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52200000019

第19章 卷十六·书三(3)

【重答翊书】

(答下或有李字。)

愈白:李生:生之自道其志可也,其所疑于我者非也。人之来者,虽其心异于生,其于我也皆有意焉。君子之于人,无不欲其入于善,(入,杭本作人,非是。)宁有不可告而告之,孰有可进而不进也?言辞之不酬,礼貌之不答,虽孔子不得行于互乡,宜乎余之不为也。(方从三本无于字,非是。余或作愈。)苟来者,吾斯进之而已矣,乌待其礼逾而情过乎?

虽然,生之志求知于我邪?求益于我邪?其思广圣人之道邪?其欲善其身而使人不可及邪?(其思上或有求字。及邪或作及也。)其何汲汲于知而求待之殊也。贤不肖固有分矣,生其急乎其所自立,而无患乎人不己知,未尝闻有响大而声微者也,况愈之于生恳恳邪?

属有腹疾,无聊,不果自书。(属下或无有字。不下或无果字。)愈白。

【代张籍与李浙东书】

(或作浙东观察李中丞,或注巽字。元和五年八月,以巽兼御史中丞,充浙东观察使。张籍时为太常寺太祝,病眼京师,公于是为之代书。)

月日,前某官某谨东向再拜寓书浙东观察使中丞李公阁下:(寓或作献。或无使字。)

籍闻议论者皆云,方今居古方伯连帅之职,坐一方,得专制于其境内者,(云上或无皆字。云下或无方字,又无得字。)惟阁下心事荦荦,(吕角切。)与俗辈不同。籍固以藏之胸中矣。

近者阁下从事李协律翱到京师,籍于李君友也,(友上或有朋字。)不见六七年,闻其至,驰往省之,问无恙外,不暇出一言,且先贺其得贤主人。李君曰:“子岂尽知之乎?吾将尽言之。”(言下或无之字。)数日,籍益闻所不闻。(不闻,或作未尝。)籍私独喜,常以为自今已后,(已或作以。)不复有如古人者,于今忽有之。退自悲不幸,两目不见物,无用于天下。(退下或有而字。)胸中虽有知识,家无钱财,寸步不能自致。今去李中丞五千里,何由致其身于其人之侧,开口一吐出胸中之奇乎?因饮泣不能语。(或无能字。)

既数日,复自奋曰:无所能,人乃宜以盲废;有所能,人虽盲,当废于俗辈,不当废于行古人之道者。(所能,或并无所字。)浙水东七州,户不下数十万。(十或作百。)不盲者何限。李中丞取人,固当问其贤不贤,不当计盲与不盲也。(计下或有其字。)当今盲于心者皆是,若籍自谓独盲于目尔,其心则能别是非。(别上或有计字。是非,或作非是。)若赐之坐而问之,其口固能言也,幸未死,实欲一吐出心中平生所知见。(或无心中字。或无见字。)阁下能信而致之于门邪?(致或作置。)籍又善于古诗,(于或作为。)使其心不以忧衣食乱,阁下无事时,一致之座侧,使跪进其所有,阁下凭几而听之,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方云:“校本一云敲当作敌。唐人多使敌字。如卢仝诗‘敌金玉’,击或作拊,或无之。”今按:方说敌字甚怪,所引卢仝诗,当亦是误本耳。)夫盲者业专,于艺必囗,故乐工皆盲。(诸本专字在必字下,今从《文苑》。但《文苑》必作也,而下缺一字,疑是精字,更详之。)籍倘可与此辈比并乎!(或无籍字。或无比乎二字。今按:并字疑衍。

使籍诚不以蓄妻子,忧饥寒乱心,有钱财以济医药,其盲未甚,庶几其复见天地日月。(几下或无其字。)因得不废,则自今至死之年,皆阁下之赐。(下或有也字。)阁下济之以已绝之年,赐之以既盲之视,其恩轻重大小,籍宜如何报也!阁下裁之度之。(裁下或无之字。)籍惭腼再拜。

【答李秀才书】

(李下或有师锡字,或注图南字。李观卒于贞元十年,此书云“故友元宾”,则当在十年后作。)

愈白:故友李观元宾十年之前,示愈别吴中故人诗六章,其首章则吾子也,盛有所称引。元宾行峻洁清,其中狭隘不能苞容,(苞,或作包。)于寻常人不肯苟有论说。因究其所以,于是知吾子非庸众人。(或有复出庸字,或作“庸庸之众”。)时吾子在吴中,其后愈出在外,无因缘相见。元宾既殁,其文益可贵重;思元宾而不见,见元宾之所与者,则如元宾焉。(杭本无既殁以下八字,非是。与,方作以。今按:方以以、与可通用,故从杭本作以,然孰若从诸本之为正邪。)

今者辱惠书及文章,观其姓名,元宾之声容,恍若相接;读其文辞,(文辞,阁、杭本作命辞,云:“元宾所命意于辞也。”今按:此文辞指李生所作耳,非谓元宾之辞也。正使实谓元宾之辞,作命辞亦无理。)见元宾之知人,交道之不污。甚矣,子之心有似于吾元宾也。(矣或作乎。于或作乎。)

子之言以愈所为,不违孔子,不以琢雕为工,将相从于此。愈敢自爱其道,而以辞让为事乎?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读吾子之辞,而得其所用心,将复有深于是者,与吾子乐之,况其外之文乎?(与或作欤,属上句,非是。)愈顿首。

【答陈生书】

(生下或有商字,或注师锡字。陈生以书求速化之术于公,公以待己以信,事亲以诚,而告之以言寡尤,行寡悔之说,无异君子之言。自众人视之,虽若迂阔,而其理实如此。)

愈白:陈生足下:今之负名誉享显荣者,在上位几人。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虽其请之勤勤,教之云云,未有见其得者也。(或无有字。今按:有字或当在此句其字下。)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观足下之书,及十四篇之诗,亦云有志于是矣。而其所问则名,所慕则科,故愈疑于其对焉。虽然,厚意不可虚辱,聊为足下诵其所闻。

盖君子病乎在己,而顺乎在天;待己以信,而事亲以诚。所谓病乎在己者,仁义存乎内,彼圣贤者能推而广之,而我蠢焉为众人。(蠢焉,或作蠢然。)所谓顺乎在天者,贵贱穷通之来,平吾心而随顺之,不以累于其初。所谓待己以信者,己果能之,人曰不能,勿信也;己果不能,人曰能之,勿信也,孰信哉?信乎己而已矣。(方从阁、杭本无果不至信也十字,《文录》并上己字亦无。今按:此阁、杭本之谬,全无文理,而方信之,误矣。)所谓事亲以诚者,尽其心,不夸于外,先乎其质,后乎其文者也。(后上或有而字。)尽其心,不夸于外者,不以己之得于外者为父母荣也,名与位之谓也。先乎其质者,行也;后乎其文者,饮食旨甘,以其外物供养之道也。(行上或有文字。旨甘或作甘旨。道下或有者字,非是。)诚者,不欺之名也。待于外而后为养,薄于质而厚于文,斯其不类于欺欤?果若是,子之汲汲于科名,以不得进为亲之羞者,惑也!

速化之术,如是而已,古之学者,惟义之问,诚将学于太学,愈犹守是说而俟见焉。(犹或作独。见下或有知字。见,胡甸切。公时为博士也。)愈白。

【与李翱书】

(与或作答。)

使至,辱足下书。(或无足下字。)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邪?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贞元十五年,宣武军乱。)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句或无将安二字。)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谓上或有诚字。城或作诚。)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之下或有所字。)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驱或作执。今按:作驱即属下句,作执即属上句。详下文亦有“复驱之使就其故地”之文,而“持守执”三字,语太繁复,故当以驱为正。)仆在京城八九年,(谓应进士时。)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长下或有已字,非是。)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

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不以上或有得字。)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或无我字。)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或无今字。)自尧舜已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污,而处其所可乐哉?(或无安字。)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为或作如。)力不足,势不便故也。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此谓张建封幕府,谓在南阳公幕中也。)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饱而嬉,或作渴而饮。杭本嬉作悲,云:“悲者,悲其不得所从故也。”皆非是。)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所爱,或作其爱。少上或有尤字,非是。知下或有于字。犹或作尤,非是。吾下或无岂字。)

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孔子上或有昔者字。瓢饮下一有“在陋巷”字。)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圣上或无有字,依上或无之字。)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食,去声。)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

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此候,杭本作候此。今按:此与《与孟东野书》“春且时尽”相似,说已见于彼矣。)愈再拜。

同类推荐
  • 民族灵魂的重铸

    民族灵魂的重铸

    本文从文学的“人学”根本特性出发,把新时期文学主潮概括为: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涌流,它并非人为的规范,而是人的自觉(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新觉醒)与文的自觉(当代文学摆脱依附性重建独立性格)的交汇的自然现象。本文不同意用西方现代“无主潮”的多元化状态来简单类比当代中国文学特定的多元化现象,同时认为,人道主义作为普泛的哲学思潮由于缺乏“中介”及其它原因不宜视为文学主潮;现实主义不论在方法的狭义上或者精神的广义上,也不宜涵盖日益复杂的文学现象。
  • 世上最美的感悟

    世上最美的感悟

    父母的爱,如山如川;父母的爱,血浓于水;父母的爱,刻骨铭心;父母爱,净化灵魂;父母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颠簸之路,父母呵护我们应对人生的喜怒哀愁,从这一刻开始收拾情怀,用心感悟无声无形的爱!
  • 三十功名尘与土

    三十功名尘与土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 红唇与领带

    红唇与领带

    本书系台湾当代知名作家、东海大学教授周芬伶的散文自选集。作者的作品以女性书写闻名,文字间既有感性的流动,亦有精细的修饰,诗一般的语言令人读起来有忧伤,有畅快,有愉悦,有悲戚,有坚韧……
  •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

    本书是一本抒情的散文和随笔作品集,共7部分,分别是:淡泊,岁月静好;心灵独舞;阳光,温暖时光;榕树,亲情相融;沉思,感悟生命;奏响,生命强;素美,馨香几缕。《人生漫品:生命里的世外桃源》抒发了这样一种情绪,或许我不是喜欢寂寞,而是喜欢在寂寞中等待,等待一场花开,等待一场雨来,等待一弯新月,等待一缕花魂,其实世外桃源不在陶渊明的文字里,而是在淡泊的生命里。
热门推荐
  • 红十字方队二

    红十字方队二

    是《红十字方队》的一个续集,通过对主要人物肖虹、司琪、丁慧敏等的描写,表现她们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主人翁精神。展开了各自人生的新篇章。
  • 豪门影后:国民男神拐回家

    豪门影后:国民男神拐回家

    乐笙儿明明是国民女神,一线影星,谁来告诉她,为毛她要亲自上刀山下油锅,在戏里扛锄头,修灯泡,六月烤火炉,二月进冰川。她是上得了刀山,下得了火海,扮得了女神,演得了汉子的国民女神乐笙儿,突然高调宣布结婚息影,引起娱乐圈一片哗然。可就在结婚前夕,她不仅撞到未婚夫和男人红浪翻滚基情四射,还砸了自己未来BOSS,国民男神陆之渊,从此惹上了化身为狼的冷傲总裁大人。冤家路窄,六月飞雪。乐笙儿:“陆之渊,你有完没完。”陆之渊:“别急,慢慢玩!”…...欢喜冤家,一宠到底。乐笙儿:“陆之渊!你特么的是不是有病?”陆之渊唇角上扬:“相思成病。”乐笙儿:“……”
  • 欲要求魔却问道

    欲要求魔却问道

    冒死借尸,只为还魂,与她再续情愿。一心寻找,天下之大,迟迟没有踪迹,为达目的,甚至不惜,逼问天道。身为蝼蚁,只因心中的意念让他变得坚韧。一心寻道求长生,却看破光明之后的黑暗。不忘初衷最终遁入魔道,却悟道世间至原本。
  • 重生小农女

    重生小农女

    宋代,无疑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美好的朝代。低廉的农业税、丰富饮食、多彩的文化……尽管孱弱,却是无数现代人最为向往的年代。是女子最为自由的年代:养家经商、财产继承、自由改嫁、读书识字,其生活恋爱备受后世的明清女子的向往……可也是女子悲惨时代的开端:裹脚的普遍,朱理学说的影响的蔓延,女性地位开始逐渐下降;进而成就了明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性“悲剧”历史……可许多的特权却是建立在权钱之上的。若是出生在农家将会如何呢?虽依宋代为背景,可对其历史人物不太了解,改为架空的南唐。
  • 美女的妖孽保镖

    美女的妖孽保镖

    妖孽保镖进都市,面对风情万种的豪门大小姐,他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这个妖精我收了!面对咄咄逼人的强敌,他用他的热血铁拳,将对手统统踩在脚下。他说,龙就是龙,在哪儿都是君临天下。
  • 腹黑总裁囚爱小娇妻

    腹黑总裁囚爱小娇妻

    苏启哲:暴力女。末小艾:娘炮男。苏启哲:吃东西的时候不能发出声音,你能不能斯文点。末小艾:你能不能别装B。苏启哲:你是A还是B,我看顶多算个A吧。末小艾:娘炮,你死定了。
  • 酷拽王爷冷傲妃

    酷拽王爷冷傲妃

    当他身负重伤濒临绝望之际,她一袭戎装赶来,却只是风轻云淡的道,“赫连君傲,我只是怕你死了!”他却笑道“菱儿,但至少你还是来了。”她不言却站在皇城之上,向天下人宣告,“他赫连君傲是我夏琏菱的男人,若天下人与他为敌我便为他与天下人为敌!”那夜满夜风雨,夏琏菱为了赫连君傲差点毁了整个灵族。“菱儿,后悔吗?”他问。“我后悔没将皇城里的人也毁了。”原来伤他的还有这座皇城!“菱儿,你……好狠……”“谢谢夸奖,没你狠…”“菱儿,你又救了本王一命。”“那就给本妃好好的照顾这条命,本妃不能保证下次还能准时的出现。”“好……”从此,他赫连君傲成了夏琏菱的逆鳞……赫连君傲,这一次换我护你一生平安!
  • 犯罪心理学(大全集)

    犯罪心理学(大全集)

    犯罪如同一把刀子,锋利地将社会切出一个横断面来,让我们看到社会最真实、最残酷的一面。如何应对犯罪、预防犯罪,既是公安、法律工作者面对的严酷现实,也是全社会都应当参与解决、进行综合治理的大课题。我们编著本书,只是希望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以期广大的读者朋友明白,人在早年一旦走上犯罪之路,几乎是无法再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轨道上来的。而且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其不同的人生任务,一旦错过将终生难以弥补。所以,在此我们衷心地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够从本书中犯罪人身上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在加强自我法律认识的前提下,帮助自己的子女、学生健康成长,从容拥有完美健全的人生。
  • 朦胧悲喜

    朦胧悲喜

    安明法的《朦胧悲喜》正是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在宣扬酒文化的同时,劝诫大家饮酒适量,避免贪杯后朦朦胧胧地误事、坏事、出丑。在他选择出版的小说中,虽然因酗酒出丑、坏事的篇幅不多,但是仍然让我们不难看出其劝诫人们适量饮酒、不能酒驾的良苦用心。至于书中收入的酒后奇遇的侥幸人物,我们也只能从吕蒙正所说的时、命、运方面理解,进而从作者的这种构思中看到其朴实善良、爱憎分明的内心世界,看到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良好意愿。
  • 无极神魔

    无极神魔

    废材!什么是废材?难道废材就不肯能统领神魔两道了吗?废材,就不肯能成为神仙了吗?废材,不是绝对的!让你看看,穿越过来附着到,废材身上的方炎如何逆袭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