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1700000001

第1章 除了野兽就是风(1)

冬天,从川江的峡谷里往天上看,天空是生冷的,仿佛罩着一层冰,那样的天空不像天空,像一枚敲散了的生鸡蛋。川东的山区是风的摇篮,风被一道道尖锐的山峰割成一条条的,无比尖锐,来来回回抽打着大地。好像那样做就是反抗,就是报复,就能重新从一条条缝回一整块去,再缝回漫天漫地的那种风去。

隔着山脚下翡翠似弯弯曲曲的长江,对岸是闻名遐迩的白帝城。肖茅大队第二生产队的知青点孤零零地落在山坳里。一条叫做红肩河的溪流顺着大山流淌下来,再流淌进山下的长江里。溪流是真正的溪流,一注清澈的山水带着一片片红着或黄着的树叶汩汩淙淙地流动着,逢着雨季,就是肆虐的一条浊流,咆哮着从山上冲下来,让红肩河像了一条真正的河,只是不知道它为什么取名叫红肩河。

腊八那天,生产队开始放假,不再出工。肖茅就那么几块山地,也就是一季红苕一季洋芋,间歇着点一坡包谷豌豆,一到冬天就没有活儿干。公社要求学大寨战天斗地,没有活儿也不能闲着。社员们扛把锄头上山,找背风的地方坐着,男社员袖着手拿成了家的婆娘们开玩笑,说些有盐无油的荤话,女社员打着哆嗦去沟壑里打点儿柴火。看着天色渐黑,江雾把对岸的白帝城罩住,就扛着锄头下山回家。

队里一放假,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用头一年攒下的红苕皮磨豆腐。要是家里劳动力少,粮食不够吃,没有红苕皮留下,就去山上挖葛根,用葛粉做豆腐。

简雨槐没有豆腐磨。她刚来不久,不会,也不知道这个年怎么过,是不是要吃葛根豆腐才算过年。简雨槐已经决定,这个年就在队里过,不回武汉。回去干什么呢?父亲出了事,她本来就在人前抬不起头,现在又脱了军装,当上农民,她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沦落成这样,她厌恶那座让她沦落的城市。回去过年,见到熟人该怎么说,说她不跳舞,改种地了?那个城市不属于她,她已经回不去了。

二队原来没有知青,知青基本上安排在江对岸的县城附近,那里有一些梯田,还种了柑橘和茶树,符合国务院对知青安置工作的基本条件。二队的知青点是三个月前抢着盖出来的,两间干打垒麦秸顶的房子,一间是简雨槐的住房,一间是灶房兼储藏室,堆放着队里分的红苕、洋芋、包谷,还有一些生产工具。肖茅大队支部书记屈十三自豪地对简雨槐说,到别个队访一访,哪个知青娃儿住得上这好的屋?要摆到五〇年,富裕中农都划得到你头上;要是屋顶再捡上瓦,就是地主,拖你到江滩上,乒乓一枪,就把你娃儿镇压了。

简雨槐到公社知青办报到那一天,屈十三带着二队队长屈接水和一个姓侯的女知青,三个人渡过江,到公社接她。屈十三看了简雨槐一眼,又看了一眼,心疼得要命,责备方红藤,你是啷个养娃儿的嘛,比丝瓜秧子还瘦,啷个不申请到平坝子大队去嘛,山里风大,吹跑了哪个负责?肯定要吃苦头喽。一看方红藤紧张了,屈十三又补充,方孃孃,你把肠肝肚肺装好,放一百个心,我屈十三是贫协时期的干部,有觉悟,不得让娃儿吃苦头;毛主席派来的娃娃,等于是毛主席的亲戚,砍掉脑壳也不得让她吃丁点儿苦头的。

屈十三四十多岁年纪,头发稀稀落落,长脸,脸上有几个出麻疹时烧出的坑,因为长期背背篓,身子佝偻得变了形,胳膊腿跟麻秆似的,自己就跟丝瓜藤差不多,只是不大的眼睛很亮,一副能拿主意的样子。

方红藤急着要过江去看肖茅大队,看简雨槐今后要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子。屈十三不让走,把方红藤拦下,很有经验地说,吃了中饭走,新知青下来,公社有羊肉罐吃,我背了包谷来,不得占他的便宜。

那天在公社食堂吃了饭才走。不是什么羊肉,是水煮羊杂碎,山里人不讲究作料,放了几粒山花椒,羊杂碎煮得又腥又膻。方红藤和简小川不愿动筷子,勉强扒了两口包谷饭,就把脏乎乎的土钵子放下。简雨槐一路上都没有胃口,也没有动筷子。屈十三先和公社文书斗嘴,公社文书说屈十三是属狗獾的,闻到腥味就来。屈十三不争辩,说公社把返销粮扣掉,群众饿死事小,他一个党员,要是饿死,就是给党抹黑,他是不肯做的。斗完嘴又说方红藤,方孃孃,好吃不好吃,饭还是要吃饱的,不能饿着肚皮。又说,侯知青刚来的时候,还不是恶心,看她现在,像不像饿痨鬼?我是可怜她,专门带她来吃羊肉的。

侯知青叫侯玲玲,是重庆知青,下乡两年半,人发育不好,挂不上一点绿色的树桩子似的,又黑又瘦,两根小辫子比麻雀尾巴长不了多少,又没有胸又没有屁股,基本看不出是女孩子,这个时候正埋着脑袋,拼命往嘴里扒拉黑黢黢的羊杂碎,谁也不理。

最初的窘迫和不适应是肯定的。光是在山梁上乱叫的狗獾和狐狸就让方红藤心惊胆战,夜里不敢睡觉。进了山才知道,山大到不讲道理,人在山里连只蚂蚁都不如。山民撒芝麻似的住得分散,知青点能看到两三家邻居的茅顶土房子,有什么事,扯起喉咙喊能听见,走却需要半天,等于不是邻居。几天之后,简家母子三个人开始水土不服,吃什么都拉水,两条腿上长满疮,痒得钻心。粮食的情况让方红藤感到担忧。肖茅人是悬在山上过日子,山深地薄,没有地方种水稻,一年到头以红苕包谷洋芋为生,又有野兽争嘴,一个全劳力苦吃巴做,一年也只能分到七八百斤杂粮,折合成粮食,二百斤不到。

简雨槐根本就没有吃过苦,没有过苦日子的底子,饭不会做,灶膛里柴火点燃了就熄,吹半天吹不燃,迷一眼的灰。那天扛着锄头跟着人上山,说是要尽快适应生活,结果上山时一路摔跤,坐一屁股草青,让队里的男人女人笑死。好容易上了山,没锄上几分钟,就被人吼了一通儿,原来她不认识庄稼,把冬洋芋苗当草锄掉了。

方红藤和简小川在队里住了一个月。那一个月,方红藤天天帮女儿收拾屋子,教她洗衣做饭,带她去队里各家走动,拜托乡亲们照顾自己的女儿,还陪女儿去出了几天工。简小川去山上转了几天,又去江对岸的县城住了两晚上,给妹妹买了油灯和煤油,盐和背篓。过两天下了一场雨,去串门的方红藤和简雨槐淋得像落汤鸡,回来母女俩都害上感冒,成了二队的一个笑话。简小川又去了一趟县城,买回蓑衣和斗笠,另外买了明矾来净水。队里的婆娘们惊讶,说这个知青不简单嘛,喝明矾水嗦。

一个月后,方红藤假期到了,总不能陪女儿一辈子。穷山恶水,简小川也不耐烦再住下去。看着能帮女儿收拾的都收拾了,女儿也基本上学会了烧柴、挑水、做饭、走山路、用锄头,虽说还是生疏,至少饿不死,方红藤再不放心,也只能走。那天方红藤哭得怎么都止不住,渡船上的人等了一袋烟工夫,简小川不想让人看笑话,皱着眉头说方红藤,不行还把雨槐带回去,让那个狼心狗肺的东西自己来!方红藤这才松开女儿,恋恋不舍地上了船。

船调了个头,抢过茫茫急水,划去对岸。简雨槐站在草丛中,看船靠上了江对面的岸,人像芝麻似的,分不清娘是哪个,哥是哪个,这才转身,沿着茅草划脚的山路往回走。

下山时是中午,回到知青点,已是点灯时分。简雨槐没有心思做饭,那天就没吃晚饭,早早上床睡下。第一天一个人过夜,门上了闩,用锄把顶死,在床上大瞪着眼,睡不着。黑夜总会把一切扩大,尤其是恐惧和无助。狗獾和狐狸在山上叫了一夜,那一夜简雨槐心惊胆战,没有合眼。

方红藤和简小川走后,侯玲玲来找简雨槐。因为队里太穷,粮食不够吃,包括简雨槐在内,肖茅大队只来过三个知青,一个叫吴笑天的男知青,下乡半年后就失踪了,不知道去了哪里,也不知是死是活。筒雨槐来,侯玲玲很开心,说终于有了个伴儿,不再是肖茅唯一的知青。侯玲玲告诉简雨槐,本来简雨槐也要下到她所在的第四生产队,是屈十三临时改变主意,把简雨槐安排到条件最好的第二生产队。屈支书心善得像菩萨,他不得让你吃苦的。侯玲玲羡慕地说。

侯玲玲是重庆钢厂的子弟,父亲是炉前工,有一次炉子泄漏,被烧成了焦炭。父亲死后,母亲改嫁给父亲的一个同事,继父有三个儿子,还有一个病爷爷。新组成的家庭,两个人挣钱八个人花,她、她哥哥、继父的两个儿子,一家四个知青,光买被子就得四床,下乡一趟就得四张船票。家里生活困难,继父对侯玲玲和她哥哥一直很冷漠。母亲怕继父,想管不敢管,每天省下厂里的那顿饭,从饭票里抠,一角五分地凑成整数,每隔两三个月,偷偷给她哥哥寄个五块八块。母亲对她说,玲娃子,不是妈不管你,是妈管不过来,你哥哥是侯家的独苗苗,妈要不管,你老汉做鬼都要拖我去的,你就当妈死了,你是孤儿,自己顾自己吧。

简雨槐后来才知道,侯玲玲下乡两年半,从来没有穿过袜子,一条卫生带是下乡时带来的,布用得都朽了,不敢用力搓,每次都是在水里荡两下,把血荡掉,晾干再用。简雨槐很吃惊,说这样怎么行?会生病的。侯玲玲咧开黑黢黢的牙齿笑,说没得关系,我有福,大姨妈有时候来,有时候不来,一年到头用不到几回,经用。

侯玲玲很羡慕简雨槐。简雨槐搽雪花膏,还有两套军装。简雨槐看侯玲玲穿得又破又单薄,送了侯玲玲一套军装。侯玲玲宝贝似的不肯穿,说这是她活到十八岁得到的唯一礼物,她要把它留着,等到她结婚的时候再穿。

简雨槐很佩服侯玲玲。侯玲玲下乡两年多没有饿死,她拿五分半工分,杂七杂八加在一起,全年只能分到八九十斤粮食,摊到每天二两半不到,就这样她也没有饿死。

“这算啥子嘛,”侯玲玲满不在乎地耸了耸刀脊一样锋利的肩膀,“在山啃山,在水吮水。蛇都饿不死,人啷个饿得死哟。”

“玲玲姐,你教我吧,”简雨槐觉得有了希望,至少她有一个榜样,“我跟你学。”

她们煮包谷稀饭吃。侯玲玲人瘦,像只猴子,胃却不瘦,喝了七八碗稀饭,锅都舔了一遍,舔完很满足地夸奖方红藤,你妈妈才是妈妈,给你留了半柜子粮食,你几好的福气哟!

那天侯玲玲没有走,和简雨槐挤一张床睡。听着屋外尖锐的风一阵阵吹过去,两个人一会儿就暖和过来。简雨槐很快睡着了。在梦里,她披了一身绿色的霄萝,在大山中跳舞,她的舞伴是脸上涂了油彩的狗獾和狐狸。

自从队里放假后,侯玲玲天天窝在简雨槐这里,不回自己的队里去。侯玲玲告诉简雨槐,她在简雨槐这里,一来不用自己开伙,可以节省粮食;二来两个人说话不孤单,一天很快就能过去;三来夜里有个伴,不用害怕。侯玲玲很坦白,说这些话的时候一点儿也不害臊,好像她节省自己的粮食是应该的,简雨槐供她吃供她睡也是应该的。

简雨槐并没有觉得侯玲玲应该害臊。侯玲玲在她这里,其实是帮了她的忙,要不然,一个人待在这鬼都打得死的山坳里,出声的除了野兽就是风,夜里什么怪叫声都有,好像专门有人在屋外磨牙削爪,等着吃她,不憋死也要吓死。好在妈妈走时给自己留足了粮食,一时半会儿吃不穷她。

简雨槐就是有些不习惯和侯玲玲睡在一张床上。暖和是暖和,比一个人睡强多了,可是,侯玲玲有一个习惯,睡觉的时候老往简雨槐身边凑。头两天没什么,过了几天,就要抱着简雨槐睡,说这样跟抱着狗睡一样,舒服死了。她还伸手摸简雨槐的胸,惊诧诧地说,呀,好肥的咪咪哟!简雨槐不好意思,把侯玲玲的手打开,身子往一旁缩。侯玲玲不依,说简雨槐肯定能养孩子,这么大的咪咪,吊一串也吃不完。简雨槐知道自己的胸不大,乳房像桃子似的,还青涩着。侯玲玲坐起来,衣裳撩开,让简雨槐看自己的乳房,说简雨槐不知足,简雨槐要是桃子,她就是搓板。侯玲玲真是搓板,身上瘦得一点肉都看不见,两排肋骨阴森森地杵在那儿,该长乳房的地方,长了两粒沤变了色的豌豆,怎么看都看不出乳房的样子。简雨槐就红了脸笑,说快放下,丑死了。侯玲玲把衣裳放下,打着哆嗦重新钻进被窝,把简雨槐抱住。

“等我结婚了,我要我男人天天摸我的咪咪,摸得起来的。”侯玲玲一脸憧憬,“咪咪倒没得啥子,主要是找个男人箍到我睡,冬天就不得长冻疮了。”

“你有对象了?”简雨槐问。

“没得。”侯玲玲有些茫然,眼睛往上翻着,眼仁里有一种混浊的东西,“我也不晓得跟哪个男人结婚。反正婚总要结的,女人总是要有男人的。”

过小年那一天,侯玲玲回自己的队里去了,怕几天没回去,藏在堂柜里的一点包谷被狗獾拱开门偷走,明年开春没得吃的。侯玲玲走后,屈十三派自己的老三闷娃子来给简雨槐送东西。

简雨槐正在灶屋里哆哆嗦嗦劈青冈木,想把地塘火升起来。夜里太冷,山风顺着屋脊的裂缝往屋里灌,简雨槐又老往一边躲侯玲玲,躲出了被子,冻得一晚上没睡着。炭是金贵的,队里不分,靠自家去山里烧,大多数家里烧不起,扛着。简雨槐没有炭,有一些做饭的柴,怕用光了没有做饭的,省着,这样扛了几天,手脚都冻出冻疮来,实在扛不下去了,只好生火,好熬过不出工的日子。

东西是屈十三去公社开会的时候捎回来的,一个辗转了很多地方被弄得肮脏不堪的邮包。简雨槐看邮包上的落款,是武汉军区胜利文工团,简雨槐就把邮包放在一边。

“简孃孃,我屋里今天杀猪,我老汉叫你黑了去我屋里打牙祭,吃猪血旺。”闷娃子十冬腊月地打着赤脚,脚板冻得通红,口气却是地主的口气,很得意,一边还伸出青蛙一样灵敏的舌头,把鼻子下的东西舔进嘴里。

肖茅大队四个生产队,一百多户人家,过年时能杀起猪的不过五六户。大多数人家都是到了年关,去江对岸的集市上称一块半斤重的槽头肉,或者买一挂羊下水,把年过了。屈十三家是能杀起猪的那五六户人中的一家。他每年在公社和区里开几十天会,大队有补贴,让他带几斤包谷到会上换成饭票,几十天,能省下不少粮食,再加上公家每年补的三百个工分,能喂出一头猪。

简雨槐答应了闷娃子。等闷娃子走了,简雨槐也不生火了,把门关上,躲进被窝儿里,把邮包拆开,看里面的东西。

包裹里有两本书,还有七八十封信,其中一封信没封口,敞着。简雨槐把没封口的信瓤取出来。信是陈小春写的,很简短,告诉她,他在收发室取信时看见不少她的信,就替她收起来,然后从她家里要到她的地址,以后他会替她收信,再把信转给她。陈小春在信中告诉简雨槐两件事,一件是她走以后,团里议论了她好长时间,大家都觉得她太可惜,蔡老师有一次还流了眼泪,说简雨槐是她带大的学员,她最看好简雨槐,大家劝了半天,蔡老师才不哭了。第二件是日本芭蕾舞团到武汉访问,专门到团里,军区隆重接待了日本客人,两个团在军区礼堂共同演出《红色娘子军》,赵小兵演参军前的琼花,日本芭蕾舞演员美穗子演参军后的琼花。赵小兵一点儿也不如你,你跳得多好啊!陈小春在信里这样写到。

同类推荐
  • 征途2009

    征途2009

    《征途2009》由8个短篇小故事组成,是过去一年的细小切面,是这个切面上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是微缩的时间景观,是年轻人的纪念品,亦是给2010最亲切的第一声招呼。2008,我们说,慢走不送,2009,我们在征途……$$此时此刻,2009只是生命里不能忘记的一角风景,或萧瑟或绚烂,过客自知。$$这也许是最坏的一年,但绝对没有经典到恶俗的下半句,因为这绝对不是最好的一年。灾难后遗症、奥运扫尾、经济缓慢复苏,生活在大转折以后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那些经历过的事情无不指向一个模棱两可的2010,比起去年此时,今年多的是忐忑和惴惴。然而2010一定会来,我们也一直在路上,不会错过任何一隅的春夏秋冬。
  • 第十四次见面

    第十四次见面

    今晚他睡不着,因为明天他又要去见一个网友。“甜甜猪”,女,22岁,属羊。他对于她就只知道这么多,就连她的名字他也不知道。他睡不着,因为两年间的经历让他紧张。他紧张,因为他怕又一次遭遇恐龙。莫名的恐惧让他失眠。有风,风冷。人民公园西南角,桂花树下,长凳上。林键看着树上落的七七八八的树叶和地上的枯草。他突然想笑,十三次的经历,十三次的落荒而逃。今天他可能又要重复一次。他嘴角挂着微笑,他不怕,因为他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约定见面是他提出来的,地点和条件是她指定的。看了看手表,他比约定的时间早了十五分钟。她还没有来。一阵风吹过,本来不多的枯叶又飘下不少。
  • 疯人手记

    疯人手记

    《疯人手记》是一部意蕴丰厚、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品。它向我们展示的是从新中国解放前夕,历经新中国成立后的“反右”、文革,一直到新时期这样一个历史时段中,煤炭工人邵士喜及儿子邵合作坎坷的人生经历和悲剧命运,在充满种种悖谬的历史境遇中展示了普通人的生存百态:他们或以“瞒和骗”、隐忍、溜须拍马等朴素的处世哲学顺应着悖谬的社会,或反其道而行。
  • 这一生,许给谁良辰美景

    这一生,许给谁良辰美景

    良辰美景,岁月静好!外表特立独行、内心萌蠢的女记者顾美景沉稳潇洒、温柔善良的摄影师方辰兮风流倜傥、帅气霸道的总裁江一帆世界上最美好的暗恋结局:你爱着他时,他也刚好爱你但是最不幸的结局:相爱的人却不能在一起王子与灰姑娘的是否能终成眷属。
  • 便衣警察

    便衣警察

    这是一个年轻警察成长的故事,也是一曲美好爱情的颂歌。故事发生在粉碎“四人帮”之前的一九七六年。经群众举报,南州市公安局逮捕了一个名叫徐邦呈的台湾特务。当时没有弄清楚特务潜入南州市来的目的,在军代表甘副局长的诱供下,徐邦呈谎称他要在边境接应一支敌人的小分队入境,目的是破坏大陆的批林批孔运动……
热门推荐
  • 吃货夫妻

    吃货夫妻

    她是一位天真烂漫、爱吃的小绵羊,他是一个狡猾严肃爱吃,死爱面子的腹黑男,狐狸一枚,可是小绵羊的身边有两个绅士、体贴的狗护卫,狐狸想把绵羊拐走可不容易,他们斗智斗勇,出笑料,让人哭笑不得。可是小绵羊的心会为谁驻留了......
  • 沫兮花开

    沫兮花开

    “你喜欢什么花,我买给你。”苏沫希握着沫筱兮的手说“我喜欢薰衣草,我喜欢它的颜色,它的香气。”沫筱兮微笑着说“那我就为你买下整个花园”苏沫希很肯定的说“好啊,我等着呢,不要骗我。”“我保证。”
  • 斗破时空

    斗破时空

    父兄惨死,寒白融合了哥哥的灵魂成就冰火之体,立誓报仇!修炼焚诀吞噬异火,炼制高阶丹药;吸收冰气淬炼身体,越级硬拼强者!苦寻真凶时,又蒙数位天之娇女垂青。但寒白心中有一个信念:大仇未报,何以为家!只是孤身少年又该如何复仇呢?
  • 传送地球

    传送地球

    本书以太空舰队战为主要描写方向,从几十艘战舰展开攻击到几百、上千、上万艘的战舰集团作战,人类从与外星人对抗,到与外星人联手对抗魔萨尔(一个终级智能生命,占领了广阔的星际空间),再到功败垂成,经历了无数的战斗与磨难。而最终人类却籍由一个无法想像得到的环型反应找到濒临灭亡前的出路。全书共66万字左右,共十九章,每章约十五节左右。全书中的部分章节采用了比较特殊的文法,目的是为了从多角度体现人类未来的太空文明和外星科幻视角。PS:本书已经申请到了相关版权(著作权)登记。
  • 易经养生全书

    易经养生全书

    解密了群经之首——《易经》中的传统养生智慧,使古老的《易经》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本书从内外调理、内病外治入手,讲述了《易经》中所蕴含的常见病调理、脏腑健康、节气养生、饮食养生等生活各方面养生的法则和技巧,告诉读者健康长寿的秘密,告诉女人养颜美容的诀窍,告诉读者求医就要找老中医的求医之道。
  • 塔罗拉

    塔罗拉

    一颗寒冰般烟雾缭绕的神秘黑石,一个渊博睿智的花样少年,揭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本是平凡的开始,但命运却将他卷进了深不见底的漩涡,被诅咒的灵魂,在波澜壮阔的世界失去了本该有的方向。阴谋、争端、人性,将人世间的美好被摧残的支离破碎。沧桑岁月让人的心灵慢慢老去,磨练出来的钢铁意志也终究逃不过岁月的腐朽。在这个已经充满黑暗的世界里,谁又能够改变已注定悲剧的结局呢?
  • 七夕

    七夕

    《 七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1980年的物质女孩

    1980年的物质女孩

    本书为长篇小说。书中讲述了一个艺术院校的女生独特的视角,以小资女人的委婉,作家女孩的亲切,讲述了她在成长中一路走来的曾经属于自己或属于别人的情感故事。
  • 圣武鸣天

    圣武鸣天

    坚毅的少年为什么奋斗?拜大能者为师!授破天功法。我要让天地颤动,让世界臣服!败强敌,踏着苍穹,向强者之路出发!世界的巅峰,只属于我!
  • 透视大清王朝秘史:军机处

    透视大清王朝秘史:军机处

    “起家词赋皆先泽,报国文章在此身。书生蝇头钻故纸,不输沙场斫贼刀。”一百八十三年的军机处,一笔厚重的历史,一群出类拔萃的人物,一堆有待挖掘的故事,在《军机处》三部曲之中,我将努力给读者朋友们展示一个全面而真实的军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