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98000000006

第6章 随境能出入,方为自在人

2008年3月7日

问:修行是否一定要吃素,不能结婚?

师:你不要认为是这些决定你成佛不成佛,开悟不开悟。这种想法是错的。吃素、独身是我们汉传佛教的规定。藏传佛教,他们吃肉,结婚,但是照样成就啊。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有些人可能一吃肉,一结婚,就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了。佛祖看我们的根器不够,所以干脆不让我们沾染,怕我们一沾就出不来了。本来宗教是讲节欲的,由于我们过分宣传,就变成禁欲了。但你们作为居士,比如说你是做丈夫,或者是做妻子的,要尽你们的责任。你们也不能违背你们的道啊。

问:什么是圆满?

师:关键是你心中对圆满的理念是什么,标准是什么。就像有的人说:“哎呀,我的事业何时能圆满?何时能成功?”请问你给自己定的事业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我事业成功的标准是当一个讲法的和尚,那我的事业已经圆满了。所以要看你的层次、你的心态、你的取舍。如果你的内心圆满,你看什么都圆满,看每个人都是你的师父,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你学习的东西。你不必抛弃你身边的善知识,跑千里万里去找师父。其实,我们身边每一个人都有闪光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佛教讲:“能出能入,随处应化。”道是能出能入的,能出能入的就是道。佛门里面不是讲随缘应化吗?不是讲你需要以什么样的形象、什么样的身份得度,菩萨就以什么样的形象、什么样的身份来度你吗?

有一次我们讨论“什么叫正知正见”,大家各抒己见,最后我说:“你带着觉照做任何事情,都是正知正见;你丢掉了觉照做任何事情,都是邪知邪见。”觉是觉察,照是照顾。有的人不能觉察,但能照顾,你提醒了他,你就成了他的觉。有的人能觉察,但意志薄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他有这个觉,但不能照。有的人既不能觉察,也不能照顾。有的人既能觉察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能照顾自己的言行举止,这就叫做能觉能照,这就是佛菩萨。

人也分这四个层次。

问: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于是就有了教外别传之始。这个“教外别传”是什么意思呢?

师:引用世俗的一句话就是:不遇知音不开口,不逢剑客不呈剑。你是外行,我跟你说了也没用——对牛弹琴,我传法给你也是白费时间。被传者要能和传者相应。所谓的“相应”,你我具备同样的素质,是一个层次。才能相应。如果是同一个层次,已经相应了,不传也传了。“教外别传”还有另一层意思,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风格去传。你要是用同一种形式传给在座的每一个人,可能有的人有感受,有的人没反应。所以佛教传法的形式很多:有的是用香板传;有的是把徒弟推出去,以断绝师徒关系的方式传;有的是师父以死来唤醒徒弟……就像船子德成传法的时候,跳到水里淹死了。他的徒弟非常悲痛,师父的死触动了他的心灵,他马上把师父那几年的所作所为所言回忆,反省了几遍,然后豁然开悟。所以传法的方式很多。

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呢?因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态、不同的状态下,要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才有用,才有效。所以佛教才有八万四千法门。为什么需要这么多法门呢?因为众生有千千万万种。

问:您28号晚上的那个开示,放的那首音乐,我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在下面谈论您这个开示,都不太懂。当时听那首音乐,什么样的感觉才是对的呢?

师:那天晚上不是讲得很清楚吗?你相应也对,不相应也对;你有感觉也对,没感觉也对;你感觉好也对,感觉不好也对。你的回答代表了你的层次,代表了你的风格、品质和为人。这就是佛教讲的“行履乃功夫”。也就是你一开口,一做事,就可以看出你的素质、你的品质,你有没有功夫,你的功夫是深是浅。

你关起门来不出去,可能看不出你的功夫;你不说话,就不会说错话;不做事,就不会做错事。但是,佛教讲要起用,要为众生所用。离开了众生,佛法就不存在了。所以修行人一定要开口讲话,一定要出来做事,不能因为害怕自己没有能力,没有功夫,就不讲话,不做事。

过去佛教里面有一个方法:你来问我法,我不是不教你,我也教,但首先我要问你一句,听听你的回答,看看你是什么层次。比如我说:“蓝天一柱。”你对得上,我就讲第二句;对不上,我扭头就走,叫你去念佛,去打坐,去种菜。我们不是一个层次的人,怎么能相应呢?没办法相应,对牛弹琴,我说东,你说西。

在过去,如果你问一个禅师问题,禅师都慈悲,不会不答,但他会先扔几块探路石,了解你的层次。比如你问:“拜佛要怎么拜?”我说:“大殿里烧香了没有?”你可能会想:“哎,这个万行怎么搞的,我问东,他答西?”实际上是你不明白我的意思。如果你明白,我们就继续谈;不明白,我就会说:“你去好好种菜,好好烧火做饭,好好念佛,好好烧香……”。

对佛法,好多人都不理解。有的人跑了几千里来问我:“师父,我是烧三支香对,还是烧一支香对?”、“是早上诵楞严咒对,还是晚上诵楞严咒对?”我知道这个问题对你来说至关重要,你相信万行,别人的话你不相信,我能理解。可是,站在我的立场来讲,这不是个问题。如果你问一点道上的东西,还值得回答,因为它确实是个问题,我还会欢喜。但是有的人问的并不是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这么做其实是一种我执,他认为这个问题只有万行的回答才是对的,别人的回答都是错的。而且这些问题如果他自己坐下来去思考,去分析判断,就能找到答案。可是他已经习惯了有疑必问,从不思考。

佛门里面有问必答的师父不是好师父。你问十个问题,我回答你两个,这对你已经够慈悲了。你问十个问题,我回答你十个,那是害了你,使你不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如果你问我十个问题,我回答你一个,然后我再返回给你十个问题,就像你本来挑了一百斤的担子,我再给你一百斤的担子压你。一压,你就会反省,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问:在我大概十六七岁的时候,觉得打坐很好玩,在打坐过程中也出现了好多异象。这几年什么都没有了。是不是重新开始修行,还要走这个过程?

师:还要。修行怎么可能没有境界呢?有了境界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可怕呢?就是因为心理素质没过关。在修行的过程中,不管生理、心理出现什么境界(一般人讲“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现象就是境界),内心都要保持平静,就看着它,让它自然地变化。它变化完之后,你很快就平静下来了。如果它变化,你的心态也跟着它一起变化,那你就出不来了,那就真的是走火入魔了。

什么叫走火入魔?进去出不来就叫走火入魔,你不能做主就叫走火入魔,你出不了功态就叫走火入魔,你进入不了功态也叫走火入魔。就是所谓的“见人要说人话,见鬼要说鬼话”(众笑)。你见了人还在说鬼话,还在说你道里的话,没有出道,就叫走火入魔;你出不了这个道,也入不了那个道,就叫走火入魔。要能随时进入状态,随时走出状态,也就是要能随时出入你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一切都是根据需要而存在,而显现。

问:如果每天诵经,念佛,打坐,观自己的念头,这样能开智慧吗?

师:我不知道你怎么理解观自己的念头,你是怎么理解“观”的?

问:就是看自己的起心动念。我现在的理解是,看自己的起心动念到底是不是从自己的肉身里面出来的,看这个念头是对的还是错的。如果是错的,再看它从哪里生起。

师: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它已经生起了,那你怎么办呢?

问:要是错的,就发一念忏悔心。

师:你每天都是这样,念头产生了就压下去,压下去又产生,产生了又忏悔,每天都在忙着干这个?

问:对,因为每天的念头都很多。

师:你不干正事,每天就忙着干这个!这就叫不务正业(众笑)。“不务正业”这个词也是佛门里的用语。这些念头你不要去管它,你管它干什么?你不需要看着这个念头,压住那个念头,又忏悔这个念头。你只管往前冲,冲过去,那些念头就没有了。一匹马把车拉歪了,一个傻瓜就光推车子,把车子推到中间,结果车还是歪的。一个智慧的人看车子歪了,把马牵到中间,车自然就正了。

一个人坐在那里不用功,和念头打架,心里总想着:“这个念头是善的还是恶的?哎呀,不能起邪念,起了邪念马上要忏悔……”这就叫不务正业,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啊!

同类推荐
  •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原典凡两万余字,以禅宗六祖惠能的生平活动为序,述其形迹、说法及与弟子的机锋对答,共分十品。主旨在宣称人皆白性清净、本有佛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主张自悟自修、无念无住;力倡顿悟说。是禅宗最主要的思想依据;对人们对佛学的诸多困惑予以坚定明确的开释。
  •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是继《降伏其心》之后,于2008年至2010年2月间,万行法师在建寺之余,每晚共修时与四众弟子及信众之间的交流问答,皆是针对弟子们在佛法修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而谈。万行法师坚持“以人为本”,将佛法与深奥的禅理融入生活,让弟子们在“农禅并重”的道风里,在“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的家风下,借人炼心,借事检心,于堂上坐禅,堂下禅做,在工作中修行,修行中工作,在降伏身心的同时,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融入道,在消除自我的同时圆满自我。
  • 听李叔同讲禅

    听李叔同讲禅

    本书系弘一法师李叔同站在红尘之外,反观世俗,多角度认真探讨现实世界人性、心灵、生存、处世、成功等诸多难题的精华之作,作者精心挑选出一个个耐心寻味、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与禅机,蕴涵灵气,是抚平、慰籍生活在喧嚣尘世中人们心录的一剂良药。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热门推荐
  • 我的神级人生

    我的神级人生

    平凡小子萧凡获得神级养成系统从此后他的生活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开始有了很多的身份比如能起死回生的神医,执掌地下势力的神级教父,拥有无数武学的神级武者,风靡全世界的歌神,更是能够吸引无数美女的神级情圣,总而言之他有着无数神级称号。当他登上属于他的神级王座时世界都将为之颤抖。
  • 惟一已逝

    惟一已逝

    惟一:“我不喜欢你。”洛洛:“没关系,我喜欢你就够了。”惟一:“我要结婚了。”洛洛:“没关系,我只要喜欢你就够了。”惟一:“我女儿很想你,你去见见她吧。”洛洛:“好,我马上就去。”
  • 江湖恩怨多:萌主驾到

    江湖恩怨多:萌主驾到

    别人的重生都是公主王妃什么的,为毛到了自己竟然重生成为了一个山贼?既然身为山贼,那么她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是第一次下山打劫她就惹上了江湖上有名的“煞神”,“煞神”不但时时刻刻缠着自己,竟然还厚脸皮的拿着“圣旨”上门提亲,煞神诚恳问:“夫人,你到底怎样才肯与我完婚?”某山贼趾高气昂:“老娘要当武林盟主。”于是乎,在下一届武林大会上,她顺理成章了成为了新一代的“武林萌主”,某山贼最后忍不住泪流满面:我只是随口说说的……
  • 匪王2

    匪王2

    《匪王2》又名《雪峰山剿匪记》,是行销一时的《匪王》的续篇。乱世出英雄,也出土匪。清末民初,湘西匪乱猖獗。张云卿本出身贫苦,因天性不愿做任人欺压的顺民落草为匪。投身绿林后,凭着狠毒与阴险,他拉起一支土匪队伍。在财主梅满娘的资助下,一步步壮大……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因有各种利益集团的冲突和争夺,张云卿最终脱颖而出,成为雄据湘西一域的一代匪王……
  • 桃花眼

    桃花眼

    比桃花运更玄的是桃花眼!婚姻是什么?它算哪根葱?让男人心猿意马?让女人进退两难?花慕容是一个外表坚强内心脆弱的女人,怀孕五个月的时候,惊爆丈夫婚外情,是引产?还是离婚?是做单亲妈妈?还是继续在婚姻里瞌睡装死?而就在双方父母为了孙子的姓氏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花慕容的丈夫在一次外出融资过程中遭遇车祸,她即将临盆,却该如何是好?一直追随着她的那双桃花眼,又能否给她真正的幸福?
  • 陨落异世之绝世红莲

    陨落异世之绝世红莲

    本是仙界并蒂仙莲,无意落入凡间。杨瑾萱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生日礼物是......穿越?!不小心穿越到了古代,没想到粑粑麻麻还都玩起了失踪,和自己一起穿越的双生姐姐也失散了.....身边还有个貌似是杀害前身的大长老......不过自己这身体倒是蛮强悍滴天啦撸,怎么办?当然是,努力修炼,报仇,找回亲人。他甘愿做那红花下的绿叶,帮助她,与她并肩作战,为她遮风挡雨。他们走过金国的紫云沙漠,也探险过木国的恶魔森林;他们在水国接受过爱情的考验,也在火国置之死地而后生;他们穿过土国的地底迷宫,进过蝙蝠岛禁地的时空镜。这世间最美的风景,是有你在我身边。另,还有几对逗比CP出没。他们是负责搞笑的谢谢~敬请期待哦!
  • 先谈婚再说爱

    先谈婚再说爱

    亲眼目睹男友和上司在眼皮底下车震,她拿起手机拨打举报电话,声称有人在行非法交易活动。和男友上司威猛撕架后,悲愤的她一头扎进夜店,悲壮的喝下了高度数洋酒,于是一觉醒来后,她悲催的发现,她爬上了某只的床,悲哀的是,他是她的上上司。
  • 天命仙缘

    天命仙缘

    杨林的天命石上,清楚的刻写着:杨林,本命,66岁。仙命,16岁!看着自己的天命石,杨林实在是想不通。“不是说修仙可以增加寿元吗?为什么别人修仙可以长寿,甚至达到长生永生,而我修仙,却越修命越短?66年的阳寿,修得只剩16年了……”杨林绝望奔泪……
  • 绝色倾城:佣兵倾覆天下

    绝色倾城:佣兵倾覆天下

    她残忍嗜血,冰冷无情,在世人眼里她便是魔,他淡漠无情,如常年冰封的雪山,世人在他眼里不过尘粒。他对她说:“你在,天下无恙,你不在,我便血洗天下,为你陪葬。”她笑:“世人生死与我何干,我只愿与你相望江湖。”那缠绕的发丝,似理不清的结。他与他站在雪山之巅,笑看,乱世繁华。【沂羽谷原创社团出品】(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王爷尽抬爱:独宠美王妃

    王爷尽抬爱:独宠美王妃

    “爷您喝茶。”她殷勤地端着茶杯,“笑靥如花”。“啧,那么烫你故意谋杀?”他俊眸微挑,眼神里满是“我帅我任性”的气焰。“那爷您吃点心?”她放下茶杯,端起点心伸到他面前。“不吃,太甜了腻人。”他闭上眼眸,连瞧都不瞧一眼那些精致可口的点心。“那您热吗我给您扇风。”她咬牙强忍,脸上依旧如沐春风。“我好冷,一点也不热。”他孩子气地推开扇子。“那你想怎样!那么难伺候?你想要什么!”她“啪”的一声甩下扇子心里狠狠地骂他蹬鼻子上脸。——“我想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