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27500000012

第12章 做人之道,最贵在真(2)

除此之外,为人要尽力而为,还要从内在要求自己做一个认真的人。有所思,才会有所动。不然,内心没有这个想法,也是难以躬身去践行的。

但是,世人常以“人心叵测”为宥,见到需要帮助的人,却终究成为众人之中的过客。即便是亲戚朋友,亦如此。这时候,世态炎凉是人们最深的感触。事实上,人生于世,助人是件快乐的事。“人间情,不分天南地北,暖你暖我;献爱心,莫谈贫富‘贵贱’,人人可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献给他人一份爱心,留给自己一份春天。”

所以说,人生中,我们要做一个真诚的人,处世为人,必须尽力而为。而这,也正是梁先生留给我们的人生之智慧。

做人要有的一种人生态度:郑重

梁先生语录:

第三种人生态度,可以用“郑重”二字以表示之。郑重态度,又可分为两层来说:其一,为不反观自己时——向外用力;其二,为回头看自家时——向内用力。

梁先生用三分法,将人生的态度分为追求,厌离和郑重三种。前两种浅显易懂。追求的对象很明确,是物,譬如名利。厌离强调的是人对自身和人间的看法。而郑重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对此,梁先生从内外两层来阐释郑重这一人生态度。从外来看,郑重是对崭新生活的一种认真探究,如儿童般天真烂漫。这时候,人们不回头去看来时的路,“真者真切,天者天然,即顺从其生命之自然流行也”。也就是说,不反观自己,因此是非、得失、去留,几乎全然不管。只往前看,不断发现新事物,获得生活的惊喜与奇趣。

而从内看,郑重是反回头来看生活,进而吸取经验教训,“自觉地尽力量去生活”,所谓“往者可鉴,来者可追”,说的也就是这个意味。这样的生活态度,就不是如儿童般“将其生活放在当下,无前无后,一心一意,绝不知道回头反看,一味听从于生命之自然的发挥,几与向前逐求差不多少”,而是对生活的重新审视。譬如儒家强调“正心诚意”“慎独”“仁义”“忠恕”等,这就是要人清楚地自觉地去开辟更好的生活。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从“向内用力”解释,还是从“向外用力”解释,梁先生所要强调的无非一个字:真。

何以见得?在清楚地阐释完“郑重”的含义之后,梁先生进一步指出:“郑重是道德的路,而厌离则为宗教的路。”这话好理解,凡尘中人,为何要选择遁入空门?“看破红尘”一词道破天机。现实总差强人意,甚至常常不遂人愿。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对现实又无可奈何,于是选择出世。比如出家,隐居。我们不能说,这是“不真”的表现。相反,很多时候,这是保持自己本真的上计。因此,世人无不赞美陶渊明。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终究带有逃逸的意味。这也正是梁先生由出世转为入世的缘由。

所以说,真,要贵在诚。所谓诚,便如《大学》中所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始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处世要如此,为人更当如此,因此,梁先生较为推崇“郑重”的人生态度。因为不论是从内看,还是向外看,郑重都是积极面对现实,把心放在生活当中的人生态度。这样一来,人们便能活在当下的生活之中,做真实的自己。不是幻想超脱,更不是一味地退缩与躲避,奢求世外桃源的良辰美景。

人生于世,若要做真实的自己,须得郑重对待生活。有了真实的自己,才能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可,才能让自己在人群中安身立命。若不然,就只能在幻想中成全自己的孤胆英雄之梦。

那么,采用郑重的人生态度,我们如何成就真实的自我呢?

其一,当我们不反观自己,即向外用力时,我们不妨回到儿童时期,那时候我们无忧无虑,对一切都很好奇,充满兴趣,从不活在记忆中,也不为来时路上的种种而忧恼,而伤神。生活中,若要郑重,须得有所憧憬,有所追求,有所发现,“将全副精神照顾当下”。比如,眼前摆着美食,却因为思念从前,而食之无味。按理说,应当让自己处于享受美食的快意之中,这才是真实的自己。若是我们能如儿童般天真烂漫,那么,就不难郑重于生活中当下的美和来时的美,一切顺其自然,而非沉溺于过去的沉重与苦闷。

其二,当我们反观自己,即向内用力时,梁先生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发挥郑重”。比如儒家的“慎独”“忠恕”等,正是向内不断改变自己、内化自己、完善自我,以便让自己能更加自觉地、尽力地去开创美好生活的表现。可以说,这才是真正成就真实的自我的途径。

不论如何,人生于世,处世为人终究得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要郑重地对待生活,才能成就真实的自己。不然,要么被困在追名逐利的樊笼中,要么走向另一个极端——出世。风景如画,生活如此精彩,最好的选择莫过于郑重。郑重中方可造就真实的自我。有了真实的自我,处世为人,才能以诚相待,而非虚情假意。而这,正是观摩梁先生的人生观所得到的做人的智慧。

身处世间,寻求做人之道,成就真实的自我,不如仔细地品味梁先生的《人生的三种态度》吧。

与人和谐相处,做人才痛快漂亮

梁先生语录:

所谓人生的艺术,就是会让生命和谐,会作人,作得痛快漂亮。凡是一个人在他生命某一点上,值得旁人看见佩服、点头、崇拜及感动的,就因他在这个地方,生命流露精彩,这与写字画画唱戏作诗作文等作到好处差不多。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类历史上就新添了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那就是做人。人生在世,与人相处是必修之课,其中的道理说不尽,道不完。可以说,处世为人是人类毕生的事业。无数事实已表明,只有深谙做人的道理,懂得做人的人,才能终有所成,如鱼得水。否则,处处碰壁是常见的,而人生缺少出路也是普遍现象。

所以说,人生中,是否通透做人的道理,能否与人为善,与人和谐相处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甚至可以说,命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做人的技巧。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要与他人友好、和谐相处,有众多的方式与诀窍,其中不容忽略的一个便是真诚。

肯特·基思在《似非而是》中说:“这个世界对你来说是不可理喻的,那么你是对的,它真的是不可理喻!”不可否认,人生几十年,我们可能会遇到众多让自己失望的人,因为这些人,我们可能会受到某些伤害,甚至会失去对生活的希望与信心,但是,不能因此而放弃“坦诚待人”的原则。

打个比方来说,坦诚就好比是一束光,贵在其透,其真,其明。而虚伪就好比是一个表面完好无损实则暗藏深渊的陷阱。人生于世,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前者才是我们的选择。因为坦诚相待,凸显心之“真味”,实而不虚。历来这是为人们所称颂和推崇的处世为人的方式。而后者,是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根源之一。

梁先生主张生命的和谐。他认为,人生于世,若是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那是因为自身道德修为不够。的确,为人不坦诚,不正是道德上的一种缺失吗?

无数事实表明,人与人之间相处,坦诚相待才是持续友好与和谐关系的根本。试问,人与人之间若是做不到和谐、坦诚相待,那怎么能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所谓“人无信而不立”,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再者,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若是不能真诚相处,那么从何去客观地了解对方?又怎么能给彼此一个客观的评价?相反,只能是片面之见。这样的人,是难以拥有真正的朋友的。因其不真,所以不值得。

关于这一点,梁先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有人曾说梁漱溟想“升官发财”“一贯反动”,但是梁先生并不介意,也不因此而改变对对方的看法。正因为他们彼此能坦诚相处,所以,即便是有一时的误会,也不会因之而影响对对方的客观认识。相反,能坚持全面的认识评价对方。这是梁先生坦诚为人的表现。

可以说,梁先生一生纵然狂傲,但是,处世为人,他始终都不缺其本真。所以他才能与人和谐相处。“文革”中,梁先生受的罪比较少,据其子说:“这得益于父亲的品格。”其中,梁先生为人中的“真”不正是其品格中的一部分吗?

所以说,不论是眼下,还是出于长远的考虑,要与人和谐相处,让自己的为人痛快漂亮,都应当做一个真诚的人。穿着铠甲可能会避免很多的伤害,但事实上,很多时候,这是虚伪的表现。更多的时候,这是不信任的表现。而这,不正是致使人与人之间产生隔膜与距离的罪魁祸首吗?

香港首富李嘉诚在创业初期资金非常有限。一次,一个外商想向李嘉诚大量订货,条件是必须有一个富裕的厂商为李嘉诚担保。但是,费尽周折,李嘉诚也没有找到愿意为他担保的保人。无奈,李嘉诚只好对外商据实相告。外商见他为人真诚,于是决定破例立即与他签约。但李嘉诚却说:“承蒙先生对我如此信任,我感激不尽,但我还是不能和您签约,因为我的资金真的有限。”外商听了,更加佩服他的为人,不但签了订单,还预付了货款。

最终还是李嘉诚的真诚帮助了他自己。可见,一个真诚的人,才能让人信任,才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商场如战场,但是,也少不了与人相处这一环。生活中,更是如此。

因此,人生于世,与人相处,求达和谐,真诚不可缺。只有坦诚相待,捧出真心,才能让自己的为人痛快漂亮。否则,将处于隔膜的阴影之中,暗无天日。人与人之间难以和谐相处,人间也少有真情。

做人要讲信用

梁先生语录:

中国文化的最大特征是“人与人相与之情厚”,就是说人和人在一起感情非常深厚,而这种感情的深厚是以信用作为基础的。

《诗经》说:“与国人交,止于信。”它的意思是说: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中还有类似的句子,比如:“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无不在强调一个“信”字。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生于世,但凡与人相处,无不需要讲信用。“人无信而不立”。讲信用,可以说是最基本的为人准则。更主要的是,一个不讲信用的人,难以让他人认可自己是个真诚的人。这样的人,要得到他人的信任与认可是极难的。

何以见得?

人生中,毫不夸张地说:“诚信三冬暖,失信三伏寒”。试想,一个不讲信用的人,一个总是言而无信的人,谁愿意相信他?拿个人来说,“狼来了”的故事与“烽火戏诸侯”的故事都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不然,轻则可能失信,重则可能丧失自己的身家性命。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个人的真诚度与讲不讲信用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人生中,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做一个真诚的人,就必须时刻要求自己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关于这一点,梁先生认为:“朋友相信到什么程度,关系的深浅便到什么程度。”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不仅朋友之间是如此,即便是泛泛之交之间、陌生人之间也是如此。而从反面来看,这句话也是成立的,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亲疏、深浅,会影响彼此间的信任度。

范式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他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当时,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访你的父母,咱们叙叙旧。于是约好了日期。时光飞逝,两年之约一晃就到了,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道:“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能保证他一定会来?”张劭回答说:“母亲,我们朝夕相处多年,情同手足。我深知范式的为人,他是一个讲信用的人,无论如何,他一定不会违约的。”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如约而至。两人相见甚欢,一起饮酒,尽欢而别。

正是因为张、范两人情深义重,所以,张对范极为信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正是因为范式向来讲信用,言而有信,为人真诚的缘故。试想,若范式是一个不讲信用,虚伪之人,张劭会如此笃定地相信他吗?

所以说,人生几十年,做人之道,讲信用是不可或缺的。信者自立,其真自见。

据说,最初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这样的情况不复出现。有许多外国游人经常来这一带观光旅游,特别是日本人。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花钱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走了3个多小时的路,终于给他们买到了啤酒。第二天,这个少年自告奋勇地说要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是这次,少年直到第三天下午都还没回来。大家见状,都认为那个少年“携款潜逃”了。第三天夜里,这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能买到4瓶啤酒,为了如数地买回啤酒,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又买到了另外6瓶。但是急着赶回来,路上不小心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剩下的钱。这让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感动。自此,很多外国人听了这个故事之后都到这儿来旅游。

同类推荐
  • 做人必须有的9张底牌

    做人必须有的9张底牌

    “人生百态,各有千秋。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们该如何对待?本书以浅显易懂的说明文字为纲,以生动深刻的智慧故事为辅,二者彼此释义,互为表里,为读者展现诸多为人处世的诀窍和方法。阅读本书,既能领略古人的成功智慧,也能感受今人的处世风采,更能激活思维,让读者领悟到成功者的处世真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研究了无数以前的牌局,经过选矿、淘洗、熔炼等各道工序,终于形成了今天奉献到读者们案前的这块纯金,希望给正处于迷途中的读者以启发和帮助,希望给将要步入社会的读者以指引和借鉴。”
  • 职业的晋升(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职业的晋升(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本书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故事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第一种本领是能说会道

    第一种本领是能说会道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谈吐方式和讲话技巧。书中内容分三编:上编,能说会道的本事是练出来的;中编,用口才打造你的人脉;下编,把“能说会道”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 快乐的人生(智慧必读丛书)

    快乐的人生(智慧必读丛书)

    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把锁,锁住一切贪欲与私念,这样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才会光明磊落,一旦随意打开它,那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锁住?放下心中的锁,你就为自己的心灵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空。
  • 谁说你懂为人处世

    谁说你懂为人处世

    本书介绍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主要内容包括:低调做人才是处世的高手、保护好自己是处世之道的基本要求、说话能力决定处世水平、不要小瞧你所遇到的任何人、给人留面子自己才会有面子、善交朋友比多交朋友重要、不可忽略为人处世中的社交细节等。
热门推荐
  • 想著你抱著她愛著誰

    想著你抱著她愛著誰

    這是一本略帶傷感的故事……讲述一段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爱情前的诱惑;爱情中的恐惧;爱情后的失落……。让读者在言情小说里,流着自己的眼泪,这才是言情小说创作的成功标准。还有人这么经典地写道:“言情小说对于未恋爱的人来说是向往;对于恋爱中的人来说是经书;对于失恋的人来说是痛苦的回忆;对于幸福的人来说是消遣;对于作者来说它只是为了赚人眼泪。
  • 封印之被封印的少年(下册)

    封印之被封印的少年(下册)

    在封印之中诞生,在封印之中成长,是作茧自缚吗?还是只为破茧而出那一刻的美丽与辉煌。他诞生于贤者的故乡,立志成为一名伟大的贤者。走遍了战乱的大陆,只为了找寻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他只会魔法,不会武功。正如世间所有的人一样,他并不完美。然而即使仅有魔法,只要用心,只要付出,也有完美的招式,也有以弱胜强的快意,也有四两拔千斤的巧妙。
  • 不朽神格

    不朽神格

    神威如狱,一念即可崩毁天地。一滴血,方可造就出一个纵横天下的绝世强者。一把剑,便可破开虚无,开辟一片天地。一个人,融合了那滴血,持有了那把剑。一段征程,浴血悲歌,由此而始……
  • 唯有深海与你同眠

    唯有深海与你同眠

    苏予唯的男友江裴突然失踪,无助的予唯开始踏上漫漫寻人路。此时,她遇到了金融才俊黎昕臣。黎昕臣对独立坚强的苏予唯产生好感,在寻人的路上,予唯遭遇种种挫折,无一不是黎昕臣向她伸出了援手。后来予唯慢慢知道了这些劫难背后的阴谋,同时她得知了黎昕臣深不可测的家庭背景,于是自卑的她选择独自离开。一个月之后,江裴打听到予唯在山区里支教,同时得知,黎昕臣在去往山区的路上,遭遇了泥石流……
  • 丰臣秀吉(一)

    丰臣秀吉(一)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怎样理解和运用财务数据

    怎样理解和运用财务数据

    本书共二十章,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数据信息平台是企业管理的最佳平台;资产负债表:企业家底状况;经济活动与资金周转;资产负债表是怎样记录业务活动、报表附注:报表的补充说明;决策未来:预测财务数据分析等。
  • 不学成才

    不学成才

    一个平凡的人,一直不以为然,得过且过。然而女友的离去,使她心灰意冷,在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后,他的身体里,貌似多了一个人,不,应该是一个灵魂!从此以后,平庸的生命也变得不再普通,从小无人提起的身世,也渐渐浮出水面……
  • 春秋繁露义证

    春秋繁露义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剑自然

    神剑自然

    “为什么老天如此折磨我?给了我残缺的本命器,受尽了耻辱,到头来,我却这么窝囊的死去。我真的不甘心啊!”“爷爷为我取名为‘自然’,就是想让我的一切都顺其自然,可这一切都让它顺其自然吗?如果还有机会让我活下去,我一定要逆天而行!”一个天资绝越的徐家少爷如何演绎他不屈天命的人生!
  • 婉若清风

    婉若清风

    “小乔姑娘,你可知这世上并无回头之路。”“段太子,这道理我恐怕再清楚不过。”传世重生下成了将军府二小姐,一面又是公子霍青。那年春宴遇见了大理段太子,茶楼邂逅公子沈帧,无意救下的越无畏。一边装闲散一边在皇室谋得净土。到底何去何从?“我只是一个女子,我只问过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