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42900000020

第20章

当万先廷和他们的团队正不分日夜,冒着连绵的阴雨,踏着泥泞的山路,向湖南前线疾进的时候,在“驱赵”运动中投向广东国民政府的起义湘军——他们已被新编为国民革命军的一个军,正在北洋军的追逼下,拼命向后败退。

到了五月下旬,湖南的战局已经万分危急了。溃败下来的起义湘军士兵,锐气早已被北洋军打掉,军心益发不可收拾了。北洋军借着吴佩孚的威名,又用了英国顾问的精神战、牛角阵,简直势如破竹,长驱大进。叶开鑫的湘军、谢文炳的粤军、方本仁、唐福山的赣军,在前边开路,猛打穷追,直打得起义湘军连招架之功也顾不过来了。

起义湘军的几个前敌将领又都是些贪生怕死之辈,这时见兵无斗志,广东革命军又迟迟不来,觉得再要“革命”下去就连自己的命也保不住了;便联名向吴佩孚乞降,并且愿意叫自己的军长下野。不料那吴佩孚正在志得意满之时,越发做作得厉害,只回了四个大字:交叶开鑫。以后,便索性连理也不理他们了。这几位败将慌了手脚,又连忙乞求叶开鑫、方本仁、谢文炳;但得到的不是一顿臭骂,便是百般羞辱。几位败将眼看逼得山穷水尽了,只得厚着脸皮,通电请赵恒惕回湘;只要北洋军不再追击,一切条件都可以接受。然而赵恒惕却只念了几句阿弥陀佛,似乎已从此放下屠刀,不问红尘了。

说话之间,株洲、衡山、攸县又接连失守,衡阳危急。起义湘军的军部退到了耒阳和郴州之间的永兴,这里隔广东已是不远了。当时,湘军的首领们十分清楚,失去了湖南,便也是失去了这个军在革命军中的地位。派到广东去求援的使者,一个个都垂头丧气地回来了,说那边的将领们只是互相推诿,陆军总监蒋介石又只是“唔唔喳喳”地敷衍一通,不拿出半个兵来。起义湘军的军长在绝望之余,咬牙下出了最后一着棋——派人把他的亲兄弟带到广州,来一次破釜沉舟的哀求,也是让他去做一个痛心的“人质”。为了应急,又在湘粤边境以重资招募了一批土匪,换上军装,号称是广东派来的援军,开上前线。

然而,土匪终究是土匪;召也容易,跑也不难;不几天便散得精光了。而派往广东之的“人质”,一天、两天、三天,依旧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湘军完全绝望了:前无退路,后有追兵,他们眼看陷入了全军覆灭的绝境!

就在这时候,这一支雪里送炭的北伐先遣队赶到了前线。

那是连绵阴雨后少见的一个大晴天,山野显得格外金黄、明亮。天空的太阳似乎因为好多天没有露面而感到抱歉似的,拼命地把它那积攒下来的光芒都倾射到地面上来,阳光也晒得格外叫人感到燥热。

这天上午,起义湘军的一支先头部队——也是撤退的殿后部队——又从安仁前线的碌田高地溃败下来。他们沿着起伏的丘陵,狼狈混乱地拼命跑着——那速度,几乎连敌人的炮弹也追赶不上。他们起义投向广东国民政府已经有几个月了,可是除了番号以外什么也没有得到,就连军旗和军服也都是原来的。不过现在,这支队伍的军旗早已不知道失落到哪里去了。天空虽已放晴,但田野上还是一片潮湿和泥泞,士兵们草绿色的军服上,混合着汗水和泥浆,一股汗臭。他们的军帽是圆形的,有些像和尚帽;实际上他们也都是些扛枪的和尚,每个人的胸前都有一块绣着黄色“佛”字的军章。

因为他们先前的总司令赵恒惕是笃信佛祖的,他招来的士兵首先要到佛堂受戒,然后才算正式入伍。

溃逃的士兵们跑了好一阵,渐觉背后的枪声遥远,北洋军的怪喊声消失了。有些庆幸脱离了险境,喘息着抬起头来,擦去头上的汗水;正想坐到地上去歇一会时,忽然,一个士兵望着逃跑的方向看呆了——他呆看了一瞬,突然发疯一般的大声叫喊起来:“弟兄们,看哪!……快看哪!……”

士兵们不看犹可,这一看,顿时也发起慌来,骚动着,叫嚷着,嘈杂不堪。

“吵什么!”一个少校军官威风凛凛地走过来,大喝一声。士兵们立刻立正站着,肃静下来。

这是他们的营长,三十多岁年纪。服装比他的士兵们稍为齐整一些,还有马靴马裤、斜皮带。胸前挂着望远镜,一手提着马鞭子,一手握着指挥刀。他的嘴巴还在轻微嚼动着。他骑马,比士兵们跑得快;又有望远镜,可以准确地知道跑到哪里才算安全:加上他命令他的勤务兵保护他的食品要比保护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因此他刚才在一束小树丛后吃饱喝足了。三杯下肚,他的心情已经从惊慌恐怖中镇定下来;庆幸又一次逃脱了当俘虏的命运。这时他站在士兵们面前,甚至显得很神气。

“营长老爷……”一个士兵小心翼翼地报告道,“你看那边!”他用手指着他们奔跑的那个方向。

“后边还怕什么?!胆小鬼!”营长大声地呵斥了他一句。不过,这也没有妨碍他拿起自己胸前的望远镜来,向那个士兵指着的方向望一望。

不料,这一望,营长的魂也几乎吓飞了。望远镜无力地从手上垂下来时,他的脸已变得煞白,嘴唇发抖,眼发直。他像发了疟疾似的,低声而急促地向后面的勤务兵道:“快快快……带马……”

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这时,士兵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见:迎面丘陵上,出现了一支青色的队伍。就像神话中突然冒出的森林,那支青色的队伍,像一条长长的翻腾着的青龙,沿着丘陵,风驰电掣般地飞跑下来。在长龙似的队伍中间,一面飘着红飘带的蓝色的军旗,在阳光下招展着……

“弟兄们!”一个士兵突然绝望地叫喊起来,“我们的后路叫北洋军兜住啦——! ……”

这叫喊像一声霹雳,震动了发呆的士兵。霎时间,就像同时开动了机关,败兵们陷入了巨大的混乱:拼命向四面跑开了,漫野里就像一群被戳了窝的马蜂:有人钻进了远处稀疏的树丛里;有的就势滚到稻田的田埂下;有的人双膝跪地,抓住胸前的“佛”章呼天喊地,向佛祖求救;也有一些像热昏了的蚂蚁,本能地卧到地上,端了枪盲目射击。

只有几匹没人骑的马,掀着四蹄,向远处狂奔而去……

稀落的枪声中,从远处传来了洪亮粗犷的喊声:

“别打枪!自己人——”

钻在一束小树丛后的败兵营长,像匹非洲的鸵鸟,头埋在地里,屁股撅得朝天,已经吓得半死了。他旁边那个喊叫过的士兵,隐约听见远处的喊声,又抬起头来仔细聆听了一会,便举起巴掌,在营长老爷撅起的屁股上试探了一下——然而又缩住,他很惶恐;但又忍不住了,只得性急而又尊敬地往上面轻轻敲了几下:“营长老爷!他们在喊……”

营长老爷的屁股一耸——士兵以为他要爬起来,然而却钻得更深了,只听他战战兢兢地问:

“他、他们,喊、喊、喊什么?……”

“他们喊自己人!”

“什么?”营长的头刷地伸出来,脸上沾满泥土,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士兵又大声重复一句:“他们喊自己人!”

“自己人?”营长弹簧一般腾地跳起来,向外冲去——走了两步,又急忙缩回来,迷惘地看着天道:

“天哪!什么自己人呢?……难道我们又变成北洋军了?……”

迎面出现的那支队伍——约摸两百多人——很快就冲到了败兵前面。

逃得七零八落的败兵们,本来预备着必然一死,就等那“咯咯”怪叫的机关枪和闪着寒光的刺刀扎过来——但终于没听到枪声,也没听到北洋军那野蛮恐怖的怒骂和狂喊。有些大胆的便探头探脑从树丛后和田野里钻出来,偷偷窥视着。

什么队伍?他们一个个都那样黑瘦,但却铁一般的精悍结实。他们身穿一色的青灰布军服、大沿军帽,紧紧的绑腿,赤脚草鞋。半身都扎满子弹带,斜背着一条灰军毯,腰间挂着刺刀、铁水壶、洋瓷碗,背后都背着一把小铁锹、一个圆鼓形的小斗笠——这一切,便是他们的全部装备了。然而,最耀眼夺目的,还是他们胸前的那一条鲜艳的红色领带。他们所有的一切都是简单利落,整齐划一。从他们草鞋上的泥土和风尘仆仆的面容看来,都是经历了长期艰苦的跋涉,但每个人却仍显得那样的精神、严整,目光如电,意志昂扬。这一切给人多么新鲜巨大的力量啊!

队伍最前面,是一个身材魁梧、膀阔腰圆的军人。他有一张粗犷黑壮的圆脸,浓眉倒竖,虎眼圆睁,下巴颏上那一蓬络腮胡须,钢刷一般硬挺。看着他那宽大的额头和鼻孔,会叫人想起凶猛的狮子来。在他身后,紧跟着一个手提驳壳枪,身材不高,但却格外活力充沛的青年军官,他那黑瘦的朝气蓬勃的脸上,目光闪闪,果断锐敏;他似乎一刻也不能静止,就像一只刚长满羽翼的山鹰,时刻都在跃跃欲试,霎时间就将展翅凌空。——他,就是万先廷。

在惊异和好奇中,有一些败兵小心地向他们围拢来。

魁梧的军人望着败兵们,严厉地问:“你们往哪儿跑?!”他的声音也格外洪亮,锃锃震耳。

败兵们面面相觑,答不出话,共中一个大胆些的摇头道:“不知道,从岳阳北边就跑起了……”

又一个败兵讨好地凑上来问:“老总,你们是吃哪路粮饷的?”

万先廷自豪地答道:“我们是革命军,北伐先遣队!……”

“革命军?!”败兵们又是一呆,接着便舞手跳脚、惊喜若狂地大叫大嚷起来:“盼到了!革命军过来了!……”

“弟兄们,革命军到啦!”有些向远处声嘶力竭地喊着跑去。

像一些听见了母亲叫声的小兔,躲在树丛后和稻田里的败兵们都拍打着泥土钻出来;那些在远处田埂下和坟包后面的人,也一面找寻着刚才扔掉的军衣和枪弹,向革命军跑来。

魁梧军人望着他们的狼狈相,气冲冲问:

“你们的长官哪去了?!”

同类推荐
  •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作品记述了高尔基在喀山时期的生活。十六岁那年,他离乡背井,到喀山去上大学。这个幻想破灭后,他不得不为生存而劳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同流浪汉接触,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知识界与思想界人士交往,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他经历了精神发展的复杂道路,经受住多方面的生活考验,对人生的意义、对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 我知道你去年在中国干了些什么

    我知道你去年在中国干了些什么

    这是一本用长篇风格来书写短篇的奇妙作品。除却历史和现实,曹三公子展现更为天马行空的臆想,用观察历史的眼睛探究青春,用寓言式的智慧调侃人性,用果敢大胆的想像去描绘众生。风格多样,类型多变,谐趣、先锋、怪异、犀利、颠覆……其空前绝后的想像力、多重转换的视角以及睿智风趣的语言、多种元素的随意切换、形散神不散的风格成为后期历史小说写作的积累,也成为无法超越的一段写作历史。如此的曹三公子,你绝对想不到。
  • 长城内外

    长城内外

    气势磅礴而坚固雄伟的长城,盘旋在重峦叠嶂之间,蜿蜒在沙漠之上。从秦始皇修长城至今,已两干多年,仍然充满了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的历史和中国历史无法分离。从公元5世纪到17世纪,它不停地书写历史,它是中国各族人民的血汗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作,是近代中国备受屈辱和反抗斗争的舞台。
  • 雀跃

    雀跃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毒牛记

    毒牛记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热门推荐
  • 那时临水照花人:最美张爱玲

    那时临水照花人:最美张爱玲

    张爱玲10岁时在期盼爱,20岁时在书写爱,40岁时在放弃爱,60岁时在整理爱。短短三、五年的爱情,这样细水长流地被思量、被咀嚼,被雕刻,好比写一本书,前言花去20年,后序花去50年,最厚重的却仍是青春那三五年。她孤傲、敏感、卓尔不群,却逃不开心灵的篱栅。本书纵览张爱玲一生,讲述民国的临水照花人从歌舞升平到繁华凋谢,她用一双冷眼,热望尘世,化作心泪如雨。在这本书里,这位民国的“临水照花人”将从旧时光里向我们走进,用一种静默柔情的文笔,让我们体悟她的清冷孤绝、她的无可奈何,她的意犹未尽。
  • 不可一世的青春

    不可一世的青春

    我们都有过青春,或正在青春,不管是好是坏,可那就是真实的我们。
  • 光年

    光年

    2055年,装备镭射动力系统的宇宙飞船,中国的神舟102号宇宙飞船,开创了人类航天器载人飞出太阳系,去探测其他行星系的划时代的新纪元.在去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的途中,飞船遇到了"时空流",来到了一个神秘的河外星系,从此开始了它极其惊险刺激的宇宙之旅:奇异的生命,高级的智能体,不同的文明,光明与黑暗的激烈斗争......
  • 天株

    天株

    繁衍到极致的脉武,神奇小贼嗜酒小龙,探寻上古圣地的奥秘,开拓波澜壮阔的世界。“虽千死我此身不退,虽万难我矢志不移!”逆千年情长,战百世轮回。无意中得到混元天株的洪宇,走上了成就无数传说的道路……
  • 黑蔷薇.公主的王子们

    黑蔷薇.公主的王子们

    嗯~~女主是一个冷漠的人,因为她小时候和男主认识,也下了约定,所以女主才会无比冷漠。男主也是一样,男主也就是女主,他们的爱情很辛酸,因为经历了许多不相信和背叛、欺骗,但是最后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吗!!!!(萌萌诉苦:因为不太会军面貌和衣物什么的,还有很...所以自己想象....拜托~拜托~原谅萌萌啊!)
  • 网游之爷是NPC

    网游之爷是NPC

    一个普通的宅男进入了游戏《创世纪》,结果自制的游戏仓让自己变成了NPC,悲催呀!
  • 排毒治百病

    排毒治百病

    大家都知道要排毒,可是究竟什么是毒呢?究竟要排什么毒?什么时候该排毒?用什么方法排毒?还有更多排毒问题,本书都将一一为您解答。本书秉承了中国传统医学回归自然、尊重个体的“自然养生法”,通过对饮食、精神、运动、拔罐、按摩、生活起居等方面的调整,重视人体的自愈机能,启动身体原有的康复系统,帮您轻松、快速打造无毒、健康、美丽的身心!要健康,就要排毒;要美丽,更要排毒!了解排毒,让您一生都健康!
  • 恋馨伤曲

    恋馨伤曲

    蔓珠红舞,沙华凌乱,恋馨不幸,觞步黎长。发羽乌歌,白裙纷扬,恋馨不幸,伤不离肠。暗……白色,圣洁美好……无尽黑暗……却夹杂着血与痛………彼岸花飞,让我着白裙一舞圆梦……终了………
  • 都市之佣兵归来

    都市之佣兵归来

    回头无岸,叫我如何放下屠刀?佛不度我,叫我如何立地成佛?顺我者,必昌,逆我者,必亡!纵然世不容我,我也将创造一套属于自己的法则,颠覆这个虚伪的世界!=====================================================================PS:一个获取了外星文明的雇佣兵越狱之后的故事,有饮马江湖,有风花雪月。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共收录百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散文精品7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散文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出版过,现经整理后再版。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由毛信德和李孝华担任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