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90600000025

第25章 塑造人类灵魂的思想家、教育家(1)

第一节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1.孔子:千古第一圣贤

生平简介

孔子,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他3岁丧父,少“贫且贱”,年轻时当过会计和管理畜牧的小吏。年50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不久去职。由于他是贵族后代,从小接触与学习了许多古代文化典籍,积累了广博的知识,所以去职后,聚徒讲学。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身通六艺者72人。后来又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前后达13年。晚年归鲁,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终年不倦。他的主要言行由门徒记录成册,编成《论语》,计20篇。他自己曾删改修订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历史业绩

作为一个政治家,孔丘以维护贵族等级秩序为目的,认为治国之道,在于安民。民贫则怨,民富则安。因此,要保持安定必须富民。只有先使民富,才能对民施以教化。针对当时百姓不堪繁重的徭役之苦,他提请统治者注意“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不要滥用民力,应“使民以时”;同时还要实行薄赋敛收的政策,不要课以重税。他认为,“百姓足,君敦与不足;百姓不足,君敦与足”,就是说,百姓富足了,你怎么会不富呢?反过来,如果百姓不富足,你又怎么会富足呢?

在治国安邦方面,孔丘提出了“德治”、“仁政”的政治主张,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说:“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还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极力主张从道德这个根本抓起。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百姓服从政令,遵守法律,格除坏事。

孔丘还特别强调“仁政”,认为“仁”即“爱人”,指出“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提出“仁”要以“孝悌”为本,“仁”的执行要以“礼”为规范。所谓“礼”,就是“正名”。孔丘十分重视政治生活中的名分等级关系,认为这是社会安定与否的重要因素。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孔丘还把礼、义、信等作为治国经世之道。他指出,“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认为如果真能这样,那四面八方的老百姓自然会携儿带女来投奔你了。

在经济生活方面,他同样主张求富求利必须合乎礼、义。孔丘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所以善治国者,必须先义后利,重义轻利,“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针对当时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现象,孔丘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要求统治阶级内部严格按照等级地位分配土地和臣民,不要得其不当,以保持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对社会各阶级、阶层的财富占有和使用,他主张要有个标准,从而使“贫而无怨”、“富而无骄”。

为维护统治者的良好形象,孔丘常常强调为政应当忠诚,认为取信于民乃立国之本,说“民无信不立”,意思是,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国家就站不住了。他认为当政者应当勤勉,做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还要起表率作用,“子欲善而民善矣”,这样就能感化民众。作为一个教育家,孔丘一生强调知识需要积累,要求学生“学而时习之”,提供“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孔丘本人也被封建统治者推尊为“至圣先师”。

2.孟子:伟大的人本主义者

生平简介

孟子,名轲。于公元前371年出生在一个小国邹国,即现在的山东省邹城市。他出生的时候,即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整个中国在政治上四分五裂。

孟子虽然是在孔子学说传统中长大的,但最终他凭自己的努力,成为著名的学者和哲学家。

孟子成年以后周游列国,向国君提供建议,一些国君很客气地倾听。他还一度在齐国当官,但他一直未获得长久而有决策权的职位。公元前312年,他返回家乡,直到离开人世。

孟子在世时广招门徒,但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源于其著作《孟子》,该书体现了他的主要学说。《孟子》被他的门徒做过修改,但它基本体现了孟子的思想。

历史业绩

孟子论“富农兴商”

孟子在农业上反对苛捐杂税,主张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以维持农业的正常发展,他提出“郊野用九分抽一的‘助’(劳役地租)法,城市用十分抽一的“贡”(实物地租)法”。他周游列国时,还总把他的“制民恒产”的主张和井田制的理想当作救世良方来宣传,显示了他对农业生产的重观和对农民生活的关心。

孟子还反对与民争利的官商垄断。“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其含意是市场上卑鄙的汉子找一块独立的高地(垄断)站上去,左右张望,恨不得把所有有利可图的买卖都独吞了。孟子在追溯赋税的起源时认为,这个在“垄断”上登而望之的人为别人所痛恨,因此决定抽他的税,对垄断市场的官商大贾,也必须用征税的方法加以限制,这不是限制商业本身,而是为了保护中小商人的利益,以促使商业的正常发展。

孟子论“制民恒产”

孟子把经济上维持小农生产的相对稳定性,适当满足小农的土地要求,看作是“王道”政治的基本措施,他看到了物质财富和人的精神状态之间的关系,看到了离开一定的最低限度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就不可能有社会政治的稳定,“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中的“恒心”,就是保持社会生活稳定的意愿,没有这种意愿,百姓就会铤而走险,等他被迫犯罪再绳之以法,这就等于陷害百姓了。贤人在位,哪有容忍陷害百姓、坐视百姓铤而走险之理?所以明君应保证百姓有起码能满足生存需要的财产,使他们上能养父母,下能养妻子儿女,好年成有饭吃,灾年也不至于饿死。

孟子论人生价值

人的本能是避死趋生,但赴死舍生的也大有人在,在生与死的取舍上,有比生命更高贵的东西,而失去这种东西则是比死亡更令人可怕的事。

孟子认为,比生命更可贵的是义,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义的丧失。仁是人之为人的天赋本质,义是人之为人的唯一道路,如果失去了仁的本质,迷失了义的道路,是很可悲的非人生活,人与禽兽的区别就看不出了。

3.荀子:有唯物主义精神的思想家

生平简介

荀子,名况。生于公元前313年,卒于公元前230年。赵国人。曾先后游历燕、赵、齐、秦、楚等国,足迹所及,东至齐鲁,西入秦陇,北达燕赵,南及汉楚,大大开阔了视野,获得了较丰富的自然、社会等各方面的知识。曾在齐国国势鼎盛时期百家学说荟萃的文化名城一一稷下城做过三次祭酒(即首席大夫),后因受排挤,又去楚国,由春申君用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晚年著书与从事教育活动,终老其地。他学识渊博,对纷繁的各家学说取分析批判的态度,并在总结先秦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一套系统的学说——《荀子》。全书共32篇,主要为苟况自著,部分是他的弟子记录和整理的内容。

历史业绩

在政治上,苟况主张礼法兼活,王霸并用,提倡以“礼”、“法”、“刑”来对人们的行为加以规范。他特别强调礼义法度的作用,认为它是由古圣人“长虑顾后”制订出来的,能“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使贵贱有等,长幼有差,智愚相分,保万世长远之利,是不可缺少的东西。

荀况把人类的群居生活作为研究社会问题的起点,提出“明分使群”的观点,用来说明国家制度和伦理道德的起源。他认为“人生不能无群”,群是人之所以区别于万物的根本之点。但由于“人之性恶也,其善者伪也”,于是便形成了一种破坏“群”的力量,这就需要用“分”来维护“群”的“和一”。所谓“分”,就是尊卑等级身份的区别,或者说是贵贱有等的礼义法度。没有礼义,便会导致争乱,一争乱就不能维护人群。因此只有“名分”,才能维持“群”的存在与发展。

苟况坚持儒家的“正名”说,强调尊卑等级名分的必要性。他提出“尊君爱民”的思想,主张加强君主权力,把势和术看成是驾驭臣下的“明王之道”,把君主与人民比作舟与水的关系,认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告诫只有庶人“安政”,君主才能“安位”,故主张“宽政”、“惠民”、“裕民”,强调“尚贤使能”的重要性。

苟况虽坚持“正名”,却反对世袭,他认为庶人与卿相士大夫的子孙地位可以转化:“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表现了一定的进步倾向。

针对儒家“法先王”的口号,荀况提出了“法后王”的政治主张。他认为,义、农、黄帝等先王之政,时代久远,既无传政,又无传人,难于详考,应当大力效法周文王、周武王的政治制度。因为后王之政,桀然可察,便于实行。“法后王”正是为了使先世圣王的政迹昭彰。,“圣活之极复后王”,只有复后王之法才是最得体的。

苟况嫉恨统治者们的昏愦荒政,特别反对受惑于巫祝,迷信于鬼神。在《天论》篇里,他系统地论述了“天”与“人”的关系,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就是说,自然界有它自身运行的规律,不为人间有贤明的或残虐的君主而存亡,十分鲜明地表现了他的唯物主义观点以及对唯心主义的批判。

在经济上,他主张“省工贾,会农夫”,强本节书用,开源节流,以积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

荀况以儒家自居,但却对孔孟学说采取了批判继承的态度,终于自成一派,成为著名的学者和政治思想家。他的学生李斯、韩非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他是儒家学派的继承人。在人们普遍迷神信鬼的年代,他却具有唯物主义精神,实属难能可贵。

4.庄子: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生平简介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28年至公元前295年。

庄子曾作过蒙这个地方的小官,后来弃官隐居。他一生清贫,据说曾向监河侯借过米,有时还要靠打草鞋为生,他穿的衣服总是补了又补的粗布衣服。但是,他却品性高洁,对功名利禄视为粪土。据说,当时楚威王:听说庄子贤达,于是派人带着重礼去请他,答应让他做宰相。但是庄子却对使者说,你赶快走吧,不要在这里玷污我,我宁愿游戏于污泥之中以自得其乐,也不愿意为政事所羁绊。在他看来,投身于政事无异于把自己当成了献祭的牺牲。他还把梁国的相位比为一只发臭的死老鼠,而把自己比为高洁的凤凰。所以他终身不仕,与当权者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

庄子一生中朋友不多,门徒也有限,只是常同惠施相来往。他是当时典型的隐者之一。当时的隐者大多是没落贵族的后代,对于他们来说,往日的荣耀已如同沉沉西坠的落日,再也无法挽回了。但是他们却还保持着贵族的心理和文化教养,所以,他们不愿混迹于世俗之中,又无力改变历史的必然趋势,因而逃避就是他们自然而然的选择。

庄子是道家的集大成者。他学识渊博,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并对其他各家也都有所了解。在《庄子》一书中,他把老子的思想和主要精神发挥到了极至。庄子的思想与著作是我国的一份宝贵遗产。

历史业绩

庄子论“道”

与老子一样,在庄子的哲学中,最高的概念也是“道”。这个“道”是整个世界的根源,万事万物都是从道中流变出来而最终又要复归于它。庄子对道作了很多描述,归结起来有如下几点:第一,道是无始无终的。它自古以来就存在,在有天地之前就已经有了。所以它是一种超时问的绝对存在。第二,道是无形的,指的是道是没有形体的,它不是实体性的存在,因此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同时它又是无声无息的,因而也听不见、嗅不着。总之,道没有任何具体的特征。它是感官所无法把握的。第三,道是无为的。就是说,道虽产生万物但却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所以道并不具有人格。第四,道是不可言说的。即对于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说能清楚地把它说出来,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

第五,道是无处不在的。它虽然不是种种具体的东西,但是它却在任何具体的东西之中,甚至屎溺中也有道存在。

庄子论时空的无限性

庄子天才地认识到了时空的无限性。因为他不相信神灵主宰着世界,所以世界也就没有上帝这类创造者和毁灭者,世界统摄在道之下,而道则是无始无终的,所以世界也是没有开端、没有结束的。他说:事物是无穷无尽的,而人们却都以为它有终结;事物的王国是无边广大的,而人们却都以为它有极限。他还说,当我追溯事物的源头和本根时,通向过去的是一个无穷的系列;当我追寻事物的结果时,通向未来的也是一个无穷的系列。这就是“其往无穷,其来无止”。因为每一个事物的源头之上又有源头,而每一个事物的结果之后又有结果,所以世界是看不到开端,也看不到结尾的。

同类推荐
  •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本教材可供高等院校社会学专业教学主干课程使用,同时也可作为各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教学科研、政策研究、市场调查和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感兴趣的同仁们进行理论研究、方案设计、现场实施、资料分析、撰写报告等教学科研与咨询服务的参考用书。
  • 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

    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

    丁步洲编著的《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是针对浙江省教师资格考试所编写的教辅类考试用书。本书分两大部分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一是策略篇,里面涉及课堂教学准备策略、复习巩固策略、设计和组织预习的策略、课堂讲授的策略、教学活动组织策略、知识巩固的策略等;二是艺术篇,主要设计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艺术、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高潮设置艺术等。
  • 飞扬:第十五届新概念作文90后获奖者佳作

    飞扬:第十五届新概念作文90后获奖者佳作

    《飞扬:第十五届新概念作文90后获奖者佳作》精选了第十五届全国新概念作文90后获奖者佳作,年轻的90后,他们个性张扬、思想前卫,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使得这些作品更加空灵隽秀、质朴绵长。从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新概念获奖者他们深厚的文字积淀和超高的写作技巧,从而迅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飞扬
  • 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小说精选

    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小说精选

    换一种阅读和挑选的眼光,新概念特色作文让你看到另一片风景。引领青春时尚,把握青春脉动,关注青春现象,贴近青春心灵。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小说精选,读者可以随意翻开每一篇文章,都是经得起挑剔性阅读的作品。让你体验青春,感受文学。本书汇集了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小说精选24篇,读者可以随意翻开每一篇文章,都是经得起挑剔性阅读的作品。使读者从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味和文学的无限魅力。
  • 电路基础作业集

    电路基础作业集

    本作业集是按照普通高等院校物理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适用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加强课后习题的训练。本作业集中的所有习题都是大学物理学教学中所要求的最基本的概念和题型,难度适中。为了培养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与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又能指导广大读者自学,本作业集中各章都有基本要求、练习题答案,特别是每个计算题都给出了详细解题过程,并在书后附了模拟考试题两套。由于课时方面的原因,教材中的内容并没有全部讲授。因此本作业集中涵盖了讲授部分的内容,考试也只要求掌握这一部分章节(未讲授的内容在目录中用(略)表明)。
热门推荐
  • 妄想症少女

    妄想症少女

    慕以凡,朋友什么的我不想做了。喜欢你了。你可以不喜欢我。他想。哪里有这样的情书。可是那一刻,很清晰的他的嘴脸弯到那样明媚的弧度。记住,不要再让别人碰这里喽,已经是我的了。等我回来!那一年,苏言只有14岁,却从那一天,命运将他们紧紧缠绕在一起,直到……
  • 魔法学院与黑暗复活

    魔法学院与黑暗复活

    《玛雅咒语系列:魔法学院与黑暗复活》是一部有关勇气与成长的幻想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四个魔法学校的学生阿修、安可可、祖国杰和希娜华。他们在学习魔法之际,遭遇黑暗势力牛博士的突袭。至此,他们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正义与邪恶究竟如何分出胜负?
  • 毒宠神医丑妃

    毒宠神医丑妃

    她,貌丑无比的将府嫡女,大婚当天被拒婚羞辱沦为笑柄,一夜间成为太子妃轰动京城;他,运筹帷幄的绝情太子反被侮辱却不知她是谁;他,温文尔雅、让人闻风丧胆的杀手霸主,与她青梅竹马,因爱生恨用阴谋去夺回她。她为他陷身阴谋漩涡,尔虞我诈,双手染血;他将她推上风口浪尖,明枪暗箭,阴谋接踵而至,疼痛噬心入骨。一步错,步步错,你想把我和仇人一起除掉,我又岂是任人蹂躏的!
  • 所有人都在撒谎

    所有人都在撒谎

    我闯入了一座陌生的城市,我发现这个城市有点不对头。大家好像都认识我,都在回避我。我经常看到人在角落或者暗处对我指指点点,交头接耳。所有人都面容模糊,表情暧昧,心怀隔阂,不对我说真话……警察,医生、商人,当权者,无赖……连楼房那黑洞洞的窗户都变成了一只只眼睛,有眼无珠,把我窥视。更恐怖的是……恐怖就是这么简单——人没来由地来,没来由地去,生死轮回之中,参透的都成了佛,他们回向的时候,早已告诉过我们所有的秘密,只是我们不明白。所以还是恐怖。
  • 68个经典管理小故事

    68个经典管理小故事

    本书以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五个内容——战略管理、执行力、领导力、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将全书分为五部分,在众多的管理故事中,精选了最具代表性的68个,并对每一个故事进行点评,提炼出了深邃的管理思想。
  • 铁血杀手

    铁血杀手

    复仇......复仇.......报复.......报复.......毁灭一切黑暗,让世界充满光明。
  • 巫魔乱

    巫魔乱

    巫魔纷出,神兽重现。谁挺身而出,诛巫荡魔?谁斗破苍穹,杀上九天?人间仙界,巫族魔域,寰宇谁属,尽在本书呈现。***********
  •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本书系统、细致地梳理了“表达自由”的学理脉络,并结合媒介融合的生态特征论述了其生存的可能性,提出“媒介融台为体,表达自由为用”的观点,并提出“技术前提论”以取代“技术决定论”,指出在法治社会中,表达自由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权利前提-媒介融合则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技术前提。作者关于表达自由,媒介融合及博客自媒体等内容自有心得,而展望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表达自由的实现前景,更显出其对社会进步所持的理性态度和人文情怀。
  • 应天仙尊

    应天仙尊

    他离成仙仅有一步之遥,可神秘人出现。让他陨落,又意外的附身在一个在地位面学院里的一个人身上。
  • 断情殇:冷月葬花魂(完本)

    断情殇:冷月葬花魂(完本)

    爱情很脆弱,误解与猜疑都会让彼此爱着的两个人越走越远;自古帝王多无情,自古红颜多薄命;初识时,她五岁,他十岁,再相遇,已是十年,他是帝王,她是他的妃;得到,失去,再得到,再失去!江山笑,红颜老,亡国恨,灭族殇,悔、痛、伤别离!且看他与她,在红尘滚滚之中如何演绎爱的悲欢与离合!瘦西湖,断石桥,沉星崖上,两相望;青箫玉笛,繁花自唱,愁酒醉人独怅惘,唯有付华章!莫相离,莫相忘,三生石上,长相伴;孤影独月,燕过南山,笑看沧海变桑田,孤影自留芳!~~~~~~~~~芊又开了一新坑:http://novel.hongxiu.com/a/217359/《丽江,不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