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25300000040

第40章 最忆是杭州

曾经一个时期,对城市的表述喜欢用“消费性”或“生产性”这样的词,比如,称某个城市是“消费性城市”,就是说它没有什么工业,即使它在市场建设、商品流通、旅游等方面有很强的实力,一个“消费性”就为它定了身份,而这个身份意味着它不会有什么大发展,没什么大出息,对人类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大贡献。我们在很长时间里习惯于这样的定性,因为那是一个物质极度贫乏的时代,“消费”除了活命必须,就是奢侈浪费。

很显然,用今天的情况来看,上述理论已经过时了。在物质极大丰富,生产必须依靠消费带动的情况下,吃喝玩乐反而成了天经地义的事。在这样的背景下看中国人的旅游黄金周,看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看杭州、青岛、大连、深圳、上海、西安,谁还会想到什么“奢侈浪费”?谁没有吃喝玩乐的条件,谁就会觉得没意思,哪里不能提供良好的消费场所,哪里的经济就难以快速发展。

在中国,保持消费传统、始终以消费带动发展的城市为数并不多,杭州是其中之一。但也许正是只有消费、缺少生产,杭州在人们印象中,始终不过是一个中等偏大一点的旅游城市而已。不过我说这话绝无贬意,恰恰是在赞美杭州的好处。首先,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已属难得,如今不是许多地方都在创建旅游城市吗?其次,“中等偏大”,这是一个很好的临界点,在今日中国,一个城市有一二百万人口,便可聚集各种各样的门道,聚集各种各样的人,资源就能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城市人口多到五百万以上已属累赘,而少于五十万则无论有多少特色也无足轻重了。杭州正是那种既有鲜明特色而规模又恰到好处的城市,所以即使在中国副省级城市中市区面积最小、人口仅列13位(2001年,调整后的杭州市区面积上升到全国副省级城市的第五,人口上升到第六。我所说的是实质意义的市区面积和人口),但却丝毫不影响它具有很高国际知名度,不能动摇它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二级经济中心的地位。

杭州的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都与兴修水利有关。隋以前,杭州还没有问世,一直以“钱唐县”和“钱唐郡”闻名,到隋开皇九年(589)才正式改“钱唐郡”为“杭州”。在这一阶段,如果没有大运河的开挖,如果运河不开挖到杭州,也难以想象今天的杭州是什么样子。由于运河的开通,杭州变成了“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的大郡。这是说水利和交通建设对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第二阶段是由唐至南宋前,这一阶段对杭州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它为杭州日后的发展打下两个基础,一是旅游城市的基础,另一个是都城的基础。在这一阶段,有几个关键人物不能忘记,其一是李泌,他来杭州当刺史,解决了杭州人吃水的问题。在李泌之前,由于地处海湾,杭州人饮用的是成涩味很重的海水,李泌来了之后,察民情,办实事,开六井,引西湖水入城,在解决了居民饮水困难的情况下,城市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其二是白居易,他在公元822年任杭州刺史时,疏井筑堤,加大对西湖的治理和杭州城的开发,逐步把杭州城朝风景城市方向发展。“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杭州一转眼成为享誉中外的风景名城。其三是建立吴越国的钱鎏,他在整个中华大地战乱纷起的时候,雄踞一方,对杭州城市的建设和保护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在子城外筑罗城,在钱塘江边筑海塘,客观上保护了隋唐以来发展起来的杭州文明。第三阶段是宋室南渡在杭州建都。历史学家都习惯于称这一阶段为畸形繁荣,指的是北方大片国土沦丧,而小朝廷却偏安一隅,歌舞升平。但不管怎么说,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一时期的杭州达到了它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仅西湖就呈现出“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觅孤山”的盛景。

林升所写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虽然代表当时一部分人的孤愤,但西湖的繁华却也得到了真实记录。

经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发展,作为一个特色鲜明的风光旅游城市,杭州已经定型,数百年来,杭州作为“人间天堂”,其地位始终未曾动摇。

无疑,杭州是作为游赏玩乐的地方而著称,其最大的资产是西湖,其所能提供的是衣食住行等服务。“服务”作为产业,虽然直到今天才被人们认同,但早在杭州的唐宋时代就已成规模。正是有了无所不在的服务,使杭州很早就呈现出“消费城市”的特点。在很多诗歌、小说一话本、小品散文中,作为“消费城市”的杭州被表现到极致,如《陶庵梦忆》、《西湖梦寻》、《西湖佳话》、《西湖二集》、《儒林外史》、《野叟曝言》、《西湖漫拾》,等等。我记得一本书中写过这样的故事,一个文人在西湖边优游,在湖上垂钓,钓了三只虾便去湖边酒店煮酒。问他为什么只钓三只虾,他说一顿下酒足够,再喝可以再钓也。杭州给人的方便大体如此。如今,围绕西湖的创作还在层出不穷。

很显然,对于杭州来说,西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迄今为止,杭州人对自居易、苏轼等有功之臣念念不忘。

从杭州人对西湖的建设,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把城市当做产业来经营。而这种经营至少可以上溯到自居易时代。围绕西湖的各种设施,无论亭台楼阁还是花草树木,皆为娱人耳目、爽其身心,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构制,体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理想,而这种理想,不管人们走过多少弯路,最后都要达到。杭州所见,虽然可以指斥为“声色犬马,歌舞升平”,但那种对历代遗存倍加爱护、发扬光大的行为,却无疑说明,杭州人最会珍惜。

在中国,叫“西湖”的还有三十多处,但无一可与杭州西湖媲美。这主要得益于它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处于平原、丘陵、高山、湖泊和江海相衔接的地带,又见证了无数文人骚客的吟唱,谁能把它轻看?说到底,西湖有很旺的人气,包括那些看不惯歌舞升平场面的人,也不能免俗来杭州走它一走。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说得最为可怜的还是自居易:“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杭州不仅令自居易念念不舍,也让许多不曾去过的人在做着畅游的计划,而曾经饱览过杭州湖山之美的人依然准备着重游。杭州正是靠着这种强大的聚集力在不断发展。作为中国东部地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一个享誉全球的旅游城市,其辐射力也在不断增强。2001年,余杭、萧山两个县级市撤市设区,使杭州市突破西湖限制,跨过钱塘江大做文章,从而被经济学界称为“杭州的钱塘江时代”。这种经营城市的大手笔,对内地一些中小城市来说,无疑应当全面借鉴。向杭州学习,首先要学营造城市的特色并不断发扬光大这种特色,而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要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包括像治理水患时就想到建设一个供人游憩玩乐的大湖。

同类推荐
  •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生动再现了十九世纪法国的外省生活,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特别是刻画了一个狡诈吝啬的暴发户形象葛朗台老头,揭露了当时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 巴桐幽默小说

    巴桐幽默小说

    本书收有《雾》、《金缸客外传》、《天上人间》等二十个长短不一的小说。他摈弃那种卿卿我我的情爱故事,同时走出悲悯的情怀,用豁达不羁的目光对人生和人性作出冷峻的审视。 他的小说文字灵动洒脱,富有幽默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带泪微笑,在微笑中喟然叹息,引领读者走过昨天与今天,走过悲伤与彷徨,走近苦苦寻觅的精神家园。
  • 三国演义(上)

    三国演义(上)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小说史上最著名最杰出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在其成书前,“三国故事”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罗贯中在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又依据陈寿《三国志》,经过巨大的创作劳动,写下了这部规模宏伟的巨著。
  • 大清龙棺之汗王秘藏

    大清龙棺之汗王秘藏

    从满洲初兴到大清王朝的覆亡,三百余年的历史,各个朝代都留下了一些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数不胜数。一块写有“我亦有忧,不敢效彻”的羊皮纸,一张古老而神秘的藏宝图,把我们再一次卷入到了一个更大的阴谋之中。透过层层迷雾,屡次冒险,我们终于找到了汗王宝藏,揭开了太祖遗诏的全部秘密,那个一直隐藏在暗处的黑手终于出现了……谁也没有想到,在背后导演这一切的,竟然会是他!谜一般的遗诏,留下的是一段挥之不去的噩梦……
  • 花漾青春

    花漾青春

    本书是长篇小说,通过描写当代大学生活故事,反映了青年一代的友谊、爱情、人生观和事业观。
热门推荐
  • 天涯陌路行

    天涯陌路行

    有情人,转眼间,已是天涯!已是陌路!一念之间,一笑而过。这天下,又有谁能独行,天涯咫尺,沧海桑田,且看这一人的背影。百年之后,卿可能为我,再望天涯?
  • 萌仙有田

    萌仙有田

    你是食肉的,我也不是吃素的,既然志趣相投,我俩必为闺蜜!
  • 兵痞苏秦

    兵痞苏秦

    十六岁前,他是清平镇争强斗狠的痞子王。十六岁那年,他怒发冲冠为红颜,做掉几个流氓地痞,从此销声匿迹。七年之后,回归江海市,拥有‘天眼’神通、机械手臂、逆天血脉的他,如何风生水起,搅动这暗潮汹涌卧虎藏龙的江海市?!“武行前辈?拳坛高手?黑帮大佬?商界巨头?全都抱头靠墙蹲好!本大爷狠起来,自己都怕,你们怕了吗?!”
  • 静女:进献歌姬

    静女:进献歌姬

    她来到异世,沦落为一颗棋子他爱上了这颗棋,却不敢靠近,就像一曲探戈,你退我进,你追我赶,千帆过境,尘埃落定……他却与她执手江湖,他拥有杀伐果断的实力,而她只是一只蝼蚁,在命运的大网中浮浮沉沉。她不断地逃离,却始终逃不脱他编织的一张温柔的网。她不聪明,偶尔狡黠,即使来自现代也无法面对……
  • 兰芳之庭

    兰芳之庭

    被奴役的命运降临时,人们会如何应对?兰人妥协了,芳人还在战斗。不起眼的亡国之人,究竟如建立自己的家园,使它成为人们愿意为之效忠之国?孩童们开始传唱起了一首童谣:“兰芳之庭”,无数亡国之人都在默默倾听。兰人和芳人会互相谅解吗?他们会融为崭新的兰芳之人,最后建立起兰人和芳人的祖国吗?兰芳,愿这个国家浴血而生!
  • 我自相思

    我自相思

    她是草原汗国的嫡出公主,金尊玉贵,弓马娴熟。一场百年不遇的风雪灾害让她的国家岌岌可危,为解万民之忧,她入关和亲,嫁给大燕帝国的摄政王为正妃。摄政王权倾朝野,后院充盈,来历众多,心思各异,与异族身份最尊贵的公主联姻引来各方猜测,朝堂风云变幻,王府风波迭起。公主本想安静度日,却总有明枪暗箭,风霜雨雪。看着满院子背景不凡、居心叵测的莺莺燕燕,她撕下淑女面具,恢复剽悍本色,宣布后院铁律,“想侍寝,先赢我。”
  • 离婚合约:前妻的秘密

    离婚合约:前妻的秘密

    婚宴,她披着婚纱等他,他却跟她的妹妹高调秀恩爱,还用全市的广告屏宣告,他绝对不会娶她为妻,让她成为全市的笑话,她淡定,秀恩爱死的快!除非她不要,他苏炎的太太只能是她白雪!她以为再冷的心也有捂热的时候,但她错了,他的心是石头做的,任她怎么捂都没用。她可以接受他的花心风流,他的恨,他的报复,但唯独不能接受他为了那个女人伤害她们的孩子!他,她不要了!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 求学问策:教育政策法规解读

    求学问策:教育政策法规解读

    全书围绕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分招生政策、收费政策、救助制度、质量保障、安全教育、就业制度、民办教育与出国留学七个部分,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有重点地加以介绍,以便大家对有关教育政策法规有更好的了解。
  • 江湖之骆荆长风

    江湖之骆荆长风

    他是行踪不定的江湖游侠。他是被情所困的登徒浪子,他是亦正亦邪的武林神话;他,驰骋于山水之间;他,纵情于轮回之巅;他,扬长于是非之界。试问,苍茫大地,谁还有藐沧海之一粟的情怀?只有他,也唯有他……他就是苏骆荆,执手写意江湖的苏骆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