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26200000004

第4章 罗斯福(3)

在非洲,在地中海地区,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已经完成了对最后几股轴心国军队的包围;非洲敌军被迫投降,仅突尼斯一役,敌人就损失30万人。“火炬”战役胜利结束后,美英远征军正向意大利本士进军。7月25日,当巴顿的新七军和蒙哥马利的老八军席卷西西里时,墨索里尼终于遭废黜,巴多格里奥元帅在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领导下,出来接管了意大利政府。罗斯福兴奋地向美国人民宣告:“轴心上已裂开第一道口子。”“但是,”总统补充说,“我们对意大利提出的条件仍旧跟对德国和日本一样:无条件投降。”

1943年9月8日,在艾森豪威尔军队的强大攻势压力下,意大利政府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太平洋战场,麦克阿瑟和尼米兹也正在把两支进攻的箭头一步步地向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逼进。美军继在瓜达卡纳尔取胜之后,又于3月8日击毙珍珠港事件的罪魁祸首、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正向所罗门群岛一带进逼。

为了促进胜利形势的发展,研讨盟国协同作战问题,1943年11月22日至11月26日,12月2日至7日,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在开罗分两段举行美、英、中三国会议。罗斯福的本意是召开有斯大林参加的美英苏中四国首脑会议。可是斯大林拒绝参加有蒋介石参加的国际会议,因为苏联对太平洋战争持“中立”态度,他不愿参加讨论对日作战的国际会议。因此,罗斯福和丘吉尔就决定把一个会分成两个来举行:中国人参加、苏联人不参加的开罗会议,然后是苏联人参加、中国人不参加的德黑兰会议。两次会议都是在盟国的胜利已成必然的情况下召开的。开罗会议举行前,罗斯福曾经踌躇满志地对儿子埃利奥特透露他对国际局势的看法。他说:“世界局势的发展不得不使美国站出来担任领导角色。领导并运用我们的斡旋进行调解。帮助解决其他国家之间必将产生的分歧:俄国和英国在欧洲,英国与中国、中国与俄国在远东。我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是大国,是强国,而且我们不妄求。英国在走下坡路,中国仍在18世纪状态中,俄国猜疑我们,而且使得我们也猜疑它。美国是能在世局中缔造和平的唯一大国。这是一项巨大的职责,我们实现它的唯一办法是面对面地与这样的人会谈。”

在开罗会议上,罗斯福满怀热情,丘吉尔半心半意,蒋介石则是抱着讨价还价的目的要求罗斯福增加军援。整个会议是关于远东战略问题的辩论。罗斯福、马歇尔、史迪威极力主张把日本驱逐出缅甸,保证中国陆上国际交道线,加强中国军队力量,作为最终打败日本陆上主力的重要战场。丘吉尔否定缅甸有重要战略价值,他更不希望由中国人和美国人收复缅甸。他认为打败日本靠海上力量就够了。但是他和蒋介石不便过于反对罗斯福的意见,因此有条件地同意进行缅甸战役。在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还同蒋介石秘密讨论了远东战后统治安排问题。罗斯福向蒋介石提出:在国际保证下,使大连成为苏联可以使用的自由港。根据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上向斯大林作出的暗示,蒋介石同意了这一安排。

罗斯福总统认为,要中国继续作战来牵制日本部队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机场对轰炸日本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罗斯福一再试图说服蒋介石改组他的腐败政府,结果毫无成效;但是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继续支持这位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中国独裁者。当时美国统治集团永远不会允许他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勇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的人民游击队。罗斯福召回了在中国的美国军事指挥官史迪威将军,满足了蒋介石对金钱的没完没了的要求,并试图把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来对待,以便提高蒋介石的斗志。这些办法都失败了,但也实现了一个最重要的目标:中国继续抗战。

开罗会议最主要的成果是美英中三国联合发表的《开罗宣言》。它宣布: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谋求利益,也无意于扩张领土。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此外,日本亦将被逐出于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我三大盟国抱定上述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家目标一致,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

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在三巨头会谈之前,1943年10月底在莫斯科举行了一次外长预备会议。在会议上赫尔在进行他在战争期间唯一的这一次重要外交活动时,以顽强的意志争取说服俄国人发表一项四国宣言,保证成立一个维护战后和平与安全的组织。斯大林向赫尔保证,一打败德国,苏联就将参加对日本的战争。罗斯福心想,这次会议就以上问题能达成协议,就算取得“重大成果”了。

德黑兰会议大部分时间是讨论军事问题。在三巨头介绍了各自战场的情况后,集中讨论了斯大林所要求的迅速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丘吉尔虽然口头上不反对“霸王”行动,但以种种理由为借口极力避免与德军主力正面作战。他要进行地中海战役,在意大利迅速北进的同时进军巴尔干。丘吉尔称他的主张是“四面包围战略”。斯大林要求美英军队于1944年5月间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丘吉尔说他不能作此保证。双方争执十分激烈,以致斯大林愤然站了起来,对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说:“我们走吧!我们在这里没有事好干了,我们前线还有许多事要做呢!”后来在罗斯福的调解和参与下,会议才得以进行下去。

斯大林对丘吉尔说,他想问一个颇为欠妥的问题,就是英国人是不是真正相信“霸王”行动,或者他们仅仅是把这作为一种给苏联人鼓气的手段而才表示同意的?老奸巨猾的丘吉尔虽然使尽了辩论家的艺术,辞令动听,委婉得体,但是斯大林却挥舞大棒,对他老练的敌手的躲躲闪闪和弄虚作假毫不留情。在此情况下,罗斯福则居中调解,充当公认的会议主持人。经过反复协商,终于确定在1944年5月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这是德黑兰会议关于军事问题的一个重要决定。罗斯福在这个问题上支持斯大林的意见。

德黑兰会议关于政治问题的讨论更为复杂。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罗斯福主张把德国肢解成五个相互分离的国家,斯大林也明确表示他希望有一个软弱的德国和强大的欧洲。在斯大林作主人举行的一次宴会上,斯大林“一直取笑丘吉尔”,说他对德国人怀有“某种神秘的喜爱”,不愿对德国采取严厉措施。据埃刮奥特叙述,罗斯福夫妇对丘吉尔的私下评论更为直截了当,说“丘吉尔先生总是赞成不要对德国采取严厉的态度”,而且“他的情绪是随着对俄国人的恐惧感的增加而加剧的”。斯大林所暗讽的也正是丘吉尔内心的隐秘——战后利用德国来制约苏联。

德黑兰会议从1943年11月28日开到12月2日。在忙忙碌碌的四天里,罗斯福同丘吉尔和斯大林在会议桌上和吃饭时都进行着磋商,尔后又单独同斯大林会谈过几次。罗斯福发现这位穿着米色军装、戴着元帅的大金质肩章的苏联领导人信心十足,意志坚强。他给人的印象是“端庄,倔强,严肃,没有一丝笑容,令人难以捉摸”。罗斯福对弗朗西丝·拍金斯说,“开始,我感到非常沮丧。我们所做的事情本来可以由外交部长们来做。我整整考虑了一夜,决意采取孤注一掷的行动。那天早晨,在前往会议室的路上,我们赶上了温斯顿,我跟他说:‘温斯顿,我希望你不会对我要做的事情感到恼火。’丘吉尔只是抖动了一下嘴上的雪茄烟,哼了一声。”

经过充分协商和激烈争论,军事问题比较快地得到了解决。罗斯福和丘吉尔向斯大林保证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进攻将在1944年5月1日前后进行。斯大林告诉他们,苏联将配合这次战役发动一场攻势。斯大林还重申了向国务卿赫尔作出的保证,打败希特勒之后,俄国将参加对日本的战争。

6.组建联合国

1944年,罗斯福在总统大选中,以微弱的优势,击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第四次蝉联美国总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筹划一个更加符合美国利益的战后世界是罗斯福一直在思考的工作,同时他也谨记着威尔逊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随着美国的参战,原先一直充斥于美国政坛的孤立主义一扫而光,连比较保守的共和党也一致主张“美国有责任参加主权国家间的战后合作组织来防止军事侵略,在一个自由世界里用有组织的公平原则来维持永久的和平”。美国参议院也以85票对5票公开表示赞成美国和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建立一个“有力量防止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权力机构”。而且丘吉尔和斯大林也多次表示,希望建立维持战后和平的国际组织。

同类推荐
  • 解放战争国军中的奇人怪事儿

    解放战争国军中的奇人怪事儿

    本书主要讲述了1945——1949年国共第二次内战期间的一部分国军将领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种种怪事。本书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对国民党将领不夸大不掩饰不污蔑,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他们的故事,揭开面纱,还原出他们的真实面容,让枯燥乏味的历史有趣起来,同时让大家有兴趣去了解那段炮火纷飞的年代,去了解革命先辈为中国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牺牲。本文毫不避讳地提及解放战争中解放军作战失利的数次战役,诸如绥远战役、两次四平战役、陇东战役、两次榆林攻坚战、二打运城战役、西府战役、两淮战役、南麻临朐战役、青树坪战役、金门战役等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这些失利战役,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
  • 抗战烽火行

    抗战烽火行

    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民国,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人物,为了国家民族的自由战斗
  • 他叫王小云

    他叫王小云

    特种兵、狙击手、赛车手、反飞车组、祖辈留下的一段几十年的战友情,构成了主人公前半生最主要的篇章,王小云,一个为了善良的业余车手,因为家族仇恨,刚上大学不到两天就被迫加入了军队,在里面,他认识了一群充满个性的军人,在经过残酷的测试之后,他成功加入了军队,带着祖辈的荣耀,成为了一名狙击手,在军队中成长,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之后,为了自己深爱着的人,脱下了军装,和对手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公路赛……
  • 近代战争

    近代战争

    军事历史是我们了解人类发展的主要窗口。军事与政治向来是相伴相随的,军事历史是政治历史的演绎,也是政治历史发展的高潮。任何一个朝代或者一个国家的开始与终极,都是伴随着军事战争的开始或终极。军事历史使政治历史更加集中清晰,更加丰富与生动。我们要了解历史发展的概貌,首先就要了解军事历史发展的脉络。
  • 烽烟记忆:军事迷必知的60场经典战役

    烽烟记忆:军事迷必知的60场经典战役

    分为陆战篇、海战篇、空战篇三篇,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记录了60场经典战役和一些鲜为人知的战争真相。本书的主要特色在于,既详细地描述了各次战争中的精彩经过,又通过作战实力、战场对决、知识拓展三部分来帮助读者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战斗的过程。《军事大视野丛书:烽烟记忆·军事迷必知的60场经典战役》以通俗凝练的语言,精美的插图,独具特色的知识延伸,期待喜欢军事知识的朋友们阅读此书。
热门推荐
  • 傲娇冥王领回家

    傲娇冥王领回家

    千年前,上任冥王为维系各族平衡挑起暝族与月族大战。月族覆灭,冥王寒安奕眼看爱人在自己面前含恨跳崖,终无能为力。执此一念,又是千年。千年再轮回,却恨不识相见。日久生情,缘深缘浅早许冥冥中注定。只当二人互生爱意,前世记忆、灭族深仇重新翻起,接踵而来……“七七你相信我,当年之事非我所愿。我可以弥补。”“拿什么弥补?你的命?还真好笑。够吗?太迟了,你我早与幸福擦肩而过了。”爱若无处安放,情何以相忘?
  • 风声红颜

    风声红颜

    传说,父神伏羲进入轮回之后,万念俱灰的女娲便隐入了混沌,但她的体内,却孕育着唯一一个血肉的传承。她是六界的至宝,混沌的精华,她同父神与母上大人一样,热爱着这片华夏大地,热爱着所有炎黄子孙。天地初开之时,盘古大神便有预言,世间必有大劫,或生灵断绝,或天地同灭。她的使命便是守护这片土地与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只有父神知晓并能运用她的力量修复天地的创口,她必须得找到她的父亲。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她用她的三个分身历尽人生百态,以期创造下一个神州的女神。
  • 玖珑

    玖珑

    长久以来,她总是在做一个梦:轻雾遮掩了星辰,优昙婆罗花在暗夜里如萤火般嫣然盛放。上一世,他为她不惜堕入魔道,焚身以火,洁白的优昙婆罗花凋零如雪;这一世,精魂重生,优昙婆罗花开半夏,湮灭一切的流火,会否再次燃遍荒原?
  • 坏坏首席哥哥的替罪小娇妻

    坏坏首席哥哥的替罪小娇妻

    虽然他拥有了她,但他不相信所谓的爱情,他垂涎的只有新鲜的肉体和复仇的快感,然而一场车祸,她却失踪了,他终于明白,他已经离不开她了,如果可以,他愿倾尽所有,重头再来!
  • 梦尤不及

    梦尤不及

    故事开始于一个不太烂漫的春天,主人公是一位没有故乡的十一岁少年。突然的变故,让他从城市来到乡间,本以为身坠炼狱,谁曾想这里却是他纷繁际遇的起点!故事很多,多如墙边如锦的蔷薇;故事很长,长如林间悠扬的蝉鸣;故事却也很淡,但如午后慵懒的清风……
  • 今夕行

    今夕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DNF之神经兮兮

    DNF之神经兮兮

    我叫龙崩天,这个名字是那个脑残作者想不出来了,才弄出来的。我看还不如叫DNF之脑残传说呢,这么随便的名字能火么!我的天啊,我的前途一片昏暗,下次再也不接这个破作者的活了。
  • 悠闲牧场主

    悠闲牧场主

    蓝天牧场、云朵绵白、群山起伏、草场葱绿、河流清澈、葡萄园碧云层叠,如画卷把徐徐展开,宛若天堂。悠闲的牧场生活,骑马、遛狗,养几只萌宠。
  • 道破天穹

    道破天穹

    一代国术宗师,一个少年天才。敢于挑战天下英雄的武道宗师,史上最年轻的化劲高手,却被一个小小的练气士轻松击败,此时才如梦初醒,原来武道之外还有仙道之说。武有武道,仙有仙道,来一场真正的铁血战斗,仙道与武道的碰撞,国术与仙法的碰撞。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新书上传,大家多多推荐!收藏!)
  • 无猜相公良宵妻

    无猜相公良宵妻

    她是顶级杀手,却因蹦极悲催身亡,穿越到废柴小姐的身上,被指配给废柴九王爷。丫的,不嫁!果断逃婚。逃啊逃啊逃,却发现,似乎逃不脱这个九王爷的掌心。之后的惊天秘密,给两人的感情蒙上阴影,她毫不犹豫地快刀斩乱麻,爱就是爱,本姑娘爱的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