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1700000020

第20章 曾国藩的谨行慎思绝学(1)

古往今来,宦海沉浮难有宁日,曾国藩在一生中却“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这与他小心谨慎、如履薄冰的护身功夫不无关系。他一生谨记“做官之人,终身涉危蹈险”的箴言,以不要钱为本,处处给人留面子,时时抱有敬畏之心,才成就了位极人臣的官场不倒传奇。

小心驶得万年船

曾国藩语录:做官之人,终身涉危蹈险,如履薄冰,故不能不自省、察人。

中国有句俗话叫“小心驶得万年船”,意思是指小心谨慎不容易出错,能长久平稳发展下去。曾国藩说:“做官之人,终身涉危蹈险,如履薄冰,故不能不自省、察人。”意思是说,做官的人,一生都在危险里边跋涉,就像在薄薄的冰面上行走一样,因此不能不时刻进行自我反思与观察别人的反应。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看出曾国藩身处官场的要诀--小心谨慎。

小心谨慎是时刻警惕,是一种不怕事也不惹事处世态度,更是一种深谋远虑的处世哲学。曾国藩生性谨慎,又注重自身的修养,在官场沉浮多年,更加养成了小心谨慎的行事方式。他深知小心驶得万年船,这是保证自己利益的最佳办法。他为官多年,始终以小心谨慎掌舵人生,才得以步步高升,在官场的尔虞我诈中保全自己。

很多人将“小心谨慎”看作是没出息,胆小怕事,但是曾国藩并不以为意,同治二年(1863)九月,他在给李鸿章的信中说:“国藩败挫多年,慎极生葸,常恐一处失利,全局瓦解,心所谓危,不敢不告也。”曾国藩之所以如此谨慎,是经历过痛苦后的经验教训。

同治九年五月,曾国藩做了这样一副“小心谨慎”的对联:“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从对联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处世哲学。平日为人做事需要小心谨慎,就可以避免很多事端。在官场,就更要慎之又慎了。曾国藩早早就涉足官场,对那些结党营私、苟且求生、贪图享乐的庸官俗僚了如指掌,他想做点利国利民的事,但也不想得罪他人以免惹来闲言碎语;加上清政府对汉人有着强烈的排斥和挤压,使得他愈加小心翼翼,慎而又慎,深思远虑,惟恐不周。他说:“宦海是很险恶的,在官一日,即一日是在风波之中。能够平平安安地上岸的,实在不容易。”

很多身在高位、功名显赫的人颐指气使似乎成了一种习惯和性格,而且往往把持不住导致得意忘形,最终落得不好的下场。曾国藩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详细总结了历代为官为宦者成败的关键,认为为官有四大忌,也就是“四败”。他是这样说的:“居官有四败: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

所谓昏惰任下者败,是指那些身居高位的人昏庸懒惰,是非不明,放纵自己身边的人胡作非为,这样的为官者是肯定会失败的;所谓傲狠妄为者败,曾国藩常说“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人因骄傲而妄为,而奢,而淫,而佚,而无恶不作,这样的人自然是不会有好下场的;所谓贪鄙无忌者败,是说为官不可任情放纵,随心所欲,不能贪得无厌,无所忌讳;所谓反复多诈者败,曾国藩曾经指出,用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推诚相见,不玩弄权术。反复多诈者是指为人反复无常,好用诈术的人。

曾国藩把为官者的人性分析得很透,也看得很深刻,他把这“四败”放置在案头,时刻提醒自己,避免重蹈为官失败者的前辙。他曾经说过:“自古以来凶德致败者大约有二端:一是傲慢,一是多言。”因此,他总结经验教训说:“我看历代的那些著名的大官,大多数都是因为这两个原因而败家丧身的。”

曾国藩的“四败”以及“二端”都告诉我们一个浅显却深刻的道理:为人做事要小心谨慎。这些位高权重者之所以最后落得惨败的下场,不在于他们没有能力、没有功劳,而完全在于他们在位高权重时失去了努力爬升时的谨小慎微,得意忘形了,最后不知道顾忌,没有了小心谨慎,搞得最后身败名裂。

小心谨慎是为官者必须学会掌握的技巧。曾国藩一生位极人臣,被后人尊为圣人、完人,和他的小心谨慎是有很大关系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每一天都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的,而且官做得越大越是谨慎。

曾国藩一生可以说在官场上没有遭遇很大的困局,这并不是说曾国藩与高层,尤其是那些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生杀大权的人没有密切的联系。事实上,他在道光朝倚重穆彰阿,在咸丰朝倚重肃顺,在同治朝倚重恭亲王奕,都形迹显然。但值得注意的是,穆彰阿、肃顺都不得善终,奕也几经挫折,而曾国藩官照升,荫照封,宦海的浮沉似乎在他身上总是一帆风顺的。尤为让人叹奇的是,掌政的后继者与前任即使有不共戴天之仇,曾国藩也岿然不动。肃顺和穆彰阿是这样,恭亲王与肃顺又是这样,都是“仇人接班”,而曾国藩与他们之间的关系都不一般。究其原因,正是曾国藩运用了“心有灵犀、不露痕迹”的谨慎之策,才得以在激烈的斗争中保全自己的。

比如,他在和肃顺的交往中从不使用文字信的东西沟通,免得沦落为口实。咸丰末年,由于肃顺鼎力相荐,清廷开始考虑把镇压太平天国的任务交给曾国藩等湘军首领。但曾国藩对肃顺的重用没有任何明确表示,以致慈禧、奕发动辛酉政变、查抄肃顺家产时,发现了许多朝臣与肃顺交往的信件,但没有发现曾国藩写给肃顺的一字一言,慈禧发出“曾国藩乃忠臣”的赞叹。

在湘军攻破天京后,曾氏兄弟的威望可谓如日中天,盛极一时。曾国藩不但头衔很多,他实际上指挥着三十多万的湘军,并节制着李鸿章和左宗棠的部下,直接统治着两江的辖地,东南、西南、华南等省也在湘军控制之下,满清王朝的半壁江山掌握在他的手中。此时的曾国藩可谓是位及三公、权压朝野,但他处处谨小慎微。册封之日,他颇有微词。思前想后,夜不能寐,内心充满隐忧。于是他急流勇退,告老还乡。他的结局非常完美。

曾国藩一生小心谨慎,时刻不忘修身养德,以孔孟思想作为自己的精神力量,克勤克俭,特别是在位高权重之时,亦能谨慎行事,终于避过很多权臣盛极而衰的悲惨结局,善始善终,这是与他谨慎的个性有直接关系的。

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古往今来,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个?

一日一心得

谨慎也许并非是一种美德,但却是成就大事者必备的素质之一,朱熹说:“真正大英雄人,都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若是血气粗豪,却一点使不着也。”人不能按揭和重复的就是生命,要想积累出生命的精彩来,就必须每一步都走得小心谨慎,才能走出一个灿烂的结局。

大智若愚,“度”中取胜

曾国藩语录: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官场如战场”,这让身在其中的曾国藩深有体会。在官场,他采取了谨行慎思的策略,保持低调。但是他的低调是一种小心谨慎,并不是一味地甘居人后。更贴切地说,应该是中庸之道所倡导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变有所不变”。既不偏激,也不矛盾,时时求其命中目标,符合“时中”的精神。不管是进还是退,变还是不变,为还是不为,都能做得恰到好处,能够不偏不倚、不温不火、势不使尽、进退有度。也就是说,凡事掌握分寸,把握好“度”,才能圆润自在,游刃有余。

在《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您认为子张和子夏这两个弟子哪个更好一些呢?

孔子回答道:“师也过,商也不及。”这里的师是子张的名字,商是子夏的名字。这句话的意思是,师这个人做事老是过头,商这个人做事总是欠点火候。

子贡接着问:那就是子张更好一些了?

孔子摇摇头说,过犹不及。这两个人差不多,谁也不比谁更强。

从孔子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过和不及都是不好的,都是没有拿捏好度的表现。很多人都知道做事欠火候是不可取的,却不知道做得太过了同样会失去最佳的效果。

凡事皆是这个道理,再好的东西也要控制在恰当的比例之内,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面发展。这个合适的比例,就是“度”,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能明白这一道理,往往就能把许多事情做好;能用这个道理去为人处世,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高人了。

孔子的弟子子夏曾问老师:“老师,您认为颜回这人怎么样啊?”孔子说:“颜回比我诚信。”

子夏又问:“子贡这人怎么样啊?”孔子说:“子贡比我敏捷。”

子夏再问:“子路这人怎么样啊?”孔子说:“子路比我勇敢。”

子夏问:“子张这人怎么样啊?”孔子说:“子张比我庄重。”

子夏很是疑惑,问老师说:“那么他们四个为什么都拜您做老师呢?”

孔子笑笑说:“这其中的道理我慢慢给你讲,颜回虽然诚信,却不知道还有不能讲真话的时候;子贡虽然敏捷,却不知道还有说话不能太伶牙俐齿的时候;子路虽然勇敢,却不知道还有应该胆怯退让的时候;子张虽然庄重,却不知道还有应该诙谐亲密的时候。所以他们才认我做老师啊!”

孔子的话道出了中庸之道的精髓:凡事都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就像孔子的这四个学生:诚信过了头,就容易变成迂腐;敏捷过了头,就容易变成圆滑;勇敢过了头,就容易鲁莽行事;庄重过了头,就不免会有些呆板。

所以,老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很多时候,人不能表现得太过聪明了,这样会显得别人像个傻子,所以,即使你知道事情的真相,为了不扫别人的兴,也可以装着自己不知道,还装出很有兴趣的样子去探寻,这就是大智若愚。大智若愚不是无边的忍让,里面有个“度”,内心聪明但是表面愚拙。

对身在官场的人来说,不可不露,但也不能太露。不露,总有满腹的才华也得不到出头的机会,太露了难免树大招风,招人嫉妒,给自己埋下祸根。曾国藩在这方面是深谙此道的。他一直在强调“势不使尽”“弓不拉满”,他很好地把握了这个度,做得恰到好处。

1864年,以曾国藩为首的湘淮军攻陷金陵,将历时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血腥镇压下去。至此,湘军总数达到30万人,曾幕人才济济,当时中国军政、科技、文化、教育之“精英”大多汇集于此。曾国藩成了威震天下、权倾一时的“中兴名臣”之首。这样的曾国藩显然给清政府带来很大的威胁和压力,朝廷必然想早日消除这种不安。对曾国藩来说,太平天国已除,如果不裁撤湘军,必然增加朝廷的戒备,招来他人的猜忌,对自己很不利,甚至危及性命;如果裁撤了湘军,自己就失去了底牌,则任人宰割,因此他让李鸿章按兵不动,从自己处开刀。

他在给李鸿章的信中说:“惟湘勇强弩之末,锐气全消,力不足以制捻,将来戡定两淮,必须贵部淮勇任之。国藩早持此议,事阁下为证成此言。兵端未息,自须培养朝气,涤除暮气。淮勇气方强盛,必不宜裁,而湘勇则宜多裁速裁。”

曾国藩的意思很明白,朝廷早就对手握兵权的湘淮将领心存顾忌,早有除之而后快的想法,为了解除朝廷的疑虑,只有留淮裁湘。而对李鸿章来说,留淮裁湘对他有益无害,还可以继续手握兵权,为自己以后的宦海沉浮加重砝码。李鸿章看出了朝廷的意图,也了解曾国藩的心思,因此也就顺水推舟,坐收渔利了。他给曾国藩写信,表示支持裁湘留淮的决策,同时强调淮军“改隶别部,难收速效”,同时意味深长地暗示:“惟师门若有征调,威信足以倚恃。”这是在给曾国藩吃定心丸。由于曾李达成默契,裁军工作极为顺利。

更妙的是,尽管曾国藩大声疾呼请求裁撤湘军,但是对自己的去留则只字不提。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他知道:如果自己请求留下,给人贪恋权贵的嫌疑;如果请求解职还乡,好像他不愿继续为朝廷效力,还会让人猜疑他回地方招集旧部。他之所以来这么一手,就是因为他深知一点:官场上最避讳的就是功高盖主。因而在事业达到巅峰之际,他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非常妥善地裁减了他的政治资本--湘军,成为他官场生涯的代表作之一。

曾国藩懂得官场行事的“度”,因而得以善终。而韩信则不懂得,所以他战功赫赫最好还是惨遭杀害。

刘邦曾经有一次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

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也不能超过10万。”

刘邦又问:“那么你呢?”

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

想想看,这样的回答,刘邦怎么能不耿耿于怀?韩信最后的被杀和他的这种处世态度是有很大关系的。

大智若愚体现的就是一种“度”,既不显得自己很聪明,也不是木讷难教之人,而是一种揣着明白装糊涂。就像曾国藩一样,深谙官场,博学修身,但是总给人一种愚拙的印象。这才真的是真人不露相。

一日一心得

这里所说的“度”是指“限度”,就是要注意事物变化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可能达到的程度。另外,“度”还指事物外部条件对事物对立双方量变的促成度。这两方面“度”的把握,就是我们常说的火候,“不到火候不揭锅”。

不要有“怀才不遇”的想法

曾国藩语录: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有的人一遇到不顺或是事业发展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就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他们会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到别人头上,好像所有的人都和自己作对,都阻止自己去取得成就一样,借此来掩盖自己的不足,甚至是无能。而事实上,这样做恰恰会将自己的懦弱彻底暴露在别人眼前。

当然,在感叹怀才不遇的人中,有的人可能确实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不能发挥自己的所长,但是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屈就,因此感到憋闷。而那些庸才发出的“怀才不遇”的感叹,纯属无病呻吟,他们没有真才实学,还总期望得到高的职位和薪水,他们之所以不受重用是因为他们的无能,而不是别人的嫉妒和排挤。

但是,无论是哪种人,都不应该有怀才不遇的想法。因为一旦抱有怀才不遇的想法,那么首先心态就已经失衡了,这样在工作中是很难求得进步的。还会滋生很多的抱怨,进而导致人际关系出现问题。这样一步步被“怀才不遇”的想法禁锢起来,直到让自己动弹不得,等于是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了。当人人敬而远之的时候,他的出头之日就很渺茫了。

所以,即使是真的是怀才不遇,也不要抱有这样的想法,而应该积极加强和提高自身的修养,从自身找原因去改变这种现状。抱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会把别人的同情都抱怨掉。《中庸》里说:“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君子既不抱怨说上天不给我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没有人了解我,君子能够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君子不仅不会抱怨、呼天抢地,甚至还会“反求诸己”,更加修养自己的德行。

同类推荐
  •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分册)》攫取唐朝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其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的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此书,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 捉弄和珅

    捉弄和珅

    本书从古代典籍中精选晏子、东方朔、侯白、苏东坡、解缙、唐伯虎、刘墉、纪晓岚等二十五位中国古代机智人物的一百多篇趣闻逸事。作品隽永幽默,诙谐风趣,能够给读者带来艺术欣赏的乐趣。
  • 曾国藩全鉴

    曾国藩全鉴

    曾国藩是晚清第一名臣,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洋务之父、最后一位理学大师,是近代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智慧、思想体系,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本书收录了曾国藩的《冰鉴》《挺经》《曾国藩家书》这三部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并附录了曾国藩小传,力求站在历史的高度,全方位、多视角真实地解读曾国藩治国、治军、治家、治学、修身的超人智谋,以供现代人学习和借鉴。
  • 居里夫人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居里夫人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玛丽·居里原籍波兰,后加入法国国籍,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研究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她也因此被称作“镭的母亲”。
  • 潘石屹:我的价值观

    潘石屹:我的价值观

    潘石屹亲笔力作!首次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首次系统回顾“万通六君子”创业之路!独家揭秘PM2.5背后不为人所知的内幕!本书内容基于潘石屹“价值观”的理念,从他对房地产市场的认知、商业模式的开发、做人做事的原则、对理想和信仰的感悟、成长中影响价值观的因素、对一些人和事的思考等等众多方面来全方位展现潘石屹的价值观。他在书中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畅谈父亲的生存哲学与父子深情,系统回顾了“万通六君子”的创业之路,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潘石屹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事业等众多方面入手,通过真实的讲述展现出自己人生价值观的精华所在,带给大众无穷的榜样力量。
热门推荐
  • 特种兵穿越之大宋亲王

    特种兵穿越之大宋亲王

    靖康之祸,宋金之战,中原战火燃烧。赵家皇室全部被俘,信王赵榛苏醒而来,灵魂却是千年后的特种兵赵榛。苏醒的特种兵成为信王赵榛,他在被俘中逃脱,要报仇!要抗金!要恢复河山!信王赵榛是在五马山重演历史失败?还是在烈火中崛起?且看他如何在纷乱的战火中抗金复土。解救家族!
  • 天才鬼师

    天才鬼师

    人善,亡则成善鬼;人恶,死则成恶魂。鬼界有专门超度亡魂的鬼师,但这里存在着一个漏洞,凡人如果成为鬼师将,送善鬼投胎,可延长自己的寿命。超度恶魂,增加他的好运。鬼界由无数家族组成,当拥有鬼界身份之后,就必须加入其中一个家族,类似于国籍。家族暗战,家族发展战,人界养成经营……我们的方东学意外成为鬼师,从菜鸟到高手,他茁壮成长着。………………………………………………………………书友群:第九鬼军:280154357
  • 改变命运的100个人生哲理

    改变命运的100个人生哲理

    汲取生活智慧,掌握成功之道,改变人生命运。本书选取100个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哲理故事,对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精练的文字及简约大方的版式使读者能在轻松的阅读中学习和领悟哲理,从而拓宽人生境界,获得精神升华。有时甚至可以带领人们摆脱困境,解决通往成功道路上的难题。 
  • 灭世録

    灭世録

    "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在面对着即将来临的灾难时,他们总是喜欢怨天尤人。尤其是在面对着世界性的灾难时,他们总是喜欢把一切的过错全部推到别人的身上,似乎他是最清白和最无辜的那一个。也许正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太多需要我们去反思的东西,才会有了这本书……故事发生在一个十分混沌的地方,世界性的灾难在不期然中来到了人间。一时间,人间遍布了妖魔鬼怪的身影,惟独看不见的就是神仙。难道这个世界最终崩溃的结局已经无法避免了吗?是不是任何事情都会有个转机?也许是,也许不是这个答案并不在书里,而是在每个人的心中。几个人的几段情事组成了整个故事,也许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
  • 武御星河

    武御星河

    在天星大陆上,宗门林立,星力师是至高存在。在这个神秘的世界里,每个时代都有着英雄在演绎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传奇。林毅,一个山村走出的少年,机缘之下走进了这个世界。强势崛起的他是否可以踏入巅峰,凌驾于星河之上。
  • 暮澜王朝:皇后是腐女

    暮澜王朝:皇后是腐女

    现世的学霸腐女穿越至架空王朝。昨日的学院风云人物,今日的宰相嫡女。嫁与皇帝,贵为皇后。只是本应是勾心斗角的后宫纷争,却因着这个不在频道上的腐女皇后有了乐趣。“皇上,其实臣妾觉得,你与你那挚友倒是有几分夫妻相。”“胡闹!”
  • 平金川

    平金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界之逆天玄尊

    异界之逆天玄尊

    异界重生,一位神秘的老者,一套玄奥的功法,造就他逆天的战力。他,携手今生的恋人,将如何面对前世的爱人,将如何找寻前世的好友。他,面对着奇境的修士、妖兽、精怪,幻境的斗者、魔法师、召唤师,将如何走向巅峰,执掌天地。仗剑飞驰,遨游天宇,寻龙探宝踏歌行,纷纷扰扰天地间。
  • 云阙

    云阙

    乱世民国中的爱情,相遇中,离别时,是缘还是劫,如何分的清楚!本文分为上卷云之霖下卷朝之翎剧情慢热,整体偏虐,但保证圆满!
  • 头牌男友

    头牌男友

    郁衣衣和轩辕墨两个地位差距如此悬殊的人,因为一场安排好的意外有了意外的联系。孤寂的少女经历了一切,耻辱……威胁……还有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和这个人在一起。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一双深邃的眼睛,一张眉清目朗的脸庞,一种令人无法说不的气场。看似没有交集的两人,却陷入了一场孽缘。有黑暗的黑道,有你不知道的故事,有阴影背后阳光的辉耀。这是青春的残酷与无悔爱情的纠结虐心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