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12700000016

第16章 《清式营造则例》绪论(3)

这道曲线在结构上几乎是不可信的简单和自然;而同时在美观上不知增加多少神韵。不过我们须注意过当或极端的倾向,常将本来自然合理的结构变成取巧和复杂。这过当的倾向,表面上且呈出脆弱虚矫的弱点,为审美者所不取。但一般人常以愈巧愈繁必是愈美,无形中多鼓励这种倾向。南方手艺灵活的地方,飞檐及翘角均特别过当,外观上虽有浪漫的姿态,容易引人赞美,但到底不及北方现代所常见的庄重恰当,合于审美的真纯条件。

屋顶的曲线不只限于“翼角翘起”与“飞檐”,即瓦坡的全部,也是微曲的不是一片直的斜坡;这曲线之由来乃从梁架逐层加高而成,称为“举架”详第三章,使屋顶斜度越上越峻峭,越下越和缓。《考工记》:“轮人为盖,上欲尊而宇欲卑,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溜远”,很明白的解释这种屋顶实际上的效用。在外观上又因这“上尊而宇卑”,可以矫正本来屋脊因透视而减低的倾向,使屋顶仍得巍然屹立,增加外表轮廓上的美。

至于屋顶上许多装饰物,在结构上也有它们的功用,或是曾经有过功用的。诚实的来装饰一个结构部分,而不肯勉强的来掩蔽一个结构枢纽或关节,是中国建筑最长之处;在屋顶瓦饰上,这原则仍是适用的。脊瓦是两坡接缝处重要的保护者,值得相当的注重,所以有正脊垂脊等部之应用。又因其位置之重要,略异其大小,所以正脊比垂脊略大。正脊上的正吻和垂脊上的走兽等等,无疑的也曾是结构部分。

我们虽然没有证据,但我们若假定正吻原是管着脊部木架及脊外瓦盖的一个总关键,也不算一种太离奇的幻想;虽然正吻形式的原始,据说是因为柏梁台灾后,方士说“南海有鱼虬,尾似鸱,激浪降雨”,所以做成鸱尾象,以厌火祥的。垂脊下半的走兽仙人,或是斜脊上钉头经过装饰以后的变形。每行瓦陇前头一块上面至今尚有盖钉头的钉帽,这钉头是防止瓦陇下溜的。

垂脊上饰物本来必不如清式复杂,敦煌壁画里常见用两座“宝珠”,显然像木钉的上部略经雕饰的。垂兽在斜脊上段之末,正分划底下骨架里由戗与角梁的节段,使这个瓦脊上饰物,在结构方面又增一种意义,不纯出于偶然。

台基 台基在中国建筑里也是特别发达的一部,也有悠久的历史。《史记》里“尧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汉有三阶之制,左磩右平;三阶就是基台,磩即台阶的踏道,平即御路。这台基部分如希腊建筑的台基一样,是建筑本身之一部,而不可脱离的。在普通建筑里,台基已是本身中之一部,而在宫殿庙宇中尤为重要。如北平故宫三殿,下有白石崇台三重,为三殿作基座,如汉之三阶。

这正足以表示中国建筑历来在布局上也是费了精详的较量,用这舒展的基座,来托衬壮伟巍峨的宫殿。在这点上日本徒知摹仿中国建筑的上部,而不采用底下舒展的基座,致其建筑物常呈上重下轻之势。近时新建筑亦常有只注重摹仿旧式屋顶而摒弃底下基座的。所以那些多层的所谓仿宫殿式的崇楼华宇,许多是生硬的直出泥上,令人生不快之感。

关于台基的演变,我不在此赘述,只提出一个最值得注意之点来以供读《清式则例》时参考。

台基有两种:一种平削方整的,另一种上下加枭混,清式称须弥座台基。这须弥座台基就是台基而加雕饰者,唐时已有,见于壁画,宋式更有见于实物的,且详载于《营造法式》中。

但清式须弥座台基与唐宋的比较有个大不相同处:清式称“束腰”的部分,介于上下枭混之间,是一条细窄长道,在前时却是较大的主要部分——可以说是整个台基的主体。所以唐宋的须弥座基一望而知是一座台基上下加雕饰者,而清式的上下枭混与束腰竟是不分宾主,使台基失掉主体而纯像雕纹,在外表上大减其原来雄厚力量。

在这一点上我们便可以看出清式在雕饰方面加增华丽,反倒失掉主干精神,实是个不可讳认的事实。

色彩 色彩在中国建筑上所占的位置,比在别式建筑中重要得多,所以也成为中国建筑主要特征之一。油漆涂在木料上本来为的是避免风日雨雪的侵蚀;因其色彩分配的得当,所以又兼收实用与美观上的长处,不能单以色彩作奇特繁杂之表现。

中国建筑上色彩之分配,是非常慎重的。檐下阴影掩映部分,主要色彩多为“冷色”,如青蓝碧绿,略加金点。柱及墙壁则以丹赤为其主色,与檐下幽阴里冷色的彩画正相反其格调。有时庙宇的柱廊竟以黑色为主,与阶陛的白色相映衬。这种色彩的操纵可谓轻重得当,极含蓄的能事。我们建筑既为用彩色的,设使这些色彩竟滥用于建筑之全部,使上下耀目辉煌,势必鄙俗妖冶,乃至野蛮,无所谓美丽和谐或庄严了。

琉璃于汉代自罽宾传入中国;用于屋顶当始于北魏,明清两代,应用尤广,这个由外国传来的宝贵建筑材料,更使中国建筑放一异彩。本来轮廓已极优美的屋宇,再加以琉璃色彩的宏丽,那建筑的冠冕便几无瑕疵可指。但在瓦色的分配上也是因为操纵得宜;尊重纯色的庄严,避免杂色的猥琐,才能如此成功。

琉璃瓦即偶有用多色的例,亦只限于庭园小建筑物上面,且用色并不过滥,所砌花样亦能单简不奢。既用色彩又能俭约,实是我们建筑术中值得自豪的一点。

平面 关于中国建筑最后还有个极重要的讨论:那就是它的平面布置问题。但这个问题广大复杂,不包括于本绪论范围之内,现在不能涉及。不过有一点是研究清式则例者不可不知的,当在此略一提到。

凡单独一座建筑物的平面布置,依照清《工部工程做法》所规定,虽其种类似乎众多不等,但到底是归纳到极呆板,极简单的定例。所有均以四柱牵制成一间的原则为主体的,所以每座建筑物中柱的分布是极规则的。但就我们所知道宋代单座遗物的平面看来,其布置非常活动,比起清式的单座平面自由得多了。宋遗物中虽多是庙宇,但其殿里供佛设座的地方,两旁供立罗汉的地方,每处不同。在同一殿中,柱之大小有几种不同的,正间梢间柱的数目地位亦均不同的。(参看中国营造学社各期《汇刊》辽宋遗物报告。)

所以宋式不止上部结构如斗拱斜昂是有机的组织,即其平面亦为灵活有功用的布置。现代建筑在平面上需要极端的灵活变化,凡是试验采用中国旧式建筑改为现代用的建筑师们,更不能不稍稍知道清式以外的单座平面,以备参考。

工程 现在讲到中国旧的工程学,本是对于现代建筑师们无所补益的,并无研究的价值。只是其中有几种弱点,不妨举出供读者注意而已。

(一)清代匠人对于木料,尤其是梁,往往用得太费。这点上文已讨论过。他们显然不明了横梁载重的力量只与梁高成正比例,而与梁宽的关系较小。所以梁的宽度,由近代工程学的眼光看来,往往嫌其太过。

同时匠师对于梁的尺寸,因没有计算木力的方法,不得不尽量放大,用极高的安全率,以避免危险。结果不但是木料之大靡费,而且因梁本身重量太重,以致影响及于下部的坚固。

(二)中国匠师素不用三角形。他们虽知道三角形是惟一不变动几何形,但对于这原则却极少应用。在清式构架中,上部既有过重的梁,又没有用三角形支撑的柱,所以清代的建筑,经过不甚长久的岁月,便有倾斜的危险。北平街上随处有这种已倾斜而用砖礅或木柱支撑的房子。

(三)地基太浅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大病。普通则例规定是台明高之一半,下面垫几步灰土。这种做法很不彻底,尤其是在北方,地基若不刨到冰线以下,建筑物的安全方面,一定要发生问题。

好在这几个缺点,在新建筑师手里,根本就不成问题。我们只怕不了解,了解之后,去避免或纠正它是很容易的。

上文已说到艺术有勃起,呆滞,衰落,各种时期,就中国建筑讲,宋代已是规定则例的时期,留下《营造法式》一书;明代的《营造正式》虽未发现,清代的《工程做法则例》却极完整。所以就我们所确知的则例,已有将近千年的根基了。这九百多年之间,建筑的气魄和结构之直率,的确一代不如一代,但是我认为还在抄袭时期;原始精神尚大部保存,未能说是堕落。

可巧在这时间,有新材料新方法在欧美产生,其基本原则适与中国几千年来的构架制同一学理。而现代工厂,学校,医院,及其他需要光线和空气的建筑,其墙壁门窗之配置,其铁筋混凝土及钢骨的构架,除去材料不同外,基本方法与中国固有的方法是相同的。这正是中国老建筑产生新生命的时期。在这时期,中国的新建筑师对于他祖先留下的一份产业实在应当有个充分的认识。因此思成将他所已知道的比较详尽的清式则例整理出来,以供建筑师们和建筑学生们的参考。

他嘱我为作绪论,申述中国建筑之沿革,并略论其优劣,我对于中国建筑沿革所识几微,优劣的评论,更非所敢。姑草此数千言,拉杂成此一篇,只怕对《清式则例》读者无所裨益但乱听闻。不过我敢对读者提醒一声:规矩只是匠人的引导,创造的建筑师们和建筑学生们,虽须要明了过去的传统规矩,却不要盲从则例,束缚自己的创造力。我们要记着一句普通谚语:“尽信书不如无书。”

二十三年,一月,林徽因。

同类推荐
  • 半个苹果的爱

    半个苹果的爱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80多篇。是从作者心灵深处涌动出来的文字。在作者的word文档里有一个名为“心灵呓语”的文件夹,保存在这个文件夹里的文章不是小说,也不是传奇,它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是我夜深人静时作者对这个世界发出的真实的声音,饱含作者对父母的爱、对儿女的爱,对朋友的爱。
  • 老上海,旧时光

    老上海,旧时光

    本书是作家程乃珊和连环画家贺友直联袂完成的“老上海画卷”,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上海开埠至今150年来的小资情调、人情世故、风俗名物、海派风情等。从旗袍到包包,从冰激凌到自助餐,从弄堂到亭子间,从茶馆到电影院……无所不包。出生于上海金融世家的程乃珊,对上流阶层的生活有着丰富自然的感受,她的文字细致入微,被夸赞为“触摸到了老上海的灵魂”。2013年4月,程乃珊病逝;有人说,程乃珊是张爱玲的“传人”,程乃珊走了,张爱玲式的上海也缺了一角。同样身为“老上海”的连环画泰斗贺友直,为本书配图45幅,他的画被誉为“老上海社会文化记忆中的珍宝”,常常一幅画就可以让人联想起一个时代的上海记忆。
  • 礼物

    礼物

    《爱的礼物》是有“韩国出版界的安徒生”之称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朴志殷女士的作品集,共计收入童话、儿童小说等30多篇。
  • 我说嗯

    我说嗯

    这是一本四辑合成的短诗集,第一辑题名为《在路上》。包括《我说嗯》《等待》《我想告诉你》《敲门》在内,共计33首短诗。第二辑《局外者》中灯灯共收集了45首短诗。从《春天的敌人》开始,诗集进入了入第三辑组成。这一辑题名是《灌木丛》,别有意味。当一首《桃花劫》的闪现,灯灯似乎找到了必须革新自己以往的写作真谛,她的诗歌感觉又开始了新一程扫描。在整个第四辑《桃花劫》中,灯灯竟然放进了73首短诗,这是灯灯写作求新,求变,求质,求深的结果。与既往写作经验不同,灯灯把自己的写作视域,逐步从高山庙宇,内心墙壁,移向了烟火缭绕的尘世,移向身边的人事,移向历史场景、生活思考和文化反思。并逐渐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作。
  • 枕边小品:花季雨季全集(心语卷)

    枕边小品:花季雨季全集(心语卷)

    花季雨季,是生命真正的开始,我们要学会勇敢地争夺属于自己的那一片阳光和雨露,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虽然有的花在镁光灯下灿烂夺目,有的在荒野迎风飘扬,有的在路旁奋力绽放,但是无论是何种情况,我们都在沐浴阳光,经历风雨,都值得珍藏和回忆,本书既是对青春的铭记也是对青春的致敬。
热门推荐
  • 每天进步一点点

    每天进步一点点

    进步,就是在向前走,就是今天比昨天强,就是对现状有所突破,就是用一种崭新代替一种陈旧,而且是每天都如此。每天进步一点点,需要每天都要认真规划,既不能急躁,又不能糊弄,更不能作假,因为这不是做给别人看,也不是要跟人交换什么,而是出于律己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进步精神。
  • 桃花宝典

    桃花宝典

    为拯救林枫这个九世废材,月老特赐《桃花宝典》,层出不穷的暧昧任务,《易筋经》更是让其脱胎换骨,自此废材男摇身一变极品情圣,且看林枫如何凭借逆天宝典纵横花都,极尽逍遥……
  • 《江南雨》

    《江南雨》

    蒙蒙烟雨梦杭州,水乡情愁难分别。清末乱世何为爱?只叫故人道伤感。-------------《江南雨》
  • 末世轮回者

    末世轮回者

    2012世界末世,第五太阳历即将来临。外星飞船,在地球上,一夜之间降临了八十一座轮回之门,并在互联网上对轮回之门进行宣传,致使大量的轮回者通过轮回之门的历练,获得了神奇的力量,末世降临,轮回者成为了世界的主宰,全人类,全地球的命运掌握在轮回者手中……
  • 俏医生偶遇偷心盟主

    俏医生偶遇偷心盟主

    我可是天才的,漂亮的女医生,怎么会来到这个要手术刀只有杀人刀,要止血纱只有棉花的落后年代。物质缺少我忍,可是竟然还让那个卑鄙无耻,杀人无数的屁武林盟主偷走了我的心。这叫我真是忍无可忍。
  •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霍少,别乱撩

    霍少,别乱撩

    本是擦肩而过的命运,因为一杯被迫灌下的春药而联系在了一起,她的闺蜜为了得到她心爱之人,用一个借口骗去了她的第一次,他拒绝矫揉造作的千金,选择和她结婚,感情的升温也抵挡不了家庭和闺蜜的袭击,事情遇见复杂,他们之间,究竟能不能长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情回千古恋

    情回千古恋

    某女一场意外落水魂穿到了古代,故事从这里开始——窗前明月光,让我双手不忍去推开窗;疑是地上霜,可心却不知不觉发了烫……举头望明月,泪水就顺着脸庞倒流淌;低头思故乡,相思都写在了谁的脸上?不在你身旁,别来无恙,才知道相思也有重量,今生却不是梦一场,眼睛望穿了如月亮,都上了情的当,各在一方人海茫茫,谁又比谁的相思长!(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妖孽归来
  • 神尊系统

    神尊系统

    "太元纪年贰仟零壹拾伍年,一位名王阳之少年,凌于洪荒,独神也,乃盘古之并肩,平起平坐,言者皆知"-盘古神记“什么?盘古罢,吾乃神,凌于盘古之神,尔等乃蝼蚁!”-王阳少年王阳意外穿越,附于废物之身,却意得系统,从此走上凌于洪荒的霸气之路,且看王阳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携异能者,一起创造奇迹!PS:本书时不时地会给大家科普一些科学或者天文学知识,不喜者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