叶落知秋

    末日重生之叶落知秋

    2023年,Z国被极端组织国投放大量生化武器。一瞬间,数千年文明被无情压碎,人性淪灭。这个国家仿佛堕入地狱般,到处都是血肉横飞的修罗场。秋筱梓本是国防大学的一名大学生,与青梅竹马叶落在末日分散后不幸死于丧尸之口,随后又奇迹地重生。但是这个重生后的世界里却丝毫没有叶落的存在痕迹。到底秋筱梓是被上天选中的幸运儿,还是陷入了不可预见的阴谋当中?(本文偏女强,女主呆萌耿直炫酷,男主为傲娇腹黑忠犬。)
  •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一路看着女儿泪尽夭亡,直到贾家覆灭,林如海方得以解脱重生。保住老婆孩子,一家五口幸福美满。咦,为什么是五口?林如海重生,林妹妹还会悲剧么?
  • 冷婚暖爱

    冷婚暖爱

    “香槟灯塔,白纱红毯,她有世人歆羡的奢华婚礼,却听不到他一句心甘情愿的我愿意。洞房花烛,温馨旖旎,她捧着一纸婚书希冀幸福,等来的却是丈夫毅然分居的冷暴力。她是生长于豪门的千金,却体弱多病,没有贵命。他是人人眼中的天骄子,却迫于家族,屈从婚姻。她从不问他为什么不爱自己,因为答案早已尘埃落定。他早就说过:柯颜,像你这样懦弱娇贵不识人间苦的大小姐,我根本看不起你!她温柔地笑:对不起,变不成你爱的模样,因为能活着我就已经竭尽了全力。二十五岁的她与二十三岁的他相遇。他骄傲的心,在她企及不到的高度里。一场从天而降的车祸,她重生变成了一个十三岁的少女。幸运的青春年华再次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