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89500000110

第110章 智蕴第三中他心智纳息第三之一

云何他心智。云何宿住随念智。如是等章及解章义。既领会已。次应广释。问何故尊者依前二智而作论耶。答是彼尊者意欲尔故。谓本论师随欲造论不违法相。故不应责。如此尊者于根蕴中。依法类二智而作论。于定蕴中依尽无生二智而作论。复于根蕴中依苦集灭道四智而作论。于结蕴定蕴及此蕴后依八智而作论。于修智等处依十智而作论。如是尊者于此蕴初依他心宿住二智而作论。如善巧陶师先熟调泥团置轮上。随自意乐造器等物。尊者亦尔。闻思修慧观察法相。断自性愚及所缘愚。随欲造论。故不应责。复次以前二智俱通加行及离染得。俱是修所成。俱是通自性。俱是四支五支静虑果。故偏依之而作此论。复次以前二智俱以智见为自性。俱于所缘分齐而取。谓他心智唯缘现在。宿住随念智但缘过去。故偏依之而作此论。有作是说。以此二智俱通有漏无漏二品。故偏依之而作此论。评曰。彼不应作是说。宿住随念智唯是有漏故。

云何他心智。答若智修所成。是修果。依止修。已得不失。能知他相续现在欲色界心心所法。或无漏心心所法。是谓他心智。此中若智修所成者。谓修所成慧为自性故。是修果者。谓是四支五支静虑果故。依止修者。谓依数习而成就故。已得不失者。已证得不舍故。问何故不说未得已失。答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复次若由此智说名成就他心通者。此中说之。未得已失诸他心智无如是义。是故不说。能知他相续现在欲色界心心所法或无漏心心所法者。谓能如实知他有情身中现在世欲色界。或无漏心心所法。此说他心智所缘境相。有别诵言。若智现起如实知他有情有所寻求。有所伺察。有所摄受。众缘所起意及意所有。是谓他心智。此中若智现起者。说现行他心智。如实知者。简别占相智等。他有情者。简别知自心心所法。有所寻求者。谓欲界初静虑心心所法。有所伺察者。谓静虑中间心心所法。有所摄受者。谓后三静虑心心所法。复有说者。有所寻求显欲界初静虑。有所伺察。显从欲界乃至静虑中间。有所摄受。显从欲界乃至第四静虑。此中显示能寻求等。故色等法非此智境。众缘所起者。如能知智由四缘生。所知亦由四缘生故。意及意所有者。意即是心。诸心所法名意所有。如是皆说他心智境。此他心智或应说一。谓他心智通及示导。或应说二。谓有漏无漏。有缚解脱。有系不系。或应说三。谓下中上品。或应说四。谓四静虑果。或应说六。谓有漏无漏各有三品。或应说八。谓四静虑果各有有漏无漏。或应说九。谓下下品乃至上上品。或应说十二。谓四静虑果各有三品。或应说十八。谓有漏无漏各有九品。或应说二十四。谓四静虑果各有有漏无漏。此复各有三品。或应说三十六。谓四静虑果各有九品。或应说七十二。谓四静虑果各有有漏无漏。此复各有九品。若以在身刹那分别应说无量无边。此中总说一他心智。问此他心智以何为自性。答以慧为自性。是谓他心智自性我物自体相分本性。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

问何故名他心智。他心智是何义耶。答知他心故名他心智。问此亦知他诸心所法。何故但名他心智耶。答诸瑜伽师意乐加行。欲知他心非他心所。是故但立他心智名。以心为先亦知心所。譬如有人意乐加行但欲见王。若见王时亦见臣等。复次诸法立名依多缘故。谓或依自性。或依对治。或依加行。或依相应。或依所依。或依所缘。或依行相。或依所缘及行相等。依自性立名者。谓五蕴四谛世俗智等。依对治立名者。谓法智类智对治欲界上二界故。依加行立名者。谓空识无边处无所有处。五现见定他心智等。依相应立名者如品类足说。云何顺乐受等法。谓乐受等相应。如是一切依所依立名者。谓眼识等。依所缘立名者。谓四念住无相定等。依行相立名者。谓苦集智。此二行相无杂所缘杂故。依所缘及行相立名者。谓灭道智。此二所缘行相俱无杂故。诸如是等立名因缘乃有无量。今他心智但依加行立名非余。复次相应品中心最胜故。依知胜法立此智名。如说王来非无臣等。复次以依心故名心所法。心是大地。故诸心所法名大地。所有故但说心。复次修他心通无间道位。唯缘心故但说知心。

此他心智界者。有漏他心智是色界。无漏他心智是不系。问何故无色界无他心智耶。答非田器故。乃至广说。复次修他心智依色起故。地者唯在四根本静虑非近分。无色彼地不能发五通故。问静虑中间心心所法何地智能知耶。有作是说。初静虑上品智能知。复有说者。第二静虑下品智能知。评曰。应作是说初静虑三品智皆能知。所以者何。一地摄故。所依者唯依欲色界身起。行相者。无漏他心智。作缘道谛四行相转。有漏他心智。作不明了行相转。所缘者。初静虑他心智缘欲界初静虑地心心所法。第二静虑他心智缘欲界初二静虑地心心所法。第三静虑他心智缘欲界前三静虑地心心所法。第四静虑他心智缘欲界四静虑地心心所法。无他心智能知无色心心所法。彼地胜故。如初静虑等他心智。不知第二静虑等心心所法。问生欲色界起无色地心心所法。是他心智所缘境不。答非所缘境。如不知果因亦尔故。念住者。是三念住除身念住。智者是四智。谓法类道世俗智。即总说彼为他心智。三摩地俱者。无漏他心智道无愿俱。有漏他心智非三摩地俱。根相应者。总说此与三根相应。谓乐喜舍。三世者。是三世缘。三世者。过去缘过去。现在缘现在。未来若生法缘未来。若不生法缘三世。善不善无记者。唯是善。缘善不善无记者缘三种。系不系者。有漏他心智唯色界系。无漏他心智唯不系。缘系不系者。缘欲色界系及不系。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通三种。缘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缘三种。见修所断不断者。有漏他心智唯修所断。无漏他心智是不断。缘见修所断及不断者。缘三种。缘名缘义者。唯缘义。缘自他相续非相续者。唯缘他相续。加行离染得者。通加行离染得。离染得者。谓初静虑者离欲界染时得。乃至第四静虑者离第三静虑染时得。或离自地上地染时亦容修得。加行得者。谓修胜进加行时得。及起加行令现在前。谓诸声闻以中上品加行。独觉唯以下品加行。佛不以加行能现在前。曾得未曾得者。一切圣者及内法异生。皆通曾得未曾得。外法异生唯是曾得。

问修他心智加行云何。答施设论说。初修业者于世俗定。已得自在数起现前。令转明利先审观察自身心相。若时身。有如是相现。尔时便起如是相心。若时自起如是相心。尔时身有如是相现。自审观察身心相已。次审观察他身心相。若时身有如是相现。尔时便起如是相心。若时他起如是相心。尔时身有如是相现。审观察他身心相已。次纯观彼心心所法。作是思惟。我应观彼心心所法。何所寻求。何所伺察。何所摄受。既思惟已纯观彼心相续前后行相差别。观彼心相若得纯熟。齐是名为修他心智加行成满。集异门论作如是说。修他心智加行云何。谓审观察缘五取蕴。为苦非常空非我智行相差别。渐次能引无漏智生。善知他心名他心智。问无漏他心智能缘四谛智。何故但说缘苦智耶。答亦应说缘余三谛智。而不说者当知有余。复次此中但说初入加行。但缘苦智不说缘余。后相续时亦缘余智。问前施设论后集异门所说加行有何差别。答前说有漏他心智加行。后说无漏他心智加行。复次前说他心智加行。非胜妙明净。后说他心智加行。胜妙明净。然他心智虽加行时亦缘色起。而成满时不复缘色。所以者何。先观粗法为入细故。又他心智虽加行时亦缘自相续。而成满时唯缘他相续。所以者何。缘自不名他心智故。又他心智但缘他心。不缘他心所缘行相。若缘他心所缘行相。应缘自心非他心智。自心是彼所缘及能缘行相故。问若眼不见色为能知他心不。答能知。耳闻声故。问若不见色闻声为能知他心不。答能知。鼻臭香故。问若不见色闻声臭香。为能知他心不。答能知。舌尝味故。问若不见色闻声臭香尝味。为能知他心不。答能知。身觉触故。问若不见色闻声臭香尝味觉触。为能知他心不。有作是说。彼不能知。所以者何。他心智起因缘色故。评曰。应作是说。初引发时则不能知。已成满者虽不缘色而亦能知。曾得有漏心心所法有十五种。是他心智所应取境。谓欲界及四静虑。各有下中上三品心心所法。曾得有漏他心智有十二种。谓四静虑各有下中上三品他心智。此中初静虑曾得有漏他心智下品者。能知欲界三品及初静虑下品。曾得有漏心心所法中品者。能知欲界三品及初静虑下中二品曾得有漏心心所法。上品者。能知欲界及初静虑各三品曾得有漏心心所法。如是展转乃至第四静虑曾得有漏上品他心智。能知欲界及四静虑各三品曾得有漏心心所法。如曾得有漏十二种他心智知十五种曾得有漏心心所法。未曾得有漏十二种他心智知十五种未曾得有漏心心所法亦尔。无漏心心所法有十二种。是他心智所应取境。无漏他心智亦有十二种。谓四静虑各有三品。此中第二静虑无漏他心智下品者。能知初静虑及第二静虑。各唯下品无漏心心所法。中品者。能知初静虑及第二静虑各下中二品无漏心心所法。上品者。能知初静虑及第二静虑各三品无漏心心所法。如是展转乃至第四静虑上品无漏他心智。能知四静虑各三品无漏心心所法。问何故上地下中品有漏他心智俱能知下地三品有漏心心所法。上地下中品无漏他心智。不知下地中上品无漏心心所法耶。答有漏无漏心心所法建立各异。谓有漏心心所法依相续建立。有一身相续中成就三品有漏心心所法。无漏心心所法依根品建立。无一身相续中成就二品无漏心心所法。况有成就三者。建立既别故知有异。

有十四种通果心心所法。皆是他心智所应取境。谓欲界初静虑各有四静虑果。第二静虑有后三静虑果。第三静虑有后二静虑果。第四静虑唯有第四静虑果。问初静虑他心智。于欲界四静虑通果心心所法。能知几种。有作是说。能知四种。所以者何。一切皆是欲界摄故。复有说者。唯能知初静虑果不知余三。所以者何。如不知因果亦尔故。

诸他心智。于地度。根度。补特伽罗度。心心所法皆不能知。于地度心心所法不能知者。谓初静虑他心智。不能知第二静虑以上心心所法。乃至第三静虑他心智。不能知第四静虑以上心心所法。于根度心心所法不能知者。谓钝根者他心智。不能知利根者心心所法。于补特伽罗度心心所法不能知者。谓有学他心智。不能知无学心心所法。问一切无学他心智。皆能知一切有学心心所法耶。答不也。谓时解脱他心智。不能知见至心心所法。见至他心智。亦不能知时解脱心心所法。所以者何。时解脱他心智。于见至心心所法根度故不知见至他心智。于时解脱心心所法补特伽罗度故不知。问有学上地他心智。无学下地他心智。此二为得互相知耶。答不也。所以者何。有学上地他心智。于无学下地他心智。补特伽罗度故不知。无学下地他心智。于有学上地他心智地度故不知。问声闻上地他心智。如来下地他心智。此二为得互相知耶。答不也。所以者何。声闻上地他心智。于如来下地他心智根度故不知。如来下地他心智。于声闻上地他心智地度故不知。独觉望余乘准前义应说。

如来无漏心心所法。及未曾得有漏心心所法。俱非他心智现所取境。曾得有漏心心所法。佛欲令他知者即知。谓佛若欲令钝根者知我心。非利根者则蛇奴等亦知佛心。舍利子等皆不能知。若欲令傍生趣等知我心。非人天趣则傍生趣等亦知佛心。人及天趣皆不能知。云何知然。契经说故。谓契经说。一时佛住广严城猕猴池侧重阁精舍。时诸苾刍以世尊钵及彼自钵皆置露处。有一猕猴下娑罗树来趣钵所。时苾刍众恐彼损钵竞驱逐之。佛言汝等不应驱逐。彼有别意须臾当知。时彼猕猴取世尊钵。徐还上树成满流蜜。安庠而下持奉世尊。以有虫故世尊不受。佛起曾得有漏心品令彼去虫。猕猴即知退住一处。择去虫已来奉世尊。未作净故佛复不受。佛起曾得有漏心品。令彼以水遍洒作净。猕猴即知退住一处。以水作净还奉世尊。于是世尊哀愍为受。猕猴欢喜踊跃无量。舞[跳-兆+(焰-火)]却行堕坑而死。乘斯福业得生人中。长大出家勤修梵行。不久便获阿罗汉果。世共号为献蜜上座。尊者论力由彼因缘。以妙伽他而赞佛曰。

无上天人调御士  能令恶趣亦知心

若住甚深微妙定  乃至人天不能了

佛他心智能知三道。独觉他心智能知二道。声闻他心智能知一道。问佛得缘佛他心智不。有说不得。所以者何。无二如来俱出世故。复有说得。此说能缘不说现起。问独觉得缘独觉他心智不。答麟角喻者唯佛应知。众出独觉决定得缘独觉他心智。此说能缘亦说现起。声闻亦定得缘声闻他心智。此亦说能缘亦说现起。异生定得缘异生他心智。如众出独觉及诸声闻说。有作是说。麟角喻独觉亦定得缘麟角喻独觉他心智。亦说能缘亦说现起。余世界中有麟角喻独觉出世无理遮故。唯佛无漏心心所法。及未曾得有漏心心所法。定无他心智能缘现起者。无色界一切心心所法。定非他心智所缘。非其境故。

同类推荐
  • 父子合集经

    父子合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

    迦丁比丘说当来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龙虎精微论

    龙虎精微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

    元始天尊说酆都灭罪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满清兴亡史

    满清兴亡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分手在恋爱之前

    分手在恋爱之前

    一个平凡的十四岁的女孩和一个十八岁的男孩,对着电脑荧屏,展开一段真实而虚构的网恋。看不见ta的脸庞,听不见ta的声音,触不到ta的指尖,却依旧有着如同恋情般的美好。是的,如此美好,美好到仿佛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但是,请别忘了我们的约定,因为我忘了告诉你,我还欠你一个拥抱。
  • 师兄帮帮忙

    师兄帮帮忙

    818那个隔壁部门的扫把星居然是师兄。拜师时师傅萌萌哒表示打不过的任务怪可以找他!拜师后师傅切花间表示在攻防帮战有事请找师兄!“师兄,你真的是我的幸运星。”师兄淡定接受这个赞扬。“不像隔壁部门那个扫把星真的见一次倒霉一次!”“……”脸色一变,似乎哪里不对?
  • 我的风尘岁月

    我的风尘岁月

    男友和闺蜜有染,她只得在酒吧卖笑!天生丽质的女大学生,亦是天上人间的高级应召!亿万富豪,城市权贵,男人视她为玩物,她把男人当枪使!都市繁华的背后物欲横流,爱情,婚姻,欲望,财富,到底哪个最重?一次道德与灵魂的洗礼,哭诉那段不为人知的风尘岁月!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妖者无瑕

    妖者无瑕

    她原本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却“不幸”拥有常人所没有的灵力,更是“不幸”在某个晴朗之夜无意闯入了几百年前被巫女凉尘封印的妖国……这与她毫不相干的世界,竟然也是群雄割据,阴谋暗涌,她又“不幸”沦为棋子!别有用心认定她是“王妃”的大王子夜行,下落不明的二王子夜落,野心勃勃的领事蝴蝶……个个长得帅又怎样?本姑娘的命运自己做主!
  • 妖孽丞相独宠妻

    妖孽丞相独宠妻

    世人皆知,凤翼国七公子凤离与齐凉国苏璃丞相合称“双离王”七公子凤离容颜倾城,清贵无瑕,尚未娶亲,无人知蓝颜是红妆,膝下有一双尚在襁褓、不知其母的龙凤儿。战场厮杀,敌方将领只为抢他!千金为礼,江山为聘,竟要娶他!其实,事实是这样的:【死缠烂打的丞相】“公子,苏相又来上门提亲了”“让他滚!”爷是男人!提你妹的亲!某人无语,那可是只手遮天的苏相……某日,温润谦和的苏大丞相笑容可掬上门地提亲,再度被扫地出门,朱漆大门上书斗大黑字:苏璃与老鼠不得入内!【总而言之】这是落魄农家郎男主变身妖孽狂肆丞相使尽手段疯狂追逐性格冷淡妻子,顺便抱回一双娇儿的故事。
  • 生死恋之爱在你身边

    生死恋之爱在你身边

    缘起缘灭,情定三生,缘来是你,我不相信天生一对,但是我相信我是对你一见钟情也许就是因为如此,所以我愿意为你放弃一切,包括我自己的生命。
  • 仙劫请走开

    仙劫请走开

    斩得三尸,即证金仙,这是一个胖子和仙劫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 流光之年

    流光之年

    吴离离原本是个平凡的女孩子。从出生到高中,她十六七年的人生中,运气一直都好得不可思议。直到那一天。那天,她在上学路上遇见了一位冷漠疏离的少年,少年警告她,今天会下雨,她最好带上一把伞。
  • 穿越之九峰抗战

    穿越之九峰抗战

    2012安然渡过,世界末日的谣言不攻自破。2013年10月在临城,赞皇和山西省昔阳县的交界处的太行山脉,出现了连绵九座山峰,并出现巨大山谷,谷内可以容纳100万人的居住生活。王世杰神秘的穿越到1938年,在这国破山河的年代王世杰选择当了一名土匪,抢人枪粮,以山谷为基地,以九座山峰为前沿,与敌后鬼子展开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