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13700000007

第7章 致邓寒香

(一九二五年闰四月廿二日,温州庆福寺)

前承询已得菩萨戒之人,转变余生,忘失本念而破重戒者,为失戒否?今检羯磨文,释云:无作戒体,一发之后(无作释义,见《梵网经玄义》第三十五六页),永为佛种,纵令转生忘失,然既无退心犯重二缘,当知戒体仍在。文准此义而推之,应失戒也。(或退菩提心,或犯重,有一即失戒。)宋已前律宗诸宗诸师之著述,未有只字言及持咒者,后世律学衰灭,而《毗尼日用》之书乃出。时人不察,竟以是为律学之纲维,何异执瓦砾为珠玉也!逮及我灵峰大师,穷研律学,深谙时弊,力斥用偈咒者为非律学,并谓正法渐衰,末运不振,实基于此。其说甚当。无如当时学者,皆昧于律学,固守旧见,仍复以讹传讹。迄于今日,此风不息,是至可为痛心者也!灵峰之文,前曾呈奉仁者,乞为因弘略言其义。今值讲授《毗尼日用》之时,再检奉览。希与因弘详言之,俾他日不至随波逐流,为世俗知见所淆惑也。又沙弥戒法中一则,亦同此义,并以奉览。

演音

乙丑闰四月廿二日

前日获手书,回环披诵,至为欣慰。承询我执之义,略述如下……

所谓我执者,即《圆觉》所云“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是也。《识论》卷一,言之甚详。请披寻《唯识心要》卷一第十七页至廿八页止。廿八页中灵峰述辞,至为精确,幸详味之。又依《大乘止观》中所云:“若断我执,须分别性中,止行成就。”请检《大乘心观释要》卷五第五、六、七页阅之。而《占察义疏》卷六第十七、十八页灵峰疏文,即依《大乘止观》会合。希彼此互参研寻,最易了解。此外,如《灵峰宗论》第二册中,亦常常言之。并望披览。

窃谓吾人办道,能伏我执,已甚不易,何况断除。故莲池大师云:“当今之世,未有能证初果者。夫初果,仅能断见惑,已不可得,遑论其他。”彻悟禅师云:“但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故竖出三界,甚难甚难。若持名念佛,横出三界,校之竖出者,不亦省力乎?藕益大师亦云:“无始妄认有己,何尝实有己哉。或未顿悟,亦不必作意求悟。但专持净戒,求生净土,功深力到,现前当来,必悟无己之体。悟无己,即见佛,即成佛矣。”又云:“倘不能真心信入,亦不必别起疑情。更不必错了承当。只深信持戒念佛,自然蓦地信去。”由是观之,吾人专修净业者,不必如彼祥教中人,专恃己力,作意求破我执。若一心念佛,获证三昧,我执自尔消除。较彼禅教中人专恃己力竖出三界者,其难易,奚啻天渊耶!(若现身三昧未成,生品不高,当来见佛闻法时,见惑即断。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有云:“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诚言如此,所宜深信。)但众生根器不一,有宜一门深入者,有应兼修他行者,所宜各自量度,未可妄效他人。随分随力,因病下药,庶乎其不差耳。余比来久疏教典,未暇一一检寻详委奉答。姑即所见,略述如是。

数日前得本月初五日书,即复一片,邮寄西门,想不得达。顷乃获诵六月杪书,欣悉一一。所论甚是,至可感佩!大乘之人,须发菩提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依是自利利他。直至成佛,圆满菩提,乃可谓大乘人。至发心之后,处众处独,皆无不可。《天目中峰和尚语录》中。曾详言之。录其文如下:

“或问古人得旨之后,或孤峰独宿,或垂手入廛,或兼擅化权,或单提正令,或子筹盈室,或不遇一人,或泯绝无闻,或声喧宇宙,或亲婴世难,或身染沉疴,虽同少室之门,而各蹈世间之路者,何也?幻曰:言乎同者,同悟达磨,直指之真实自心也。言乎异者,异于各禀三世之幻缘业也。以报观之,非乐寂而孤峰独宿也,非爱闹而入廛垂手也。擅化权而非涉异也,提正令而非专门也。虽弟子满门,非苟合也。虽形影相吊,非绝物也。其毕世无闻,非尚隐也。其声喧宇宙,非构显也。至若荣枯祸福,一本乎报缘。以金刚正眼视之,特不翅飞埃过目耳,安能动其爱憎取舍之念哉?所以龙门谓报缘虚幻,岂可强为?演祖谓‘万般存此道,一味信前缘’,苟不有至理鉴之,则不能无惑于世相之浮沉也。《华严普贤行愿品》卷二十二载,善财童子,参德生童子,有德童女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童子童女乃广赞亲近善知识之利益。善财童子又问,云何能于诸善知识法之中,速得圆满,速得清净,得不退失?答:须场鲂萨戒及别解脱戒。若圆满头陀功德,能使二戒悉得清净,不失善法。继乃广赞十二头陀之行。”

其圆满阿兰若一段,请仁者检阅之。夫位近等觉,尚须乐于独处,住阿兰若。何可谓山居办道者为小乘人?近来屡闻世人有此谬论,可痛慨也。至语小乘之人,决不说法利他者,亦非通论。小乘律本关(拣别之说)法有十条。(拣别如法不如法)又佛称弟子声闻众中,能教化有情令得圣果者,推迦留陀夷第一。律中具载彼度生之事有十三事,此外关于说法度生之事,小乘律中,屡屡见之。(比丘每日须入城市乞食,施者如请说法,随缘教化。)兹不具引。小乘所以异于大乘者,在发心趣偏真之涅槃耳,岂有他哉!永嘉禅师谓上乘之人,行上而修中下,二乘何咎而欲不修,宁知见爱尚存,去上乘而甚远。三受之状固然,称位乃俦菩萨。大乘之所不修,而复讥于小学。(以上摘录原文。在《永嘉集》第七章。又《万善同归集》亦引此文。)吾人既归信佛法,皆应发大乘心,而随分随力,专学大乘。或兼学三乘,皆无不可。不必执定己之所修为是,而强人必从。以根器各异,缘业不同,万难强令一致也。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5)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最忆西窗同剪烛

    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清初第一词人。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嚣之外;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拓文人;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一位几乎拥有世问一切的惆怅男子,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 美丽人生

    美丽人生

    作为生命和艺术密切相关的散文,因其深刻的哲理和感悟,敞开了崔宏生命里所有的花瓣——痛苦、兴奋、苦难、爱情、温暖、欢乐的回忆。这些花瓣又如老街疏桐,桐下就座,坐间闲谈,精致散漫,所有的语言和情愫因他内心的真实和虔诚而获得一缕缕光芒。
  • 蓉城未眠

    蓉城未眠

    本书以散文的形式叙写生活里一些看似琐碎的事,却含有深刻的哲理性。作者用她敏锐的心思,以淡然的文笔细细诉说着这个城市以及与这个城市有关的故事。然而,这里的天空无论阴霾或晴朗在作者笔下又有了不一样的色彩。不管你是否喜欢蓉城,只要你还热爱着自己的生活,总会从书中文字里发现有那么点点滴滴,能感动或触动你。
  • 历代小品

    历代小品

    小品散文的一种形式。篇幅较短,多以深入浅出的手法,夹叙夹议地说明一些道理,或生动活泼地记述事实,抒发情怀。我国古代即有此种文学样式,明清更为盛行。
热门推荐
  • 卯上下堂妃

    卯上下堂妃

    再怎么说,自己身前也是一个美女,可是,为何却要穿越到一个身有残疾,还面带疤痕的王妃身上。原以为,遇到了一个面容俊美,温柔如水的夫君,却不想他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她木莲,当朝的轩王妃,被华丽丽的下了堂,成了一个连名分都没有的弃妃!为了再度的华丽脱变,她白天是轩王府新过门的聋哑妃,受尽王爷的冷落和其他姬妾的嘲讽。晚上,她薄纱遮面,宛若一朵罂粟,沾手入毒。她说,“这一耳光,是让你记住我的名字!木莲,莲花的莲。”她说,“只有两种人才能摘我面纱,死人和我的夫君。”她说,“王爷你不过是我丢弃的残次品。”——————————————————————致颜绯色:初见他时,雾雨涟涟,一把油纸伞,一抹绰约红影,便妖媚横生。再见他时,歌舞缭绕,一把琵琶,一抹瑰丽绯色,那一回首,美得潋滟旖旎。<踏莎行>卿卿唧唧一朝穿,遇此真身不得愿;羞辱奚落岂吾辈,朝妇夕姬、踏雪寻梅声鹊起云破月来花弄影,绯莲相思不得识,倾世容颜倾世情,朱颜难改;惟愿相思是良人,奈何流水落花最难全!——(感谢土豆童鞋的词。)*********************************************猫的群,欢迎加入94916270(满)17675875(满)94970406(满)
  • 戴望舒作品集(五)

    戴望舒作品集(五)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精选了著名文学大师创作的作品精华,所选作品不仅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同时也具有可读性和代表性。可说是向读者展示了一座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经典的中国现代文学宝库。
  • 缘千年

    缘千年

    一场千年之恋为生命延续而记忆封锁,前缘未曾中断,千年后,他依旧是狐,却是神社中的守社狐;她依旧是人,却机缘巧合,成了神社的主人,割不断的情,断不了的缘,一场揭开千年的爱恋正悄悄拉起......
  • 《齐乐乐进宫计》

    《齐乐乐进宫计》

    一个奇妙的友谊,一场不一样的经历,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
  • 错嫁倾情:恶魔将军妻

    错嫁倾情:恶魔将军妻

    他是冷酷暴戾的大将军,视女人为玩物,却被迫娶了一个妻,他不爱她,却喜欢和她交织缠绵的感觉!他是尊贵无比,风流倜傥的锦王爷,退一个婚约又算什么,可是再次相见,却发现她吸引了他的目光!她宰相之女,却被未来夫君退婚,嫁给了冷酷暴戾的将军!她心心念念牵挂的锦哥哥,另有所爱,一纸退婚书抛弃了她!她该何去何从!
  • Where the Blue Begins

    Where the Blue Begi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国演义(青少版名著)

    三国演义(青少版名著)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1]演义以史为据,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着重于描写战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的历史,刻画了为数众多的英雄人物。该书叙事“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虚实结合,曲尽其妙。本书是原著缩写本,适合青少年阅读。
  • 重生之小女子

    重生之小女子

    古人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而如今十二年的学习问柳只考上了一个连三流都算不上的专科大学……坐在高中同学的聚会中,听着他们谈论着自己的大学如何如何……如果自己能重来就好,一定努力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如果能重来自己一定不荒废那十二年……
  • 明伦汇编宫闱典乳保部

    明伦汇编宫闱典乳保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上册)

    资治通鉴故事导读本(上册)

    本书精选《资治通鉴》中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完整详细地交代原委,帮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历史,将其中的精彩故事、人物串联起來,并对知识点进行链接,语言风格符合青少年读者群,让中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到历史知识及做人的道理。本书由范毅然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