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12300000027

第27章 反理学时期(21)

吴先生对于物质文明的信仰是很可以叫我们这些信仰薄弱的后生小子奋发鼓舞的。他曾自己宣布他的几个信条:

1.我是坚信精神离不了物质。(《宇宙观及人生观》)

2.我是坚信宇宙都是暂局,然兆兆兆兆境没有一境不该随境努力;兆兆兆兆时没有一时不该随时改进。

3.也许有少数古人胜过今人,但从大部分着想,可坚决的断定古人不及今人,今人又不及后人。

4.善也古人不及今人,今人不及后人;恶也古人不及今人,今人不及后人。知识之能力可使善亦进,恶亦进。人每忽于此理,所以生出许多厌倦,弄成许多倒走。

5.我信物质文明愈进步,品物愈备,人类的合一愈有倾向,复杂的疑难亦愈易解决。

最后这一项便是他的“品物进步论”。他说:

我们再讲物质文明帮助人类在地球上大同之进行。前年美总统有选举之说,无线德律风预备临时添置二百万具。那就人民普遍监察,运用愈周,共和可以愈真。如德国之工业教育,虽全厂工程师战死,工头能代行职务!工头又死,工人亦能勉强开工。

于是劳工大学等之设备成为理论。工人智识愈高,合作工厂将代用资本工厂,业组之社会主义可不烦流血而成。

铁柱日铸万枝,水泥日出万桶,试验仪器充积厂屋,精铁油木之桌椅满贮仓库;三十里而峨焕完备之大学已在面前,二十里而崇闳富丽之书库博览室又堪驻足;一动车而千亩云堆,一开机而万卷雪叠,人皆为适量之节育,亦各操两小时之工:如此而共产,庶几名实两符。

你想,倘要如此“睡昏”的做梦,缚了理智之脚,要想请直觉先生去苦滴滴的进行,他高兴么?回头过去,向后要求,走最高等之一路,是其结果矣。

吴先生“开除了上帝的名额,放逐了精神元素的灵魂”,但是旧玄学鬼还有几件法宝可以拿出骗人,如“直觉”,“良知”,“良心”,“非量”等等。吴先生把这些有麻醉性的名词也都一笔勾销了,他很坚决地说:

直觉罢,良知罢,非量罢,良心罢,都明明是理智支配的东西;并不是什么灵机活动,麻醉得了不得的神物。

他本来说过,(引见上文)

……人……接触外物,则造感觉;迎拒感觉,则造情感;恐怕情感有误,乃造思想而为理智;经理智再三审查,使特种情感恰像自然的常如适当,或更反纠理智之蔽,是造直觉;有些因其适于心体,而且无需审检,故留遗而为本能。如是每一作用,皆于神经系增造机械,遂成三斤二两脑髓,又接上五千〇四十八根脑筋。

这里关于直觉与本能的起原,最不满一班旧玄学者之意。吴先生自己另有详细说明,大意是说,

本能便是情感要登台,经理智习练成的动作,作为不能候登台后再整备的应用品。

直觉便是情感要盲进,经理智在恒河沙数时代,及恒河沙数环境,细细审查过,遗传了,经验了,留为情感一发不及思索时的救急扶持品。

他指出

因为直觉(其中含有旧理智)并能纠新理智之失,故古来把直觉算灵机的玄学鬼就误把直觉放到理智之上,(那里知道他不过是理智精神的产物?)以为理智是不能批评直觉。

岂知直觉固然一定是一种救急宝药,却并非万应灵丹。他也要靠着情感理智更迭作用,做一个恒河沙数不断的演进。

没有理智常川的助他演进,那直觉就可以显出无办法,无意味,闹起直觉的破产,那就“良心靠不住”,“良知包办不来”的怪声反聒耳的来了。

旧玄学者最爱引用孟子说的“四端”来证明直觉出于先天。吴先生也就用“四端”来证明直觉不出于先天。四端之中,辞让之心与是非之心,“自己的面孔便不像天生,可以省却纠缠”,故吴先生止讨论侧隐与羞恶两端。他在讨论恻隐之心的一段里,举了两件北京实事作例。

一位中国陆军次长的汽车撞伤了两个学生。竟自开车走了,不顾那受伤流血的学生。一位瑞典使馆秘书的汽车撞伤了一个煤车夫也流血了;那位瑞典秘书立即停车,叫人把受伤的人扛上自己的汽车,送入医院,留下自己的住址,方才回去。吴先生说:

这就是,瑞典秘书的祖宗已算了几十代账;陆军次长的祖宗止把恻隐之心(此四字原文作“孺子入井”,今以意改。)算做灵机活动,没有算账到少爷翻车上去,所以直觉便有程度差等的分别。

关于羞恶的直觉,他说:

激起羞恶,虽较锐利,然而要想解决他,却靠了理智更多,理智要替他用算账工夫筹备得更劳。

他试举男女的关系作例,举出了三件实事:

1.后汉名士苟爽(八龙中的无双)之女苟采,嫁给阴氏,生一女而夫死。苟爽把她别许郭氏,他自己诈称病笃,把女儿骗回家,强载她送到郭家。她到郭家,自缢而死。《后汉书》记此事,但表荀采之节,而完全不责荀爽之迫女再嫁。

2.一千七百年后,松江周女士在某校教书,因与校长互相惬意,就正式结了婚。她的父亲周举人以为他的女儿做出“不端”之事,把女儿骗回家,同船到中途,推她坠水而死。

3.又过了十五年,日本文学家有岛武郎是个有妻之夫,同一位有夫的波多野夫人发生了极热烈的恋爱,遂相约自杀了。中国有位理学少年谢先生对于此事却居然大加赞叹,称他们俩有杀身成仁的直觉。

依这三件事看来,究竟谁的羞恶之心可算是先天的直觉呢?吴先生说:

所以理智审查了情感,预贮些直觉在脑子里,做个应急时的宝丹,是我们人动物(或不止人动物)的一种能耐。

然而环境的变动,静稳舒缓,一代一代止把老方子使用,好像只是一个上帝钦定的御方,……也就说得去。

若环境变动剧烈,止十五年,便药不对症;一定发见或是前的直觉,(周举人的)或是后的直觉,(谢世兄的)终有一个假冒仙传。

若要说彼此被环境改动,那就要问谁是改方先生呢。方才晓得那改方先生姓理名智。于是理智先生在剧烈变动的环境中,便门诊出诊,应酬一个不了。

在这一方面,吴先生最接近戴震。戴震要人知道“理”只是事物的条理,并没有什么“得于天而具于心”的理。

人心止有心知,可以扩充训练到圣智的地步;训练的法子止是“一事豁然使无余蕴,更一事而亦如是;久之心知之明进于圣智,虽未学之事,岂足以穷其智哉?”

戴震要排斥那“得于天而具于心”的理,因为他深信“以理为如有物焉,得于天而具于心,未有不以意见当之者也”。

吴先生所以要排斥那些“把直觉算灵机活动的玄学鬼”,也止是因为认直觉为天理流行,或灵机活动,必至于把那些成见习俗“假冒仙传”的老方子认作良知直觉,其害正等于认理为得于天而具于心。

戴震要人“致其心之明,权度事情无几微差失”,这种纯任理智的态度也和吴先生相同。吴先生并不完全否认直觉,他只要我们明白直觉到底“还是要经过理智不断的帮助,叫他进而愈进”。

不受理智指导帮助的直觉,正和戴震所谓“意见”是同样的东西,同样的盲目,同样的武断专制。

戴震要人“致其心之明”,至于“无蔽”,方才可以得理。吴先生更要进一步,要人平日运用理智,养成为善的能力,造成为善的设备。单有无蔽的理智,或单有直觉的好心,若没有可以为善的能力与设备,还不是空口讲白话?

例如孟子讲恻隐之心,只敢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吴先生便要追问,假使把“将”字换了个“已”字,又怎么办?吴先生的人生观是把人看作两手一个大脑的动物在台上做义务戏。这出戏不是容易做的,须充分训练这两只手,充分运用这个大脑,增加能力,提高智慧,制造工具:品物越备,人的能力越大,然后“能以人工补天行,使精神上一切理想的道德无不可由之而达到又达到”。努力朝这路上走,“没有一境不该随境努力,没有一时不该随时改进”,这才算得“人生观”。

反乎此者,都只是“人死观”。“涅槃”,“寂灭”,“出世”,都是人死观,不用说了。就是那些什么“持中”,“调和”,“顺天理而待尽”,“物来而顺应”,也都只是懒惰人的半生半死观,——人也够不上整个的人,生也够不上活泼泼的生,止是苟延残喘而已。

世间一班昏人,偏要赞叹这种半生半死的生活,自命为“精神生活”!吴先生喝道:

玄学美学先生,他的个体精神被自然物质屈服了,发起一种麻醉性的精神,被清风明月弄得穷愁潦倒,又把同类的臭皮囊害得风餐露宿,反自矜精神以外无长物,便叫做“精神生活”。

以被屈为和平,以被屠为牺牲;青山绿野,戴寝载哦,似乎神仙境界,特不免于刀俎上之宛转呼号而终,——这叫牛羊的精神生活。(《杭育》五)

这便是吴先生说的“无端的……辛苦的出台,止算做没有”。

吴先生的人生观的结论是:

言生而至于有人,宇宙之戏幕自更精彩。至此而挟极度之创造冲动,及最高之克己义务,始可自责日,人者庶几万物之灵!凡覆天载地之大责任,为宇宙间万有之朋友所不能招呼者,壹由吾人招呼之。如此,岂是“就生活而生活”,“顺天理而待尽”,可以胜彼艰巨?

是故人也者,吹个大法螺,即代表漆黑一团,而使处办宇宙,又以处办得极精彩的宇宙之一段双手交出,更以处办宇宙之责任付诸超人者也……

悠悠宇宙,将无穷极,

愿吾朋友勿草草人生!

1928,2,7,改定稿

同类推荐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论语·孟子

    论语·孟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
  •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是无所谓入门的,更没有所谓的初学者和专业者之分。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 “一部严肃且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哲学之所以可以写成笑话、故事或者寓言,那是因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只不过我们是“日用而不知”罢了。只要你是一个用心的人,从哲学的故事中有所感悟,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 老子试读

    老子试读

    本书对老子《道德经》的原文进行了试读和注释,在“破”的学术意义上,排除了对老子消极遁世的误解,驳斥了把《道德经》视为卜巫之术的行径,摈弃了认为老子的权诈功利的想法在“立”的创见上,说明了老子的哲学足以破解唯物辩证法的迷惑,为心灵生命境界开创出超然的立场和出路。
  • 心灵鸡汤(中学版)

    心灵鸡汤(中学版)

    本书收录了几百则短小精悍的故事,从梦想、坚持、自信、心态、处事等不同方面选材。
热门推荐
  • 完美女神养成计划

    完美女神养成计划

    性格活泼的豪门大小姐;外表冷艳的美女大明星;精通古武的萝莉型御姐……嗯,有上述特点的女性,总而言之,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女神!可我王俊文是什么样子的角色,手握女神系统,可以系数将上述不同类型的女神完美养成。啊哈,还等什么呢?妹子们,还不速速到哥碗里来……
  • 三国名人传说

    三国名人传说

    人们都知道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其实,诸葛亮出山之前,还试过刘备三次哩!徐庶走马推荐诸葛以后,怕诸葛亮不肯出山辅佐刘备,专程绕道隆中对诸葛亮说:“刘备是当今首屈一指的英雄,既宽厚仁义,又礼贤下士,只要诸葛先生出山辅佐,定能施展抱负,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 爆笑穿越:呆萌王爷追逃妃

    爆笑穿越:呆萌王爷追逃妃

    一招穿越偶遇极品爹,让她不由慨叹,“此爹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一次错嫁成为某爷的掌上明珠,“悠悠,只要你愿意,天上人间本王定会舍命相陪。”他看着她许下一生承诺。一场出逃却带不走支离破碎的心,“慕北燕!我断尽三千青丝,只为与君绝!”三生石前忆往昔,只道,“白衣飘飘人已老,锦瑟笙箫均不在,但愿红颜好!”
  • 34路公交车

    34路公交车

    当初我们之间的距离是这么近,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之间的距离却像我的名字一样,罗玄(螺旋),日复一日的在34路公交车上看着你,其实离你越来越远,永远也回不到起点。
  • 半世葬天

    半世葬天

    无尽的岁月流逝,天地留下了无数隐秘,胜者将其埋葬,然而有些东西是天难灭、地难葬,他们终究会归来,再次掀起滔天血雨。一世轮回,半世悲凉,如果再来一世,又当何如?
  • 鬼尸婆婆

    鬼尸婆婆

    十岁那年,他偶然一次机会遇见了传说中的老翠姑。在人们看来,老翠姑是个嗜血怪物,她甚至会吃死尸和弃婴,嚼起小孩的手指还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但当他真正与老翠姑接触的时候,她才明白,其实老翠姑是个慈祥的老奶奶,她相貌虽然丑陋,但心地善良耿直。她住在坟地与世无争,但力高深。从在坟地认识她那天开始,爷爷便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和老翠姑一同经历了一场荒诞离奇的鬼怪冒险,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冒险历程中,童年的爷爷真真正正的亲身和妖魔成为朋友,和鬼怪结为知己,并且见识到了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密宗法术,在他和老翠姑这场奇幻怪异冒险的同时,还有一只忠诚的黑狗与一只神秘莫测的黄鼠狼陪伴身边……
  • 九元器

    九元器

    九大元器,只出其一,天上地下为之疯狂;九大元器,只得其一,四海之内已可称霸。可是如果,九器齐出呢?又如果,九器齐得呢?!定令那神魔伏称臣,定叫那日月换新天!读者群:344870855
  • 冷酷校草遇上彪悍小甜心

    冷酷校草遇上彪悍小甜心

    他,慕容轩,十九岁,性格冷酷如冰。她,安诺,十八岁,性格彪悍,可爱。他一向很冷酷,却因遇上她,只为她一人微笑,尽管是经常在他身边的朋友,也不曾看到他笑得如此温柔。女主角闺蜜笵小樱,坑人不断,特别是沈叶枫。
  • 山居岁月

    山居岁月

    一部尝试以散文体形式的乡村小说一部尝试以每一章节串联起整个故事情节的小说一部尝试将其中一章节单独拎出来阅读也是一篇完整的散文的小说一部描绘乡村生活百态的小说一部记录乡村瓜田李下,流言蜚语,家长里短的小说一部每一章节埋下伏线逐渐揭开事情真相,徐徐展开的小说一部逐渐流逝的乡村生活完整记录小说一部乡村生活里悲欢喜乐被诗意化的小说一段目前业已失传的诸多乡村特色手艺的回忆录也是一幅迷人的乡村风景画在如此快节奏的今日,以散文的笔触记录日复一日不复存在的乡村诸事,随温暖的文字,发现曾经无比美好的时日。以此怀念那逐渐消失掉的村庄和村庄里纯朴而善良的人们。
  •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民国时期,中国积贫积弱;但民国时代的大学却闻名遐迩,在东西方国际上都享有盛誉。这是为什么呢?有史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学校长个个都很“牛气”。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校长怎么样,大学就会怎么样;如果要想造就一个伟大的大学,有干练的校长还不够,还必须有卓越的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