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27800000012

第12章 处世智慧(5)

8.知止可以不殆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①。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②。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③。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④。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⑤。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译文

大道经常没有名声。没有加工的朴,虽然小,但天下没有人能支配它。王侯若能守住朴的特点,万物将会自动地来归服。

天地交合,降下甘露,没有人指使它而自然均匀。

开始制作成东西才有名称。

名称有了之后,也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可以不衰败。

相比而言,大道在天下的样子,像河流与江海之间的关系。

注释

①名,名状也。无名朴,指无法形容之宝,极言道之至高无上。小,指道,“至小无内”,故谓之小。即三十四章“可名于小”。道永远是一个无法形容之宝,虽极微小而天下没有谁能臣服。

②侯王,统治者。老子书中称统治者,一日圣人,一曰侯王。两者有严格的区别:圣人是已经体道的统治者,侯王指应该体道的统治者,前者是老子崇奉的楷模,后者是老子告诫的对象。守之,守道。万物,各种事物,也包括侯王统治下的民众。宾,臣服。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白化”,与此意同。

③民,此泛指人,犹言人们。天地配合以降甘露,人们谁也没有指使它而自然均匀,比喻侯王若能守道,万物也将自然宾服。这是老子把从观察自然得来的规律引入政治主张的典型例子。

④有名,指侯王之名。夫,彼也,指侯王。将,也。止,足也。殆,危。四句的意思是侯王始制,乃有名称,名称既有,然亦须知有所止足;有所止足,才能自我控制,有肆意妄为,才不致危败。

⑤在,犹“于”也。天下,谓天下万物。“川谷之于江海”为倒装句法,正常句式应为“江海之于川谷”。句意是:用譬喻来说明道之于天下万物,就如江海之千河万溪。道与江海相应,天下与川谷相应:道涵养天下万物,江海容纳千河万溪:比喻极为形象。二句实戒谕侯王,应当守道,使天下之民归之,若天下万物之涵容于道,如千河万溪之归于江海。

解析

道德在于万物,而万物也都受着道德的支配与调节。如果合乎了大道和大德,那么一切事情都会顺其自然,天下安定,人民幸福。

大道是什么,我们是永远也无法给它命名的,没有办法用一个固定的概念去描述它,但它确实存在。大到无穷大,小到无穷小。非要用我们能够理解的概念去命名它,那就是“朴”字。虽然说那“朴”字微小精致,但谁也不能去支配它,或者让它臣服。或者说,反过来,它却主宰着人类万物。

只要人类中的圣人能够守得住这个纯真的“朴”,那么天下万物都会自然而然地为他效劳服务。不仅如此,就连那天与地也会阴阳交合,普降甘露,泽润万物。老百姓则不需帝王侯公下命令,也就自然和睦,无争无夺。

但是,人类认识的一个最大的局限,就是必须设立概念。因为没有概念,我们也就无法进行思维和认识。所以,对任何一件事物我们都必须先给出一个概念,然后才能在我们的思维系统里进行认知。尽管我们的概念本身就有着很多的问题,但我们一直在努力地接近那个最终的真理。所以,谁也否定不了名相的作用和意义,包括老子在内。尽管在强调着名相的局限性,但他一样却在运用着名相。因为一旦离开了名相,他自己也就无法讲话,我们也无法听懂他在说些什么。

所以,当人类的认识一开始,也就制定了名相和概念。不过老子的意思是说,既然有了名相,那就不要太分别,太执著于我们自己的认识。

要知道我们认识的有限性,所以要适可而止。一旦按照我们自己的认识走得太远,就会违背那真正的“朴”,从而招致自然的不平衡,造成我们自己的灾难。所以,只要我们知道适可而止,那就不会离开大道太远,自然也就不会招致灾难。

大道生出天下万物,但也照样存在于天下万物之中。或者说,天下万物生于大道,但又回归于大道之中,生生灭灭不偏离大道。就如天下的千万条河谷川流,尽管都汹涌澎湃,但都回归于大海之中。

侯王治理天下,也应该像那大道一样,善于处于下方,能够容纳万物。如果帝王贵族、侯王公卿纵欲无度,心中首先不平衡,不能爱憎分明,百姓自然不会得到他们的庇护,也不会服从他们的统治。

故事

列御寇与众不同

列御寇准备到齐国去,走到中途又回来了。伯昏瞀人正好走到他回来途中暂住的地方,便问他:“你为什么刚去齐国便中途回来了呢?”

列御寇说:“我感到惊骇诧异!路上我曾到十家卖浆的店吃饭,有五家见到我竟主动要把饮食送给我白吃白喝。”

伯昏瞀人说:“那你又有什么值得惊骇诧异的呢?”

列御寇说:“人对我这样,说明我内在的诚笃没有疏解,以至表现在言语行动上。我镇服了人心,使他们对我比对老者还尊重。这样我必定会招来灾祸!卖浆的人只是小本买卖,卖吃卖喝,没多少赢利,还这样待我,何况万乘的国君呢!国君为国家劳瘁,为政事伤神,我这种样子去见国君,国君势必会要我为他担任什么职务,做出政绩,所以我惊骇诧异,害怕而不敢再向前走。”

伯昏瞀人说:“你还真会观察。不过你等着吧:人们将会归附于你,聚守在你门下。”

果然不多一会,列御寇住处的门前挤满了拥戴列御寇的人。

伯昏瞀用下巴抵着拐杖,站着看了一会,便一声不说离开了。

列御寇见伯昏瞀人离去,鞋也没来得及穿,便提着鞋,光着脚丫,赶到门口,对伯昏瞀人说:“先生既然已走到我门口,为什么不给我一点金石之言,点拨一下我呢?”

伯昏瞀人说:“算了吧!我说人们会归附你,聚守在你门下,现在果然如此!谁叫你表现与众不同叫人欢喜你呢?和你在一起的人不提醒你,他们说的都是让你高兴的话,这种话对人是最有毒害的。你身边没有能让你觉醒明悟的人,大家一起,相处竟这样亲亲密密!有技巧的人只是多一分辛劳,聪明的人也只徒有忧苦,只有毫无用处的人无所希求。像我这样,吃饱了饭就优哉游哉,飘飘荡荡,就像那样拴绳子的船一样。

心中虚旷,不存在任何一种东西,连诚笃也不存在,只有这样,才能与天地遨游。

马歇尔拒当元帅

美国一代名将乔治·马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美国陆军参谋长,对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做出了重要贡献。

鉴于其卓越功勋,1943年,美国国会同意授予马歇尔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高军衔——陆军元帅。但马歇尔坚决反对,他的公开理由是如果称他“Field Marshal Marshall”(马歇尔元帅后两字发音相同,听起来很别扭。

然而,真正让马歇尔拒绝接受职衔的是此举将使他的地位高于当时已病倒的潘兴陆军四星上将。马歇尔认为潘兴才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军人,自己又多受潘兴提拔和力荐之恩,因此他不愿使老将军的地位和感情受到伤害。

潘兴提拔和力荐马歇尔的故事还应上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马歇尔随美军赴欧参战。他的才华受到美国远征军司令潘兴的欣赏,大战末期,潘兴将马歇尔提拔为自己的副官,视为得意门生。后来潘兴虽然退役,仍然多次力荐马歇尔晋升。在潘兴的有力影响下,1939年马歇尔以四星上将衔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有一段小故事足以说明马歇尔对潘兴的深厚感情。

1938年春,马歇尔前往医院探望躺在病床上的潘兴。潘兴若有所思地说:“乔治,总有一天你也会像我一样当上四星将军的。”马歇尔满怀激情地回答:“美国只有您有资格获四星上将衔,绝不可能再有另一个人!”听了马歇尔的话,潘兴顿时热泪盈眶:“谢谢你,乔治!”马歇尔拒绝当元帅后,为了表示对他的敬意,美军从此不再设元帅军衔。1944年底,马歇尔晋升五星上将——美军的最高军衔。

泰戈尔说:“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同类推荐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庄子一生都在追求至道,返璞归真,鄙视功名利禄,求得自身的逍遥,庄子的书大多是通过对各家学派的批判,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庄子一样的逍遥心态,会让你保有一份闲适,一份快乐。 中国的哲学源头可追溯到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其中尤以儒、道两家为主流,而庄周的《庄子》可谓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 一部《庄子》,成就了多少文人雅士,比如陶潜,比如李白,相信你也会因此过上流水一样自在、行云一样逍遥的人生!
  • 庄子心悟

    庄子心悟

    读庄子的那一种智慧。面对众生在物欲横流中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庄子转过身来,恳切而真诚地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自救解脱,如何保持心灵的安宁清静,如何保持自身的清洁自尊,从而由安而顺,由顺而游,达至逍遥大通之境。
  • 中华智慧精典

    中华智慧精典

    智慧是处理世事的绝妙法宝,是游刃人生的无上妙方。智者因明察生命而快乐。智慧是经历一时一事逐渐炼成的。中间要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历程。崇尚智慧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传统。历史上的著名智慧人物姜子牙、诸葛亮、刘基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古代的有识之士有鉴于此,也编纂了一些汇集古今用智范例的所谓智书,以为当世之用,经世明鉴。这些智书保罗广泛,大到治国用兵之术,小到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构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海洋。有鉴于此,编者选择有代表性的古代智书,编成此书,以为启迪智慧心灵的有效作料。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
热门推荐
  • 界仙之路

    界仙之路

    一个出生小家族的少年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一枚世界种子,得到了一个小小的空间,看其如何一步步提升世界等级,走上一条与众不同的修行之路,演绎不一样的人生。
  • 谢谢你不是我的过客

    谢谢你不是我的过客

    她曾是被迫削发的小尼姑,她的生活曾被阴影覆盖。当她和他在大学校园邂逅,阳光久违地温暖了她的心窝。终于相信,所有的伤痛都会过去。
  • 白途

    白途

    任何一个逆天的强者都有属于自己最美的经历,有的叱咤大陆呼风唤雨,亦或隐士而居云游四海,再者身化尘土似若常人。“我只是想要变强而已,那样就能知道父母的故事了,如若他们是被人杀害的,那我就变得够强为他们报仇,仅此而已。”每一个强者的一生都是一个曲折的故事,待看孤儿苏白如何慢慢踏出属于自己的故事。(作品推翻重来,只为带给大家更好的阅读体验。)
  • 书谱

    书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凤隐:往生

    凤隐:往生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皇牌特工,一朝穿越,她成了被人唾弃的废材。废材?她浅笑嫣然,“废材会有那么强吗?好像没有吧。”当她登上巅峰时,才发现,原来一切,才刚刚开始……
  • 圭塘欵乃集

    圭塘欵乃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后一枚微笑

    最后一枚微笑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我从来没有想过,在自己本应青涩快乐的16岁,会遇见一个叫具蓝博的恶魔。因为不停地守候,两颗真心渐渐靠拢;因为过多的骄傲,两人分隔地球的两边。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希望可以更好地站在你的面前,然后告诉你,我喜欢你,一直都喜欢你……
  • 中二国师

    中二国师

    将军家的大小姐宁袖儿八岁的身体里,住着的是一个来自现代的灵魂。当朝国师司焉八岁的身体里,住着的是三十年前开国皇帝的灵魂。所以不明真相的宁袖儿一直觉得这位小国师很怪,放到现代,他就是个中二病晚期。而国师大人也觉得宁袖儿很怪,因为她总是用怜爱的眼神看着他,告诉他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 从小为孩子积累成才的资本

    从小为孩子积累成才的资本

    本书主要讲述了:教子成才,是当代父母竭尽所能、倾力而为的最大心愿。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地成长,变得更加健康、更加聪明、更加有出息,父母们都会感到由衷的欣慰和高兴。《从小为孩子积累成才的资本》通过对当代众多家庭教育的成与败、得与失的深入研究和提炼总结,通过对教育孩子的各种方法模式的比较与归纳,精心编写而成。书中内容新颖,逻辑清晰、文字流畅,有助于广大读者愉快地阅读。书中力图避免空洞说教,注重实用功效,从而能为广大父母开发与培养孩子的多项综合素质提供有益的帮助与指导。
  • 曾经沧海

    曾经沧海

    本书为长篇小说,以海外国企的一桩收购案为对象,围绕该收购案的发生描写了港资商人康文彬,国企管理者,海外侨胞,秘鲁投资者维拉等人物的形象,描写了保护国有资产的艰难过程。揭示了海外国企的运营状态。该书还配有极富秘鲁风情的插图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