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24500000040

第40章 船山《思问录》札记

一、船山其人其学概论

新加坡严寿澄教授对船山一生行事的介绍,特别突出四点:

一是船山立身的坚贞,为明遗民之最(不剃发、不易服、不为黄冠、不入空门);二是思想体系的庞大复杂,为朱子后一人;三是其于哲思道佛之外不废艺文,工于词曲,亦为朱子后一人;四是在清初三大儒中,近代对船山的研究最多,而误解也最多。

船山之学终以横渠为归宿,而若要对船山思想有一个鸟瞰式的把握,《思问录》可作首选。《思问录》成书于船山晚年,与《正蒙注》“互相发明”。《思问录》内篇是对自家基本哲学观点的陈述;外篇则是申说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严教授特别提到:船山说经论史之际,孤愤之情,有时不可遏止,以致语气激烈,有失平衡,甚或与自己的根本思想不相契合。

二、船山哲学的基本属性:宇宙本体论

宋明儒学大致可分三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张王气学。近世分别解读为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及唯物主义。

中国传统思想中“气”的哲学五大基本预设:

一是人呼吸之气,异于西方传统中无生命之物质;二是自能流布空间之气,相当于西方“能”之概念;三是充满宇宙、无远勿宙之气,此系本土“天人合一”哲学命题之基础;四是生人生物体坏形散之后复返天地之气,此系中国传统中的生死观“死与生不过一气之散聚变化”之基础;五是合生命、宇宙的动力因与万物构成质料为一的气,兼具物质性与精神性。

西方有唯心唯物之争,源于其心物二元的观念,而中国并无心物对立的思想传统,故不能以唯物主义诠释气的哲学。

船山论气与神:气与神合言为一气;分言之,“神”为阳而“气”为阴。阳为主而阴为宾。阴“滞于形式”,“有不正者焉”,“不如乾之神明而不息,无不利而利者贞也”(《周易内传》卷一)。船山认为“神”为宇宙间气之运行的主宰,神本身“阴阳不测”,“无方而无体”,其唯有不易之功能,即“天地之德”,此德(即基本功能)是“易简”的:“理一而用不齐”,“唯阳健阴弱之理而已”,正因为天理——德如此易简,所以变化无方而不穷。正因宇宙运行没有不易之规律,所以“理以天出,非可执之理强使天从之者也”。一言以蔽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由以上船山的宇宙本体论可知,其与近代西方科学观念与理性主义有些对立。西方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主张世界由普遍的某种或某些理性主宰,犹如几何学的命题,可由几条公理推出,人类的历史,终将统一于此普遍理性之下,而船山对宇宙持一种冥契的态度,略具神秘色彩。此外西方同时启蒙思想家对于自然界并无变化日新的观念,认为其秩序亘古不易。

三、船山哲学的基础框架:气的层次结构

船山对气的哲学的创见,在于以气的层次结构建立一套心性学说,从而总结了宋明理学,开一代生面。

船山哲学的根基,严教授认为是“一元而二分的气化论”,船山据此而展论的哲学范畴有:形上与形下、道与器、体与用、理与气、神与气、理与欲、命与性、心与性、性与情、性与欲。

船山思想中任一概念,必含表里二面,互为体用,切不可割裂。以“气”这一概念为例:当作为具体物质状态的气时,其“体”为形,其“用”则是“形而上”的气(即哲学上虚拟的一种状态名称);当作为气本身(比如说人身之真气、正气),其“体”是“气”,其“用”则是“神”;至于作为宇宙本身的“气”而言,其“体”是“理”,其“用”则是“气”。理在气中,犹道在器中。

船山对王阳明良知说的批驳:谈理性不能单就心之悟境(王阳明认为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必须落于实处——“清虚一大”、“理所自出”的太虚之气,舍此而谈良知、本心,只能是空花幻影。

船山对朱子理气论的异议,其错误有二:一是分理气为二(理为“净洁空阔”、气为“污染”);二是剥夺了理的能动性,即所谓“只存有而不活动”。

船山坚持气一元论,即理即气即神。只不过太虚之气由“神化”而凝成万物。即由原来的清、虚、大、一变成浊、实、小、赜。“形无非气之碍”,万物皆有形,故万物阻碍“天气”运行,使其“知能”不能充分表现于形质内;人不同于万物,有其特殊之处,即人有心。人心的空处容纳着保持原初“清虚一大”状态的“天气”,此即“性”;性即理。但心绝不能等同于性,因为心还包含第二层次的气——未凝成形质,能流通于形体之内。部分体现“天气”或神的“知能”。

船山的气一元论具体到人之身心则推演出其人性观:“质以函气,故一人有一人之生;气以函理,一人有一人之性也。”“生理”即“性”,亦即“神”或“天气”。就其为人心的主宰或本质而言,称为神;就其蕴藏仁、义、礼、智等道德本原而言,称为理。船山以性为理,犹言人之天性即天理,气质之性即天地之性。

船山的道德实践观又正是基于其人性观而来:

船山认为,人之所以“清浊柔刚不一”,在于“质”的不同;而道德实践的最高境界,正是“变化气质”,使愚者明而柔者强,一切所作所为符合天理(此同朱子“存天理”之观点,亦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相合),而要达成此目标,必须着实用功于气,不能单靠“明心见性”(此大异于阳明)。船山因此说:“愚于此尽破先儒之说,不贱气以孤性,而使性托于虚;不宠情以配性,而使性失其节”。他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即所谓四端)属于“性”,直接承自太虚之“天气”,“其体微而力亦微”;“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则发自“成形以后形中之气”,其体稍浊,而其力则大。作道德修持工夫,情须听命于气,同时性亦须乘情之力(《读四书大全说》卷十),总之,心气兼治,犹道家之性动与命动兼修。

四、船山的生命哲学:天人合一

(一)天人相继

人一生所作所为,绝非“一死而消灭无余”,而是全都融入于其神气之内,只是神气有清浊程度而已。君子之“所以事天”,便是“全而生之、全而归之”,不使染污,甚至使其较初生之时更为清醇。王船山晚年自撰墓志铭最后一句:幸全归于兹邱,固衔恤以永世。体现的正是这一思想信念。其墓志铭的撰写与《思问录》的写作恰在同一时间段。

(二)相天之道

船山相天之道颇有取于周易和佛家。

1、天下治乱循环的关键,在于是否有足够的“治人”出世。船山同时认为“治人”或“乱人”之生,其权实在人而不在天。因为人躯体内神气的或清或浊,是自己作为的结果,乃人“辛勤岁月之积”,圣人深明此理,便能“贞来而善往”,即在有生之年,修德不辍,使自己的神气臻于清醇,以有益于天下万世,人之所以能“相天”,理据于此。

2、船山还认为,人在死之前,亦能以其神气“相天”。孟子说:“形色,天性也”。船山则曰:“德无所不凝,气无所不彻,故曰在我,气之所至,德即至焉。”人一生之中,不断地以其神气与太虚氤氲之气交通往来。凡神气还归于太虚(“屈而消”)者,即为“鬼”;凡神气之新得自于太虚(伸而息)者,则为“神”。(井泉此际更悟:人的记忆力、思维力皆可随人之修德勤惰而长消。)因此,人须取精用弘,不断以天地间的清醇之气变化自己的气质。(井泉又悟:圣贤书中亦有此气,曾国藩之谓“人之本性很难改变,唯读书可以改变”,即据此理。)身死之后,不使浊乱之气流散于天地间。人若能如此,便是天之克肖子。

井泉于此际不禁联想起南宋的两位正气无敌的真人。一是选择杀身成仁的文天祥,他于蒙元土牢中所作的《正气歌》序中写道:“叠是数气,当浸沴,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无恙,是贻有养致然。然尔亦妄知所养何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浊)气有七,我(正)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一是武将节操堪比岳飞终生拒仕秦桧的南宋文臣胡宏,他有一封著名的《与秦桧书》:“杰然自立志气,充塞乎天地,临大事而不可夺,有道德足以替时,有事业足以拨乱,进退自得,风不能靡,波不能流,身虽死矣,而凛凛然长有生气如在人间者,是真可谓大丈夫。”(《五峰集》卷2)

五、从明代理学的发展看船山思想

四川英年早逝之现代鸿儒刘鉴泉《三进》一文中认为:儒学自汉末以来有三变。其一,汉唐儒者大多着重于章句训诂,典章制度,“止于粗迹”,宋儒始知返本,汲取佛道之说,建立新儒学、理学,此乃一进;其二,以阳明为代表的明儒变程朱一系之格物穷理为重心,强调主体,而以朱子的格物致知为支离,此乃“二进”;其三,阳明之后的明儒,以王船山、顾炎武、黄宗羲等为代表,于冶心之际,深感理学心学之流于空疏,实悟实得之为难,主张经世致用。而且对于变化气质之功,“穷理”与“见性”均有所不逮。作为道德实践的动力,知识不如情意。而情理不仅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身心相关,心理必须有生理的支持,亦即心之悟必济之以气之养。因此气的调适为道德实践所不可或缺,道家的内丹练气之术便成为道德修养的功夫之一,此乃“三进”。

井泉按:归纳而言,汉代以降,“儒学三进”依次为:格物穷理(理学),明心见性(心学),经世致用(气学)。

明儒与宋儒相比,关切点不在本体的分析,而在道德实践的动力与功夫。理学被心学取代是进步。船山之所以强调“理在气中”、“重情”,乃至不通盘否定人欲,甚至说天理即人欲。正是沿此趋势而发展的结果。船山进一步认为:天无心而成化,“寂然不动”,人则“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感而动,其动必中,不立私心以求感于天下”。船山主张人必须“主动”,“无所感而兴”,使藏于自己心中的“天气”(即“性”)发挥力量,以辅助天地之化育。船山心性之学所最为注重的,就是性的兴发能力。

船山还认为,性虽有兴发之力,但其力毕竟不强。见性之后,必须有“余功”以支持“心知”,否则不足以收变化气质之功。这支持心知的余功,就是情。船山说:“不善虽情之罪,而为善则非情不为功,如行仁时,必以喜心助之”。明儒之重情,并非儒家基本价值观之动摇,而是如刘鉴泉《三进》一文所说:“人之行固本于心,而本于知识者浅而力小,本于情意者深而力大”。船山更进一步,对于出于感官之情——欲也有所肯定。认为欲之力更大于情,善加利用,亦可使之为功于性。以河水比喻,性是源,情是流,欲则是波澜。源生流,流生澜。源之下行畅达,赖流之充盈滂沛。情亦影响性,犹流之失节,逆上倒灌,横溢四出。(井泉按:人若不能做到发乎情,止乎礼,则性之受污在所难免。同理,欲亦影响情之纯洁)船山主张依性发情,依情放欲:“情之贞淫,同行而异发久矣。(井泉按:颇类似今世之恋人与性伴侣之别)而情乃生欲,故情上受性,下授欲。爱有所依,授有所放,上下背行而多亲其生,东西流之势也(即逆流)。又说“天下之恶无不因乎善”。(井泉按:老子所谓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其意非此,老子还只是看出善恶是对比而形成的,没有如船山之敏锐地觉出,万物皆自太虚之气出,性即太虚之气,而情源于性,情常生罪。(井泉按: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然浊之泉水毕竟只可用可改良之水。且正因为:“流泉”尚有“源泉”之质,更应善待之)故船山又说,情亦能为功,“天下之恶无不可善”(井泉按:当今教育界名言“没有不可教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其理亦可据比)。

明儒之群趋于内丹调息术,实由其重情而来。王夫之在《思问录》中说:“孟子言持志,功在精也;言养气,功加魄也。若告子则孤守此心之神尔”。“功加魄”即内炼调息之术。

“练气化神,炼神还虚”,此丹家语,与船山之论“气化于神与天合一”若合符节。然则丹佛道诸家言功不言道,船山力辟道佛,批其“背天而自用”,并非反对内丹术本身,而是术者追求长生成仙之私心。儒家之见性修德、养气调息的功夫,乃唯在变化气质,最终能以一己有“德”之气回馈于天地,垂功于万世。船山晚年遁迹穷山,屏绝外事,砥砺躬行,死而后已,所赖以安身立命的信念正在于此。

今夜,我仿佛化身船山先生,持多年积就之志,不断慎情欲窜动而来之“意”,一气呵成了这篇札记,重温圣贤的心之旅程,体验圣贤之与上天相接的高尚灵魂,汲取宇宙赐我之高质量的智能,同时自己觉得确确实实在积累着有德之气,将来可以回馈天地、传递万世。“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然而,追求真知者,自有汲汲名利者无从体味的无穷乐趣!

2012年12月9日凌晨2点

同类推荐
  •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随父司马懿抗蜀,多有军识。继而逐步取代曹魏家族,专揽国政,后分兵三路伐蜀,成立晋朝,成了司马家族一个新的传奇人物。本书采用通俗历史的写法,梳理司马昭的一生经历。重点表现了司马昭为官为政的智慧:如何平衡与父亲司马懿的关系,如何协调处理司马家族内部的矛盾,如何对抗曹魏家族并逐步取而代之。
  •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把人当历史读,是毛泽东的一成功典范。本书收集了他对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人物的独特评述和精辟创见,读来令人睿智、发人深省,不但是我们读史习史的一把钥匙,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洛阳城中已然危机四伏,刘秀将如何死里逃生?初入河北,刘秀随身仅有二十余人马,他将如何应对前方莫测的凶险,最终将河北据为己有,成为他日后称霸天下的第一桶金?
  •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李叔同与苏曼殊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李叔同与苏曼殊

    李叔同与苏曼殊,看似人生缺少交集的两个人,却都在清末民初的大变局中由热衷革命到心灰意懒,摆脱俗尘,遁入法门。本书以详实史料、细腻文笔,倾情抒写了李叔同和苏曼殊传奇而绚丽的一生,带你深入他们独特的内心世界,品读他们人生中的聚散离合与悲喜情愁,还原最真性情的两位多情才子。
  •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本书是由传奇武的日本历史小说高产作家山冈庄八创作的一部纪实体小说。它以文学的笔调、宏大的篇幅,描绘了日本幕末那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日本有志之士为推翻幕府统治,实现国家新生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艰辛努力,揭示了日本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冲击下,幕府政治退出历史舞台、统治权重新回到天皇手中,并最终走向明治维新的必然规律。本书翔实生动地描写了诸如“黑船来航”、“安政大狱”、“樱田门外之变”、“和宫下嫁”、“寺田屋骚乱”等当时日本的重大历史事件。阅读此书,对中国读者了解日本近代史,尤其是从幕末政治走向明治维新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嫡女归来:王爷接招

    嫡女归来:王爷接招

    原本是21世纪全国富豪榜上排名第2的上官家族的独身女上官雪浅,天性向往自由,古灵精怪,有一次她走在路上因为西瓜皮而惨遭穿越,遇上了腹黑的王爷,展开了一系列故事。。。具体的请看文章
  • 山海无限镜花缘

    山海无限镜花缘

    这是一个凡人在山海镜花世界中经过命运的洗礼最终成为大唐帝国复兴的守护神的故事。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更是一个热血沸腾的经历。当历史变成了传说,传说颠覆了神话。他的故事便成了永恒——
  • 你好二王子

    你好二王子

    【那是一个与自然最接近的国度,那里的时间近乎是静止的,那里的花儿不会谢,人们不会老。那里每天都是白天,那里的猫咪会说话,人们相爱相敬...】【人们会得到永生吗?】【不,子民们会健康的活到五千岁,然后以年轻的姿态安寝。】【那么...为什么你不回到那里去。】【因为,你在这里。】————新坑准备中,欢迎——————
  • 狂后重生:邪王宠妻千万

    狂后重生:邪王宠妻千万

    组织里让杀手夜晨曦一人完成一项众杀手都完成不了的任务:盗取上古凰之戒。得手之后被自己的亲妹妹背叛,害得他们同归于尽。穿越到异世,是一个人人欺负的废材草包。夜晨曦用针灸打通自己身体各处的经脉后,又发现自己这个绝世废材竟然是个超级天才,七彩灵力,你有吗?上古神凤,有吗??人家有的你都有吗?还绝世废材,她要是废材你们不是废废材嘛!一开始来到异世还没几天就莫名其妙遇到了他,邪王无倾。他暗地里是邪王,明里是对夜晨曦十分宠溺的皇甫逸天。“报,主子。有人约王妃看戏!”“嗯,叫宇笙把凤羽大陆所有的戏班子给我包了!?就说今天不开办。都回去吧!”“是,主子,属下这就去办。”
  • 仙狐恋爱史

    仙狐恋爱史

    对于地球她是陌生的,对于一个陌生的人类世界她是抗拒的,一次意外掉入这个世界,莫名出现在一个人类女孩身上,时间也是过的太久,她甚至都忘记了自己最开始的样子。
  • 穿越到某个脑残游戏

    穿越到某个脑残游戏

    兴许是游戏的大bug,沈素卿成功穿越!穿越成三岁小树灵!“能不能穿越回去啊啊啊!我不想待在这个鬼地方!”好在有着强大的游戏系统,沈素卿决心要在这里闹翻天,今天去帮师父和师兄牵牵红线,明天去打打怪练练级,后天去教训一下白莲花,大后天躲一下某些人的纠缠……“这里好像也没什么不好的!”沈素卿想。
  • 让风代替你

    让风代替你

    夏天.和诗学园,在薰衣草的花海中,滴落一感伤的眼泪。夜风儿,一个阳光、活泼的女学生,独自一人时又是另外一面:躺在薰衣草间,与天空中的云对话,诉说自己每天的心事.。凌霄,一个帅气加天才的的男孩儿,在夏日的午后安静的、不经意的邂逅,展开一段浪漫,却忧伤的恋情。几年后,同是薰衣草的夏天,一切都变了。风儿不再,云依然在天空中静静地等待……
  • 废材五小姐

    废材五小姐

    21世纪古武世家传人林小可因为意外,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魔法世界,在这个世界,人人惧怕的神兽是女主的仆人,有价无市的丹药被女主当糖豆磕儿。神器神马的,用来切菜最方便了!
  • 襄王妃

    襄王妃

    她干嘛要穿越呢!穿就穿吧,为毛要穿到大理寺停尸房!初来乍到造就轰动京城的诈尸案,以后还怕不出名?白手起家托名兰陵公子写起了话本,好不容易大红大紫。悲剧接踵而来,因话本里有一句“百里河山如锦绣”就成了支持前朝的造反分子!入狱之后方知另有隐情,是有人模仿自己一部话本的情节犯案。只能积极配合调查争取早日回家!案件惊动了宫里,她协助破案有功皇帝陛下要见她,其实是宫里的太后和贵妃是她的粉丝想见她。太后受话本影响想揣了皇帝做女皇,请她当师爷,呵,她又不傻,太后何弃疗!帮助皇帝除掉外戚之后离奇被绑架,只因不满意自己写的结局。她只想做个会写小说的美少女,奈何世事纷扰不行啊!麻烦之余还附送腹黑无敌花美男一只。
  • 夫子

    夫子

    李慢慢只想成为大唐帝国的一名优秀夫子,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