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90600000032

第32章 生产人类精神食粮的文学家、艺术家(1)

第一节 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

1.屈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之父

生平简介

屈原名平,约于公元前339年左右出生在楚国一个贵族家庭里。据《离骚》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和楚王同姓。他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为“屈”这个地方,后代就以屈为氏。所以从家世渊源来讲,屈原和楚王同一始祖,这个始祖就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颛顼高阳氏。因此,屈原在《离骚》篇首自叙身世时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屈原的贵族出身,使他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为他的诗歌创作准备了条件。而他和楚王同姓的关系,也培养了他浓厚的宗国感情。

屈原的家乡在现在的湖北省秭归县,这里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屈原的古迹和传说。秭归在长江三峡附近,三峡是著名的风景秀丽的地方。屈原自小生活在这里,奇幻的风景结合美丽的神话,对他丰富的想象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自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楚国地方文化,在宗教、艺术、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我们把中国北方的中原文化称作史官文化的话,那么则可以将楚文化称作巫官文化。史官文化重人事、讲求实际;巫官文化信鬼神、富于想象。其突出表现就是:神话繁荣,信巫鬼,重祭祀。神话和巫术都是用幻想的、超现实的形式反映世界,这对于屈原创作中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有极大的影响;而巫风的盛行,又推动了音乐舞蹈的发展,为屈原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业绩

到楚怀王时期,楚国政治已渐趋腐败。屈原就是在这时登上楚国的政治舞台的。屈原学识深厚,见闻博宏,熟悉政治情况,善于外交辞令,因此,他20多岁时即为楚国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很得楚怀王信任。“与之同列”的上官大夫嫉贤妒能,向楚怀王进谗言,说屈原为楚王草拟、制订法令时,屈原总.是自夸功劳,说“除了我别人是作不出来的”。楚怀王听信谗言,从此就疏远了屈原,并取消了他左徒的官职。

屈原被黜之后,心情十分忧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是屈原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在这篇自传体长诗里屈原回顾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诗人早年就热爱祖国,汲汲自修,以天下为己任,辅佐楚王进行政治改革。他目击执政的旧贵族势力蒙蔽、左右楚王、败坏朝钢,痛恨他们朋比为奸、荒淫享乐,出卖民族利益,把国家引入绝路的罪恶,因而对时局和国运表现出深切的焦虑与惶恐:“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出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他明知正道直行,力斥时弊,出言讽谏会招致小人嫉恨而构祸,但为了君国,不惜做出自我牺牲,表现得真诚而执著:“余固知謇謇之患兮,忍而不能舍也。”诗人看到自己的“关政”理想遭到破坏,国运岌岌可危,抑制不住满腔的愤怒,对腐朽的贵族群臣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宁肯承受迫害,也绝不变态从俗、与世同流:“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然而,一次次的抗争,换来的却是最高统治集团更严厉的迫害。他先被黜放汉北,后被斥逐江南,萍踪浪迹、漂泊四方,前后历经数十年之久,饱经忧患,尝尽人间悲凉。

政治上、生活上的双重折磨,使得他身体一天天虚弱下去,但屈原的爱国之心丝毫没有改变。在《九章》、《招魂》等作品中,诗人表达了对故都、乡土和家国的深情怀念和对祖国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痛惜与愤慨,他虽处江南蛮荒之地,却系念着故乡,希望着返回郢都,返回朝廷,为国效力。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2多篇。屈原通过《离骚》等第一批“楚辞”作品开创了中国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在文学创作上,使诗歌从《诗经》以来的四言格调发展为句式灵活多变的“楚辞”体,并在比兴手法以及幻想、夸张、铺排等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屈原成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形成和发展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对于后代文人创作的影响相当深远,同时,屈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贵品质和为追求真理“虽九死犹未悔”的不屈精神,对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以及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的形成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2.司马迁:伟大的文史学家

生平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省韩城县)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史官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这种环境对于他以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史学家,起了很大作用。

受家庭的影响,司马迁从10岁起就能诵读古文。10岁以后,他跟随父亲来到当时的文化中心——国都长安,学习经书和史学。在那里,他受到了名师的指点,曾直接聆听著名学者、经学大师孔安国、董仲舒等人讲经。他跟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听董仲舒讲《公羊春秋》,谙熟了当时的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理论,受益匪浅。他还借助父亲太史令这样一个便利条件,阅读了大量古籍、经典、百家论著和皇家档案。

从20岁开始,司马迁便到全国各地进行有目的的游览考察。他南游江淮,曾登上会稽山,寻找大禹的遗迹;又到了沅、湘一带,登上九嶷山,考察舜的墓地;北过齐鲁,到了孔老夫子的故乡曲阜,体察圣人之遗风,讲习学业,到邹县、爬峄山,在亚圣孟子生活的地方演习乡射之礼;他还到了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徐州沛县,经过号称“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的封地薛,观访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彭城,等等。拜官郎中(皇帝的小侍卫官)后,他曾奉命出征西南夷,涉过巴山蜀水,一直深入到云南腹地而返。在游历过程中,他广泛接触到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既使他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为他以后撰写《史记》提供了大量翔实可靠的历史资料。

历史业绩

公元前111年,司马迁的父亲去世。这对于司马迁来说是一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其父临终前,要司马迁修一部史书。

公元前104年,经过充分准备,司马迁开始着手撰写《史记》。但仅仅过了5年,正当他专心致力于《史记》的创作时,一场灭顶之灾意外地降临到了他的头上。把司马迁投进了监狱,并处腐刑。

他在《报任安书》中曾详细地叙述了自己痛苦的思想斗争过程,对死亡的看法以及忍辱负重活下来的决心。他说,人都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果自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既无法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父亲的愿望,也死得像鸿毛一样轻不可言。司马迁并没有消沉下去,在狱中,他怀着满腔的悲愤继续创作。4年后,他被赦出狱,从此,更加专注于创作。公元前91年,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和心血写成的《史记》这部不朽巨著终于问世了。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倾注了全部心血,写成了《史记》。鲁迅先生曾赞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例。特别是他遭遇不幸后忍辱负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更为后人所敬重。

3.王羲之:一代书风的开拓者

生平简介

王羲之生于303年,卒于361年。字逸少,琅玡临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此后人称为王右军。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于是遍学众碑,书艺大进。他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历史业绩

王羲之的墨迹流传到今:天的大都为响拓勾摹本。其中著名的《姨母帖》、《初月帖》是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根据王方庆家藏墨迹勾摹,收在《万岁通天帖》卷中。《姨母帖》字体端庄凝重,笔锋圆浑遒劲,保留隶书痕迹较重,可能是王羲之早期的作品。

《寒切帖》勾摹精细,笔锋转折分明,书风遒劲腴润,沉着流动。《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摹写亦精,侧观多姿。《快雪时晴帖》行笔流畅,圆浑妍媚,与王献之《中秋帖》、王殉《伯远帖》被乾隆皇帝收藏,认为是三件稀有之物,名其藏室为“三希堂”。《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结构紧劲内厣,险劲沉着。其他有《孔侍中帖》、《远宦帖》、《上虞帖》、《都下帖》、《七月帖》、《大道帖》、《游目帖》、《行穰帖》、《此事帖》等,大都为流传有绪的勾填本或临摹本。

《兰亭序》为王羲之行书的代表作,尽管其真伪目前尚有争论,但其书法遒逸劲健,非常美观。流传至今的有各种摹本和刻本。摹本以神龙本为最著名,刻本以定武本为最著名。唐僧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是勾摹流行于唐代王羲之书迹而成,因摹刻技术很高,笔意俱存,宛如手写,也可窥见王羲之行书的面貌。这类集王书在唐代尚有《兴福寺碑》、《集王羲之书金刚经》等。

流传王羲之的书法还有许多刻帖。《十七帖》是唐太宗李世民购集王书墨迹的一卷,历代刻本很多,有的出自勾摹,有的出自临写,其中以上海博物馆宋拓馆本为最精。此外,历代丛帖多收有王羲之的书法,北宋《淳化阁帖》、《大观帖》卷六、七、八集中收有王羲之的书迹。王羲之的小楷有《乐毅论》、《东方朔像赞》、《黄庭经》等多种,但因屡经传摹翻刻,是否是王书的原貌,已很难断定。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他博采众长而自成一家。至今他的帖子仍然是我国书法爱好者所喜欢I临摹的范本。因此,他被后人称作“书圣”。

4.李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生平简介

李白,字太白,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他的祖籍在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祖先因为犯罪,于隋朝末年流亡到西域。李白5岁时才跟随父亲李客迁回内地,定居在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的青莲乡。从这以后的20年,李白都是在四川度过的。蜀中是哺育他成长的地方,他一生对蜀中怀有特殊的亲切感,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乡。从李白所作的诗文中得知,他的家庭颇为富有,父亲李客可能是一位商人,但也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因此李白从小就有条件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曾受父命诵读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李白自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大约开元十三年秋天,李白24岁时,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蜀中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此后除暮年因被流放到过三峡西端的奉节外,他再也没回过故乡。可是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对于他思想、性格的形成和诗歌的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出蜀后,经过了十几年漫游生活。他浮洞庭,历襄汉,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又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踪所及,几乎有大半个中国。在这期间,李白娶妻生子,结识了三教九流的朋友,看过不少名山圣水,体验了各种生活,写下了大量诗歌作品。

历史业绩

李白的作品都是在“走万里路”中写出来的,其内容广泛,感情真挚,艺术手法多变。如《襄阳歌》、《江水吟》、《长干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大批诗作。其中,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写长江的美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绘庐山瀑布;“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抒发真挚的友情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李白经过艰苦的努力,他的生活一天天丰富,他的名气也一天天大了。终于在天宝元年,李白41岁时,被唐玄宗征召入都。李白喜悦异常,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在京都,李白遭到权贵们的排挤,陷入苦闷彷徨中,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通过对自己精神上种种历险和追求的描写,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

他的《梁甫吟》、《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批揭露现实黑暗的作品。

同类推荐
  • 自然情景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自然情景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成语,但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中的成语不仅数量多,而且历史更悠久、运用更广泛、地位更突出,民族文化的特征也更鲜明。它们大多是从古代的寓言、历史事件、古代诗文和当时的口语中产生的。虽然年代久远,但不少成语至今仍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因为它们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只用简单的几个字就能表现出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 挺进浩瀚大漠

    挺进浩瀚大漠

    本套丛书从多个角度向青少年读者们展示神秘,有趣,耐人寻味的现象,增加知识的同时,也让广大青少年读者们不由自主的爱上了科学。
  • 红与黑(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红与黑(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文化之美)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文化之美)

    中国古老而传统的笔墨艺术,它们用最简单的线条创造了流转飞动的世界,用最原始的色彩绘出了神采飞扬的灵魂。扬州八怪在艺术上表现出强烈的个性,他们的书法笔情纵逸,随意挥洒,苍劲绝伦,更多地表现出对传统书法的背离与反叛。
  • 培育企业持续营销力

    培育企业持续营销力

    本书作者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大量的调查、实证研究,结合系统分析法,深入探讨企业持续营销力的内涵、系统结构、动力作用机制以及培育策略等。
热门推荐
  • 破解企业人力资源风险

    破解企业人力资源风险

    企业的繁荣和发展最终起作用的是人,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人在企业中又是一最大的变数,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人的管理也就是对企业的管理。本书就企业聘人,用人、管理人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刻独特到的分析,给用人者提供了警醒。同时,也让企业认识到自己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 无形资本再造

    无形资本再造

    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提高无形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提高无形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呢?作者从国有企业的无形资本现状出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国有企业进行无形资本再造的概念,提出对国有企业从理念到机制、从人员到组织、从生产到营销进行全方位的再造,以培育无形资本理念,完善无形资本创新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国有企业无形资本的数量和质量。该书结合历史与现实,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语言生动,研究结论比较符合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是一本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好书。
  • 破解日食与月食(趣味科学馆丛书)

    破解日食与月食(趣味科学馆丛书)

    “趣味科学馆”丛书,是一套自然科学类读物。丛书包罗科学的多个领域,涉及“信息化”、“绿色革命”、“发明、“生态资源”、“航天”、“军事”、“日食、月食”等当下热门关键词,有引领读者关注热点、提升其认识水平的现实价值。刘芳主编的《破解日食与月食之谜》为丛书之一。《破解日食与月食之谜》内容涉及日食与月食的各个侧面,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排列组合。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 弄年华

    弄年华

    曾见山河涌变色,坐观钓鱼十三载。见他琅琊不姓王,忽复梦人泪沾枕,又忆岸边旧伊人。曾见烟凌阁中上,俯见屈子诉衷情,望她杨妃嫁明皇。诌一曲《相见欢》,悲一声《多少恨》!
  • 重生之都市仙尊

    重生之都市仙尊

    一代仙尊重生地球,霸绝都市。面对前世尘缘的种种不甘,林枫发誓绝不重蹈覆辙。“这一世我不为其他,只求红尘佳人,无愧于心。”
  • 男儿不坠青云志

    男儿不坠青云志

    丁逸尘心里只有三个愿望,一个是让妹妹过上天堂般生活,二个是要夺回自己的家产,三是为母亲和义父报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精心设计了复仇计划,他不仅要借助武功秘术,还要有意与仇人的女儿接近,由此开始了爱与恨的故事。
  • 重生一一轻媚撩人
  • 慧觉衣禅师语录

    慧觉衣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真特种兵

    修真特种兵

    未来与古典的交替,奇幻和仙侠的碰撞!水天岛王牌力量灵蛇小队的队长——炎峰,三百年来最具天资,最具潜力的人。重生后的他才知道,原来灭魔之战并未结束,而他又获得了什么绝技,又凭什么纵横修真界?科技VS修真,基因异变VS修仙法诀,孰强孰弱?那么当科技与修仙结合,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凄美的传说,神奇的历程,寻妻之路漫长悠远,修仙之途惊险刺激。
  • 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季羡林人生智慧全集

    从季老丰富的阅历中抽取那些最能体现其锋芒、感情与人生转折的片段,加以淳朴、本色而富有敬意的点评,编织成一本智慧的集锦,希望可以通过本书继承先生的学识,发扬先生的学风,秉承先生的遗志,广大先生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