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12300000022

第22章 反理学时期(16)

阮元的性论的重要贡献还在他的方法,而不靠他的结论。他用举例的方法,搜罗论性的话,略依时代的先后,排列比较,使我们容易看出字义的变迁沿革。他的《节性斋主人小像跋》有云:

《虞、夏书》内无性字。性字始见于《书·西伯戡黎、召诰》,《诗·卷阿》。古性字之义包于命字之中。其字乃商周孳生之字,非仓颉所造。从“心”则包仁义等事,从“生”则包食色等事。

我们看告子“生之谓性”的话,便知古人说性字确没有什么深奥的意义。这个字越到后来越说的玄妙了。孔子论性相近,只是取一个常用的字,随口说出来,毫不感觉这个字有解说或界说的必要。到了孟子、告子、荀子的时期,这个字便有界说的必要了。

“生之谓性”大概是这个字的本义,荀卿与董仲舒等都用此意。孟子把仁义礼智的种子(四端)都装到性字里去,那就是一种新界说了。老庄一派著重自然,故《庄子》书中论性有“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谓之蒙蔽之民”的话。但《庄子》书中的“性”仍是一种天生自然之物,近于“生之谓性”的普通定义,其实没有什么玄义。性字的玄学化其实起于孟子的性善说;然而孟子还有“食色,性也”的见解,又承认味臭声色安佚为性,所以孟子的性说还不算过于玄妙。

所以戴震、阮元皆崇拜孟子,而皆能承认宋儒所否认的气质之性。阮元指出性字从生,又从心;从生是指食色等,从心是包括仁义礼智等。这句话是告子、孟子的合璧,已不是原始的性说了。

阮元又有《塔性说》,说明性字受的佛书的影响。他用“塔”字作引子。佛教有多层的建筑,名窣堵波,在中文没有相当的名词;若译为“台”,台却没有那样高妙;于是翻译者别造“塔”字以当之,绝不与台相混。“塔自高其为塔,而台亦不失其为台。”但是

至于翻译“性”字则不然。浮屠家说:有物焉,具于人未生之初,虚灵圆净,光明寂照,人受之以生;或为嗜欲所昏,则必静身、养心,而后复见其为父母未生时本来面目。此何名耶?无得而称也。……晋宋姚秦人翻译者执此物求之于中国经典内,有一“性”字,似乎相近。彼时经中“性”字纵不近,彼时典中(《经典释文》所谓“典”者,《老》、《庄》也),“性”字已相近(《庄子》性字本是天生自然之物,骈拇马蹄之喻最为明显)。于是取以当彼无得而称之物。此譬如执台字以当窣堵波而不别造塔字也。……然而与儒经尚无涉也。唐李习之以为不然,曰,“吾儒家自有性道,不可入于二氏”,于是作《复性书》。其下笔之字,明是《召诏》、《卷阿》、《论语》、《孟子》内从心从生之性字,其悟于心而著于书者,仍是浮屠家无得而称之物。……呜呼!是直以塔为台,口崇古台,而心炫西塔;外用台名,内用塔实也。是故翻译者但以典中性字当佛经无得而称之物,而唐人更以经中性字当之也。

这种见解虽然浅近,却是古人最容易忽略的。唐宋人论性,确是受了佛书的影响,不知不觉地把佛家所谓性和古书中所谓性混作了一件东西。

所以李翱要“弗虑弗思,情则不生”以复其性;所以朱熹承认那“方寸之间,虚灵洞澈,万理咸备”的是性,而要人“明善以复其初”。阮元是有历史眼光的,所以指出古经中的性字,与《庄子》的性字不同,更与佛书中的性字不同。

这种方法用到哲学史上去,可以做到一种“剥皮”功夫。剥皮的意思,就是拿一个观念,一层一层地剥去后世随时渲染上去的颜色,如剥芭蕉一样。越剥进去,越到中心。

试举一个浅近的例。我们试取北京中等人家的出丧,也用这个剥皮的方法去研究他。

最初,剥去那些花圈和纸扎的汽车、马车等;那是最近加上的。其次,剥去那拖辫子,拿长杆烟袋的纸人等等;那是民国以前加上去的。其次,剥去那些挽联挽幛以及仪仗等等。其次,剥去喇嘛;再其次,剥去和尚道士。……如此剥进去,直剥到那“孝子”和棺材,那是丧礼的原来分子。

我们对于一切哲学观念也应该常常试用这种剥皮手段。阮元论“性”,至少能指出古今“性”字的意义不同,至少能教我们明白哲学观念是常常随着时代变迁的,单是这一点已可算是很重要的贡献了。

这个剥皮主义也可说是戴学的一种主要的精神。《孟子字义疏证》的宗旨只是取哲学上的重要观念,逐个剥去后人加上去的颜色,而回到原来的朴素的意义。

戴震又有《答彭进士书》作于临死一个月之前;书中指斥彭绍升“所主者老庄佛陆王之道;而所称引,尽六经孔孟程朱之言”。这篇长书也是一种剥皮主义;所以段玉裁论此书道:

先生答此书,以六经孔孟之旨还之六经孔孟;以程朱之旨还之程朱;以陆王佛氏之旨还之陆王佛氏;俾陆王不得冒程朱,释氏不得冒孔孟。(《戴氏年谱》三四)

这就是剥皮主义了。

阮元是一个剥皮的好手。他论性,论仁,都只是要把一个时代的思想归还给那一个时代;都只是要剥去后代涂抹上去的色彩,显出古代的本色。

我们现在要看阮元如何剥去“仁”字的皮。“仁”字的旧解最多,有许多种说法显然是后世加入的意义;例如宋儒程颢说“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又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这明明是后世儒者受了佛老的影响,竟不知不觉地把庄子和孔子拉成一家了(现代中国学者也有犯此病的)。

阮元用归纳的方法,把《论语》《孟子》两书里论“仁”的话都收集在一处排列比较,作成《论语论仁论》及《孟子论仁论》两篇(《研经室》一集)。他的结论是:

元窃谓诠解“仁”字不必烦称远引,但举《曾子·制言篇》,“人之相与也,譬如舟车然,相济达也。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水非水不流”;及《中庸篇》,“仁者人也”,郑康成注“读如相人偶之人”数语,足以明之矣。春秋时,孔门所谓“仁”也者,以此一人与彼一人相人偶,而尽其敬礼忠恕等事之谓也。“相人偶”者,谓人之偶之也。凡仁必于身所行者验之而始见;亦必有二人而仁乃见。若一人闭户斋居,暝目静坐,虽有德理在心,终不得指为圣门所谓之仁矣。

盖士庶人之仁见于宗族乡党,天子诸侯之仁见于国家臣民,同一相人偶之道;是必人与人相偶而仁乃见也。郑君“相人偶”之注,即曾子“人非人不济”,《中庸》“仁者人也”,《论语》,“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之旨。……

孔子答司马牛曰,“仁者其言也讱。”夫言讱于仁何涉?不知浮薄之人语易侵暴,侵暴则不能与人相人偶,是不讱即不仁矣。所以木讷近仁也。

仲弓问仁,孔子答以见大宾,承大祭诸语。似言敬恕之道,于仁无涉。不知天子诸侯不体群臣,不恤民时,则为政不仁;极之视臣草芥,使民糜烂,家国怨而畔之,亦不过不能与人相人偶而已。

其余圣门论仁,以类推之,五十八章之旨有相合而无相戾者,即推之诸经之旨,亦莫不相合而无相戾者。自博爱谓仁立说以来,歧中歧矣。吾固曰孔子之道当于实者、近者、庸者论之,则春秋时学问之道显然大明于世,而不入于二氏之涂。

阮氏用郑玄“相人偶”之说,此说他在后文说的较详细:

《说文解字》,“仁,亲也,从人二。”段若膺大令注曰:见部曰,“亲者,密至也,会意。”《中庸》曰,“仁者,人也”,注:“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问之言。”《大射仪》,“揖以耦”,注:“言以者,耦之事成于此,意相人耦也。”《聘礼》,“每曲揖”,注:“以人相人耦为敬也。”《公食大夫礼》,“宾人三揖”,注:“相人偶。”《诗·匪风》笺云:“人偶能烹鱼者,……人偶能辅周道治民者。”……

元谓,贾谊《新书·匈奴篇》曰,“胡婴儿得近侍侧,胡贵人更进,得佐酒。前上……时人偶之。”

以上诸义,是古所谓“人耦”犹言尔我亲爱之辞。独则无耦,耦则相亲,故其字从人二。

“相人耦”一句话大概是汉人的常语;当时的意义,现在不容易确定了。但依《新书·匈奴篇》,“时人偶之”的话看来,这“人偶”两字是一个动词,有“亲爱”之意。阮元说“相人偶者,谓人之偶之也。”这是把一个动词分开来讲,似是小误。

阮元此说虽不是他的创说(《新书》一条是用卢文弨的校语),然而前人都不曾懂得此说的哲学意义,直到阮氏方才用此说作为儒家对于仁字的定说。这种说法有两个重要之点。

第一,阮氏说仁为“以此一人与彼一人相人偶”“必有二人而仁乃见”:这就是说,仁是一种社会性的道德,不是个人的道德。从前那些说法,如“仁者浑然与物同体”,都只是“一人闭户斋居,瞑目静坐”的玄想,不是儒家说仁的本义。

第二,这样说法把从前那些玄妙深刻的说法都抹煞了,回到一种很平常浅近的意义。他说:“孔子之道,当于实者、近者、庸者论之。”这是颜学的精神,也是清儒用归纳方法与历史眼光的效果。只有用历史眼光与归纳方法,能使人大胆地把这样一个抽象的观念剥皮到那样朴素的本义。

阮元的论仁两篇,大意不过如此。他在《论语论仁论》里讨论“克己复礼为仁”,解“克己”即是“四勿”,反对宋儒解“己”为私欲之说。

这是和颜元、毛奇龄、李塨、凌廷堪一致的。阮元也承认“克己”是“收向内言”,但他指出“向内”到视、听、言、动,是很够的了;再进一步就要出毛病了。他说:

视,听,言,动,专就己身而言。若克己而能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断无不爱人,断无与人不相人偶者;人必与己并为仁矣。俚言之,若曰:“我先自己好,自然要人好;我要人好,人自与我同作好人也。”……

孔子恐学者为仁专待人而后并为之,故收向内言。孟子曰:“仁,内也”,即此说也。然收至视、听、言、动,亦内之至矣。一部《论语》,孔子绝未尝于不视、不听、不言、不动处言仁也。

他在《孟子论仁论》里说:

孟子论仁无二道:君治天下之仁,充本心之仁,无异也。……孟子论仁,至显明,至诚实,未尝有一毫流弊贻误后人也。一介之士,仁具于心。然具心者,仁之端也;必扩而充之,著于行事,始可称仁。……孟子又曰:“仁之实,是亲是也。”是充此心始足以事亲,保四海也。若齐王但以羊易牛而不推恩,孝子但颡有泚而不掩父母,乍见孺子将入井而不拯救,是皆失其仁之本心,不能充仁之实事,不得谓之为仁也。

孟子论良能,良知。良知,即心端也;良能,实事也。舍事实而专言心,非孟子本旨也。

这里他对于良知学派下攻击了。他论“良知”道:

按“良能,良知”,良字与“赵孟之所贵,非良贵也”良字同。良,实也(见《汉书注》);无奥旨也。此良知二字,不过孟子偶然及之,与“良贵”同,殊非七篇中最关紧要之言。……不解王文成何所取而以为圣贤传心之秘也?阳明谓:

学不资于外求,但当反观反省。圣人致知之功,至诚无息。其良知之体,皦如明镜。妍媸之来,随物见形,而明镜曾无留染。所谓“情顺万事而无情”也(此程颢之言)。“无所住而生其心”,佛氏曾有是言,未为非也。明镜之应,一照皆真,是“生其心”处。妍者妍,媸者媸。一过而不留,即“无所住”处。

阳明之言如此。学者试举以求之孟子七篇中,有此境否?此境可以论孩提爱亲之仁否?

这是用“良”字的古义来破坏良知学派的根据,也是一种剥皮的手段。

阮元不常提及“理”字;但我们看他的《书学蔀通辨后》(《研经室续集》),可以知道他若作理字说,大概近于焦循与凌廷堪,而不很近于戴震。他说:

……理必出于礼也。古今所以治天下者,礼也。五伦皆礼,故宜忠宜孝即理也。然三代文质损益甚多。且如殷尚白,周尚赤,礼也。使居周而有尚白者,若以非礼折之,则人不能争;以非理折之,则不能无争矣。故理必附乎礼以行。空言理,则可彼可此之邪说起矣。

这一段全不是戴学的精神,与凌廷堪最相近。若依此说,则制度礼法一定之后,便要人绝对服从;不讲有理无理,只问是礼不是礼。有否认礼制的,便都成了“可彼可此之邪说”了!戴学只说:“事物之理,必就事物剖析至微,而后理得。”(《疏证》四一)又说:“人伦日用,圣人以通天下之情,遂天下之欲,权之而分理不爽,是谓理。”戴氏最恨“执理无权”的武断;若如阮元之说,那就是于“执理无权”之外,又添一种“执礼无权”的武断了。

以上略述戴震同时或以后的思想。这几十年之中,反对戴学的人固然不少,但戴学的影响却渐渐发展,使清朝中叶的学术史起一种重大的变化。什么变化呢?这时期的经学家渐渐倾向于哲学化了。

凌廷堪、焦循、阮元很可以代表这个倾向。他们的学说虽然都不算是戴学的真传,然而他们都想在经学上建立他们的哲学思想,这一点不能不说是戴学的影响。

戴震在那个“襞绩补苴”的时代里,独白发愤要建立一种成系统的哲学,——一种建筑在新经学之上的新理学。他的弟子王念孙、段玉裁诸人不能肩此重担子,只向那训诂、名物、制度上去用力,只继续发展了戴学的考证的方面。

然而几个私淑戴学的学者,焦循、凌廷堪、阮元一班人,便不甘心专做这种“襞绩补苴”的工力了,便要从“通核”的方面去谋发展了。各人的才力有限,见解有偏,没有一个人能像戴震那样彻底地朝着理智主义方面走。

同类推荐
  • 诗美之辨: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

    诗美之辨: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

    本书对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研究进行反思和重构,追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理论资源,系统阐释柏拉图、康德、尼采、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构的影响;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等进行系统反思,并论及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未来走向问题;对诗学研究的反思主要是从诗学生产的角度出发,论及新时期以来影响深远的10本文学理论教材,对文学理论生产的知识空间、问题意识和现实语境进行反思,从而达成重建本文诗学的目标;最后以新时期浙江文学发展落脚点,阐释新时期浙江文学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反思。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

    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其伟大的显著标志就是她富于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拥有高度发达的哲学和文化,其思想文化界的巨子犹如天穹的群星,璀璨夺目,不可胜数。该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国内仅有的少数几本胡塞尔专题研究专著之一,而且在于它的独特视角,即把胡塞尔哲学放在西方主体主义哲学的历史源流中来理解,对其思想渊源和其后的影响都作了较详细的分梳。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作者没有盲目地跟着胡塞尔的思路跑,而是既能入乎其里,又能出乎其外。
  •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也做了周密的考量,最终 选择按照先天八卦的次序,分八个卦宫,分别予以讲 述。在每一卦的结尾处还附上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 。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轻而易举地读懂周易。
  • 笛卡尔的智慧

    笛卡尔的智慧

    而在本书中,我们将对笛卡尔在哲学研究上所取得的硕果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方法论,笛卡尔认为,方法论本身就是一门具体的科学,并提出了笛卡尔“方法论”里的第一个内容——“普遍怀疑”。在“普遍怀疑”的基础上,笛卡尔进一步叙述了“直观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归纳与枚举”等具体的方法论原则。
热门推荐
  • 穿越项羽

    穿越项羽

    附身项羽,决战刘汉,斗张良,离韩信,重夺属于自己的光荣。虞姬,吕雉,戚夫人,所有能想到的女人都要入我帐内。临受天幸,奇运不断。收获上古传承,统领不败三军,看我君临天下。
  • 仙尊纵横

    仙尊纵横

    耍流氓也能成神?异界孤儿卓钧,只是想吃了点豆腐,却意外成了美女师傅的贴身弟子。从此他霸气外漏,攻城拔寨抢佳丽,君临神界欺神女。且看他建立属于自己的美艳帝国?!
  • EXO世勋爱恋

    EXO世勋爱恋

    一个是吴亦凡的妹妹,一个是EXO忙内,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启蒙年代的秋千

    启蒙年代的秋千

    《启蒙年代的秋千》描述的是1980-1990年之间的中国内地文化。对1980年代文化时段里那些有代表性的切片,或善或恶,或喜或悲,都在“当代文化的演进”这一大前提下,给出的个人评价。人们习惯上,把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初始阶段的整个1980年代,称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启蒙年代’”。本书所记述的,就是那个年代的人与事。
  • 网游之剑侠世界

    网游之剑侠世界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玩家。但是他却不小心成了隐藏职业——爆破师!从此,他学会了做各种炸弹,还在机缘巧合下学会了驾御仙剑。后来,他历经了艰辛万苦,带领玩家打败了冥界,击退了魔界,粉碎了妖界的阴谋!创立了当世数一数二的大帮会。但是,他却身陷让人无法想象的险境,几乎让他死无葬身之地。缠绵悱恻的爱情,危险奇异的人生,凄凉悲惨的命运,他又将怎样的在游戏世界里活下去呢?不一样的网游,不一样的剑侠——世界。
  • TFBOYS等你十年

    TFBOYS等你十年

    有三位女孩子,他们的父母和三只的父母是大学同学,那三位女孩子小的时候不是四叶草,但是长大后,就会一点改变啦。
  • 狂妃很傲娇:无双冥医

    狂妃很傲娇:无双冥医

    不就做个曼珠沙华的毒药实验吗,有必要穿越吗?管他的,穿越就穿吧,但是废柴怎能配上我的冥医称号呢?“兽兽们,你们答应吗?”不答应!!”好不容易找到爹娘,你大爷的那个邪皇,一找到就上门提亲.某女磨牙”那位邪皇大人,不是说不近女色吗,那就不要来收买我娘!?”邪皇大人很无耻的应声”娘子,赶紧看看什么吉日结亲最好···”好吧,惹不起我逃不行吗。
  • 中医入门一学就会

    中医入门一学就会

    本书包括中医其实不难学、阴阳就像硬笔的正反面、五行与人有什么关系、你对五脏六腑了解多少、人为什么会生病等内容。
  • 只爱宝宝:坏总裁,请自重!(全本)

    只爱宝宝:坏总裁,请自重!(全本)

    推荐美文《恶魔来袭①:喂,痞子,借下你的唇》http://novel.hongxiu.com/a/334577/《父子PK:冷落狂傲上司》牧十一http://novel.hongxiu.com/a/302759/五年前(上部完结)他心如撒旦般冷酷无情,为了报复未婚妻心灵出轨。她心如小白兔那般温顺,为了替妹妹还清巨额贷款。他们进行着7天的肉体交易。他有想要守护的妻子,仍要她做他身边见不得光的情人,当发现这只不过是一场阴谋,她义无返顾的带着腹中他的孩子逃了……五年后(下部暂未开始)她高调的回来了,身边还带着一个蓝眸小可爱,牵着小可爱的是另外一个黑眸男人,而她也不再是当年那个温顺的小白兔。于是PK的颠峰时刻到了!他说,女人,为什么你眼里只有宝宝?她说,因为我只爱宝宝,所以,总裁,请自重!◆###本人全本作品###先婚后爱:花心老公不负责http://novel.hongxiu.com/a/226069/倾城泪:冷少的契约娘子http://novel.hongxiu.com/a/198148/神偷娘子,别想逃!http://novel.hongxiu.com/a/186847/
  • 王制

    王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