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52200000011

第11章 卷十四·杂著四、书一(2)

问:春秋之时,百有余国,皆有大夫士,详于传者,无国无贤人焉,其余皆足以充其位,不闻有无其人,而阙其官者。(闻下或无有字。)春秋之后,其书尤详,以至于吴蜀魏,下及晋氏之乱,国分如锱铢,读其书,亦皆有人焉。(魏字或在晋下,谓元魏尔。盖不然也,三国之魏,岂应略而不言乎?)今天下九州四海,其为土地大矣。国家之举士,内有明经、进士,外有方维大臣之荐,其余以门地勋力进者,又有倍于是,其为门户多矣。(有倍或作加倍。)而自御史台、尚书省,以至于中书门下省,咸不足其官,岂今之人不及于古之人邪?何求而不得也?夫子之言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诚得忠信如圣人者,而委之以大臣宰相之事,有不可乎?(委之以或作以委之,非是。)况于百执事之微者哉?古之十室必有任宰相大臣者,今之天下而不足士大夫于朝,其亦有说乎?

问:夫子曰:“洁净精微,《易》教也。”今习其书,不识四者之所谓,盍举其义而陈其数焉?

问:《易》之说曰:(易上或有周字,说下或有者字。)“乾,健也。”今考乾之爻,在初者曰“潜龙勿用”,在三者曰“夕惕若厉无咎”,在四者亦曰“无咎”,在上曰“有悔”。卦六位:一勿用,二苟得无咎有一悔,安在其为健乎?(二或作一,非是。)又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乾之四位既不为易矣,坤之爻又曰“龙战于野”。(此下或有“其血玄黄”四字。)战之于事,其足为简乎?《易》,六经也。学者之所宜用心,愿施其词,陈其义焉。(或无所字,非是。)

问:人之仰而生者谷帛,谷帛丰,无饥寒之患。(者下或有在字。丰上或有既字。)然后可以行之于仁义之途,措之于安平之地,此愚智所同识也。今天下谷愈多,而帛愈贱,人愈困者,何也?(愈贱或作益贱。而字疑当在贱字下,但此正与《张中丞传后》“城坏而其徒皆死”云云者相类,恐公自有此一种句法也。)耕者不多,而谷有余,蚕者不多,而帛有余,有余宜足,而反不足,此其故又何也,将以救之,其说如何?

问:夫子言“尧舜垂衣裳而天下理”,又曰:“无为而理者,其舜也欤。”《书》之说尧曰“亲九族”;又曰:“平章百姓”;又曰“协和万邦”;又曰:“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又曰洪水“怀山襄陵,下人其咨”。(人或作民,此试进士当避讳,作民字,非是。)夫亲九族,平百姓,和万邦,则天道,授人时,愁水祸,非无事也,而其言曰:“垂衣裳而天下理”者,何也?于舜则曰“慎五典”;又曰“叙百揆”;又曰“宾四门”;又曰“齐七政”;又曰“类上帝,六宗,望山川,遍群神”;又曰“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五载一巡狩”;又曰“分十二州,封山浚川,(封,诸本作随,非是。)恤五刑,典三礼,彰施五色,出纳五言”。呜呼,其何勤且烦如是,而其言曰“无为而理”者,何也?将亦有深辞隐义,不可晓邪?抑其年代已远,失其传邪?(抑其下,或有所字,非是。已远,或作远矣,或无已字。)二三子其辨焉!

问: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通其业,成就其道德者也。(德下或无者字。)由汉氏已来,(氏或作代,或无已字。)师道日微,然犹时有授经传业者,及于今,则无闻矣。德行若颜回,言语若子贡,政事若子路,文学若子游,犹且有师。非独如此,虽孔子亦有师。(或无虽字。)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是也。今之人不及孔子、颜回远矣,而且无师。(无下或有所字。)然其不闻有业不通,而道德不成者,何也?(或无而字。)

问:食粟衣帛,服仁行义,以俟死者,二帝三王之所守,圣人未之有改焉者也。今之说者,有神仙不死之道,不食粟,不衣帛,薄仁义以为不足为,是诚何道邪?圣人之於人,犹父母之於子。(二於字或皆作于。)有其道而不以教之,不仁;其道虽有而未之知,不智;仁与智且不能,又乌足为圣人乎?(乌或作焉。)不然,则说神仙者妄矣!

【争臣论】

(阳城拜谏议大夫,闻得失熟,犹未肯言,公作此论讥切之,城亦不屑意。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城乃守延英阁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谊,申直贽等。帝欲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庭。”帝不相延龄,城之力也。公作此论时,城居位五年矣。后三年而能排击延龄,或谓城盖有待,抑公有以激之欤?争或作谏。欧公《与范司谏书》,温公《通鉴》皆作争。)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城好学,贫不能得书,乃求为集贤写书吏,窃官书读之,昼夜不出,六年,乃无所不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晋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城及进士第,乃去,隐中条山,远近慕其德行,多从之学。)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子下或无以字。城徙居陕州夏县,李泌为陕虢观察使,闻城名。泌入相,荐为著作郎。后德宗令长安尉杨宁赉束帛,召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或无人字及色字,皆非是。)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在下或有草字。移易,或作易移。初城未至,京人皆想望风采,曰:“阳城,山人,今为谏官,必能以死奉职。”而城与二弟日夜痛饮,人莫能窥其际,皆以虚名讥之。)愈应之曰:是《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蛊》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蹇》之六二则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不以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之时,之德,或并无之字。)若《蛊》之上九,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旷官之刺兴,志不可则,而尤不终无也。(蹇上或无以字。事下或有上字。尤下或有之字。终或作绝,或作如。皆非是。)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今阳子下或有“实一匹夫”四字,或作“实一介之夫”,下再出阳子二字。或作“实匹夫”,阳子亦再见。)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或无于字。)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也;(夫下或无之字。)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其言,言乎哉?(乎上或无复出言字。按:此语正谓“阳子若自谓得其言,则何不言乎哉”,或本非是。)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阳子将为禄士乎?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禄仕者也。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柝者可也。盖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阳子之秩禄,(或作禄秩)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阳子恶讪上者,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旧本招下注音翘二字。“武子好尽言以招人过”,见《国语》、《汉书·五行志》。苏林读招为翘。招,举也。宋元宪曰:“考他书未获为翘之意,注音者当有所据。”今按:《吕氏春秋》:“孔子之劲能招国门之关。”注:招,举也。又《过秦论》:“招八州而朝同列”。苏林亦音翘。)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书》曰‘尔有嘉谟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谟斯猷,惟我后之德。’夫阳子之用心,亦若此者。”愈应之曰:若阳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谓惑者矣。(滋,或作兹,非是。)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夫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或本无以字。)主上嘉其行谊,擢在此位,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庶岩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发,愿进于阙下,而伸其辞说,致吾君于尧舜,熙鸿号于无穷也。若《书》所谓,则大臣宰相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且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是启之也。(是启,或作其咎,非是。

或曰:“阳子之不求闻而人闻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愈曰: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有下或有心字。)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必或作不。)孜孜(音窟。)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门下或有而字。)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补上方本有自字,者下无也字。云自者,指言天之所授也,义为长。今按:韩公之意,乃言天生圣贤,非但使之自有余也,乃欲以补众人之不足耳。故下文云云,方说非是。)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目下或无也字。)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则将,或作且将。于贤,或作于身。皆非是。)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吾闻君子不欲加诸人,(或无欲字。)而恶讦以为直者。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之所以见杀于齐也。(《国语》:“柯陵之会,单襄公见国武子,其言尽。襄公曰:‘立于淫乱之间,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鲁成公十八年,齐人杀武子。”招音翘。)吾子其亦闻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且国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尽言于乱国,是以见杀。(“而好尽言于乱国”,方本作“而言尽言尽言于乱国”。今按:方本殊无文理。)《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阳子可以为有道之士也,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哉?(或无哉字。林少颖曰:“退之讥阳城固善矣。及退之为史官,不敢褒贬,而柳子厚作书以责之。子厚之责退之,亦犹退之之责阳城也。目见泰山,不见眉睫,其是之谓乎?”)

【改葬服议】

经曰:“改葬缌。”(见《仪礼·丧服篇》。)《春秋谷梁传》亦曰:“改葬之礼缌,举下缅也。”(鲁庄公三年五月,葬恒王,《谷梁传》曰:“改葬也。改葬之礼缌,举下缅也。”缅谓远也。)此皆谓子之于父母,其他则皆无服。何以识其必然?经次五等之服,小功之下,然后著改葬之制,更无轻重之差。以此知惟记其最亲者,其他无服,则不记也。若主人当服斩衰,其余亲各服其服,则经亦言之,不当惟云缌也。(云一作言。)《传》称“举下缅者”,缅,犹远也;下谓服之最轻者也。以其远,故其服轻也。(最轻下或无者也字。故下或无其字。)江熙曰:“礼,天子诸侯易服而葬,以为交于神明者,不可以纯凶,况其缅者乎?(或无其字。)是故改葬之礼,其服惟轻。”(自江熙以下,皆庄公二年《谷梁传》注。)以此而言,则亦明矣。

卫司徒文子改葬其叔父,问服于子思,子思曰:“礼,父母改葬缌,既葬而除之,不忍无服送至亲也。(《旧唐·礼仪志》云:“田再思议曰:‘改葬之服,郑玄《服缌三月注》云:讫葬而除’。”)非父母无服,无服则吊服而加麻。”(自“卫司徒文子”已下,皆《孔丛子·抗志篇》之文,吊而加麻,无服字。)此又其著者也。文子又曰:“丧服既除,然后乃葬,则其服何服?”(葬下或有者字,或有也字。)子思曰:“三年之丧未葬,服不变,除何有焉?”(亦《孔丛子》之文。未下或有除字,非是。)

同类推荐
  • 走开江

    走开江

    《走开江》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川东小平原-开江秀美的自然风光与厚重传奇的历史文化。作者历时五年,足迹遍及开江的旮旮旯旯,然后用笔用心记录下那些秀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传奇的历史人物。对研究者来说,《走开江》算是一本历史补充资料;对游客来说,《走开江》算是一本旅游手册;对读者来说,《走开江》是一本散文大全。《走开江》在不动声色中,将人们带进开江的画卷长廊中,让人们摸到了开江的脉络,听到了开江的心跳,看到了开江的面相。写出了开江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开江的人文地理、山川河流、历史传奇,是开江地域文学的百科全书,是开江地域文学的“清明上河图”,甚至是达州市一部具有地理标志性的作品。
  •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朝代中国文学精神

    没有生命的感同身受,体味揣摩,又怎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微妙复杂的内核?又怎能将作家传神写照,描摹出其精魂?优秀作品正是作家的生命激情和人生体验的结晶,要想真切地了解你的研究对象,必得贴近身心,贴近灵魂,屏息谛听。蜷缩在文红霞编著的《爱如玫瑰次第开:索解传媒时代中国文学精神》文字里,聆听玫瑰绽放的声音,并让内心也呈现玫瑰的光芒。
  • 月光光

    月光光

    门对青山,月亮总是从对面的山顶上升起来。山如墨画,天清月朗。虽说山形的轮廓依旧,却辨不清山上的树。人家的房屋也是这样,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且屋后多有修竹绿树,阴影还要重一些。月光下的小村一片平和宁静,但村人并未早早地沉入睡梦中去。
  •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从体例上突破了《中国小说史略》的框架,却又未背离撰写一般通史的原则。在对古代小说进行分门别类的同时,使读者仍然看出时间上的发展顺序,真正落实了“演变”的前因后果。当然,有些小说是各种题材的融合体,在分类过程分很不容易为它们找到恰当的归属,因此本书的分类未必对每一部作品都区划得十全十美,无懈可击。但这部《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毕竟是从新的角度来观察、考虑问题的,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发。我个人在审读书稿时,就感到它的内容既有纵向发展的脉络,也有横向联系的轨迹,实际上作者们只想在我国古代小说领域中尽量做到点、面、线的结合。可以说,这确是一次大胆而有新意的尝试。
  • 走过人生的月缺花残

    走过人生的月缺花残

    身有残疾,是人生最为悲苦之事,可是只要有一颗完整的心,只要心中充盈着希望,便依然能走出辉煌完美的人生。 本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是以此为根基,有名人,有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在他们身上,残疾与病痛是生长梦想的土壤,挫折与逆境是激发力量的源泉。本书没有说教,没有条条框框,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体现了那些人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顽强的意志,以及感人的事迹和精神,还有动人的真情实感,能给人以共鸣和启迪,给人以感动和力量。
热门推荐
  • 崛起香港1949

    崛起香港1949

    网络写手李华龙乘坐飞机失事,穿越到1949年,附身在一位同名同姓的年轻男子身上,两个人的记忆融合在一起,李华龙传奇的一生就此开始了,他和他的家族拥有的资产数额无比庞大,历史上任何一位帝王也都没有他有钱。因为有了他,香港成为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因为有他,香港成为了不逊色于好莱坞的娱乐之都;因为有他,香港人成为人均资产和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区;因为有他,华夏提早四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抗战之未来战士

    抗战之未来战士

    他是来自未来的战士,他接受过未来的基因改造,并拥有可怕的纳米生化服,拥有高智慧与强大的能力。为什么德国能举世为敌,并制造出“别隆采圆盘”这种碟形飞行器?为什么日本一个弹丸之邦,每个士兵矮小却都如此强大?而他们为什么屡次要在中华国做“人体试验”?美利坚为什么能制造出核武器?这一切都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 歧亭古镇杏花村

    歧亭古镇杏花村

    “杏花村”是一个美丽的名字,歧亭镇杏花村更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本书是一部介绍麻城市歧亭古镇杏花村风土文化的书籍。
  • 重生之公主阿莞

    重生之公主阿莞

    一步错步步错,满盘皆输!因自己一人导致国破家亡!恨!悔!即使身处在最肮脏的地狱,我也要诅咒你不得好死!老天怜悯,重活一世,看本公主这一世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扭转命运!
  • 大巫师:君临天下

    大巫师:君临天下

    她心系万民,却不解风情;她不近男色,却命犯桃花;她富贵无忧,却情债累累……世人尊她,敬她,却不知她。一世长安,十里红妆,她想要不过一世一双人。曾记否?寒梅下的翩翩少年。她也曾为他淡妆浓抹,年少白衣。
  • 守护甜心之心碎梦泪

    守护甜心之心碎梦泪

    此内容与正文无关这句话是依萱喜欢的哦,依萱觉得不错: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需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 依恋那些年

    依恋那些年

    年幼青涩的他把无畏的坚持看成是一种责任,简单的把爱情看成是只要真心就能拥有,却不知道爱已被世俗和现实渲染的复杂不堪。一次次被现实残酷地击倒,却又因为内心对一个人无法抗拒的爱一次次爬起。怀着对所爱的人无限爱恋,默默追逐跟随,在他看来,只要能看到爱的人就是幸福。。。他一生追逐爱,拥有过短暂婚姻,却无法说服自己的内心,最终婚姻失败,幸福也擦肩而过。。。最终却孤独地度过一生,他没有得到所爱的人,但在他所有的记忆里再没有别人。。。在他看来他和她一直都生活在一起,而回忆是他一生最享受的生活。。。。。。
  • 至尊舞神:舞魅青春

    至尊舞神:舞魅青春

    天地滋养众神,每个神的法力都是从不同的东西上吸取的。而六界中最厉害的当属魅舞了。放眼六界,还无一人敢与魅舞对立。不单单是因为她拥有让六界毁灭的力量还有她阴晴不变的性格。传说魅舞是六界最高的神或说是妖,她之所以叫魅舞是因为她出生在神界的舞殿靠六界的舞蹈而生。她的坐骑是一匹黑紫色的狼。而她极度喜爱黑紫色,可以说黑紫色是她的代表色。六界除她外无人敢用这个圣神而神秘的色彩。本文为短篇小说,原作者【月雅】晓琳只是代发,具体说明请加月雅小说群146328460。
  • 采芹录

    采芹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羁绊——最后一世

    羁绊——最后一世

    多年来被忘却的国土,不曾记载的过去。冰雪消融中,那来自久远过去的王权,带来的不只是臣服。在寒冰之国中成长的少年,被遗忘的王者,冰雪中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