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文化厅机构改革、精简人员机构的方案,上报省委一个多月,一直没有批下来。王志清是个很讲组织原则的人,没有去催问,或是再专门到组织部汇报一次。
新闻文化厅的干部们私下都在议论说,方案被否定了。
王志清听了,没把议论当一回事。他想,一级党组织提出的方案,而且是按省委意图制定出来的,是不会轻易否定的。
又过去了一个月,方案还是没有批下来。
熊文从省委开完会回来,向王志清汇报时,把机关里上上下下的议论向王志清说了一遍。
熊文问道:“你知道我们的方案为什么没有批吗?”
王志清说:“上级机关的办事作风就是这个样子,他们总要考虑方方面面的,不要急嘛。我们是试点单位,很多事情要研究才能决定,当然要等一等。”
熊文说:“厅里有十几个干部,联名向省委写了告状信,对机构改革方案有很大的意见。你一点消息都没有听到?”
王志清十分吃惊,眼睛瞪得大大的:“有这样的事?都是些什么人搞的?”
熊文答道:“是些什么人写的,我也不清楚。省委办公厅一位同志告诉了我这件事,好像每个省委常委都收到了。告状信的矛头是对着你来的,说什么好大喜功,拿群众的利益做自己创造政绩的台阶,精简方案不符合客观实际等。看来你应该到省委去解释解释才好。”
王志清这才觉得问题有点严重了,于是叫了司机往省委组织部去。
王志清在朝阳地委是分管干部工作的,与省委组织部关系很熟,大家也没有把他当外人,几个处长先后把那封告状信的内容全部对他说了。王志清的脸顿时红一阵白一阵,连说了几声“好事难做啊”。
组织部的同志还告诉他,这封告状信因为署了真名真姓的,省委陈副书记已经批了,要新闻文化厅精简机构“暂缓”。看来你们的方案搁浅了,是不是你直接找颜群辉书记汇报一次?
王志清摇摇头,叹了一口气。
新闻文化厅充满改革精神的机构精简的方案和省委确定的试点意见,就这样在无声无息中流产了。
几年后,改革步伐加快,水到渠成,重提精简之事,方案和当初提出的几乎一模一样。当然主持这项工作的再也不是王志清,那是后话。
许晴晴对丁刚强的冷漠很生气
5月下旬,江东省委决定召开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会议筹备的具体工作由新闻文化厅负责,会议主题主要讨论制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问题。
省委做了如此重要的决定,文化系统的干部们觉得自己的春天到了,一个个兴奋得不得了,上上下下大张旗鼓地行动起来了。
几十年来,文化界有个不成文的惯例,那就是把5月23日当做自己的节日,因为这一天,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的纪念日。江东省12个地州市、70多个县市区委宣传部、文化局的负责人聚会省城清溪市,举行纪念活动并宣布文化工作会议开幕。
会议开了三天,除了研究省委的重大决策外,主要是推介、表彰朝阳地委以改革的精神为主导,以经济运作的方式开展文化工作的经验。
朝阳地委龚大海书记作了典型经验介绍的报告。省委颜群辉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提出了“彻底解放思想,采取一切措施,调动一切力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思路,确定了20个文化事业重点工程项目、10项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会议就像一股春风,把江东文化人的情绪空前地调动了起来。
丁刚强是朝阳经验的总结者和推广者,被抽调为大会的主要工作人员。他提名刘明亮和汪洪亮也做工作人员,提前一个月把他们叫到江东宾馆做筹备工作。他还特地把许晴晴请到大会新闻组。这样,他们四人就有借口聚在一起,江东宾馆自然成了他们聚会的场所。
到宾馆报到时,许晴晴见了丁刚强气不打一处来。因为那天晚上发了信息后,第二天下午丁刚强才回了“谢谢”两个字。
许晴晴对丁刚强的冷漠很生气,任丁刚强如何打来电话,她总是不接。这次到会务组报到,丁刚强主动打招呼,许晴晴还是一副视而不见的架势,两人连握手的礼节也免了。
汪洪亮好像从中看出了点什么,提议晚饭后打打牌。刘明亮是个“牌精”,当然举双手赞同。丁刚强求之不得。剩下许晴晴,她也就不好说什么。
四个人便凑到一起,摆开了牌桌。
牌局摆开,规矩照旧。四人均不言语,气氛有点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