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41000000019

第19章 万丈红尘侠女情

寇白门,名湄,字白门,大约生于崇祯元年,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板桥杂记》中记载:“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相知拈韵,能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寇白门的悲哀命运在于她的“静美”,在于她不平凡的才学,更在于她不能圆滑处世,以及她纯净天真的女儿情愫——对于浪漫爱情的执著与追求。以致使她被称为“侠女”的美丽生命,在充满了明争暗斗的俗世红尘,以三十岁的英年,便告别了人生的凄美与哀怨,以她清丽女孩的嫣然丽影,留给世人诸多的评说与怀想。

在明末清初的动荡社会中,大明江山在****、贪婪、迷失,价值失衡、道德沦丧等关键词的高频出现中摇摇欲坠。笔名兰陵笑笑生写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金瓶梅》,就比较全面地暴露了明代后期,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红尘滚滚,朝廷不乏贪图安逸,腐化堕落,奸诈弄权之臣,社会多有歌舞升平,吟花弄月之士。不知是大明在经济贸易,科学技术,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发展,给他们带来了骄奢淫逸的陋习?还是朝廷内部的党阀之争,以及崇祯皇帝的刚愎猜忌导致了人人自危?大明江山在一帮玩弄权术的宦官集团的操纵下;在内有李自成起义,外有后金(清朝)兴起的风雨飘中覆亡。崇祯在兢兢业业,付出全部的精力与明末庞大的文官集团抗争,十七年来,他用尽心力意图复兴明室,最终却是用自杀来向他的列祖列宗谢罪。一个末代帝王尚且自身难保,一个流落于秦淮画舫的烟花女子,纵然有一身侠骨,一腔热血,满腹柔肠,又怎能改变大明积重难返,给百姓带来命运多舛的危局?李自成的几十万大顺军队对于朝廷,威猛彪悍的满族铁骑,在江山社稷的争夺战中,对于百姓所造成的危害,寇白门——一个地位低下的烟花女子,其命运可想而知。

嫁入豪门。

崇祯十五年,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秦淮河畔,古都金陵,声名显赫的南明功臣,保国公朱国弼,以他国公爷的身份,声势浩大地迎娶寇白门为妾,这也许是身为风尘女子的白寇门最理想的归宿。那时就有一个及其暧昧的词儿,叫:“从良”。“从良”的妓女,首先需要那个“爱她”的人掏出银子给妓院老鸨,为之赎身。然后,才能举行迎娶仪式,而且必须在夜晚进行。寇白门的婚礼是古都金陵最热闹、最隆重的一场婚礼。

寇白门是秦淮河畔的当红歌伎,“从良”的消息一出,整个金陵为之轰动。迎娶之夜,重权在握,花几两银子不算什么的朱国弼命五千甲士手执绛纱灯,自武定桥至内桥到朱府,沿途肃立迎亲花轿。一路之上,沙灯笼烟,影影相衬,映照得整个街巷如一座迷幻朦胧的彩虹迷宫,场面之盛大,轰动整个南京,寇白门从良,寇白门嫁进豪门的消息,咸为掌故流传于街头巷尾。

寇白门的名字不单诱惑了众多寻欢作乐的官员、士大夫们,更是羡煞了那些胭脂小姐妹。那些沦落风尘的女子,谁不愿找一个如意郎君,早日过上正常的妻以夫贵的生活?她们每当送走一个“从良”的姐妹,分离的苦衷,纵然有千般不忍,万般不愿,但总也有数不尽的羡慕和祝福!红尘滚滚,滔滔不绝,有谁愿意把自己的生命葬送在被胭脂染红、美酒迷醉、鲜血浸染的十里秦淮?

然而,“烽火狼烟,河山半壁残,秦淮十里风流散。青楼黯,何须叹?正是男儿驰骋时,羡煞红颜!饮马大江边,请君听,阵阵,琵琶轻弹。”寇白门出了秦淮画舫,走过那五千甲士挑起的彩灯长廊,走进的却是她人生命运的另一扇地狱之门。原来,朱国弼并不将她当回事,寇白门,她只不过是国公府内众多妻妾中的一个符号,一个摆设而已。

寇白门一个集千般娇媚于一身的风尘女子,是时代和命运的不幸造就了她悲哀的生命。崇祯十五年她以十七岁的青春,怀着美丽梦想,嫁给了保国公朱国弼。然而,寇白门嫁的丈夫——保国公朱国弼,只是一个美女收藏家,却不是一个可以让女人依靠和信赖的丈夫。寇白门嫁给朱国弼只后,却并没有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

在清军南下,南明灭亡的丧钟敲响后,朱国弼投降了大清。投降大清的朱国弼,不但没有得到清廷的赏识和重用,反而被软禁了起来,人身自由受限,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人与人之间有时候真的不是一般的差别,同样是投降,吴三桂可以受封做王,而朱国弼却只有卖老婆求生存的份儿。就因为吴三桂手头有兵权,拳头比朱国弼硬,是他帮着清兵赶走了李自成。

吴三桂帮着清兵赶走李自成,并进驻北京,占领了紫禁城的龙椅。由于他的拥兵自保,由于他的屡立战功,清廷则以平西王的封号安抚之。而寇白门的丈夫朱国弼就没有吴三桂的幸运,他投降清廷后,一家人却被清廷软禁,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这时的朱国弼却打起了他曾经喜爱而收藏起来的美丽小妾们的注意。他要卖妾度日了。

然而,当他把目光投降寇白门,准备卖了这个他曾经花大“本钱”收藏起来的宝贝时,寇白门为了不使自己再陷囹圄,便以自己的智慧,与她曾经爱过的丈夫讨价还价,并亲自向朱国弼许以万金,以避免遭受丈夫的变卖。

朱国弼望着自己的爱妾——寇白门,就像一位考古家,仔仔细细地品读,品读他有点儿看不懂自己曾经喜欢,曾经居高临下救赎过的女子,曾经的千娇百媚,曾经的温柔似水,这样一个女子,竟有如此大的魄力和能量。朱国弼有些错愕,有些震撼,有些怀疑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了。然而,在寇白门许诺万金的诱惑下,朱国弼终于准备豪赌一把,把自己不惜千金收藏的珍品,放出去,以收回他本金十倍数十倍的盈利了。

寇白门说服了朱国弼,便带一婢女,一袭红妆,一匹骏马,飞驰而去。她南下金陵,只为筹得万金,以赎回朱国弼也赎回自己。短衣匹马金陵筹款的寇白门,在金陵历尽周折,旧相识,新朋友,她再次垒砌七星灶,摆开八仙桌,卖唱、卖笑,来为朱国弼筹措银两。是啊!于其让那个重金赎她回家男人再把她卖到青楼,何不如自己来一场彻底精神革命,为那笔可观的金银,再次迎来送往?终于,寇白门筹得两万黄金,交予那位曾经是大明赫赫有名的保国公朱国弼。朱国弼看到这位昔日的“红颜知己”,果真在短时间内,筹得了如此巨额的金钱。那种惊诧的眼神无异于再次遇到了令他垂涎三尺的猎物——美女。怎奈,现在的他无钱无权,有的只是三寸不烂之舌,一张厚颜无耻的面皮。朱国弼忏悔不已,他悔恨当初不该那样不顾白门的感受,寻欢作乐不说,还把王满等美貌女子也像收藏珍宝一样地娶回府邸。朱国弼的忏悔,只不过是有目的的,他不想失去寇白门这棵摇钱树,而是梦想与寇白门破镜重圆。然而,心高气傲,侠骨柔肠的寇白门,早已领教过这位曾经位高权重的朱大人的“恩惠”。同一个地方不能跌倒两次,寇白门十分清醒,她怎能重蹈覆辙,再次跌入深渊?

寇白门斩钉截铁地回了一句话:“当年是你用银子赎我脱籍,如今我又用银子赎你获得自由,也将自己赎回,以了结白门一生情缘。”

不知道那位朱大人听了寇白门之言,会作何感想?然而,在三百多年以后的今天,笔者读了这段轶事,在键盘上敲出这样的文字时,心中有无数郁结的话语?只想大骂一声:“无耻之极!”也许这就是男人。就是这样的男人,他们所谓的“爱情”总是那样的理智,以至于把利弊关系掂量再三,就像朱大人,对于美貌女子,有钱有权之时,他们可以一掷千金,据为囊中物来收藏。收藏之后,却是锁进抽屉再也不愿多看一眼,而在穷困潦倒之时,却又想起翻箱倒柜,寻找出来,以物移之,换取他们的生存资源——卖老婆度日。

寇白门为人单纯豪爽率真。性格决定命运,在那样一个没落的,女子社会地位低下,又是乱世之秋的时代,一个生活在风月场中的女子,会有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悲哀?战乱本来就是亲人离散的刽子手,寇白门虽然是父母早亡,在这个人情似冰的世界上,再也没有亲人,丈夫对于寇白门而言,应该是与她最亲的人了,可以说是她生活中的太阳,心灵世界的天空。然而,她一心一意嫁的朱国弼却只是像卖一件东西,到手后,往自家陈列柜上一放,便是大功告成的姿态,接下来的事情,便是再去猎取更美丽的女子,……婚恋上的悲剧,也许正是一个人性格的折射。吴梅村在一首诗里是这样写的:“朱公转徙致千金,一舸西施计自深,今日只因勾践死,难将红粉结同心。”诗中的“朱公”即指朱国弼,他以千金为寇白门赎身出画舫,以一场金陵古都无与伦比的盛大婚礼,使寇白门走进深渊似的侯门,却是难以结成同心,盛大而隆重的婚礼,只能在形式给予了一次礼遇,要与之结为同心,那是需要一份真心和诚意来感动一个人,是一份坚持与体贴与呵护的结果。而不是收藏之后的遗忘,不是转移目标再次猎艳,更不是大难临头时的变卖。寇白门不是一般的风尘女子,她的豪爽与侠气,使她在危难时期,不向命运低头,她南下金陵,筹得万金,最终获得自由之身。

寇白门万金休夫之后,再次回到秦淮,筑园亭,安营扎寨,常与文人骚客相往,面对明末山河破碎的危局,寇白门感慨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自古红颜多薄命,白门一身已无所顾忌,只是可惜你们这些男儿。”直叫那些降清官僚们汗颜,须眉们钦佩。他们常常推杯换盏,或歌或哭,无所顾忌倾诉对于乱世之秋的叹息,率性而不失原则地过着纯净的出污泥而不染的生活。风尘世界,坊间姐妹时有遭老鸨打骂,客人欺凌的事件发生,白门作为金牌歌妓,常常替姐妹们打抱不平,是一位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人物。因之“侠女”之称,在当时秦淮已是广为传播。

南明******建立之后,大明江山毫无置疑地成为半壁山河,江山社稷在风雨飘摇中苟延残喘,而偏安一隅的******在朝中宦官,佞臣的蛊惑下,却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宫廷的豪华与奢靡之风却有增无减。福王不顾国家内忧外患,社稷安危的大事,却是醉心于为朝廷选美出谋划策。朝廷大选美色女子于城乡朝野,致使江南一带有女初长成的人家,人心惶惶,唯恐一朝被君王选进宫门,那豪华似天堂,残酷如地狱的皇宫大院,那里是一个女子可以立身的地方?寇白门为避免入宫,而嫁给朱国弼,过门后,发现所托并非良人。后来终于筹得万金自赎,恢复自由之身,几经辗转,寇白门再次与韩生相遇,韩生是寇白门早年的知己,只因那时韩生无钱为寇白门赎身,白门一心盼着从良,却遇上了无力为自己赎身的韩生,命运在捉弄她的身体之外,更不放过的她的爱情,尽管那只是一种奢侈,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最终那场放心所托无疾而终,韩生不告而别。寇白门苦苦思恋的韩生却是人间蒸发,在那个信息极不发达的时代,白门只有叹息:一对苦命的鸳鸯只是有缘无分啊!

山不转水转,韩生不知道从那个山头再次转到了白门面前,她暗暗庆幸上天有眼,最终垂怜于她这样苦命的女子。

再次与韩生相逢,寇白门认准了那是上苍的安排,她一边暗自庆幸,一边准备着与韩生天长日久做夫妻,过日子的事情。然而,寇白门怎么也没有料到,她朝思暮想之人竟然是为了给大清朝的豫王多铎选美而来。寇白门见到亲王之日,也正是韩生受赏之时。面对韩生背叛与贩卖,寇白门愤极而笑……她拿起剪刀,要削发为尼,面对白门激愤的情绪,寒光闪闪的剪刀,韩生汗流浃背,无言以对,尴尬地劝说白门道:“息怒,息怒……”而白门唯以冷笑对之。豫王多铎得知寇白门要出家为尼姑的事情之后,大发慈悲,将寇白门遣还。

被后人称为赫赫侠女的寇白门,没有和大清朝豫王多铎打过交道,也没有痛快淋漓地羞辱汉奸逆臣,最终却因一个负心之人——韩生,而一病不起,命归黄泉。也许这就是人之本性。即使是侠女,即使曾经被丈夫朱国弼冷淡乃至也要像变卖一件物品一样,用来换钱度日,她也坚强地笑傲以对。然而,她却不能坦然面对自己所爱之人的背叛,寇白门不但有侠骨,也有她柔软脆弱的一面,更有人性本身柔肠百结的女儿情怀,寇白门不能免俗地纠结于那一份侠骨与豪气的魂之深处。纵然是滚滚红尘,茫茫人海,大千世界,那一隅不可触及的痛楚,是致命的心灵之伤,尚若它发生的时令不对,将是夺人性命的投枪。正如韩生之于因寒心而身染重疾的寇白门,生命有很多时候是脆弱易失到如昙花一样的短暂。静美而跌宕风流,才华超群,能度曲,善诗画的寇白门,出得朱国弼的“死海”,获得了自由之身。然而,由于“巧遇”韩生,寇白门竟以她三十岁的生命“殉葬”于一场根本不存在的爱情!

其实,在迟到了三百多年的笔者看来,寇白门,无疑是在乱世的时代背景下,输给了自己的痴情与哀怨,输给了女子的柔软与多情。她无论是作为侠女,或者是名姬,都难已超越时代的悲剧,人生的悲哀。

在为寇白门不平,又为她爽快利索的休夫壮举叫好之余,笔者又在想,历史的车轮经过这三百多年的流转,历史的车轮已经碾压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期,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无疑使女子门多了各种各样的幸运。女子们的幸福日子可以从诸多方面体现,尤其在社会地位、爱情婚姻等方面都是那样的自由、平等。然而,朱国弼之流,是不是断子绝孙了呢?

毕竟那位大名鼎鼎的保国公朱国弼却因此被后人唾骂。然而,被称之为“秦淮八艳”之一的寇白门,却被誉为“侠女”。侠女去世后,钱谦益为寇白门写了一首悼念诗:“寇家姊妹总芳菲,十八年来花信违。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红泪一沾衣。丛残红粉念君恩,女侠谁知寇白门?黄土盖棺心未死,香丸一缕是芳魂。”

寇白门的侠女身份,何以源远流长百年不衰?这也许与她的为人豪气、爽直、大义凛然有关。她可以重走金陵,筹得万金,为有负于自己的丈夫朱国弼赎身,当清军入关以后,朱国弼之流,所谓“识时务”的明朝官宦投降清廷,北方大批难民逃到了江南,过着流离失所的日子。

朱国弼投清之后,坐着冷板凳,及至被囚于北京,为了活命,为了不受牢狱之苦,他想到的解脱妙策,却是卖妾,以赎回他人身的自由。寇白门筹得万金为朱国弼赎身,从此二人分道扬镳,白门重获自由身再度南下。她感叹山河破碎,世事沧桑,人生无常。善于度曲的寇白门,将自己忧国忧民的感伤之情溶入到南曲小调,演唱于来往过客之中,曲调婉约凄美,听之令人动容,唱到动情处,她往往痛哭失声。

明朝遗老方文有诗记载:“旧人犹有白门在,灯下相逢欲断肠。一到南中便问君,知君避俗远尘氛。此番不见幽人去,惭愧秋江与暮云。张生图晤甚艰难,此夕相期分外欢。只当论诗良友宅,不应概作女郎看。” (《偕张苍水李屺瞻饮寇白门斋头有赠》)。诗中对于寇白门的钦佩之情跃然纸上。由此可知,寇白门虽然常与诸生一起,欢饮歌舞,曲艺弹唱,所作所为却不只是“叹美人之迟幕,嗟红豆之飘零”。否则何来“知君避俗远尘氛,……不应概作女郎看。”之谦逊,之理解,之钦敬?

写《圆圆曲》的那位大才子吴伟业在《赠寇白门》的诗中,引用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灭吴王夫差之“西施”计,他写道:“一舸西施计自深,今日只因勾践死,难将红粉结同心。”西施为报效自己的祖国——越国。她以身侍敌,帮助勾践雪亡国之耻,其故事流传千年,感动了无数爱国的仁人志士。吴伟业借西施的故事,给予了寇白门侠女之称谓的历史印记与肯定,赞颂白门具有“侠女”胆气与品质。

也许这位敢于在《圆圆曲》中,写出了:“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伟业,引用勾践灭夫差的西施之计,以暗喻寇白门为反清复明而南归,而“筑园亭,结宾客,日与文人骚客相往还,酒酣耳热,或歌或哭”的表面现象,实则另有重任在身。

吴伟业(1609—1672),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太仓城厢镇人。明亡后绝意仕途,辞官归里,写下了不少感伤乱世,反映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诗篇,如《避乱》、《琵琶行》、《圆圆曲》,等等传世之作,与钱谦益、龚鼎孽,并称“江左三大家”。

吴伟业《赠寇白门》诗,写于顺治九年至顺治十年,正是大江南北民众,尤其是知识份子们,为响应江、浙、闽、海抗清义士出钱出力,往来奔走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吴伟业说寇白门“一舸西施计自深……”,我们有何理由不认为是另有暗示呢?

另有一位文人闵华,在寇白门死后为其画像题诗道:“身世沉沦感不任,蛾眉好是赎黄金。牧翁断句余生记,为写青楼一片心。百年侠骨葬空山,谁洒鹃花泪点斑?合把芳名齐葛嫩,一为生节一为生。”这首诗与吴伟业的诗相比,闵华的诗句更明白地称赞寇白门的侠女气概。诗中盛赞寇白门南下酬金,救赎朱国弼的义举;‘牧翁’即指钱谦益;“百年侠骨葬空山”、“合把芳名齐葛嫩,一为生节一为生。”比喻寇白门的“侠女”义举。葛嫩,即葛嫩娘,是与寇白门同时代的秦淮名妓,嫁于飞将军孙临,与丈夫共同为抗清奔走,后来兵败被俘,在敌营表现极为坚强,怒斥清兵的侵略行径,至英勇就义。是秦淮名妓中唯一一位在抗清活动中慷慨罹难的名妓。闵华以“葛嫩娘”来暗喻寇白门,说她虽然没有抗节而死,却堪与葛嫩娘齐名,这与吴伟业以“西施”暗喻寇白门,谁说不是更进一步?

寇白门英年早逝后,钱谦益在悼亡诗中赞到:“女侠谁识寇白门?”这近似于白话的诗句隐含着多少敬佩与惋惜?与闵华诗中的“为写青楼一片心”互为映照。明显有所暗示,正因为多数人都不识其“女侠”肝胆,才会有如此令人感叹和痛彻的一问,才有“为写青楼一片心”,才有“丛残红粉念君恩”,才会以“黄土盖棺心未死”来赞叹白门心念祖国的赤诚。

从吴伟业,闵华,钱谦益,等等的诗词,可以看出寇白门在那些明朝遗老之中的影响与地位,绝不是一般风尘女子可比的。在那些诸如“西施”、“计自深”、“葛嫩娘”、“念君恩”、“心未死”、“百年侠骨”等等词汇中,似乎映照着一个敌后工作者的身影。也似乎更证明了寇白门重返金陵后,以其名妓身份为掩护,从事抗清地下活动的真相。

妓女这一群体在华夏的文明史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她们是一个社会地位及其低下的群体,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着一部鲜为人知的血泪史。然而,无论怎样的苦难发生在她们身上,取悦于每一个拿了银子上门的男人,是她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寇白门与她的姐妹们一样,专为男人们的声色之需而延续着生命,在这样不平等的生存环境中,她终于明白,女子最需要的是一个可靠的去处。而那个可靠的去处就是嫁一个如意郎君,做贤妻良母,相夫教子,过一种安宁的生活。然而,不惜重金,给她一个隆重得震撼了金陵古都的婚礼,娶她回家的那个男人——保国公朱国弼,不久就把她弃之脑后了。号称大明,曾经富裕强盛的祖国也在分崩离析的边沿,摇摇欲坠地苟延残喘,后来终于被强悍的满清给吃掉了。负心的朱国弼,带着他收藏的众多的金银财宝,还有如藏品一样的妻妾们,投降了大清。然而,大清并没有领他的情,不但没收了财产,还软禁了他的自由身。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朱国弼,打起了变卖老婆的注意……

世态的炎凉,世事的变迁,在寇白门眼里,变成了一个个令她惊诧的感叹号。这个天性聪慧、善良、豪爽、侠义的女子,却从世事的沧桑炎凉中,更加坚强了自己的信念,人格魅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正像那首秦淮八艳的主题曲唱得那样:“正是男儿驰骋时,羡煞红颜……”

柳如是、寇白门、李香君、等等青楼画舫中的女子,不等闲视之,不怨天尤人,她们设身处地的为祖国的不幸和苦难而奔走,而歌哭,她们的侠骨芳魂,以及那心心难舍的家国情结,让人感动,家国的尊严,人民的安宁,在她们这样地位卑微的一代柔弱女子看来,比她们的贞操更重要。身为女子,生逢乱世,在望戈浩叹之余,只能以特有的方式,于沙场之外为祖国、为民族尽一份绵薄之力。

“黄土盖棺心未死,香丸一缕是芳魂。” 对于寇白门的英年芳魂,也许只有这样的诗句才能够表达万一。

同类推荐
  • 腹黑将门女

    腹黑将门女

    美若谪仙,风度翩翩,这些她对他第一印象。笑里藏刀,举止疯癫,这些他对她第一印象。而终有一日,她看破那集万千优点于一身的男子隐匿的尖酸刻薄恶魔本性,她恼恨自己识人不清,打算从此远离,那人却不同意,在她披荆斩棘的道路之上,一路紧随。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遗落陌尘醉雨鸢

    遗落陌尘醉雨鸢

    澜枫国3205年,天朝内暗流涌动,蓄意待发,天朝外人心惶惶,担惊受怕。却有一人云淡风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温柔笑语间执天下于指掌,料人心于细微,谁是谁非,了然心底,可惜天妒英才,他身负顽疾,命不过两三载而立。原想凭此安然自终,却不料悄然遇一王府庶女,一见倾心,二见情深。也许事事顺必一事不顺,此事并非能为他所愿,她被迫踏上一条后宫之路,怕难复返。四面欺压她再难立起,皇上只好奇却并不珍视,她病入膏肓。他以御医之名前来看她,表明心意。她自那日起渐渐情愫暗生,定决心欲出宫却难脱皇上之手,他于心了了,冰眸一闪,自知计划已然开始,天下不知谁人手?转瞬以天地万物为棋局,开启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弈。
  • 医世盛欢:嫡妃不好惹

    医世盛欢:嫡妃不好惹

    对于穿越之后失忆了被渣男骗到翘辫子的花念倾而言,老天爷绝对是在玩她!不过,既然又重生了一回,总得把该算的账算算,该报的仇抱了吧?渣男渣女、渣爹渣娘……各种渣,谁都别想跑!可,一个不小心,怎么就摊上了传闻中本事能通天的傲娇三叔呢?还要帮他解决终生大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云顶

    云顶

    云恒侯府庶女凌子君女扮男装顶替兄长凌子悦成为云顶王朝九皇子云澈的伴读。从那一日起,她陪他历经宫廷波云诡谲,看尽朝堂权起权落。“子悦,为君者宛若置身云顶,看尽风起云涌,而你是朕一生一次的坠落。”
  • 弃后归田:携子寻良夫

    弃后归田:携子寻良夫

    前世的她,卧底特警,却惨遭背叛。穿越成为一朝冷宫废后,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为了生活柴米油盐她出宫‘谋’生。为了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她小心翼翼的为帝王家出谋划策。大隐隐于市,科考选举,教书育人。小隐隐于林,策马江湖,柴米油盐。PS:穿越,乔装改扮,爽文,妈咪宝贝,女强,种田文,柴米油盐,淡定从容
热门推荐
  • 永远的驿站

    永远的驿站

    书中共收录这方面的文章15篇,按其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其一为人文景观、遗迹,如《崇武古城》、《封闭与开放的土楼》、《走进四堡》等,作者凭藉这些历史遗存表达了加强国力、走向开放及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热切愿望。其二为历史人物,如《民族英雄郑成功》、《世纪侨魂》、《睁眼向洋看世界》等,通过郑成功、陈嘉庚、林则徐等人物的风云际会,尽情讴歌了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道义精神及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心。
  • 博山无异大师语录集要

    博山无异大师语录集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极图说述解

    太极图说述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陵泪

    龙陵泪

    注定相遇,注定离别,我们为何相恋,又为何渐远?你不是曾说不会离别的吗,为何最后只剩我一人站在奈何桥边撑伞看那朝霞落幕...........
  • 引发青少年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

    引发青少年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

    没有莱克兄弟的飞翔之梦,人类怎能翱翔于天际?没有哥伦布的远洋航行,怎会有新大陆的发现?没有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跨出的一小步,怎么会有人类在浩淼太空中需找生命的一大步?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是各行各业的人们不断创新进取的成果。本书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告诉大家,什么是创新,如何创新,为了创新我们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来教育读者要善于在生活中发散思维,勤于动脑,勇于创新。
  • 我做皇帝那些年

    我做皇帝那些年

    生于君王殿,死后君王冢。我既为帝王,金戈铁马横扫八荒六合,笑看山河壮丽令四海来朝。美人绕膝对酒当歌,天下绝色唯吾所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切还要从我当那个朝不虑夕的太子说起……
  • 庄靖先生遗集

    庄靖先生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笑侃封神榜

    笑侃封神榜

    笑侃封神榜,为您解密封神背后的故事,那些风神时代的仙神们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一面呢,让作则为您八卦一下,本文纯粹搞笑吐槽,不喜勿看。
  • 权归大宋

    权归大宋

    【起点第二编辑组签约作品】一次生与死的逃亡,他来到宋朝,面对战争,他毅然的选择承担重任。为了让积弱的大宋变大强大,他投身到一次又一次的奋斗中!抗击辽国,勇斗党项猛士,改革宋朝弊端,利用巴蜀之乱乘机控制大理,占吐蕃,西州回鹘,控制路上丝绸之路,开发海运,开展对外贸易,实现大宋的完全强大。天下唯宋,岂存枭尔,一世朝臣,权归大宋!
  • 逆天劫:凤傲九天

    逆天劫:凤傲九天

    穿成武林盟主的女儿,乱葬岗中醒来,她以倨傲之姿,势必讨回那些人欠她的一切。姨娘狠毒,庶妹猖狂,生父厌恶?人敬我一尺,我还她一丈!控冰之力,谁能以对?琴音摄魂,箫声御兽,致胜千里。他是亡国后裔,为复仇杀人如麻。又是神医门传人,救人无数,初见便是错误招惹。他冷面战神王爷一枚,为她宁背负天下骂名,在她身边不离不弃。她要江山,他便夺!一个承诺,她嫁他为妃,为他谋定天下。白首之约,天下谋得,她却消失宫闱。世间只知她是奇女子,却不知她亦是他……蓝装本红颜,再度掀起的腥风血雨,又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