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7100000021

第21章 记忆影像(1)

曾经的余杭

余杭有两个,一个新的,一个旧的,我说的是旧余杭。

旧余杭是我外婆的家乡,近代出过三个大名人,大学问家章炳麟,是俞樾的高足、20世纪中国最牛的国学大师,后来北大文史部的教授大抵是章门弟子,后来留学的海归不满,发牢骚“某籍某系”,指的就是这些章门徒子徒孙。另外两个也很有名,而且是一起成的名,杨乃武与小白菜。清末一起冤案,造就了两位名人,在市井这两位比章炳麟名头更响。小时候,妈妈给我讲她家乡的事,只提杨乃武和小白菜,不提国学大师,还自豪地说小白菜就在她们街上做尼姑,外公还跟她说过话。

1974年的春夏之际,我在余杭住了三个月。

那年,我17岁。早一年,我的脚受了点伤,别人不在意,自己也不在意,结果,一年过后,脚痛得不得了,在农场治来治去,不得要领,走路依旧一瘸一拐,妈妈觉得这样下去不行,说干脆回老家养养吧。于是,我跟学校请了长假。就这样,我这个籍贯填着浙江的小北大荒人,终于踏上了父母之乡的土地。

说也奇怪,我的脚一踩上江南的土地,似乎就没事了,在上海和杭州的亲戚家,待了若干时光,东跑西颠,好像一点也不痛,在杭州做医生的小姨,领我拍了片子,说没什么事,西医也没什么办法,然后找一个下放到公社卫生院的老中医,扎了扎针,贴了几贴膏药,自我感觉真的一点事也没有了。然后一个人逛西湖,走东走西,感觉冷清极了,偌大的西湖,满打满算,也没几个人,有桃花,没人面,也不收门票,随你怎么走,逛到灵隐寺,累了就坐在观音像下面歪着,绝对不担心有僧人出来劝你烧香。张岱笔下西湖七月半的盛景,景似乎都在,但人的影子却没有。在这之前,妈妈已经先我回到了余杭的外婆家,听说我脚没事了,让我也去。

就这样,搭上一辆破旧的长途车,坐了四十里地,来到了余杭。

外婆家挺大的,一幢临街的两层楼,楼下是一溜的大门板,楼上是木头窗户,一架楼梯,踩上去吱吱呀呀地叫,但好像没有塌下来的意思。房子后面,还有一个灶间,一个天井,一个竹园。但是妈妈说,外婆这个房子,跟你爸爸家比,也就算个鸡窝。但是她又不让我去父亲家,说那里的房子已经不姓张了。

我去的时候,余杭只是一个乡镇,县治已经搬到了新余杭。临河有一条街,此外就是农田,有山有水,山清水秀,很多山上不是有残存的庙宇,就是有完好的佛塔,尽可以上去发思古之幽情。我这个北方佬,到了江南的乡下,感觉什么都新鲜。水田里,一根杂草都没有,几乎每一寸的土地都被充分利用了,感觉这里的农民,不是在种田,而是在绣花,每一针都一丝不苟。门前的河,表姐告诉我可以通到上海,还真的就停了很多张岱和鲁迅说过的乌篷船,运货也搭人,表姐告诉我,她就搭这样的船去过上海,路上要走好多天。我想,原来张岱说的夜航船,就是这东西。船上和岸上的人,洗衣、淘米、洗澡都在河上,有时候感觉水不大干净,但人人都不以为意,这里的习惯是见水为净,只要过了水,不干净也是干净的,吃的穿的,包括人自己,每天都要见水、过水,过了水,才踏实。

这里的人都能干,黑龙江最勤快的农民到了余杭都是懒汉。在这里几乎看不到闲人,所有人都在忙,扁担是人人随身带的,上车旅行也不能免,挑的担子都奇重无比,连我16岁小表妹挑的草肥担子,我试了试,硬是直不起腰来。在余杭,我还看到了版筑,用两个板子夹上,然后往里填土和石头瓦块,一边填,一边夯实,夯实一端,抬高一段,最后一道墙就起来了。看着看着,恍然大悟,原来传说中商王武丁的贤相傅说,就是干这个的。在黑龙江垒墙,如果不用砖的话,都是用草把子沾上泥,盘在一个个木柱子上,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版筑是个什么样子。在余杭,也看到了鲁迅说过的曲尺型的街头酒店,当街卖老酒,一个大柜台,农民下工回来,倚在柜台上,要一碗咕咚咕咚喝掉,奢费的可以要一碟茴香豆佐酒,喝得稍微慢一点。不是年节,也不请客,家家都在街头吃饭,一律雪白的米饭,乌黑的干菜,跟鲁迅小说里讲的一模一样,看了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不曾相识而且让我最震惊也最不习惯的事也有,是上厕所。像上海杭州,没有抽水马桶的地方用旧式马桶,有需要,躲在屋子角落方便就是,每天早上由女主人倒到例行来收粪的车子里(当时在上海和杭州,早上千万别早起,早起的话,鼻子里满是粪便的味)。余杭满街都是厕所,但每个厕所都是开放式的,不分男女,一个大粪缸,前面一个木头的杠子,方便的人可以坐在木头上,屁股伸到缸里。这样简陋的设施背后有点遮挡,但是前面则对着大街,一点遮掩都没有。方便的人,既可以跟相邻的人说话,也可以跟街上的过客聊天。第一次上这样的厕所,真是不好意思,扭捏了许久,不肯脱裤子,但排泄不比别的,忍不得,也将就不得,后来习惯了,脸倒是不红了,但碰上熟人,尤其是女性,想跟我聊天,还是连头都不敢抬。不过,余杭的厕所,是那个时代我所见过最干净的厕所,比上海抽水式的厕所都干净,稍微有一点粪便,马上就会被人收走。在那里,粪便,绝对是除了粮食之外,最为宝贝的东西。

在余杭最为开心的事,是春天用竹枪挖竹笋。一场春雨过后,你可以听见竹笋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白嫩嫩的一片,说实在的,委实很性感,拿竹枪一抠一个,一抠一个,用鸡蛋和肉炒一炒,那个鲜美,真让人馋到要死。我从来没吃过这样好吃的植物,从那以后,直到今天,我依然保持了对鲜笋的挚爱,只要有机会,绝对不会放过。

在余杭的时候,妈妈每天都在陪外婆说话,任我到处乱跑,唯一一次跟我出去,是看她们余杭的文昌阁,那是一个四面环水的水阁,虽然已经残破,但却很精美很漂亮,大概是我一生所见最漂亮的文昌阁了,但是妈妈却说,这个阁,四面环水,使得余杭文运不佳,科举上没什么人才。其实,余杭历史上出没出过科甲出身的大人物,我不清楚,妈妈也不清楚,但我知道,就文运而言,余杭能出一个章炳麟,足矣。

遗憾的是,余杭人知道章炳麟的人不多,读书的人似乎也不多,当时在余杭,走了几家亲戚,连一本书都看不到,人人都在忙,即使在“文革”时期,大家也拼命种田,拼命想办法挣钱,比起黑龙江的农民来,生活要好得多。好在老百姓的生活、周遭的环境,还依稀能感觉到张岱和鲁迅笔下的样子。

到了后来的后来,我的父母之乡已经变成闻名世界的富庶地区之后,我再一次来到余杭,当年的景物已经荡然无存,乡亲们都很富有,房子很气派、舒适,房子外观像积木一样鲜艳、稚气,但家里依然没有书,街头的曲尺型的酒柜没了,开放式的厕所也没有了,再也看不到人们端着饭碗,雪白的米饭、乌黑的干菜。外婆的竹园,早就变成了一幢幢华屋高厦。

外婆的余杭,我曾经的余杭,没了。

成为拆迁废墟的古城

福州是中国著名的古城,历史有一千七八百年之久,近代又是南方沿海一带最热闹、最有历史意义的所在。

林则徐,是把晚清带入现代世界体系的第一见证人;福州船政局,再加上出身于船政局的严复,给这座古城平添了中国近代文化思想进步最耀眼的色彩。还没来福州之前,就听说出过林则徐、严复、沈葆祯这些晚清名人中的福州三坊七巷,是个访古的好去处。

人们形容落差比较大的造访,往往会说乘兴而来败兴而返。然而,几乎在进入三坊七巷的地界同时,我就已经感到极大的败兴了。我发现我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整个地区都在大拆大卸,不,应该说是大毁,几乎所有的老房子都被拆掉了,原来的巷坊,只有少数几个还剩下一点残余,在仅余下的几个门牌上,还可以依稀看到诸如“郎官巷某号”、“黄巷某号”这样的字样,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是座古巷。几个过去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的名人故居,林则徐故居不开,沈葆祯故居锁门,好容易敲开了严复故居的门,里面的一个大妈开了一个门缝告诉我们,现在内部整修,不开放。只有临着繁华大街的林觉民故居还在开放。这个宅子,其实也是近代另一个名头更大的人物林长民(林徽因的父亲)的故居,以及冰心的故宅(后来被冰心的父亲买下)。显然,如果这里没有出过那么一个著名的革命者的话,故居不会被保护得这么好。

我想,福州市政府对三坊七巷的改造,多半不会将之变成商品房或者商用大厦,而且以上提到的这些名人故居,也很可能会得到保留。只是像梁章钜、李馥、陈袭裘、林聪彝(林则徐子)和刘冠雄等人的故居,估计就悬了。改造后的模样,应该是比照上海改造石库门那样,弄出一个新生的三坊七巷来,远看古色古香,近看则金碧辉煌,簇新铮亮。似乎不大可能修旧如旧,恢复当年的旧观。因为在现场看,工人们拆得很生猛,拆下来的瓦和木料,基本上都没了,少量的旧砖,随意堆在那里,没有分类,更没有编号。

将来新生的三坊七巷,包括那些作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超级名人故居,如此这般地翻新起来,估计都会变成老建筑其表、钢筋水泥其里的假古董。

世界上凡是有点历史的古城,旧城改造都是一个难题,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但是很少有像中国人这样,不是大规模地拆旧建新,就是大规模地拆旧翻新。而且翻新的部分只占很少一部分,多半是那些在世界上都具知名度的古建筑才有这个资格,其余无论有多大的文化价值,也都是推土机上来,一推了之。现在看来,即使是那些似乎受到格外照顾的部分翻新式的改造,也大有问题。

当年的古建筑,我不说其人文历史的内涵,单说建筑本身,不仅其雕梁画栋有讲究,山墙漏窗有讲究,连铺地的砖,也有讲究。据说三坊七巷这个地方,一般中等人家地上的泥都是从海里挖来的,梅雨天不返潮。然而,现在的重建,这些讲究都没有了,讲究的只是华美的外表,用这样的外表,来赢得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游客的欢心。

这样的现象,不止福州一地。上海新的石库门如此,北京翻新的四合院也如此。现在的中国城市,无论历史长短,走到街上,个个都像纽约,比纽约还新,高楼大厦、玻璃幕墙、钢结构,随便在哪里照张照片,任谁也分不出是什么地方。过不了多久,在中国的土地上,像福州这样正在拆迁中的古建筑也找不到了,要找,只能翻画册了。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东北这个地方,连同内蒙古大草原,是中国历史大舞台的后台,从这里不断地冒出来新的角色,在前台演一出,再下去。匈奴人演完了,突厥人出来演,突厥人下场,契丹人登场,契丹人还没来得及卸妆,女真人就出来了,然后是蒙古人,满人。到了满人当主角的时代,一直留在前台的汉人突发奇想,想要到后台看看,满人想把龙兴之地封起来的柳条边,不管用了,于是,今天的东北人问世了,他们是闯关东闯去的。

过去的东北地广人稀,天气苦寒,但土地肥沃,稀稀落落种上一季,杂草跟庄稼一样高,也一样饱满,一年吃不完,冬天可以渔,可以猎,可以采集,野味应有尽有,比如江里几百斤的鳇鱼、天上的飞龙、地上跑的梅花鹿,还是清朝皇帝贡品,内务府定期索要。在这种地方生活,很有几分像生活在北欧,冬季漫长,天寒地冻,只能猫在屋子里,坐在火炕上侃天,熬过漫漫的长夜。因此,东北人都能侃,无论男女,嘴皮子特溜,会讲故事,也会编故事,没出一个安徒生,但是出来一个二人转。从形式上讲,二人转比北欧童话更热闹,更有娱乐性,饮食男女,比哪个地方的地方戏都荤,荤得像东北的酸菜白肉,看着白花花的,不腻。

东北是移民区,除了奉天这种开发比较早的地区之外,其他地方没有什么乡绅,也没有什么宗族,祠堂和戏台都是稀罕物,原来地方的乡绅,很少会吃这个苦,拖家带口闯关东的,都是平头百姓。没人带头,过去的讲究也就没了,长幼有别、尊卑有序在这里都比较糊涂。自然,现实中的男女界限,也不会那么清晰,大家闺秀自然是没有了,小家碧玉自然要抛头露面,待人接物大大方方,从来不知道什么叫不好意思。

男多女少,婚姻分配不均, “拉帮套”式的婚姻形式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个女人,尤其比较出色的女人,在主夫之外,再有上一个或者更多的副夫,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副夫就是“拉帮套”。干拉帮套这活儿的,一般都是年轻小生,虽然没有家庭大权,但很受主妇怜惜,只要听着栅栏门一响,当家的主妇就一脚把老公蹬下炕,一声断喝:滚。于是主夫就乖乖地给人腾地方。

这种风习,连累当地的神界都糊涂一片,这里的人们供神,庙都不大,胡乱塞进所有知道的神仙佛祖,太上老君和观音娘娘都搁一块儿,没有男女有别的说法。其实,东北人真在意的神灵,都是自然神,山神、土地,连黄鼠狼都特别受待见,有香也给它们烧。

这样的地方,人都厚道,清朝不断把关内尤其是江南看不上眼的士大夫往东北发配,桐城方氏方拱乾、江南才子吴兆骞一千人等被发到宁古塔后,都能得到当地人的热心照顾,“解衣推食,得免饥寒”。这些原本被发给披甲人为奴的可怜人,一到戍地,居然被奉为上宾,待为老师,给米给肉给貂皮,骑不了马,就给牛车,因此,很少听说发配东北的读书人因饥寒而死的。东北这个地方,尤其是农村,大家过的像是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家杀了猪,全村人都来白吃,饱餐一顿,喝得烂醉,饱到捧肚子。杀猪这一家,唯一的特权就是可以独享猪下水,当然,还有猪血,一上刀,猪血就被接下,然后趁热灌进同样冒热气的大肠里,做成血肠。也谈不上谁占谁的便宜,因为每家杀猪,大伙都这样吃,如果有谁家杀不起猪,会叫全村人看不起,如果真有这样的穷人,看不起归看不起,但决不会不让他家人来吃。这样的风俗,据我所知,在黑龙江的一些地方,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还古风犹存,我一位要好的大学同学,放假回家,还吃过这样的杀猪宴,今天东北菜馆所谓的杀猪菜,应该就是这种风习的副产品。

厚道的另一面,是仗义。在东北,所谓的五常八德,仁义礼智信,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人们最在乎的,是一个“义”字。闯关东过来的人,脱离了宗法乡亲,无依无靠,一路艰辛,一路风险,在陌生的地方打拼,能活下来靠的就是够朋友讲义气。

东北原来很太平,清末秩序大乱。东北物产丰饶,怀璧其罪,俄国人来了,日本人也来了,天下大乱,老百姓日子不好过了,但维持秩序,不靠官府靠自己。有一部分所谓的土匪胡子,实际上是割据一方也保护一方的保护队,这样的保护队,跟周围的乡亲,跟内部伙计,维持关系,靠的都是义气。在东北,对男人最大贬词,就是说他不仗义,一个头顶着不仗义名声的人,多半活不了太久,就会遭遇三刀六个窟窿。

同类推荐
  • 宫廷政治(下)

    宫廷政治(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

    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

    本书是一部面向大众的另类民国史,另类地解读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精彩的乱世乱局,解密民国大佬们的黑白人生,破译乱世的生存法则。读懂了乱世,你就读懂了历史;读懂了人生,自然会勘破英雄、枭雄的权谋野心,伟人、小人的生死心结。既不同于草根说史的浮躁,也有别于学院派证史的乏味。作者研究民国史多年,查阅了上千万字的史料,以严谨的史实、犀利的视角、快意的笔调,直指人心,酣畅淋漓地解码乱世黑白往事。直指人心的历史不一定是最好的,却一定是最具快感的。历史可以很精彩,民国当然更精彩。
  • 名角儿

    名角儿

    戏台上银盔银甲的身影引得台下众人的瞩目,一段唱腔浑圆的台词外加一个勒马回枪的动作之后,叫好声一片,台下的少女满是爱慕的神色。然而,脱了盔甲取了靠旗,吴千行却悄悄递了纸条给小厮,那是要给远在北京的段祺瑞发的电报内容——“姑父,搞定!”时值乱世,权力交锋之中,戏台是何其美妙的掩饰。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可惜国民政府一穷二白,吴千行就是那只被赊账的鬼,不单要辛苦推磨,还要聚敛了钱财送到别人腰包。
  • 高祖传奇

    高祖传奇

    一部带你重新走进,认识汉高祖刘邦的历史类作品。
  • 沉默的勇士

    沉默的勇士

    我的心,只要想到你,我的心,都是平静的,在每天都是面对死亡的日子里,还能有一个可以思念的人,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热门推荐
  • 机甲神帝

    机甲神帝

    他穿着以钢铁侠铠甲为蓝本设计的机甲,穿越到了一个满是灵气武技的异世界,他用离子激光炮狂虐大小魔兽,用跟踪导弹破武帝护山阵法,用智能计算机存储成千上万的武技,还用全息扫描影像技术来偷看圣女洗澡……当他穿着一身金红交织的炫酷机甲横空出世,以睥睨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时,那些什么九天圣帝绝世高手都惊呆了:“这是什么鬼?”
  • 次宇曳天

    次宇曳天

    万千宇宙,万千法则,掌握之,只可利用,不能改变。次宇曳天,一战必行。只能反其道而行,才可化百道,立世间。
  • 网王之梦里花落知多少

    网王之梦里花落知多少

    落花,一位诗人一生的伤痛。落花,那高过相思的弧度,无法托起。落花,宿命中无奈的搁浅,美丽的放弃。落花,像生命一样旋转而无形人生路上何人不曾有梦?梦里又不曾落花呢?梦啊,明知只是水中月,也要伸手一拭,捞起的只是满手空落,还搅乱了一池春水。
  • 上海滩大亨黄金荣

    上海滩大亨黄金荣

    黄金荣,自幼就喜欢与地痞流氓交往,后来,考入上海法租界老北门麦兰巡捕房当探员。他用“贼喊捉贼”的办法提高了自己在租界的威信,后升至督察长。他走私鸦片、开设赌台,牟取巨额利润。他还涉足娱乐业,进入金融界、工商界,在上海滩叱咤风云。解放后,势力渐弱的黄金荣留在了上海。1951年5月20日,他发表《自白书》,表示要“洗清个人历史上的污点,重新做人”,最后,老死家中,他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千回百转、坏事做绝,却能怡养天年,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
  • 聊斋之水寒

    聊斋之水寒

    剑侠传人萧慕雨魂传异世,生活在这个世界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与自己前世所看的聊斋鬼狐世界有所相像,为了探索这个充满秘密的世界,慕雨就这样悠然自得的活着。
  • 擎少,我欠你幸福

    擎少,我欠你幸福

    十年前莫晓晓屁颠屁颠的跟在苏擎天的身后,做他的小跟班,做他的兄弟,甚至于做他与女朋友之间的传话筒都没关系。只要莫晓晓在苏擎天身边,她的脸颊上就会漾开浅浅的笑容。旁人的嘲笑和捉弄,莫晓晓从未放在心上。直到那一天,苏擎天对着她残忍的说:“莫晓晓,我受够你了,你能不能不要再跟着我!”莫晓晓这才知道,原来这样跟在他身边,也是一种奢侈!自那以后,苏擎天的身后,便再也看不到莫晓晓的身影。十年后苏擎天回到了当初渴望逃离的城市,来到了那记忆尘封的校园。“擎天,能不能等等我!”耳畔依旧回响的是那轻轻浅浅的声音,可身后却再也没有那道娇小的身影。再回首,苏擎天终于明白这日日夜夜心底明灭的伤痛!如果每个人此生都有一个劫,那么莫晓晓,你便是我苏擎天今生无法逃脱的劫!如果十年的伤痛,换来的只能是笑看你挽着他人的手,那么,我们此生还不如从未相见!没有人会在被伤害之后,仍然在原地等着你!等你关心,直到我关上了心!....《首席恶少的逃妻》是蔷薇的完结文,希望大家能支持!http://novel.hongxiu.com/a/282921/蔷薇新浪围脖:http://weibo.com/1496261754蔷薇小说志围脖:http://www.xiaoshuozhi.com/default5974.aspx希望能加我关注,有什么可以随时联系!
  • 陌路之欢

    陌路之欢

    想起是在意的开始,在意是喜欢的前奏,喜欢,离爱不远……能让清贵如他经久想起的,似乎也就只有一个宋陌欢了。他已经在想起了,那么,宋陌欢,你呢?
  • 让你感动的300篇小小说(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让你感动的300篇小小说(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最强功德系统

    最强功德系统

    地球大学生穿越到一个妖魔横行的世界,就在他准备跑路的时候,问题出现了。他的体内出现了一款功德系统。系统要求,让他在半年之内让法王寺名扬天下。若是无法完成任务的话,直接遭遇横死。尼玛。这个世界道盛佛衰,想要将一个万年没落的门派提升名气,这事的难度不亚于让伊拉克崛起。好在地球大学生,思维超前。想要出名,方法还是很多滴......————————————————————————————————本文各种趣味小段子不断,耐心看下去,你会发现某处有亮点,主角很邪恶......
  • 铁血轮回

    铁血轮回

    我回来了!兄弟们,这次我先把前面的修改一下,修改过程中在把内容过一遍,一便后面内容的衔接,所以要发新内容兄弟们还得等等。不要打我,作者可怜吧吧的忽闪着漂亮的大眼睛躲在屏幕后面看着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