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的晶玉猜到了麋鹿的意思,她说到:“我明白了!麋鹿是要我们跟着它走!”
“真的?可是它们怎么知道我们想去哪呢?”香柔道。
“我们还是跟着麋鹿吧!它不让我们上山,大概山上有什么危险!反正现在我们也迷路了,跟着麋鹿走或许还可以走出大森林!”丝竹道。
宋林点点头。
麋鹿仿佛听懂人话,它高兴地边走边跳,带着宋林等人走下山。他们跟着麋鹿,走到山脚,终于见到一条深幽的小路,弯弯曲曲,蜿蜒盘旋。长长的小路一直延伸,通向那浓密的山林。
丝竹见了小路,她兴奋地笑道:“这条路好眼熟,一直沿着这条路走,就可以找到太华真人了!”
宋林道:“嗯!看来,这麋鹿很聪明,它带我们找到了去路!”
他们跟着麋鹿,走进幽深的小路。路边层层树影,遮挡了阳光,周围没有见到什么村落。透着树叶的缝隙,隐约可以看见山上迷雾缭绕,窄窄的石阶通向迷雾笼罩的山腰。他们慢慢走上石阶,路边的鸟儿,“叽叽喳喳”不停地喧闹,一路相伴着他们。
走走停停,他们来到山腰。山里青烟弥漫,朦胧一片,往上望去,不知路通往何方,向下俯瞰,只见白茫茫的一片烟云。
他们停在路边的一块石头上休息。香柔累得香汗淋漓,她拿出一方手绢,不停地扇热。晶玉和丝竹挨着身子坐着,闲聊解乏。晶玉温婉笑道:“这里果真不错!恍如身在虚幻仙境里一般,心境也得到升华了!感觉自己已超脱凡俗,来到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丝竹笑道:“我的感觉亦如此,这里幽深静谧,与世隔绝,此刻的内心异常的静,仿佛达到佛家那种高深的境界!”
宋林叹道:“现在这个年代,还有这么高深莫测的绝佳仙境!真的是太神奇了!”
众人听了点头。
不久,他们继续启程。山径上半路与下半路的景致不同。这里,随时见到一股清凉的小溪,顺着石径往下泻,偶尔会形成一弯小小的瀑布。
不知过了多久,他们终于跟着麋鹿来到山顶,只见周围种满竹子。竹林深处,隐约可见有一座古朴的寺院。一条小溪,绕着寺院的门外,形成一湾小小的渠。渠上架着竹子做成的精致典雅的竹桥。竹桥上盖着竹子做成的小牌坊,牌坊挂着一幅匾,匾上大大的几个字写的是“太虚幻境”。牌坊两侧挂着一幅竹子刻成的诗句,一句是“四面青山看画林”,一句是“三溪碧水听诗吟”。
“好诗!诗句的意境都尽然藏在这竹林和溪水里了!”晶玉赞道。
此时,远远地传来阵阵钟鸣声,由于周围满是茂密的竹林,这钟声被竹子反射形成的回音,清脆凄婉,恍如来自虚幻仙境的天府之乐。
宋林等人慢慢走上竹桥,向寺院走去。寺院门边站着一位清秀脱俗的道童,宛如古代神话里写的金童玉女。那道童法号了悟。了悟道童见了她们,鞠躬敬礼,道:“各位施主安好!太华真人已等待多时!请随我来!”
宋林等人暗暗好奇,猜想这太华真人怎么知道有人来找她。他们随着了悟走过一片片小竹林,走过一道道回廊,来到太华真人的禅寺。禅房门关着,了悟轻轻扣了门锁,道:“真人!几位施主已经带到。”
了悟说完,从屋里传出声音:“嗯!了悟,请各位施主进来!你下去吧!”
“是!”了悟拱手,微微向宋林等人鞠躬,就慢慢退下了。
了悟走后,宋林轻轻开门进来,见到太华真人背对着他们静坐。
丝竹见了太华真人,微微鞠躬,轻声道:“真人!”
“嗯!”真人听出了丝竹的声音,静静地答应着。
随后,真人说道:“你们一定奇怪,我为何在等你们!”
宋林道:“是的!”
真人道:“是仙鸟告诉我的!你们一路寻来,惊动了山中的仙鸟怪兽!你们这一路走来,遭遇了各种磨难吧!”
宋林答道:“是的!”
真人道:“我为你们准备了厢房,你们一路劳顿,先休息去吧!”随之,真人向外面叫唤:“了悟!”
不久,了悟进来,道:“是!”
真人道:“带几位客人去厢房!”
了悟道:“是!”随之,了悟转向宋林等人,右手伸出,道:“客人请随我来!”
宋林等人便随着了悟走到厢房。厢房正中有一客厅,两侧分有四个暖阁,分别是“兰韵阁,竹苑阁,林画阁,香饵阁”。宋林等四人各住一个暖阁,晶玉住在兰韵阁,宋林住在林画阁,丝竹居住竹苑阁,香柔住在香饵阁。
宋林等人一路劳顿,洗漱之后,分别在暖阁里小睡,直到用晚膳时方起来。
晚上,夕阳西下,了悟等几个道童给他们送来了晚膳。虽然是斋饭,但口味清雅独特,其中有很多罕见的野菜、蘑菇、珍果做成的菜,很是可口。
晚饭之后,他们走出寺院后门,在竹林里闲情散步。竹林森森,清幽静谧,天上的云层里,一弯新月若隐若现。月光照在竹林,映得竹林一片片清色的光辉。微风扶林,竹丝潇潇洒洒,月光被竹林这么一搅动,犹如这光辉也在动,仿佛一条清悠悠的小溪从天上飞泻。月光那么柔软,那么绵长,晶莹透明。微风徐徐的声音,雄浑、酣畅、清脆、绝美,静静流淌着,让人如痴如醉,仿佛一曲贝多芬的《月光曲》。
晶玉伸出右手,随着脚步,一步一步地触摸着碧青碧青的竹竿。她闭上眼睛,享受着深深呼吸的感觉。她轻声赞道:“这种感觉美妙极了,像扶弄弹奏竖琴的感觉。深闭眼睛,心灵就能听到这优美的音律了!”
丝竹也效仿晶玉的模样,享受着这清幽的美景,吟道:““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此诗用在这里甚妙!”
晶玉也吟道:“芳草无行径,深山空落花。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宋林吟道:“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幽香风远,松塞不改容。”
丝竹道:“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纯。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晶玉道:“既然大家那么有兴致,我们来连诗作赋,如何?”
“好!”宋林和丝竹点头。
晶玉道:“每人吟一句,诗句里要和前面的诗句有相同的景物或者字句。我先来“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宋林道:“我也有一句,“松柏虽寒苦,羞逐桃李春。”
丝竹道:“好!两句都有松柏和桃李。我也出一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晶玉道:“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宋林道:“好句!我也出一句:“春气动百草,纷叶时断续。”
丝竹道:“果然好句,百草都被春风吹动了。我也有一句:“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