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97700000068

第68章 学佛必须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

出家学佛修道确实要看命。你有出家的命,出家就会觉得很轻松,不会觉得是受苦;你没有出家的命,甚至没有学佛的命,学了佛,出了家,就会觉得是一种痛苦。譬如从命理上讲,命里占了辰、戌、丑、未这四个时辰,出家是最好的。因为这四个时辰出生的人,在他的本性里不会感到孤独寂寞。相反,他觉得孤独寂寞是一种享受。而人多、热闹、事情多,他觉得是一种痛苦。

就拿我个人来说,我是辰时出生的,这个时辰出生的人命里孤独。如果我是个俗家人,命里就会犯孤;如果我出了家,就不会感到出家生活很孤独,反而会觉得是一种享受,一种清福。如果不是这个时辰出生的人,譬如是子、午、卯、酉,或者寅、申、巳、亥这八个时辰出生的人,你让他一个人关起门来待在屋子里,他会觉得很痛苦。而辰、戌、丑、未这四个时辰出生的人,真正觉得自由自在时,恰恰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如果你们懂得这套学问,再去了解一下学佛的人,就会发现几乎百分之九十都是这四个时辰出生的。并非不是这四个时辰出生的人就不能出家,寺院里也有许多出家人喜欢热闹,喜欢串寮。但不是这四个时辰出生的人,耐不了孤独寂寞,一个人学佛修道会难以坚持,需要找个同伴。若是有几个人在一起,他就不会觉得孤独。更多的出家人是不喜欢串寮,不喜欢与周围的人接触,甚至两个人都嫌多,就喜欢一个人独处。

学佛,一是要耐得了孤独寂寞,二是要有毅力,不怕麻烦。可是学佛的人都怕麻烦。我说过,怕麻烦最好不要学佛。

如果你不学佛,自己怎么想,就随自己怎么想,自己怎么做,就任自己怎么做。但是学了佛,你就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所想、所做的,内心的每一个起心动念都要觉察到。甚至有些事情,想,不能让自己想;做,更不能让自己做!这是多么微细的工作,大家都愿意做。而世间上的事比学佛简单多了,大家反而不愿意做。简单、粗糙的事都不会做,会做复杂、精细的事吗?

你们穿着僧装,是否感觉到走在大街上,大家都在看着你?如果你不是穿僧装,谁会注意你?穿着这身僧装,走到哪里,大家都把你当师父来恭敬,当活佛一样捧起来,真话听不到,真事见不到。我们出家人常说“恭敬僧宝”,作为“僧宝”,我们做得到位吗?根本不到位!

每一种选择都需要胆识和勇气。就拿小官来说,你现在不穿出家衣服,谁会把你当师父看?谁会向你鞠躬、顶礼?大家根本不会把你当回事!但是,如果你把僧装一穿,马上就成“师父”了,大家见了你都会合掌、鞠躬。你前后真的变了一个人吗?不是,只不过外表有所不同而已。

出家人要看好自己内在的起心动念,要有出离心,而不仅仅是身体出家。在座的出家人是否问过自己:如果我把出家衣服脱掉,到社会上去做事,和我现在穿着这身衣服到社会上去做事,会有什么不同?我想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只有那时候你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看清社会。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初释迦牟尼佛让他的弟子穿“粪扫衣”,出去托钵的原因。

佛当初让信众恭敬他身边的“僧宝”,因为那些僧宝已经是贤圣僧了!而我们现在既非“贤”,也非“圣”,与凡夫根本没有两样。如果拿戒律来检测,我们哪一条也没有守好!但是造化在造人的时候就是这么怪,眼睛长在自己脸上,偏偏看不见自己,却能看见他人。除非内在那只无形的眼睛打开了,才能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看清自己的模样。什么时候大家修到能看见自己了,这时候你不是个圣人,也是个贤人了。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男女老居士省吃简用,买了好多好吃的东西到寺庙里供养三宝。实际上我们和他们有什么区别呢?不就是因为我们穿了这身衣服,否则他们会这样对待我们吗?如果我们真的能严持佛戒,受用他们的东西也就问心无愧了。问题是我们现在都做不到。对于恭敬、供养我们的人来说,他们都能得到福报,都能受用。但对我们来说,就把自己无始以来修得的福报受用光了!

问:我们能不能见性?

师:太容易了!可以说你们在座的都曾经见过性,不是前世,就在今世。只是见性后你们没有把握住,没有继续见性,而是见一下就消失了。所谓修行,是在真正明心见性以后才开始的。在此之前都是为了明心,为了见性,也就是为修行打基础。

问:请问师父,何为见性?

师:我可以用一句偈子回答你:“眼前月不落,东方日又升!”如果你见到这种境界,又理解它的意思,你就已经见性了。既已见性,就知道如何继续修。好多人在刹那间都出现过这种境界,为何不能保持呢?散乱心太重了。

问:师父,一个外星人告诉地球人:“地球上所有的宗教都是错的!”这句话对吗?

师:释佛临终时说:“你们不要认为我说了很多法,实际上我一字未说。如果你们认为我说了法,那是在诽谤我!真正的东西我还没有说到。因为真正的东西已经超越了见、闻、觉、知(但又必须借助于见、闻、觉、知)。能表达出来的,都是有形有相的。”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我讲出来的都不是道,真正的道我还没有讲出来。禅宗讲:“见月通过指,指毕竟不是月,不要把我的指当作月!”

所以你刚才说的这句话既对又不对,它只是针对某个层次的人而言。为什么我们把“三藏十二部”当作金科玉律,而开悟的祖师、菩萨却说这些都是破烂、废纸,没有用,把它烧掉取暖,引火做饭呢?因为修行的层次不同。如果一个没有开悟的人这样看待经典,糟蹋经典,就会有罪过,有因果!

好多人都想闭关,刚才我说的那句话的境界大家都没有出现,没有达到,能闭什么关呢?当然,可以去静静心,体验一下。但这对真正的修道来说无济于事。你的心态都没有通过外在的接人待物训练好,还看不清自己的起心动念,又怎么可能通过静坐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呢?你把自己关起来,既没有人惹你,也没有人跟你过不去,说你不中听的话,所以你不会起心起念。

问:师父的书上讲灌顶的意义……

师:灌顶,一是满大家的愿,二是你真正想修行,自己的力量不够,通过灌顶,你内在的质起了变化,修行就容易与“法”相应,与“道”沟通。

好多人学佛想灌顶,得到大师的加持,实际上是想沾光,占便宜。灌完顶以后如果不去修,又有什么用呢?就像拉车上坡的时候,前面的人不用力拉,后面的人再用力推也没有用。如果前面的人拼命地拉,后面的人用力推一把就上去了。

也有好多人对灌顶是好奇,也知道灌顶是好事,所以接受了无数次灌顶。你有了这个力量,不去修,这个力量就会减弱,消失。因为你的散乱心没有降伏,尽管灌了顶,有了加持力,但最终还是被你的散乱心干扰了!如果灌完顶,马上接着行,不让杂念继续增长,你内在灵性的力量就会逐渐显现,并占主导地位。

明世师:师父的开示太好了!我很感恩,也很惭愧,到现在还是个老沙弥……

师:空有老和尚一辈子都不受戒,为什么?他说:“众生得佛戒,方为真佛子!”我们现在得到的戒,都不是开悟的人给我们传的,因此戒而无戒。这是空有和尚的理论。大家不要学他。他已经得道了,有这个胆量,所以不执著形式。如果他没有得道,一定超越不了形式,一定会按形式、规矩去做。

他从小剃度出家,跟着一个老和尚修行,一辈子做“沙弥”,最后悟道,得道了。所谓“沙弥”,是指受过沙弥十戒的出家人。而他没有受过沙弥戒,实际上连沙弥都称不上。可他是个圣人。但是在座的都不是圣人,而是凡夫,就要按戒律去做。即便你的内心超越了,已经是个贤人、圣人了,在团体里,还是要按团体的规矩去做。因为团体里的人素质参差不齐,必须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什么标准呢?就是清规戒律。实际上戒是戒,规是规。清规是寺院针对此时此地的风俗习惯和发展需要定出来的规矩。而戒律则是当年佛祖亲自制定的。

实际上大家学佛不需要明白那么多,但是有一条必须抓住:当你面对一个人、一件事或者身处某种环境时,内心的起心动念必须能觉察到、看到,这才谈得上修行。如果你认为自己修得很好,当面对人、面对事的时候,自己内心的反应却觉察不到,那说明你连修行的门都没有入!

这句话的意思不知道大家听懂了没有?譬如当我骂你的时候,你马上跟我对着干,或者不对着干,此时此刻你内心的反应,你能否觉察到?如果觉察不到自己的起心动念,说明你修行还差得远。如果你能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你跟对方对着干,说明你已经能把握自己的起心动念了!

并非修行人就不能吵架、骂人,而是吵架、骂人的时候,要能看清自己的念头,清楚地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内心有什么反应。譬如当信徒向你顶礼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反应?当信徒对你不恭敬,吆三喝四的时候,你心里又是什么反应?如果你看不清自己此时的反应,说明你离道还很远!不管你心里有什么反应,你都必须看得到。

就像十五那天我正忙得不得了,翁源一个居士买了个财神叫我帮他开光。我心里刚产生一点抱怨的情绪,立刻觉察到这种情绪不对,于是马上放下手里的事情,拨出几分钟时间给他念念经。为什么会马上这样决定呢?因为我能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觉得这种抱怨的情绪不对。如果我看不到自己抱怨的念头,可能就会骂他:你没长眼?没看见我忙得不得了,还给你开什么光!但是,当念头一出现,我马上就转变了它。

道基师:给师父和常住提个意见,对想闭关的人,师父有时候太慈悲。我觉得有两种人可以满他们的愿,一种是出于好奇,想住几天山洞体验一下的;另一种是有境界,能住下去的。至于自以为行的人,师父是明眼人,知其不行,就不应该批准他闭关。否则,他自己难受,大家也受累,而且没有意义的护持也损他的福报!

师:这个问题我以前也回答过。我也有虚荣心,也好面子。许多人一来就闹着要闭关。我一看他根本就不行,从内心来讲,也不愿意让他闭关。可是他一定要闭,说:“你有空地方(闲着的闭关洞),为什么不成全我?”我为了证明自己慈悲,就满足了他。他要闭关时,万丈雄心地进去。闭上十天半个月,又雄心万丈地砸门而出,谁都拦不住!如果我不让他闭关,他会心存抱怨:说是“闭关中心”,结果去了又不让闭关!

今年来的某某师,那么浮躁,连常人都不如,还要闭关!出关以后一点变化都没有。说话那么激动,说明连最基本的生理上的气都没有沉下去,还很浮。这是背后讲人家坏话,不太好。不过这些话,当着他的面我也讲过。

好多出家人你一说他半个“不是”,他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和你辩论,而且还要辩赢你,以证明他的“是”!连最基本的好胜心,维护自己面子的虚荣心都没有破除,又怎么称得上是个清净的僧人呢?甚至一点胆量都没有!什么胆量呢?我不能因为你说我“好”,我就好;你说我“坏”,我就坏;你说我开悟,我就开悟;你说我什么样,我就什么样。连这点自信都没有,怎么称得上是个出家人呢?连俗人都比不上,俗人还有这种胆量!

就像学佛的人,每一个都想成佛,都有成佛的胆量,可是没有一个有下地狱的胆量!你要是说他:“你成不了佛,你要下地狱。”他的嗔恨心马上就生起来!即便没有生嗔恨心,也要跟你辩得脸红脖子粗。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这个胆量,没有这个胸襟!他却以为自己有胆量成佛。既然有胆量成佛,为什么没有胆量下地狱呢?不用说佛了,罗汉都有胆量下地狱,何况佛?

你有胆量成佛,为什么没有胆量下地狱呢?成佛的胆量和下地狱的胆量是一模一样的!譬如你有100斤的力量,你做好事有100斤的力量,做坏事的力量也有100斤。你有胆量成佛,就应该有胆量下地狱!

问:造口业是否会下地狱?

师:这些很难讲,不能一概而论。是否下地狱关键是看一个人的动机和起心动念。如果一个人的口里、脑子里成天都是“地狱、地狱……”临命终时一定成不了佛,很可能去地狱。如果满脑子都是“道”,什么杀、盗、淫全都不记得,临命终时一定会与道相应。如果一个人起心动念,开口闭口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临终时,一定会与阿弥陀佛在一起。因为他的八识心田里只有一个念头——阿弥陀佛!

如果一个人开口闭口都是“持戒”,这说明他离道还很远,他只是在戒条上转来转去。一个人一心修道去了,心整天都在道里面,与道相应了,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想到清规戒律,脑子里哪里还会有戒条呢?不过,这是针对入了道的圣人而言,大家听了,别又误会了。

问:究竟什么情况叫“开心”?

师:脉开心解才是真正的开心。而当你烦恼的时候,你知道自己在烦恼,马上就不烦恼了;当你心生嗔恨的时候,骂人的时候,你意识到自己有嗔恨心,你的嗔恨心立刻就消失了。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自己起了嗔恨心,它就会不断地生起,蔓延,增长。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法就像一颗很硬的糖果,对没有牙齿的人来说,这颗糖放在口中含着,能够尝到糖的甜味;对有牙齿的人来说,在口中咀嚼更能尝到那份甜味的质感。但是若不会运用,就像没有牙齿的人却硬要一口咬下糖果,牙龈可能会受伤、流血。所以,要深深去思惟、体会。魔是一种障碍,它有两种。一种是外魔,他会运用外境来扰乱修行者的心。另一种魔是内心自起的无明烦恼,它会扰乱、障碍自己的道心。人人本具佛性,只因被烦恼遮蔽而无法外露。就如铁器的本质原本就很坚硬,只要去除杂质就能制成精纯的器物。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 智慧之舟:金刚经参同契

    智慧之舟:金刚经参同契

    如同在深夜的每个时刻,心灵不可思议地洞开,月光如水一般漫进生命最黑暗的地方,于是整个生命通体透亮。生命最痛苦的时候,也就是心灵最黑暗的时候。当光明如血一般灿开的瞬间,会有怎样的惊喜与悚慄,滚过雷鸣般的静默!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热门推荐
  • 傲视云天

    傲视云天

    杀戮成神,遨游天地,谁能抵挡,后宫三千,无所不鞥
  • 心灵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心灵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含义的异同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永生之魇

    永生之魇

    逃脱不了的魇梦究竟是什麽呢?是神出鬼没的杀人魔、不明的生物突变,还是其实是人人梦寐以求的长生不死?
  • 我的老婆是瓶仙

    我的老婆是瓶仙

    农历七月半,鬼门大开,母亲怀胎七月生下了我,却把姥姥吓坏了,说我命犯七字,是短命鬼,活不了七天就得夭折,为了救我,姥姥叫三哥把我骗进棺材,说这是当地风俗,可我竟在棺材里看见了个小女孩……
  • 王俊凯你是我追随的星光

    王俊凯你是我追随的星光

    有一个女孩过着她原本的生活,直到遇到了他,改变了她的一生。
  • 传道

    传道

    大道三千,天地间本为一片大陆,一场惊世之战使得大陆分裂化作无数尘埃,经过沧桑岁月的流失形成一颗颗星辰,也就是现在的宇宙。仙庭皇子携三千仙道来到这片大陆之初……余下的就看文章类容吧
  • 动漫之美人何处

    动漫之美人何处

    杀手“狂神”朱允?为保祖国重宝传国玉玺不落入西方势力的手中,而选择与他们同归于尽,奈何终成败笔。自己在身陨之时莫明的融合了传国玉玺,使他穿越了时空的局限,附身在一个刚被混混追杀致死的中日混血儿的身上,但他发现自己所处的世界已不是当初的世界与进入他人梦中的能力,他决定潇洒走一回,于是他的传奇就此开始。
  • 总裁恋上小甜心(完)

    总裁恋上小甜心(完)

    程小薰带着感冒发烧的身体去帮好友代班,却没想到竟让夏宇泽害得她被男朋友狠心抛弃,气愤不已的程小薰在豪华的宴会之上,众目睽睽之下,泼了夏宇泽一身红酒,殊不知这样就得罪了他,OMG,他竟然黑心报复......
  • 修针

    修针

    天不成尊者,皆为蝼蚁。天地初开,诞生有六大至尊,六大至尊分别各掌一界。至尊之下,乃是尊者,分为上中下在三个阶别。修炼者修炼,天才绝艳之辈。也只能够修炼到神王之境。却是无缘于尊位。尊者,那是要炼化玄黄之气才能够成就尊位,可是,天地间的玄黄之气,都已经被如数炼化了。没有尊者陨落,就不可能有新的尊者诞生。可是,真的是这样吗?且看本书的主角是如何突破界限,改写传说,成为凌驾于至尊之上的无上存在。
  • 有一种自由叫解脱

    有一种自由叫解脱

    无形的束缚总是如影随形,人生总是从一把枷锁逃进另一把枷锁,现实总是一步步紧逼,我们总在作茧自缚中苦苦挣扎。少年被成长烦恼纠缠,中年被酒色财气羁绊,老年被名利得失捆绑。原始时代被环境束缚;农业时代被体力束缚;工业时代被资源束缚;信息时代被信息束缚;娱乐时代被痛苦和烦恼束缚。我们绝大多数人就这么在各自的束缚中无可奈何,苦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