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98100000012

第12章 论法门

凡是想证明佛法的,须先修学,修学最快是从禅定开始。

修行必须先从有相上开始,到无相为成就,最高的境界就是即相而离相。不先有相,哪里会有离相之说,又岂能证到实相之果呢?

密宗中的观想,乃是用心理的力量影响生理,使之起变化,从而达到某种境界。有气通的感觉即是不通。真通是没有气通的感觉的。

通过禅定把生命力升华到顶点,并能离开身体,也即所谓的“出神入化”,进而方能开悟。

密宗、禅宗乃至所有的法门都不外乎从意识上下手。观想、参话头、念咒语……都是意识的作用,在唯识学上称为“作意”。无意识则无佛可成,也无众生可度,最后的成就又是转识成智。

道家、密宗是从身体上下手,更注重意识的修炼,修气脉的开始,首先就是作意。参禅、止观虽然不从身体上下手,但也从作意开始,只要专心致志地作意下去,就会成功。

参禅是从行门入手,也即先修后悟。止观是从慧门入手,也即先悟后修。若在理论上解悟后,再用能观之智,去观所观之境,能所双运才能证悟佛果。

如来禅是边修边悟,祖师禅则是悟后再去做功夫;祖师禅多为契理,如来禅契理又契机。契理契机者为经,契理不契机者为语录,契机不契理者叫做歪理邪说(理是理论,机是时代)。

念经、念咒语、结手印、观想,它们的功用与效应都一样,和给电视电视机安置天线,使电视机具有接收的功能,并与电视台接通是一个道理。而十指是与五脏相通的,人体发出的音又和宇宙相通,通过观想,结手印,和念咒时音频的振动,即可把自身的信息发送出去,也可接收到宇宙的信息。结手印和观想并非是密宗或道家发明的,而是有人类的那一天就已经发明了。古人没有语言,交流的方式便是依音波的频率振动而起共鸣。人类由于不修行,退化以后,便发明了文字语言。今天从文字上还可以找到天音,如“嗡”字便是。

咒语中的音波频率与大自然最易沟通,咒语的发音本身就是模拟宇宙的声音,所以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相应。音波在人体而言,能激起每一个细胞的飞舞。光有光波,味有味波,音有音波,想也有想波。如果音没有波,为什么人听到音乐便会自然地扭动身体,跳出各种各样的舞姿呢?亲人之间的思念便是想波的共鸣,故此会有感应一说。目前人类的现代音乐只有七个音符,而古代的宗教音乐至少有十个以上的音符,每一个音符代表一个不同的音阶,在人体与每一个意识层次起共鸣。为什么有些音乐人们一听便容易兴奋,或焦躁,或愤怒,或轻安,或欲睡眠……而宗教音乐一听便会清净下来,容易入定呢?

密咒就是宇宙之音,念得准确容易使自身的信息能量和宇宙沟通,并获得更大的能量,同时有助于疏通气脉,深入禅定,启发自身的神通,从而达到佛境。

禅是透彻的心理学。禅符合宗教逻辑,但不符合哲学中的逻辑。宗教中的逻辑与哲学中的逻辑有本质上的区别。宗教中的逻辑符合心灵,但不符合头脑。哲学中的逻辑符合头脑,但不符合心灵。此逻辑非彼逻辑,此哲学(宗教)又非彼哲学。由于语言文字的缺乏,宗教的逻辑与哲学也和社会上的逻辑与哲学使用相同的字眼,但两家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再者,宗教中所讲的爱与社会上所讲的爱也有本质上的区别,但由于语言文字的缺乏,不得不使用同一个字眼。尤其是禅定中的喜悦,没有一个字眼配得上描绘和形容那种境界,再怎么斟词酌句,挑选文字,最多也只能接近那个奥秘——道。

开脉不属于开悟。健康人的脉一直都是开着的,也无须再开。身体有病的人,在修到某个阶段才会有脉开的感觉。开悟是一件不能制定的事,一切准备工作都不能迫使你开悟,但是努力是需要的,惟有通过努力,才知道无需努力,无需努力也正是努力的结果,也即通过“观、行、照、度”四个阶段的努力,进入“空、无”两个无需努力的阶段。前四个阶段是你在邀请“客人”,五六两个阶段是放弃努力,耐心等待,来与不来则由客人决定。事实上你的邀请函(观行照度)发出以后,客人今天不来,明天、后天,早晚总会来。它一直渴望与你会面,只是被你那频频发出的、堆积如山、乱七八糟的邀请函给弄糊涂了,搞不清你是真请,还是假请(意为今天拜这个师,明天又修那个法)。

上下五千年形成了八万四千法门,不外乎就两个字:“能所”。能修的是心,所修的是法门。任何法门能修的都是心,“所”仅是个配角,仅是根拐杖。因为心不能安,不能独立,所以才要一个“所”来配合。能所双空才能入道,有能照的心和所照的境存在,仍然是在门外边。只有在能所都消失的这一瞬间,“他”才会发生,此时,知者和被知者没了,照者和被照者没了,没了是因为“他”发生了,“他”发生了才没了,就在这一瞬间,就在这一刹那,达成一切。

用眼为看,用心为观。看还是属于头脑的部分,还有思维存在。观则属于心灵方面,头脑已停止了思维。观着一个东西进入了忘我的状态,观者和被观者都不存在了,也即头脑不工作了,在这个瞬间会产生一个蜕变,那个本来的东西才出现,才开始工作。接近观的境界时,有点发呆,有点白痴,一旦真正和观接上后则是:一张明镜览天下,惟见日日如中秋。此时才能离开师父,依法而修。下一步就不是师父能帮得上的了,必须自己走。

人的生命只存在于一呼一吸之间,能吸不能呼意味着生命还可以延续,能呼不能吸则意味着即将死亡。气的吸入意味着再生,能生,还有活力。气的呼出意味着死亡,意味着内脏已经没有能力接受能量。吸入的是生命,呼出的是死亡。

“嗡”音在人体而言属于头部;“嘎”音在人体属于中部,也即内脏;“吽”音在人体属于下部,也即丹田,或叫性中心,对物理世间而言属于地音。无论哪一个咒语,咒语中的哪一个字,都是用一呼一吸来念诵。而在每一个呼吸之间有一个短暂的空隙,也即空白,既没有呼,也没有吸,此时你在干什么?成了白痴,在浪费生命!若“他”能在这个空隙中发生——事实上开悟成道都是在这个中间发生与达成——前念过去了,也即灭了,后念还未生起,中间进了去,就进去了。若没进去,就在下一个呼吸间吧!如何延长中间的空?吸气的时候吸入丹田,把身体吸满,中间停数秒钟最好。呼气的时候把体内的气全呼出去,心念随着呼吸走进走出,也即“心息合一”就得神通,就能打开脉结。不要气还在嘴边,心念已跑到丹田,更不要气从嘴里呼完了,心念还停留在丹田,要让气和意识形成一体进进出出。

常人的呼吸是,气吸到喉头就呼出去了;好一些的是吸到胸腔就呼出去了。长期修炼的人,吸入小腹(丹田)以后才往外呼。圣人是把气吸到脚上,让气充满了脚以后,才往外呼。圣人的呼吸别说是停留数秒钟了,完全可以随意控制。如此练习,将可达到:既不呼,也不吸,呼吸停止——这个时候就是你的本来面目显现的时候。以上所说不是道,仅是个没有方法的方法,从这个方法进入以后才是道。

所有的生命都能彼此互通,从本质上讲,生命本身就是互连的,只是有些生命的觉知迟钝一些而已。人的觉知不仅灵敏,而且内在的潜能要超过所有其他生命的潜能。处在三摩地中的行者就是发挥了这种潜能,再通过这种潜能与宇宙中所有的生命沟通。与其他生命沟通就是与自己沟通,所有的生命就是自己法身的显现。六道众生皆具有三身,只是还停在沉睡的状态中而已。

关闭你所有的感官(也即六根),将意识集中于眉间,将生命之光提升至顶轮,并结合意识把它抛向虚空中去,与宇宙中的万物融为一体,长此以往,三身将会显现。

同类推荐
  •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浮躁的世俗生活,难得安心的生活现状做了有说服力的劝导。 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有些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要有创造力,发自信心。是值得一读的人生励志书,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 量子佛学

    量子佛学

    量子佛学将对以下内容作出论述:一、命运真的存在吗?如何改变命运?二、人生真如梦境一样是虚幻的吗?一个人活着的生命意义究竟是什么?三、到底是心在脑中,还是脑也无非是心中一物?终极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四、灵魂真的存在吗?为什么是“无我”的?这与灵魂是否存在有什么关系?五、如何悟道?涅槃境界究竟在哪里?又如何证入涅槃?六、真正修入禅定到底入的是什么?真实入定境界到底是什么感觉?如何入定?入定的基本步骤和细节是什么?七、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六祖慧能因“见性“而悟道,那么如何见性?见性是见什么?如何通过量子佛学方式快速见性?本书将以前所未有的科学方式,让你直趋明心见性和顿悟佛学实相。
  • 往事百语(三)

    往事百语(三)

    回想我的一生,曲折多变,苦难连连,往往因为长辈的一句话,或是师友的一句话,若有所悟,牢记在心,继而活用,成为我一生待人处世的格言,从其中得到了无尽的般若宝藏。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仍能坚忍不拔,无怨无悔。令我深深体会一句话所散发的力量。
  •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内心的丰盈富足会成为一种能量,给人带来源源不断的幸福。本书以佛门智慧为指引,引领人们从做人、做事、行善、经营财富和名利、经营情感等方面平衡身心,迎接富足,并在富足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财富观和爱情观的引导下,用智慧处理生活,让内心达到健康、充实的状态,让幸福不请自来。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热门推荐
  • 周易

    周易

    《周易》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本书将《周易》的六十四卦分别予以详细解读,每卦独立自成一体,各节皆有原文、译文、启示,每卦之后附有中外著名事例,以期深化理解,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 新诗观止

    新诗观止

    收胡适、鲁迅、郭沫若、李大钊、藏克家、俞平伯、柔石、艾青、流沙河等作家诗作200多首。
  • 乱世神创

    乱世神创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刀锋之白虎傲啸

    刀锋之白虎傲啸

    主角龙城在一个机缘巧合下,和自己所厌恶的刀进入了一个人和武器共存的世界,每个人都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神兵利器,通过不断地战斗,开始明白手中那把刀的意义,也开始改变对那把刀的感觉。
  • 逆天伐魔

    逆天伐魔

    上古时期,天道大变,道境以上强者神秘消失,问茫茫仙途,路在何方?无尽魔窟深处是谁在嘶吼?太玄道塔有何隐秘?神秘的雾隐神朝因何衰落?上古禁忌种族究竟去了何方?天道为何大变?……百万年后,身染魔煞的萧羽,为寻破解之法,一路扶摇直上,渐渐探得上古隐秘……“那胖子,经书是我的,给我放下……”“那淫贼,美人是我的,给我放下……”“那魔女,你也是我的,给我住腿……”萧羽:“六儿,魔乱世,仙挡道,前路坎坷,当何如?”六耳魔猴:“挡吾道者,皆为魔,通通镇压,一脚送他们去轮回,即便天道阻挡,也逆了它!”萧羽:“好主意,走,跟我一起,逆天伐魔……”
  • 夏天的约定

    夏天的约定

    夏天,是他们相遇的季节。漫天的薰衣草,在夏风之中,道尽了一祭的流落!秋天,是他们错过的季节。同是漫天的薰衣草,萧瑟的秋景,又多了一些凄凉!究竟是谁,将那根脆弱的红线狠狠地扯断?最终,当我放开了你的手,看着你决绝离开的背影。我可曾告诉过你,我爱你,很爱很爱。
  • 狼性:强者的博弈生存法则

    狼性:强者的博弈生存法则

    《狼性:强者的博弈生存法则》简介:在自然界残酷的竞争中。狼族凭借坚韧、顽强、忠诚、合作、牺牲等最优秀的个体素质与最卓越的团队精神,成为最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种群,成为个性张扬的强者。它们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战斗,与身强力壮的狮虎战斗,与荷枪实弹的人类战斗,在自然界的竞争中始终牢牢占据着强者的地位,从而雄行天下。西武编著的《狼性:强者的博弈生存法则》通过对狼的优秀素质和卓越精神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一个人如果拥有狼的这咎素质,则他强大的力量足以令任何对手恐惧,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一个团队如果具有了狼的这种精神,那它将无往而不胜,创造出巨大的辉煌。
  • 王者荣耀之纵横天下

    王者荣耀之纵横天下

    他,曾经是国服第一强者,打爆美服,吊打韩服!因一次事故失去了记忆,重回高中校园。当,叶天拿上手机的那一刻开始,他要完成未完成的使命,要让华国站在王者荣耀电竞的金字塔顶端!游戏不是他的本领,因为他的体内有一本混沌遗书,透视眼,玄学医术,还有龙魂诀,以及神秘的龙魂血脉……清纯校花,美女老师,温柔女总裁,一个个都追着叶天……拳打富二代,脚踢高富帅!还有谁不服?
  • 瑶光女仙

    瑶光女仙

    战神之女,天赋绝绝,痴恋炎帝,为爱入魔。历经千余年,为他打江山,陪他入金宫,甚至牺牲自己的仙体堕仙入魔。却不料他的怀中已另有美人,留给她的只有嫌弃鄙夷的眼神。储瑶光怎么也想不到,曾经的患难与共,相互扶持,不过是一场阴谋之下的笑话!战神血脉,入火流,屠魔剑出。储瑶光发誓:如予重来,必将毁之……
  •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