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74800000014

第14章 成事圆融之道(2)

李鸿章回到老家之后,因为局势恶劣,他发现自己竟然走投无路了。他想去福建补缺,可是他在福建的朋友沈葆桢劝他不要去,说福建政事“糜烂”。李鸿章走后,曾、李二人并没有中断友情,仍有书信往来。胡林翼在二人之间做了很多调解的工作。而且,曾国藩切实地感到身边少了李鸿章,犹如少了左膀右臂,不禁又想起李鸿章的种种好处来。特别是祁门果然遇到了大麻烦,李鸿章走后,祁门几次陷入危局,尤其当年11月忠王李秀成大军进攻羊栈岭最危急。羊栈岭距祁门大营仅仅60余里,不需一天,太平军就可以直接和曾大帅照上面。这还不算,“环徽郡二百里群贼极多”,当时在皖南云集了太平天国的各路援军:李世贤在徽州,杨辅清进驻宁国、旌德,还有黄文金、刘官芳、古隆贤等部……而湘军在此周围可调动的部队只有鲍超、张运兰部一万余人,加上乐平、婺源的左宗棠充其量只有两万人。太平军占领徽州之后,忠王李秀成直逼祁门。曾国藩犹如瓮中之鳖,他写好了遗书,准备一死了之。所幸李秀成没有进攻祁门,曾国藩才幸免于难,所部也不得不撤离祁门。

当时,身为曾、李二人好友的郭嵩焘闻知李鸿章出走,给李鸿章写信说:当今之下,能依靠个人力量崛起是非常艰难的,只有依靠可以信赖的人。你应当心胸宽阔,以功名为重,还是重新回到曾国藩身边为好。此时,曾国藩也给李鸿章写信,曾国藩在信中写道:“阁下久不来营,颇不可解。以公事论,业与淮扬水师各营官有堂属之名,岂能无故弃去,起灭不测。以私情论,去年出幕时并无不来之约。今春祁门危险,疑君有曾子避越之情。夏间东流稍安,又疑有穆生去楚之意。鄙人遍身热毒,内外交病,诸事废阁,不奏事者五十日矣。如无醴酒之嫌,则请台旆速来相助为理。”李鸿章环顾左右,也确信当今可资“因依”而“赖以立功名”者只有曾国藩,因此捐弃前嫌,于六月六日赶至东流,重新投身曾幕,二人又开始了密切的合作。

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退一步想”,其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大的原则问题,偶尔的退让你的人生将海阔天空。可惜的是,两千多年来,能参悟和运用这一心术的人如凤毛麟角。在名利权位面前,人们忘乎所以,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可到头来,这些争得你死我活的人,大都落得个遍体鳞伤、两手空空,有的甚至身败名裂、命赴黄泉。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以退让求得生存和发展,这里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对于人生利益,任何一个都不可过于执著,该放下的就要放下,适时地放开就等于解放自己。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呢?退和进的选择取决于主客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当主体力量明显占优势,居高临下,以一当十,采取行为以后,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时,应该进。而当主体处在劣势的位置上,稍一动作,就可能被对方“吃掉”,或者陷于更加被动的境地,那么,便应该以退为进,坚守“无为”方是。退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人生手段,待时机成熟,成功条件已到,便可由退转为进,由守转为攻,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处世艺术之精髓。

有进有退的人生,才是一种和谐的人生,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能一味地争,有时你退让的路,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空间,更好的回报。为此,我们提醒那些想提高处世修养的人们,在人生大道的某一个点上,有时只有退几步,方能大踏步前进!

3.善于寻找得力的合作伙伴

常言道:“生意好做,伙伴难找。”伙伴难找,善于运筹帷幄的朋友就更难求了,寻找一位能独当一面、协助自己成功的朋友尤为困难。

一个获取成功的人本身也许是个极平凡的人,并不一定有什么出类拔萃的异能,但是他们善于正确选择对自己有帮助的人为己所用,从而成就自己的事业。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选择,这些大大小小的选择往往足以影响我们一生。如何选择也就注定你是否成功,而最好的选择,要的是一种独特的眼光。

李鸿章奉命组建淮军,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组建了一支9000人的队伍,但是部队的营官有了、士兵齐了,就缺幕僚了。李鸿章跟着曾国藩,十分了解幕僚的能力和作用,幕僚们能解决军事指挥、后勤补给、还有管理地方建设、应付上司和协调等等问题。李鸿章开始建立自己的幕府,幕府中很快招集了一大批各种各样有能力的人才。其中有精通数学、天文、机器制造的科学家,有懂得会计、钱谷之事的经济学人才,有熟悉兵法懂得机谋的军事人才等等。

李鸿章首先把目标定在了程学启身上,这不仅因为他勇猛善战,而且最关键还是安徽老乡。程学启是桐城人,原是太平军将领,后隶属于曾国荃麾下。太平军的安庆主将受天福叶芸来对程十分器重,还把妻妹嫁给他。当时,曾国荃屡攻安庆不下,十分焦躁,桐城名士孙云锦来献计,程学启因为是乳母抚养成人的,对乳母至孝,只要把乳母捉来,程学启必能投诚。曾国荃按计施行,放出话去,果然程当夜就率手下干将82人从太平军逃到了清营。程学启投到曾国荃帐下后,以勇猛进攻太平军来表达自己的忠诚,攻破安庆后杀戮太平军最力,立下赫赫战功。和鲍超一样,成为湘军中屈指可数的外省籍悍将。然而,崇信忠诚义朴的曾家兄弟从本心里看不起变节者,因此即使程学启战功赫赫却并未得到曾国荃的信任。李鸿章早已耳闻程学启的大名,因此一心想要将他收入麾下。李鸿章组建淮军后,即向曾国藩提出此一要求,对这样为曾家兄弟不耻的叛将程学启,曾国藩主动派给李鸿章,李鸿章如获至宝。李鸿章对程学启极为看重和信任,而程学启也不负李鸿章所望,在上海确实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初期站稳脚跟的几战,随后又攻打苏福省,程学启每战必争先,所部歼敌最多,战果最著,最终战死在浙江战场上。

李鸿章还发掘了身边的人才周馥。周馥字玉山,安徽建德人,才气横溢。周馥家庭重视读书,虽然家道因战火荡然,仍然学业不辍,为维持生计先在八卦门正街摆个测字摊,还兼帮人写书信,后又搬到李鸿章安庆寓所马王坡的附近。曾国藩1861年打下安庆后设木匦时,小周投的意见稿让曾国藩看了大加赞赏,立刻让李鸿章把周馥找来。李鸿章知道周馥生活窘迫,还把自己每月为数不多的几两银子薪水和25岁的周馥共享。淮军组成后,周馥一支追随李鸿章左右,后来四十年间,除开丁忧、赋闲及担任四川布政使的六七年,一直追随李鸿章左右。李鸿章去世时,周馥还亲自在跟前伺候着。据说当时李鸿章的眼睛一睁一睁的,闭不上,周馥说: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我们会替你把所有的事都办了,你就闭眼吧!周馥在他那个脸上摸了一把,把李鸿章眼皮合上了。周馥这人水平才能平庸,没有做过多大的事,但是他是李鸿章非常贴心的一个幕僚,李鸿章去世之后,周馥接替李鸿章担任了直隶总督。

李鸿章寻找得力助手的标准就是一个才字,以才能优先,道德文章全在其次,这也为他招致了不少人才,为他剿灭太平军立下汗马功劳。其中凌焕与李鸿章关系非比寻常,二人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乡榜同年,凌焕进过临淮袁甲三、都兴阿的幕府充当文案,沉稳干练,学识轶伦,熟悉洋务,以后办理淮军的后路粮台。刘瑞芳、刘含芳兄弟,安徽贵池人,刘瑞芳擅长与人打交道,以后曾担任过驻外公使,而刘含芳到上海后负责军械粮饷的供应。

在李鸿章的幕府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幕僚叫丁日昌,是广东丰顺人,这人没考过进士,没有大的功名,但他是非常智慧的人。他的家乡人叫他鬼奴,丁鬼奴,也就是说这个人脑子非常好用,办法很多。当年太平天国打到潮州府的时候,他率领家乡的3000人保护了潮州府,立了战功。后来他投靠了李鸿章,做了李鸿章的幕僚。李鸿章很器重他,一直提拔他,干到了江苏巡抚。丁日昌在自强洋务方面,给李鸿章出了很多很重要的主意。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幕僚叫袁保恒,就是袁甲三的儿子。袁保恒和李鸿章的关系非常紧密,因为他的父亲就是李鸿章的顶头上司,靠着这样一层关系,他投靠了李鸿章,给李鸿章做了幕僚。后来他又考中进士,座师是李鸿藻。李鸿藻当时是北清流的首领,是一个和李鸿章对着干的人。但是因为李鸿章和李鸿藻之间有着袁保恒,袁保恒一直在做沟通工作,不断地调节着李鸿章和李鸿藻的关系,所以说李鸿藻在弹劾官员问题上,没有给李鸿章带来多大的阻碍,不能不说是袁保恒起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李鸿章使用一些被他称为“君子”的人管理财政机构,但是出于策略上的需要,他还任用了一些例如金鸿保这样声名狼藉的人物帮他做事,因为金鸿保同地方上的各种要人都有广泛的关系。李鸿章需要利用这些关系维持和壮大自己在江苏地区的势力。

到了上海后,李鸿章还收纳了一批和他接洽的上海名流们,最著名的就是钱鼎铭,钱鼎铭是沪上绅士们公推的户部主事,当时太平军围攻上海,钱鼎铭作为上海士绅代表前入湘军,请求支援。一见曾国藩面,钱鼎铭先是以利诱,称上海每月可收厘金银60万两;接着又捧公函又递私牍,哭诉上海危情,一篇洋洋洒洒数千言情真意切的《沪绅请兵公启》让文章大家曾国藩看了也为之动容,评价道“深婉切至”。钱鼎铭的举动起了作用,于是曾国藩派遣李鸿章组建淮军支援上海。而李鸿章也是借此机会才得以上位,开始了他掌政握权的人生。可以说这位哭出了李鸿章前程的哭师大员,虽然忽悠李鸿章们说上海月入厘金有五六十万两,但李鸿章后来还是评价其操行贞笃,条理精密。

而“精思卓识,讲求经济”的冯桂芬是林则徐的得意弟子,不仅文章作得好,还精于经世致用之术,举凡河漕、兵刑、盐铁甚至算学样样精通,思路开阔,令曾国藩由衷赞叹“东南大局,不出桂芬一纸书”。李鸿章早就闻其大名,所以当冯桂芬在上海码头迎接淮军时,甫一见面,立刻被延入李鸿章幕府。从此,李鸿章嘴不离“老前辈”三字,冯桂芬“佐戎羽扇,指顾规划”,将其《校邠庐抗议》书中的“自强理论”,逐一通过李鸿章而全力施行。12年后,1874年4月,冯桂芬病逝,终年66岁。已是晚清自强运动领袖的李鸿章亲撰《墓志铭》,情真意切:“君于学无所不窥,而期于实用,天下大计,无日不往来于胸中……鸿章附骥尾而彰,不敢掠为己有。”冯桂芬因此被称为“赫然中兴名臣之师”。

李鸿章到上海后,王大经、郭柏荫、陈庆长、王凯泰、陈鼐、冯竣光这些人纷至沓来,这些人普遍精明干练,为一时之干才。李鸿章是个有文才又有风度、为人够朋友的人,他振臂一呼从者如云,很快凑成了幕僚班底。这些幕僚帮助李鸿章主事、出主意,帮他办大事,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兴办洋务办理外交,李鸿章的幕僚都能办理得十分出色,成为了日后淮军的中流砥柱,成为了李鸿章最得力的助手。

世上有不少人获得了成功的人生,这是因为他们具有获得成功的条件。一项事业的发展,如果有了得力伙伴的帮助,就像往火中添柴,越烧越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要想成功,必须仰赖得力伙伴的帮助。与你合作的人越多,你的运势就越旺,如果你还能正确地选择对你有帮助的人,成功必定指日可待。

4.与人方便,为自己铺路

方便别人,即是方便自己;给别人留路,其实就是给我们自己留路。所谓助人自助、利人利己就是这个道理。

与人方便是待人处世的艺术,是进退自如、收放从容的人生哲学。为人处事时为别人行个方便,才不会在把别人推向绝路的同时也封死了自己的后路。所谓‘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一句名言:“帮助别人往上爬的人,会爬得越高”。因为你帮助了别人,以后你有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同样帮助你。相反,如果我们做事不留余地,那么以后遭灾的也许是我们自己。

同治元年(1862年)十一月十八日,常熟太平军守将骆国忠投降。李鸿章乘机率淮军发起收复苏、常的战役。经过与前来平叛的太平军反复激战,淮军最终攻克常熟、太仓、昆山等地。在初步扫清苏州外围后,李鸿章制订了三路进军计划:中路程学启统率,由昆山直趋苏州;北路李鹤章、刘铭传从常熟进攻江阴、无锡;南路则下攻吴江、平望,切断浙江太平军增援的道路。二年(1863年)七月,程学启部兵临苏州城下,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军自天京往援,与北路淮军大战于无锡大桥角,太平军失利。

此后,淮军节节胜利。同治三年(1864年),攻克常州,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被捕杀。苏南地区的太平军基本被肃清。

先前曾国荃军水陆相互配合,整整包围了南京两年,到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攻克了钟山的石头堡垒,太平军失去了险要的要塞,致使太平军内外不通,粮食运送不进去,城中的粮食也消耗殆尽,很多太平军都被饿死。洪秀全知道已经没有战胜的希望,便于四月二十七日自杀,他的儿子洪福继位。当时,湘军久攻南京不下,清廷屡次诏催李鸿章率领在江苏的得胜之师帮助进攻南京。

同类推荐
  • 普通逻辑学教程

    普通逻辑学教程

    本书内容包括:判断、推理、普通逻辑学的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论证与反驳等。
  • 书屋论政

    书屋论政

    这里集结了作者上世纪80年代初公开发表第一篇论文开始至今的40余篇论文。内容涉及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文化、外交。中心是政治,文化只是从反映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观念形态,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说的,外交也是侧重于“政治”方面。
  • 弗罗姆行为研究讲稿(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弗罗姆行为研究讲稿(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人性的弱点、爱与思维、生存与竞争、热情与勇气、自信与安全感、独断与自信、信念与政治、天才的本质、动物行为、拥挤与侵犯、人的天性、貌似侵犯等等。
  •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哲学:古老哲学著作

    本书主要介绍了哲学流派与经典著作。包括周公旦与《周礼》、道家老子与《道德经》、道家庄子与《庄子》、道家列子与《列子》、儒家孔子与《论语》、儒家孟子与《孟子》、儒家荀子与《荀子》、儒家与《曾子》、儒家与子思、儒家与《孝经》、儒家与《大学》、墨家墨子与《墨子》等。
  •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

    法家思想与法家精神

    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当时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学术文化高度发展。正如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源泉一样,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二千年来思想发展的源泉。法家的治国之术为历代统治者所推行,其中必有其合理因素,法家思想及法家精神中必有其精华。这些对我们今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多有可供借鉴之处。即使是其糟粕部分,对于我们提高认识,进一步肃清封建流毒,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也并非毫无益处。
热门推荐
  • 再婚家庭的子女

    再婚家庭的子女

    这是一个梦魇,一个围绕在我家三代人身上的“诅咒”。我的祖父母、父母及哥嫂都是再婚家庭,我不知道到我的结果会是什么?当然,我不是对再婚家庭有偏见,因为多数的再婚家庭是幸福的。我的祖父母一生都未曾争吵过一次,但在别人的眼里,祖父的懦弱和祖母的强势就是一个笑话,但我却觉得这是他们性格互补。我的父母也算是幸福的一对,尽管他们生活简单朴素,但也让人觉得温馨。我哥嫂则是自由恋爱的结果,目前没有看出不幸福。单单于他们而言,这是一个良好的结果。但是,在这些幸福的背后,却依然隐藏着许多的问题……
  • 中国养生学(上、下卷)

    中国养生学(上、下卷)

    本书收录了西安植物园内100种较常见的植物,全面介绍了相关植物科普知识,内容包括草本佳丽、木本花卉、绿林漫游、水中芳菲等。
  • 汉末超级书院

    汉末超级书院

    我唱着山歌,教着学生,喝着开水,忙着修仙。俗世里没有我的身影,却有着我的传说。教书育人,是我的本职,桃李满天下,是我的追求。世界将由我的弟子改变!
  • 爱我别躲

    爱我别躲

    讲述的是为了寻找母亲的过去而转学到天行学院的少女黎红叶与高傲霸道的皇城社团社长曲靖轩,以及热爱摄影的温柔少年沈冀扬之间曲折而浪漫的爱情故事。因为上一代的纠葛,曲靖轩与黎红叶因误会而相识,从起初的争锋相对到后来冰释前嫌。他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磨合过程……
  • 梦殇歌

    梦殇歌

    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天帝仙,一个是明声在外的魔君。当她遇见他,前世的姻缘还未了
  • 长命百岁不是梦

    长命百岁不是梦

    这是一本专门讲述和探讨人类长寿秘诀的大众科普读物。书中依据当代医学科学研究的一些最新发现和全新理念,提示了与健康长寿有关的重要因素,介绍了延年益寿的科学生活方式和强身健体的一些新方法,以及需要人们注意的各种有关问题及对策。本书内容充实,观点新颖,科学实用,通俗易懂,凡是希望健康长寿的人士,都非常值得认真一读。
  • 上古世纪之原大陆

    上古世纪之原大陆

    我是一个英雄,一个注定会在将来成为英雄的男人。诺亚-罗格。
  • 尚武大明

    尚武大明

    有人说大明亡于流寇,有人说大明亡于异族,有人说大明亡于天灾,更有人说大明亡于党争。大明亡国的原因,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可是,对于张武来说,大明亡国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失去了尚武精神。大秦时期,人人从军入伍,贵族发于行伍,大秦锐士横扫天下,震慑匈奴。汉唐时期,武风强盛,文人以投笔从戎为荣,华夏扬威天下。大明初年,大明将士驱逐鞑虏称雄四方。到了明末,文贵武贱,文人统兵,当朝大将可以被文官肆意欺凌杀戮,普通士卒生活朝不保夕,好男不当兵,备受歧视。当年的尚武精神,早就被磨灭了。“想要挽救华夏,不但要驱逐鞑虏,更是要找回当年华夏的尚武精神,这个是我一个赳赳武夫的责任!”张武说道。
  • 追逐灵魂的狗

    追逐灵魂的狗

    村子里发生的一切透着灵异与恐怖,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人生于世,是取决于自身的追求,还是宿命安排?与我一起去追逐灵魂……
  • 风雨老北平之世纪迷案

    风雨老北平之世纪迷案

    一个震惊了世界的发现之旅一个有关北京人的世纪迷案一个牵动着全球的传奇故事一个考古学家魂牵梦绕的梦一个关于人类进化史的佐证一个永远不会被遗失的历史一个关于什么是英雄的故事“北京人”生活在距今50万以前的中国陆地,1929年至1936年间在北京房山周口店被相继发现,一共四枚。1941年在战乱中不幸丢失,至今没有任何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