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0300000026

第26章 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2)

此又以西洋哲学解释古书,而忘此节之不能有此意也。夫以“恶”为“Negative”,“善”为“Positive”,此乃希腊以来哲学上一种之思想。自斯多噶派(Stoics)及新柏拉图派(New Platonism)之辨神论(Theodicy),以至近世之莱布尼兹(Leibnitz)皆持此说,不独如辜氏注中所言大诗人沙士比亚(Shakespeare)及葛德(Goethe)二氏之见解而已。然此种人生观,虽与《中庸》之思想非不能相容,然与好问察言之事,有何关系乎?如此断章取义以读书,吾窃为辜氏不取也。且辜氏亦闻《孟子》之语乎?《孟子》曰: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此即好问二句之真注脚。至其译“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乃曰:

Taking the two extrem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he applied the mean between the two extremes in his judgement,employment and dealings with people.

夫云“to take the two extremes of good and evil(执善恶之中)”,已不可解,况云“taking the two extrem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乎?且如辜氏之意,亦必二者皆“positive”,而后有“extremes”之可言。以“positive”及“negative”为“twoextremes”,可谓支离之极矣。今取朱注以比较之曰:

然于其言之未善者,则隐而不宣,其善者则播而不匿,(中略)于善之中,又执其两端,而量度以取中,然后用之。

此二解之孰得孰失,不待知者而决矣。

(三)“天下国家可均也。”辜氏译为:

A man may be able to renounce the possesion of Kingdoms and Empire.

而复注之曰:

The word均 in text above,literally “even,equally divided” is here used as a verb “to be indifferent to”(平视),hence to renounce.

然试问“均”字果有“to be indifferent to(漠视)”之训否乎?岂独“均”字无此训而已,即“平视”二字(出《魏志·刘桢传》注),亦曷尝训此。且即令有此训,亦必有二不相等之物,而后可言均之平之。孟子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故若云天下敝屣可均,则辜氏之说当矣。今但云“天下国家可均”,则果如辜氏之说,将均天下国家于何物者哉。至“to be indifferent to”,不过外国语之偶有均字表面之意者,以此释“均”,苟稍知中国语者,当无人能首肯之也。

(四)“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郑注曰:

夫妇谓匹夫匹妇之所知所行。

其言最为精确。朱子注此节曰“结上文”,亦即郑意。乃辜氏则译其上句曰:

The moral law takes its rise in relation between man and woman.

而复引葛德《浮斯德》戏曲(Faust)中之一节以证之,实则此处并无此意,不如旧注之得其真意也。

(五)辜氏于第十五章以下,即译“哀公问政”章(朱注本之第二十章),而断以“舜其大孝”、“无忧”、“达孝”三章,又移“鬼神之为德”一章于此下,然后继以“自诚明”章。此等章句之更定,不独有独断之病,自本书之意义观之亦决非必要也。

(六)辜氏置“鬼神”章于“自诚明”章之上,当必以此章中有一“诚”字故也。然辜氏之译“诚之不可掩”也,乃曰:

Such is evidence of things invisible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doubt the spirtual mature of man.

不言“诚”字,而以鬼神代之,尤不可解。夫此章之意,本谓鬼神之为物,亦诚之发现,而乃译之如此。辜氏于此际,何独不为此书思想之统一计也。

(七)“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享之,子孙保之。”此数者,皆指武王言之。朱注:“此言武王之事是也。”乃辜氏则以此五句别为一节,而属之文王,不顾文义之灭裂,甚矣其好怪也!辜氏独断之力如此,则更无怪其以武王未受命,为文王未受命,及周公成文、武之德,为周公以周之王成于文、武之德也。

(八)“礼所生也”之下“居下位”三句,自为错简,故朱子亦从郑注。乃辜氏不认此处有错简,而意译之曰:

For unless social inequalities have a true and moral basis,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is an impossibility.

复于注中直译之曰:

Unless the lower orders are satisfied with those above them,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is an impossibility.

复于下节译之曰:

If those in authority have not the Confidence of those under them,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is an impossibility.

按“不获乎上”之意,当与《孟子》“是故得乎邱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及“不得乎君则热中”,之“得”字相同。如辜氏之解,则经当云“在上位不获乎下”,不当云“在下位不获乎上”矣。但辜氏之所以为此解者,亦自有故。以若从字句解释,则与上文所云“为天下国家”,下文所云“民不可得而治”不相容也。然“在下位”以下,自当如郑注别为一节,而“在下位者”既云“在位”,则自有治民之责,其间固无矛盾也,况《孟子》引此语亦云“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乎。要之此种穿凿,亦由求古人之说之统一之过也。

(九)“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辜氏译之曰:

To attain to the sovereignty of the world,there are three important things necessary;they may perhaps be summed up in one:blame lessness of life.

以三重归于一重,而即以“寡过”当之,殊属非是。朱子解为“人得寡过”固非,如辜氏之解,更属穿凿。愚按:此当谓王天下者,重视仪礼、制度、考文三者,则能寡过也。

(十)“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此一节承上章而言,“无征”之“征”即“夏礼、殷礼不足征”之“征”。故《朱子章句》解为“虽善而皆不可考”是也。乃辜氏译首二句曰:

However excellent a system of moral truth appealing to Supernatural authority may be,it is not verifiable by experience.

以“appealing to supernatural authority”释“上”字,穿凿殊甚。不知我国古代固无求道德之根本于神意者,就令有之,要非此际子思之所论者也。

至辜氏之解释之善意,如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之“一”为“豫”,此从郑注而善者,实较朱注更为直截。此书之不可没者唯此一条耳。

吾人更有所不慊者,则辜氏之译此书,并不述此书之位置如何,及其与《论语》诸书相异之处,如余于此文首页之所论。其是否如何,尚待大雅之是正,然此等问题,为译述及注释此书者所不可不研究明矣。其尤可异者,则通此书无一语及于著书者之姓名,而但冠之曰孔氏书。以此处《大学》则可矣,若《中庸》之为子思所作,明见于《史记》,又从子思再传弟子孟子书中,犹得见《中庸》中之思想文字,则虽欲没其姓名,岂可得也!又译者苟不信《中庸》为子思所作,亦当明言之,乃全书中无一语及此,何耶?要之,辜氏之译此书,谓之全无历史上之见地可也。唯无历史上之见地,遂误视子思与孔子之思想全不相异;唯无历史上之见地,故在在期古人之说之统一;唯无历史上之见地,故译子思之语以西洋哲学上不相干涉之语。幸而译者所读者,西洋文学上之书为多,其于哲学所入不深耳。使译者而深于哲学,则此书之直变为柏拉图之《语录》、康德之《实践理性批评》,或变为裴希脱、解林之书,亦意中事。又不幸而译者不深于哲学,故译本中虽时时见康德之《知识论》,及伦理学上之思想,然以不能深知康德之《知识论》,故遂使西洋形而上学中空虚广莫之语,充塞于译本中。吾人虽承认中庸为儒家之形而上学,然其不似译本之空廓,则固可断也。又译本中为发明原书故多引西洋文学家之说。然其所引证者,亦不必适合。若再自哲学上引此等例,固当什伯千万于此。吾人又不能信译者于哲学上之知识狭隘如此,宁信译者以西洋通俗哲学为一蓝本,而以中庸之思想附会之,故务避哲学家之说,而多引文学家之说,以使人不能发见其真藏之所在。此又一说也。由前之说则失之固陋;由后之说,则失之欺罔。固陋与欺罔,其病虽不同,然其不忠于古人则一也。故列论其失,世之君子或不以余言为谬乎。

此文作于光绪丙年,曾登载于上海《教育世界杂志》。此志当日不行于世,故鲜知之者。越二十年,乙丑夏日,检理旧箧,始得之。《学衡杂志》编者请转载,因复览一过。此文对辜君批评颇酷,少年习气,殊堪自哂。案辜君雄文卓识,世间久有定论,此文所指摘者 ,不过其一二小疵。读者若以此而抹杀辜君,则不独非鄙人今日之意,亦非二十年前作此文之旨也。国维附记。

同类推荐
  •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名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它克服了文学专家文选式读物可能缺乏教育学阐释的弊病,也克服了教学论专家所编读物可能选文与解读不当的弊病。编撰的目的是:选择课本之外的、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教育学的加工,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每本书都以“忧患意识”、“生命礼赞”、“大自然:温情澎湃的歌”之类的闪耀着人文精神光辉的语句把几十篇佳作组织成若干单元。单元内部由以下板块构成:单元人文内容概述、作家作品简介、作品、解读、话题、相关资料索引。这套丛书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探究能力的教学观念,有助于中学生积累人文知识、品味人文精神、抒发人文感悟。这套丛书竭诚为中学生的成长加油!
  •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的卡里·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引领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同时,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形成了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青年时代,纪伯伦的创作以小说为主,上世纪20年代起,他的创作方向开始转向了散文与散文诗,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和散文诗集《先驱者》、《沙与沫》、《先知》等,这些作品几乎都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
  • 三十功名尘与土

    三十功名尘与土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 心声集

    心声集

    《期待》、《九寨之秋》、《学会夸奖》、《学会放弃》、《献给爱人的歌》、等等……《心声集》这本诗集收录的是作者成绛卿的心得之作。
  • 毛泽东评点曾国藩

    毛泽东评点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权位显赫、作用极大、很有影响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物,近代中国人尤其湖南人,从权贵政要、志士仁人到青年学子,大多佩服曾国藩,佩服其治学为人和带兵做事。从李鸿章、张之洞到袁世凯、蒋介石,无不对他顶礼膜拜,尊为“圣哲”;从梁启超到杨昌济,从陈独秀到毛泽东,也无不表示过推崇其师法,受过其人的种种影响。
热门推荐
  • 傲世灵祖

    傲世灵祖

    万载之前的传承是福是祸,而今风雨飘摇该何去何从。他突降异世,一步步从迷茫走向强者,为心中所念,甘愿入魔,怎料命运捉弄,痴情成仇,他的强者之路就此终结?且看他并不风光却勇往直前!
  • 武动八荒

    武动八荒

    一年前他以绝世之资傲立同代,却在王者之路试炼中惨遭陷害,被逐出门派,一年后他以妖族之体重临巅峰!这一次他要畅心如意,凡是对自己露杀意的,杀!凡是阻挡自己前行的,杀!凡是阻挡自己拯救妹妹的,杀!杀它个天翻地覆,杀它个日月轮转!且看少年如何从微末之地杀出一条通天大道!
  • 金液大丹诗

    金液大丹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开发地球最后的处女地(科普知识大博览)

    开发地球最后的处女地(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友生敌死

    友生敌死

    是友者和睦共处,是敌者刀兵相见。投我者兄弟长存,反我者灰飞烟灭。我可负人,谁敢负我?==============================================================================================新手写作,希望各位朋友给予宝贵的意见和支持,谢谢大家。YY交流频道:18333266
  • 快穿之隐藏boss看过来

    快穿之隐藏boss看过来

    隐藏boss追着葵花进入一个又一个的世界,陪聊、陪任务、陪虐渣以及甜蜜蜜的腻。
  • 月光旋梯

    月光旋梯

    本书是诗集。是邓叶艳的诗歌作品集,作品辑录了诗人2005年到2011年的117首诗歌作品。诗歌文字优美,语言流畅,诗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有比较深的意向性思维,给人余味不尽的想象空间。
  • 人生的法则:你的心,决定你的世界

    人生的法则:你的心,决定你的世界

    本书通过对圣经的解读,揭示了通往美好生活的心灵法则,你的心决定你的世界,它告诉我们如何摆脱消极思维模式,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拥有只看到真善美一面的“独眼”,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善,这样的人生便会无敌!相信这本书一定会使你的心态、生活发生重大改变。
  • 命定

    命定

    《命定》描写的是藏族军人参加远征军,与汉族人民一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在充满浓郁的康巴风情和藏传佛教习俗的背景之下,两个康巴汉子在命运的驱使下一步步走向了抗战前线。这两个令人赞叹的康巴汉子,用自己朴实平凡的行为,告知了世人关于信仰、生命、爱情、友情、亲情的真谛所在。
  • 田园修仙

    田园修仙

    徐青是一个华夏国南方一省城的一个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没有工作只能回家务农,本以为他这一辈子都会这样过了,可是一场大雨从些改变了他的生活,他也从些走上了一条别人从未走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