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27800000034

第34章 智谋智慧(5)

9.无为而无不为

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①。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②。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③。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译文

求学是知识一天天增多,修道是私欲一天天减少。

减少再减少,最终达到“无为”。“无为”可以“无不为”。

治理天下常常用“无为”。当有所作为时,就不足以治理天下了。

注释

①为学,从事于学。为道,从事于道。二句谓,从事于学则日益增加知识,从事于道则日益减损知识。

②三句谓,减损而又减损,以达到“无为”则“无为而无不为”。

③取,治。无事,即无为。及,若。三句谓,治天下永远以无为,如果有为,则不足以治天下。

解析

老子分析了为学和为道的不同,为学就是不断地向外界探索新知,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它无所谓开头也无所谓结尾,我们对知识的探求永远也没有个尽头。知识从宏观意义上而言,它能使人们对自身和宇宙的认识更接近真理。但是知识的无止境性决定了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真理的所在。老子比我们更早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理智地从对外界的追求转向了内在的追求。

人的欲望的无止境决定了我们对外界的追求永远也没有终点,而且人的贪欲是无限膨胀的,这就决定了人永远也不会得到满足,不满足就会懊恼或者心生邪念,最后走上人生迷途,人生的短暂不容许我们犯太多的过错和留下太多的遗憾,所以我们应该时刻剔除心中的杂念,保持一颗平常心,平常心即道。修道之人在修道的过程中欲念一天天减少,直到最后达到无为的境界,无为不是真正的无所事事,而是不妄为,做到了不妄为,也就合乎了道的德性,合乎自然规律的不妄为就是无所不为了。“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提出的极富智慧的命题,它贯穿于老子《道德经》的始终。虽然在我国古代有不少学者提出了“无为”的主张,而真正将“无为”思想发挥到极致的只有老子,他从哲学的高度来论证“无为”的社会意义。表面上看起来“无为”是消极的倒退的,其实只是在前进中避开矛盾的对立面,使其畅通无阻,化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老子联系实际,想到了统治阶级的统治也应该采取无所作为的态度。

要赢取天下人的拥护和爱戴就必须采取无所事事的态度治理天下,不对天下人实施强硬的手段,不对他们实行人为的干涉,顺应他们自身的特点和德性来发展,他们自然会服从管制。相反,如果统治者以人主自居,自然得不到人们的拥护,也就不可能长治久安,其统治地位自然会不攻自破。

故事

李光弼料事如神

安史之乱时,唐将李光弼进剿怀州,敌首史思明率军解围。史思明在河清屯下兵马,称要断绝李光弼的粮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道是军队打仗的命脉,决不能有一丝差池。身为名将的李光弼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也就率军在野水渡口防守。

黄昏临近,李光弼率军悄悄返回河阳,留下一千人,派牙将雍希颢守在那里,叮嘱他说:

“敌将高廷晖、李相越都有万夫不挡之勇。他们率兵来攻,切不可与之交战;如果他们投降,你便带他们前来见我。”

雍希颢领命。众将都对李光弼的话感到莫明其妙也感到好笑:平白无故,他们为什么要来投降?但惧于军威,谁也不敢做声。

当天,史思明果然召来部将李日越,对他说:“李光弼长于据城固守,如今率军在野外,你率五百铁骑连夜渡河,带他的人头来见我。如果捉不住他,就提你自己的头见我。”

李日越带五百名精锐骑兵,连夜渡河,来到野水渡。他想偷袭,却被雍希颢凭借栅栏死死守住。

李日越大叫:“叫李光弼出来,我要与他大战三百回合!”

雍希颢说:“李大人岂可与你这无名小贼交手?再说,他也不在本营,昨夜他已离开了。”

李日越大惊失色。史思明命他一定要交上李光弼的人头,人不在,头何来?他回去又如何向史思明交待?

他素知史思明残暴寡恩,自己回去,光抓住一个雍希颢,也无济于事。颈上的人头肯定是保不住了。犹豫再三,他对雍希颢说:“我要投降,请带我去见李大人。”

李光弼见到李日越,马上出迎,为他摆下酒宴,还上表朝廷,封他为右金吾大将军。高廷晖听到这个消息,也带着部下来降。

左右问起李光弼,李光弼说:“史思明常恨得不到和我野战的机会,这次听说我在野外驻扎,以为一定会打败我,就给李日越下了死命令。

李日越拿不到我,希颢又没有多大名气,不足以作为功劳,日越怕死,不投降又能做什么?高廷晖才能在李日越之上,见到他被重用,当然也要来投了。”

大家听了,都心悦诚服,赞叹李光弼料事如神。

抛掉金子始得“金”

两个墨西哥人沿密西西比河淘金,他们从下游一路上行,到一个河汊时分了手,因为一个认为入阿肯色河可以淘到更多的金子,一个认为去俄亥俄河发财的机会更大。这两条河都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一条在东,一条在西。

10年后,到俄亥俄河的人果然发了财,在那儿他不仅找到了大量的金砂,而且建了码头,修了公路,还使他落脚的地方成了一个大集镇。

现在俄亥俄河岸边匹兹堡市商业繁荣、工业发达,无不起因于他的拓荒和早期开发。

进入阿肯色河的人似乎没有那么幸运,自分手后就没了音信。有的说他已葬身鱼腹,有的说他已回墨西哥。直到50年后,一个重2.7公斤的自然金块在匹兹堡引起轰动,人们才知道他的一些情况。当时,匹兹堡《新闻周刊》的一位记者曾对这块金子进行过追踪,他写道:这颗全美最大的自然金块来自于阿肯色,是一位年轻人在他屋后的鱼塘里捡到的,从他祖父留下的日记看,这块金子是他祖父扔进去的。

随后,《新闻周刊》刊登了那位祖父的日记,其中一篇是这样的:昨天,在溪水里又发现了一块金子,比去年淘到的那块更大,进城卖掉它吗?那就会有成百上千的人涌向这儿,我和妻子亲手用一根根圆木塔建的棚屋,我们挥洒汗水开垦的菜园和屋后的池塘,还有傍晚的火堆,忠诚的猎狗,美味的炖肉,山雀,树木,天空,草原,大自然赠给我们的珍贵的静谧和自由都将不复存在。我宁愿看到它被扔进鱼塘时荡起的水花,也不愿眼睁睁地望着这一切从我眼前消失。

这位淘金者把淘到的金子扔掉了,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天方夜谭,据说,直到今天还有人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是热爱生活的人知道:这位抛掉金子的人,是一个在生活中获得“真金”的人。

10.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①。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②。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③。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④。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⑤。

《道德经第二章》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一定是有了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所以有和无相对而产生,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是互为比较的,高和下是相对依存的,音和声互相呼应的,前和后是互相伴随的。

所以,圣人用“无为”处理事务,施行“不发号施令”的教化。

听任万物生长而不替它们开始,生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万物而不恃为有功,成就功业而不自居,所以就不会失去。

注释

①恶,丑。不善,恶也。美与丑,善与恶,相对而存在。明陈懿典《老子道德经解》:“但知美之为美,便有不美者在。”天下人都认识到美之所以为美,那一定是有了丑;都认识到善之所以为善,那一定是有了恶。如人们生活在幸福中并不一定理解幸福,一旦陷入祸殃,才理解什么是幸福。鱼游于水中并不觉得多么自由,一旦脱离了水,才会感到水中自由之可贵。

②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又认为“反者道之动”

(四十章),即天地万物变化发展,最终又归于无。无又生有,有归于无,周而复始,至于无穷,故曰“有无相生”。难与易相对形成,故曰“难易相成”。长相短相对显现,故曰“长短相形”。《乐记》注:“杂比曰音,单出曰声。”“对文则别,散则可以通。”可知声,指宫商角徵每个单一的音;间,指宫商等协调的音节。二者散言则相通,对言则有别。音声协调才成为音乐,故曰“音声相和”。随,从也。有前才有后,有后才有前,故曰“前后相随”。以上排列六对矛盾,皆彼此对立,又彼此依存。

③圣人,老子书中“圣人”有两义,一是指有道的统治者,一指有道之士,并道之体现者。此指前者。无为,任其自然,不强施外力。不言,即“无为”在教中的体现。

④恃,读如《庄子·应帝王》“化贷万物而民弗恃”之恃,恃以为德也。河上公《老子道德经》注:“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四句谓,万物任其兴起而不为主,任其自生而不占有,任其自为而不恃望其报,功成而不自居功。《庄子·庚桑楚》记庚桑楚得老聃之道,居畏垒之山,三年而畏垒大穰,民欲尸祝而社稷之,庚桑楚不释,曰:“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无道已行矣!”此即“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之意。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与此同。

⑤夫唯,老子书用关联词,意思是“由于,正因为”。由于圣人不居功,其功也不去。

解析

日子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们都必须一天天地过,即使是我们不愿过了,可谁也不能阻止太阳升起和落下。我们嫌日子过得太快,可日子不会为我们停留一分一秒,它像一辆快车载着我们向死亡开去,我们想跳下来,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面对这人生路上的矛盾,尽管我们迷惘无奈,到头来还是同样的结局,何苦给自己制造苦恼。面对荣辱、得失、成败、哀乐、爱怨,不如泰然处之。矛盾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的头脑中有了知识的概念,它是一个由概念到对立,再由对立到矛盾的自然形成过程。矛盾导致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是好的一是坏的,可我们的特点就是只能接受好的结果而无法接受坏的结果,因而我们痛苦我们迷惘。这种坏情绪会经常困扰着我们,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大环境里矛盾无处不在。

大道无言,大道无际,它孕育了天地万物,并使天地万物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和巨大威力,但却无法对其加以准确的描述,任何概念和范畴都是牵强的,都没有恰当地概括出大道的真义,正是因为这种不准确、不完全、不真实的概念直接影响了我们对大道的领悟,所以也就无法真正融入到大道无忧愁无烦恼、自由自在的境界中去。

圣人明白大道的绝对性和它的真实内涵,他们能抛弃和超越人类的自私和贪婪,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来对待人和事,这种无所作为的处世哲学看似消极,却是一种真正的积极,是对人类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

他们能真正地理解大道并和大道融为一体,顺应自然和各种变化,也就无所谓得到和失去,也就没有忧愁和烦恼了。

同类推荐
  • 孔子思想

    孔子思想

    本书开篇详述孔子思想对中国及世界的九条意义,介绍学孔子思想必须要有的态度与方法。继以专文阐述“儒学基本概念”,提炼儒学精华,方便读者学习理解。本书主体部分是《论语》全书二十章的讲解与注释,依据朱子集注,发扬孔子思想,维护了儒学的纯正。
  • 王阳明的六次突围

    王阳明的六次突围

    一部视角独特的阳明心学入门读物,继《万历十五年》、《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之后又一明史随笔佳作。本书选取王阳明一生中最重要的六个时刻:身陷诏狱、龙场悟道、赣南剿匪、智擒宁王、狙击皇帝、天泉证道,通过对当时复杂局势的深入解读,以及王阳明心路历程的细腻剖析,阐述了阳明心学的精髓和发展历程。
  • 中国儒学之精神

    中国儒学之精神

    郭齐勇教授作为中国新一代的儒者,数十年来沉浸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研究,《中国儒学之精神》即汇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在大学与民间演讲儒学的成果。全书深入浅出、全面而又有重点地论述了儒学的源流、一代宗师、发展轨迹、经典著作;儒家的礼乐文化、社会理想、治国方略、管理智慧、人性学说、核心价值、人生意境;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当今的意义与价值,经济全球化下的创造转化与应对之道。对学术前沿的课题,如儒家与自由主义的对话、公与私、公德与私德、亲亲互隐与人权、儒学的宗教性及宗教对话等论域,亦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有拨乱反正之功。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态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儒家文化的许多价值理想一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华文化可大可久的根据。
  •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从根本上说,正义的实质内涵体现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交换。说得再直接简明一点,所谓正义,就是相互性基础上的利益交换。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正义直观上表现为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安排或分配。但社会不是抽象集合体,它是由诸多个人在一定共契上组织成为的生活共同体,其组织结构及其运作凭借或通过诸如国家政府、社团组织机构或特定的社会管理机构得以实现。
  • 《论语》品读

    《论语》品读

    本书对《论语》进行了品读,《论语》是一部包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的书,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流光时代

    网游之流光时代

    曾经风靡全球的平面网游“烈焰长空”终于要改版为全息了!桀骜霸道的黑道皇帝,温柔优雅的商界之王,冷酷帅气的世家公子,竟然都没日没夜地投入到了同一个游戏当中?表象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阴谋?敬请关注一位双重人格超级御宅女如何连同一众没节操的“基友们”称霸天下!
  • 网游之神临大地

    网游之神临大地

    适逢群雄逐鹿日,当是跃马中原时。世上谁人无失意,总有一朝立巅峰。待得那时,睥睨万物。纵横天下,唯我独尊。全球最大虚拟公司‘炎黄’集团‘龙朔国’特别工作组小组组长周华遭人暗算,清醒过来后却记忆缺失。得到总裁首肯后终于能够稍作休息,却又立刻投入了新开发的游戏……
  • 最胜佛顶陀罗尼经

    最胜佛顶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农女巧当家

    重生农女巧当家

    幸福要靠自己努力。即便重生在这穷困的小山村,没有关系,明月奋发图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治好瘫子相公,带着大家发家致富。可是这些个极品亲戚是个什么鬼?没有关系,明月自有办法整治。可天有不测风云,外族来犯,相公和乡亲都上了战场,生死不明,明月不得不踏上了寻夫之路……
  • 告诉学生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

    告诉学生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

    书中各种故事的主人公因其巧妙而出人意料的应变之策,使人们在心生敬佩之余,同时获得某种智慧的启迪。在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许许多多的突发状况,这往往需要急中生智、沉着应对方能解决问题。那么,就随本书一起,在这些机智勇敢的主人公的带领下,一起感受机智的力量。
  • 第一庶女

    第一庶女

    冷漠强悍的她穿越成一个花痴无能、任人欺凌的痴傻小姐?人人避而远之,鄙夷不屑。可惜!她已不是当初的她。面对一波波的阴谋陷害。她,岂能无动于衷?不久之后,脱胎换骨、绽放光芒,那些曾经瞧不起她的人纷纷傻了眼……
  • 看云小集(《花园丛书》)

    看云小集(《花园丛书》)

    读书随笔大概没有规定的写法,也不必向“正宗”书话看齐,我在《看书琐记》的后记里说了一点想法,这或许会让看惯“正宗”书话的读者失望。其实,我的不再“正宗”,正是由曾经“正宗”而来的。许多年前,我也写过“正宗”书话,数量还不算少,大都一书一议,不痛不痒说几句,甚至起承转合也都规矩绳墨,“厌气”也就是自然的事了。回过头来,对自己过去的写,真有点像看一张光腚赤脚的孩儿照,虽然幼稚,却还有一点童趣的可爱,但如果再像老莱子那样,穿了斑斓衣裳,扮婴儿啼戏于父母之前,其他人是不会喜欢的。我心里清楚,有的事情不到这个年岁,大概也明白不了。
  • 枕上欢:爱妾绑不住

    枕上欢:爱妾绑不住

    古代社会,三妻四妾,而文中所选的朝代,当政者无能,朝中腐败滋生,世风日下,男子往访花街柳巷,引为常事,在这样的风气下,男子家里家外在多个女子间辗转,痴情女子易找,痴情男子却鲜少有之,朝三暮四者多矣。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她一朝为妓,注定堕落红尘。她是肉胎凡骨,拥有人类的痴怨爱憎。幻世迷情,最怕爱了怨了空惹伤心,她却义无反顾,纵使千疮百孔。佛曰:回头是岸;她仍旧,不撞南墙心不死。
  • 魏阉全传

    魏阉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矿井事件录

    矿井事件录

    在一座山区内,有一个独立的国企煤矿,一批新来的大学生分配到了这里,随后是各种匪夷所思的不准乱跑,人员失踪事件,到底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