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79500000042

第42章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却说司马懿被张翼、廖化一阵杀败,匹马单枪,望密林间而走。张翼收住后军,廖化当先追赶。看看赶上,懿着慌绕树而转。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树上。及拔出刀时,懿已走出林外。廖化随后赶出,却不知去向,但见树林之东,落下金盔一个。廖化取盔捎在马上,一直望东追赶。原来司马懿把金盔弃于林东,却反向西走去了。

廖化追了一程,不见踪迹,奔出谷口,遇见姜维,同回寨见孔明。张嶷早驱木牛流马到寨。交割已毕,获粮万余石。廖化献上金盔,录为头功。魏延心中不悦,口出怨言,孔明只做不知。

且说司马懿逃回寨中,心甚恼闷。忽使命赍诏至,言东吴三路入寇,朝廷正议命将抵敌,令懿等坚守勿战。懿受命已毕,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却说曹睿闻孙权分兵三路而来,亦起兵三路迎之。令刘劭引兵救江夏,田豫引兵救襄阳,睿自与满宠率大军救合淝。满宠先引一军至巢湖口,望见东岸战船无数,旌旗整肃。宠入军中奏魏主曰:“吴人必轻我远来,未曾提备。今夜可乘虚劫其水寨,必得全胜。”魏主曰:“汝言正合朕意。”即令骁将张球领五千兵,各带火具,从湖口攻之。满宠引兵五千,从东岸攻之。

是夜二更时分,张球、满宠,各引军悄悄望湖口进发。将近水寨,一齐呐喊杀入。吴兵慌乱,不战而走,被魏军四下举火,烧毁战船、粮草器具不计其数。诸葛瑾率败兵逃走沔口。魏兵大胜而回。

次日,哨军报知陆逊。逊集诸将议曰:“吾当作表申奏主上,请撤新城之围,以兵断魏军归路,吾率众攻其前,彼首尾不敌,一鼓可破也。”众服其言。陆逊即具表,遣一小校密地赍往新城。小校领命,赍着表文,行至渡口,不期被魏军伏路的捉住,解赴军中见魏主曹睿。睿搜出陆逊表文,览毕,叹曰:“东吴陆逊,真妙算也!”遂命将吴卒监下,令刘劭谨防孙权后兵。

却说诸葛瑾大败一阵,又值暑天,人马多生疾病。乃修书一封,令人转达陆逊,议欲撤兵还国。逊看书毕,谓来人曰:“拜上将军,吾自有主意。”使者回报诸葛瑾。瑾问:“陆将军作何举动?”使者曰:“但见陆将军催督众人于营外种豆菽,自与诸将在辕门射戏。”

瑾大惊,亲自往陆逊营中,与逊相见,问曰:“今曹睿亲来,兵势甚盛,都督何以御之?”逊曰:“吾前遣人奉表于主上,不料为敌人所获。机谋既泄,彼必知备。与战无益,不如且退。已差人奉表约主上缓缓退兵矣。”瑾曰:“都督既有此意,即宜速退,何又迟延?”逊曰:“吾军欲退,当徐徐而动。今若便退,魏人必乘势追赶,此取败之道也。足下宜先督船只诈为拒敌之意,吾悉以人马向襄阳而进,为疑敌之计,然后徐徐退归江东,魏兵自不敢近耳。”瑾依其计,辞逊归本营,整顿船只,预备起行。陆逊整肃部伍,张扬声势,望襄阳进发。

早有细作报知魏主,说吴兵已动,须用提防。魏将闻之,皆要出战。魏主素知陆逊之才,谕众将曰:“陆逊有谋,莫非用诱敌之计。不可轻进。”众将乃止。数日后,哨卒报来:“东吴三路兵马皆退矣。”魏主未信,再令人探之,回报果然尽退。魏主曰:“陆逊用兵,不亚孙、吴,东南未可平也。”因敕诸将,各守险要,自引大军屯合淝,以伺其变。

却说孔明在祁山,欲为久驻之计,乃令蜀兵与魏民相杂种田。军一分,民二分,并不侵犯,魏民皆安心乐业。司马师入告其父曰:“蜀兵劫去我许多粮米,今又令蜀兵与我民相杂,屯田于渭滨,以为久计。似此真为国家大患。父亲何不与孔明约期大战一场,以决雌雄?”懿曰:“吾奉旨坚守,不可轻动。”

正议间,忽报魏延将着元帅前日所失金盔,前来骂战。众将忿怒,俱欲出城。懿笑曰:“圣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但坚守为上。”诸将依令不出。魏延辱骂良久方回。

孔明见司马懿不肯出战,乃密令马岱造成木栅,营中掘下深堑,多积干柴引火之物。周围山上,多用柴草,虚搭窝铺,内外皆伏地雷。置备停当,孔明附耳嘱之曰:“可将葫芦谷后路塞断,暗伏兵于谷中。若司马懿追到,任他入谷,便将地雷干柴一齐放起火来。”又令军士昼举七星号带于谷口,夜设七盏明灯于山上,以为暗号。马岱受计,引兵而去。

孔明又唤魏延吩咐曰:“汝可引五百兵去魏寨讨战,务要诱司马懿出战。不可取胜,只可诈败。懿必追赶,汝却望七星旗处而入;若是夜间,则望七盏灯处而走。只要引得司马懿入葫芦谷内,吾自有擒之之计。”魏延受计,引兵而去。

孔明又唤高翔吩咐曰:“汝将木牛流马或二三十为一群,或四五十为一群各装米粮,于山路往来行走。如魏兵抢去,便是汝之功。”高翔领计,驱驾木牛流马去了。

孔明将祁山兵一一调去,只推屯田,吩咐:“如别兵来战,只许诈败;若司马懿自来,方并力只攻渭南,断其归路。”孔明分拨已毕,自引一军近上方谷下营。

且说夏侯惠、夏侯和二人入寨告司马懿曰:“今蜀兵四散结营,各处屯田,以为久计。若不趁此时除之,纵令安居日久,深根固蒂,难以摇动。”懿曰:“此必又是孔明之计。”二人曰:“都督若如此疑虑,寇敌何时得灭?我兄弟二人,当奋力决一死战,以报国恩。”懿曰:“既如此,汝二人可分头出战。”遂令夏侯惠、夏侯和,各引五千兵去讫。懿坐待回音。

却说夏侯惠、夏侯和二人分兵两路,正行之间,忽见蜀兵驱木牛流马而来。二人一齐杀将过去,蜀兵大败奔走,木牛流马,尽被魏兵抢获,解送司马懿营中。次日又劫掳得人马百余,亦解赴大寨。懿将解到蜀兵,诘审虚实。蜀兵告曰:“孔明只料都督坚守不出,尽命我等四散屯田,以为久计,不想却被擒获。”懿即将蜀兵尽皆放回。夏侯和曰:“何不杀之?”懿曰:“量此小卒,杀之无益。放归本寨,令说魏将宽厚仁慈,释彼战心,此吕蒙取荆州之计也。”遂传令今后凡有擒到蜀兵,俱当善遣之,仍重赏有功将吏。诸将皆听令而去。

却说孔明令高翔佯作运粮,驱驾木牛流马,往来于上方谷内,夏侯惠等不时截杀,半月之间,连胜数阵。司马懿见蜀兵屡败,心中欢喜。一日,又擒到蜀兵数十人。懿唤至帐下问曰:“孔明今在何处?”众告曰:“诸葛丞相不在祁山,在上方谷西十里下营安住。今每日运粮屯于上方谷。”懿备细问了,即将众人放去。乃唤诸将吩咐曰:“孔明今不在祁山,在上方谷安营。汝等于明日,可一齐并力攻取祁山大寨。吾自引兵来接应。”众将领命,各各准备出战。

司马师曰:“父亲何故反欲攻其后?”懿曰:“祁山乃蜀人之根本,若见我兵攻之,各营必尽来救。我却取上方谷烧其粮草,使彼首尾不接,必大败也。”司马师拜服。懿即发兵起行,令张虎、乐綝各引五千兵,在后救应。

且说孔明正在山上望见魏兵或三五千一行,或一二千一行,队伍纷纷,前后顾盼,料必来取祁山大寨,乃密传令众将:“若司马懿自来,汝等便往劫魏寨,夺了渭南。”众将各各听令。

却说魏兵皆奔祁山寨来,蜀兵四下一齐呐喊奔走,虚作救应之势。司马懿见蜀兵都去救祁山寨,便引二子并中军护卫人马,杀奔上方谷来。魏延在谷口,只盼司马懿到来。忽见一枝魏兵杀到,延纵马向前视之,正是司马懿。延大喝曰:“司马懿休走!”舞刀相迎。懿挺枪接战。不上三合,延拨回马便走,懿随后赶来。延只望七星旗处而走。

懿见魏延只一人,军马又少,放心追之。令司马师在左,司马昭在右,懿自居中,一齐攻杀将来。魏延引五百兵皆退入谷中去。懿追到谷口,先令人入谷中哨探。回报谷内并无伏兵,山上皆是草房。懿曰:“此必是积粮之所也。”遂大驱士马,尽入谷中。懿忽见草房上尽是干柴,前面魏延已不见了。懿心疑,谓二子曰:“倘有兵截断谷口,如之奈何?”言未已,只听得喊声大震,山上一齐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魏兵奔逃无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草房内干柴都着,刮刮杂杂,火势冲天。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乃下马抱二子大哭曰:“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

正哭之间,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司马懿大喜曰:“不就此时杀出,更待何时!”即引兵奋力冲杀。张虎、乐綝亦各引兵杀来接应。马岱军少,不敢追赶。司马懿父子与张虎、乐綝合兵一处,同归渭南大寨。不想寨栅已被蜀兵夺了。郭淮、孙礼正在浮桥上与蜀兵接战。司马懿等引兵杀到,蜀兵退去。懿烧断浮桥,据住北岸。

且说魏兵在祁山攻打蜀寨,听知司马懿大败,失了渭南营寨,军心慌乱。急退时,四面蜀兵冲杀将来,魏兵大败,十伤八九,死者无数,余众奔过渭北逃生。孔明在山上见魏延诱司马懿入谷,一霎时火光大起,心中甚喜,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不期天降大雨,火不能着,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后人有诗叹曰: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却说司马懿在渭北寨内传令曰:“渭南寨栅,今已失了,诸将如再言出战者斩。”众将听令,据守不出。郭淮入告曰:“近日孔明引兵巡哨,必将择地安营。”懿曰:“孔明若出武功,依山而东,我等皆危矣;若出渭南,西止五丈原,方无事也。”令人探之,回报果屯五丈原。司马懿以手加额曰:“大魏皇帝之洪福也!”遂令诸将坚守勿出,彼久必自变。

且说孔明自引一军屯于五丈原,累令人搦战,魏兵只不出。孔明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内,修书一封,遣人送至魏寨。诸将不敢隐蔽,引来使入见司马懿。懿对众启盒视之,内有巾帼妇人之衣,并书一封。懿拆视其书。略曰:

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

司马懿看毕,心中大怒,乃佯笑曰:“孔明视我为妇人耶?”即受之,令重待来使。懿问曰:“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使者辞去,回到五丈原,见了孔明,具说:“司马懿受了巾帼女衣,看了书札,并不嗔怒,只问丞相寝食及事之烦简,绝不提起军旅之事。某如此应对,彼言‘食少事烦,岂能长久?’”孔明叹曰:“彼深知我也!”

主簿杨颙谏曰:“某见丞相常自校簿书,窃以为不必。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必使仆执耕,婢典爨,私业无旷,所求皆足,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婢仆哉?失为家主之道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昔丙吉忧牛喘,而不问横道死人;陈平不知钱谷之数,曰:‘自有主者。’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司马懿之言,真至言也。”孔明泣曰:“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众皆垂泪。自此孔明自觉神思不宁。诸将因此未敢进兵。

却说魏将皆知孔明以巾帼女衣辱司马懿,懿受之不战。众将不忿,入帐告曰:“我等皆大国名将,安忍受蜀人如此之辱?即请出战,以决雌雄。”懿曰:“吾非不敢出战,而甘心受辱也。奈天子明诏,令坚守勿动。今若轻出,有违君命矣。”众将俱忿怒不平。懿曰:“汝等既要出战,待我奏准天子,同力赴敌,何如?”众皆允诺。懿乃写表遣使,直至合淝军前,奏闻魏主曹睿。睿拆表览之。表略曰:

臣才薄任重,伏蒙明旨,令臣坚守不战,以待蜀人之自敝;奈今诸葛亮遗臣以巾帼,待臣如妇人,耻辱至甚。臣谨先达圣聪:旦夕将效死一战,以报朝廷之恩,以雪三军之耻。臣不胜激切之至!

睿览讫,乃谓多官曰:“司马懿坚守不出,今何故又上表求战?”卫尉辛毗曰:“司马懿本无战心。必因诸葛亮耻辱,众将忿怒之故,特上此表,欲更乞明旨,以遏诸将之心耳。”睿然其言,即令辛毗持节至渭北寨传谕,令勿出战。司马懿接诏入帐,辛毗宣谕曰:“如再有敢言出战者,即以违旨论。”众将只得奉诏。懿暗谓辛毗曰:“公真知我心也。”

于是令军中传说:魏主命辛毗持节,传谕司马懿勿得出战。蜀将闻知此事,报与孔明。孔明笑曰:“此乃司马懿安三军之法也。”姜维曰:“丞相何以知之?”孔明曰:“彼本无战心。所以请战者,以示武于众耳。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安有千里而请战者乎?此乃司马懿因将士忿怒,故借曹睿之意,以制众人。今又播传此言,欲懈我军心也。”

正论间,忽报费祎到,孔明请入问之。祎曰:“魏主曹睿闻东吴三路进兵,乃自引大军至合淝,令满宠、田豫、刘劭,分兵三路迎敌。满宠设计,尽烧东吴粮草战具,吴兵多病。陆逊上表于吴王,约会前后夹攻,不意赍表人中途被魏兵所获。因此机关泄漏,吴兵无功而退。”孔明听知此信,长叹一声,不觉昏倒于地。众将急救,半晌方苏。孔明叹曰:“吾心昏乱,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

是夜孔明扶病出帐,仰观天文,十分惊慌。入帐谓姜维曰:“吾命在旦夕矣!”维曰:“丞相何出此言?”孔明曰:“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维曰:“天象虽则如此,丞相何不用祈禳之法挽回之?”孔明曰:“吾素谙祈禳之法,但未知天意若何。汝可引甲士四十九人,各执皂旗,穿皂衣,环绕帐外。我自于帐中祈禳北斗。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如灯灭,吾必死矣。闲杂人等,休教放入。凡一应需用之物,只令二小童搬运。”姜维领命,自去准备。

时值八月中秋。是夜银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姜维在帐外引四十九人守护。孔明自于帐中设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孔明拜祝曰:“亮生于乱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马之劳,誓讨国贼。不意将星欲坠,阳寿将终。谨书尺素,上告穹苍。伏望天慈,俯垂鉴听,曲延臣算,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复旧物,永延汉祀。非敢妄祈,实由情切。”拜祝毕,就帐中俯伏待旦。次日,扶病理事,吐血不止。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却说司马懿在营中坚守,忽一夜仰观天文,大喜,谓夏侯霸曰:“吾见将星失位,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你可引一千军去五丈原哨探。若蜀人攘乱不出接战,孔明必然患病矣。吾当乘势击之。”霸引兵而去。

孔明在帐中祈禳已及六夜,见主灯明亮,心中甚喜。姜维入帐,正见孔明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忽听得寨外呐喊,方欲令人出问,魏延飞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脚步急,竟将主灯扑灭。孔明弃剑而叹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魏延惶恐,伏地请罪。姜维忿怒,拔剑欲杀魏延。正是:

万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难与命争衡。

未知魏延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同类推荐
  • 超级侦探社:宝石失窃案·国际饭店里的僵尸

    超级侦探社:宝石失窃案·国际饭店里的僵尸

    三剑客来到求助者莉琪家里,发现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盗窃案。婶婶苏茜女士半夜悄悄去了当铺:大伯马先生暗中提出用钱息事宁人:姑姑马女士的卧室简直像藏宝室;堂哥马丁深夜不归,却藏在外面窥视三剑客……到底谁是偷拿珠宝的人?三剑客通过一本特工手册。抓住了真正的窃贼……
  • 裸钱

    裸钱

    财经记者周寂因调查红蓝证券老总杨德康的跳楼事件,而卷入到股市黑幕的调查中,这个曾自诩为有理想抱负的青年,目睹了一系列关于证券市场操作的潜规则,那些持有游资的地产商、证券监管部门的官员与股评家沆瀣一气的事实,在追踪真相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个股市神话背后的故事……
  • 较量

    较量

    成都三家企业之间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故事。刚从学校走出来的新人——薛紫陌,在人山人海的招聘会上没有任何收获。“男厕所”事件,让她巧遇学长徐远航,现任讯达公司的分区经理。经过学长的指点和经验传授,薛紫陌成功挺进华贸集团,这是一家专门从事进出口代理的公司。此后,讯达公司和华贸集团成为合作伙伴。讯达公司想通过华贸把自己的产品销往欧洲。然而,此时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中龙公司。中龙公司的董事杨广富是个典型的暴发户,有黑社会的背景,但他对华贸的总监助理麦嘉一见钟情,用了很多手段都没有得到麦嘉的一丝肯定。从此,一场暗流涌动的较量激烈上演……
  • 我在中日合资汽车企业:较量

    我在中日合资汽车企业:较量

    汽车行业生存状态的第一部职场小说。它讲述一个学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生如何在矛盾冲突的中日合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故事,知识性、趣味性俱佳,寓教于乐。对于欲了解和学习日本企业管理的企业白领、大学师生、人力资源从业者,这本书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 誓约

    誓约

    北京少年刘也在一场露天音乐会上巧遇来自日本的少女saki。不同的国家背景,不同的经历,同样孤单的成长经历,让两颗年轻的心渐渐靠近。然而这场拥有美好开端的异国恋情却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热门推荐
  • 眉上砂

    眉上砂

    事隔经年,郁凉州仍会想起,那个踏着漫天黄沙而来的女子。他欲为她负了皇命、解甲归田,伴她终老一生,却终究还是没能动摇内心的坚守。浮生浮世,旁人皆为过眼云烟,他只清晰记得当年,她欢天喜地地扑进他的怀中,软糯的声音自胸膛处传来:小女子云岫,芳龄十六,尚未嫁娶,不知将军可否婚配……他本是无心无爱之人,却被她一把拽入万丈红尘。
  • 茅山日记

    茅山日记

    举头三尺有神明。在熙熙攘攘的繁华俗世之中,有着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妖魔鬼怪,粉墨登场。魑魅魍魉,起舞弄影。师圣佛仙,编排弄人。到底是鬼有情,还是人有爱?初入红尘的茅山小道士岳渡带你走入他不一样的世界。
  • 独掌万天

    独掌万天

    轮回十世,当过帝君,斗过天道,做过魔君!但每一世他都是最强万年老二,始终没能问鼎巅峰!当轮回第十一世时,天地万界,由他主宰!
  • 重生:凰鸣天下

    重生:凰鸣天下

    中学生李琬在参加射击比赛途中遭遇台风,醒来时已穿越到另一时空。不爱后宫斗争,不爱以色侍人,更不爱曲意奉迎。她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有为少女,注定成为权倾天下之人!
  • 爱情的质地

    爱情的质地

    浸入这方冰晶的华美之表、炫美之光、纯美之心、凄美之境、唯美之意,谁个都会流连忘返,意犹可可。于是,循着这样的视听渴念,我们又开始拂动《倾情之恋》、《从今以后谢风流》的曼妙裙裾。三个不等的玲珑故事,三个仿佛的玫瑰家园,三个相递的情感部落,在陈家生、吴宁、高建波、费铭、张索索等人“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的倚望中,凝成了《爱情的质地》。这个集子真好,有一种丝绸的感觉。柔柔的,滑滑的,凉凉的,不小心划拉一下又会是怔怔的,涩涩的。这是否就是爱情的质地?或者,这中间的通感就是构筑爱情的灵感?
  • 重生辉煌

    重生辉煌

    鼎鼎威名的强者,却被敌人的阴谋引到了‘轮回仙境’,又在许许多多的‘巧合’下遇见了大型飞禽,最后竟被耗死。他死了,但也没死。他重生来到了五百一十二年前,这时末世才刚刚爆发!看绝世强者篡改历史,前世原本属于自己的,不属于他的,统统要在这一世夺回来。斩魄进击型冲锋机甲,死去的亲人,以及...这一世的他,必将带领人类走向辉煌!书友交流群已建立,欢迎大家加入,qq群号:451590754
  • 赢在中国式管理

    赢在中国式管理

    本书根据《中国式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修订而成。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安心。安人的历程,是“由开心而交心,借交心而共同关心”,然后产生同心的一连串心与心的变化。中国式管理具有三大主轴,那就是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以及依理而变。 发展事业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必须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完成修、齐、治、平的人生使命,立业才有价值。21世纪,是中国管理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相结合,并获得发扬的时代,管理者在实践中两者缺一,都将跛脚难行。
  • 《命运的轮回线》

    《命运的轮回线》

    两条平行线终不会相交...十年前错过了,十年后亦是如此
  • 洪荒仙御

    洪荒仙御

    万载孤寂只为仙,苍天不能阻吾路,岁月不能逝吾道,奈何道成却散不尽迷雾,路终道死,是和缘由,吾巡遍世间方窥其痕,原来不过似家畜........。
  • 与宿之命

    与宿之命

    今日京城有一大喜事,据说富可敌国的宿家要娶亲。娇瘦体弱的钟家独女,就要被宿家那对世间罕有的“吝啬鬼”双胞胎,给娶回家做共妻折腾了,知道此事的京城民众都纷纷怒诉宿家无耻。家里这么富裕,居然吝啬到连娶多个媳妇都不愿意!·—·—·—·—·本书又名《共妻》《与之共妻》《与宿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