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1600000012

第12章 另起炉灶后的风雨征程(4)

他知道,香港已经错过了软件的年代,现在是万万不能连硬件的年代也错过了。

1998年初,李泽楷开始策马扬鞭了。汲取了硅谷的经验,李泽楷计划把高科技和房地产相结合,在香港建立一个像硅谷一样的工业城,高科技和房地产同时推进,既发挥香港的优势,又弥补硅谷的不足。

那段时间,他亲自带领盈科的高层到香港各个地区视察。

冒着早春的毛毛细雨,李泽楷独自开车来到太平山。俯瞰被烟雨笼罩的香港--高楼林立,似乎已没有一块立足之地了。他开始静静地踱步,思索了一会儿,发出深深的感叹:到底哪里才是香港的科技天堂呢?

踏遍港岛,李泽楷终于觅到了理想中的科技天堂:紧靠香港大学又邻近香港中环【香港的商业中心】的薄扶林碧遥湾最有条件成为香港硅谷。

“数码港”要想像硅谷一样成功,人才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试想一下,硅谷如果不是位于斯坦福等著名大学的附近,有它们输送人才,怎能发展成今天这般规模?因此,李泽楷在选择“数码港”的位置时,十分注意它与香港学府的地理关系。最后把“数码港”的位置确定在香港大学附近,就是考虑到人才的问题。

选址确定以后,李泽楷开始向香港政府展开漫长而艰辛的游说工作。

所谓“数码港”,其实有点类似于国内的“高科技园”。“软件园”,包括资讯科技广场、办公大楼、服务式住宅、高层住宅及独立洋房。预计建成后可容纳雇员100至500人的大、中型资讯科技公司以及100间雇员少于50人的小公司。香港政府以比较优惠的价格提供土地,由盈科开发,然后用相对低廉的房租吸引高科技公司在此经营。而应用各种新资讯科技进行多媒体创作,如电影、立体图表和动画制作以及发展软件应用系统是“数码港”未来的蓝图。兴建“数码港”需要动用130亿港元的庞大资金,其中香港政府出地,作价60亿港元,盈科则斥资70亿港元建上盖,兴建总面积逾578万平方英尺的楼房。130亿港元,令原本杂草丛生的碧遥湾,摇身一变成为集世界顶尖科技的数码天堂。

写字楼租金低廉是“数码港”的一大特色,港府计划用每平方英尺6.5港元的低租金吸引高科技公司来港投资【香港其他地区的写字楼租金每平方英尺平均都要20-30港元】,以带动香港科技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以住宅收益来补贴建写字楼的费用。“数码港”建成后,住宅收益港府占四成六,盈科占五成四,余下的写字楼及酒店,由港府拥有作出租之用。李泽楷表示,“数码港”只容许“肩增值”公司或部门租用,他会与港府成立一个委员会,审批租户是否符合条件。

“数码港”项目刚提出,已经有一大批高科技公司表示会租用“数码港’’的写字楼,如康柏展立信、微软、数码通。香港联想、摩托罗拉、Awi、朗讯科技。苹果电脑。GlObMone。Acer电脑等,而IBM、赛贝斯、惠普、甲骨文、雅虎、华为、Pacific ConVopnce、软件银行等更签订了意向书。

李泽楷提出“数码港”计划,为香港的科技事业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明天,这种创新意识和风险投资意识正是硅谷以至全世界所提倡的。

从“数码港”计划,一方面,可以看出李泽楷的眼光的确独到。香港的房地产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降温,只有注入新的元素,拓展新的发展潜能,香港的房地产业才能较快地出现第二个春天。而香港的高科技业当时刚刚起步,是一个尚待开发的宝藏,很需要一个像硅谷这样的发展基地。于是,李泽楷抓住机会,瞄准了香港房地产和高科技的结合点,企图通过硅谷概念推动香港房地产和高科技的双向发展,可见其创意。

另一方面,李泽楷敢于承担风险的意识也确实令人钦佩。因为对于香港发展高科技,当时许多人并不看好,就连香港政府也是再三犹豫后方才决定利用高科技救港。而李泽楷奋勇当先,足见其超凡的魄力。李泽楷曾经说过,他看问题不是看眼前的,而是看10年、20年以后的。正因为有这种超前的眼光,李泽楷比别人看得更远,也就能够先走一步。

1999年,这是非同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李泽楷成功地向特区政府争取筹建“数码港”,希望能以硅谷模式吸引海内外的高科技公司进驻香港,藉以提高就业岗位,训练人才。

也是这一年,李泽楷以刚满33岁之龄,夺取了《南华早报》每年举办的商业奇才大奖,是历届得奖者中最年轻的。在那个初冬的12月晚上,李泽楷高举手中的奖座,明言这并不是属于他的,他只是代表盈动的所有同事来领这个奖--这个属于他们全体同仁的奖。

1999年,对于李泽楷而言,是梦想得以实现、努力得到认同的一年。

好事向来多磨

“数码港”计划由李泽楷首先提出,由于观点创新,它也遭受到与历史上许多新思想、新发明一样的命运。在开始的时候,“数码港”计划不被看好,许多人更冷言讽刺李泽楷的想法荒唐,觉得香港根本不适宜搞高科技,况且当时香港的经济还没有从金融风暴中苏醒过来,人们普遍认为恢复经济才是当务之急,各种因素致使一块美玉无人问津。

当科技以一日千里的步伐前进,并显示出无可限量的前景时,发展高科技产业振兴香港经济的呼声变得越来越高。在李泽楷的不懈努力下,“数码港”计划终于重见天日,得到港府的赏识。这时,越来越多的地产商希望从这块宝藏争到一杯羹。李泽楷作为“数码港”策划的首创者,获得了港府赋予的发展权,其他发展商无法将令人垂涎的肥肉弄到手,于是,向李泽楷和港府展开了猛烈的“炮轰”,试图作最后一搏。

整个开发“数码港”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矛盾此起彼伏,李泽楷应付得一点也不轻松。

与港府的较量是对李泽楷韧性的考验,也是李泽楷在建立“数码港”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

为了获得港府的支持,李泽楷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期间,他反复修改自己的建议,以求打动港府的芳心。

1998年初春,万象更新,生意盎然,李泽楷的事业有了一个新的开始。他春风满面地开着他心爱的奥迪A6房车来到香港政府办公大楼,拜访刚刚上任的资讯及广播事务局局长邝其志。行事果断的李泽楷开门见山地介绍了自己的“数码港”计划。但邝其志似乎不买他和李嘉诚的账,态度冷淡,还没等他说完,邝其志就拒绝了他的建议。

虽然碰了一鼻子灰,李泽楷并没有气馁。3个月后,李泽楷再接再厉,向港府提交第一份正式建议书,建议港府负责所有兴建“数码港”的资金,而他的盈科集团负责牵头介绍其他公司租用‘数码港”的楼宇。港府毫无兴趣,反应依然十分冷淡。因为当时的香港政府正忙于应付亚洲金融危机,无暇顾及什么“数码港”计划,更何况香港正值经济低潮,实在不宜花这么多资金储备搞如此庞大的投资,同时,港府也怀疑香港发展高科技能否成功。

李泽楷见港府对自己的计划毫不热衷,便自己出资400多万港元聘请数间顾问公司,就香港发展成为软件工业中心的财务及工程等问题写成可行性报告,一份接一份地送给港府参阅,这招果然奏效,港府高层开始重新考虑他的计划。

金融风暴过后,港府在反思香港受亚洲金融风暴拖累的原因时,感觉到香港虽然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但其科技的发展步伐明显慢于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了增加香港未来的竞争力,港府有意增加在高科技领域的投入,并制定了一些吸引高科技人才和投资的优惠政策,李泽楷的“数码港”计划自然也在考虑的范围之内。虽然如此,离真正达成共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过,这个好的开始已经让李泽楷大悦,毕竟,前面的工作没有白费。

至1998年10月,事情变得明朗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发表施政报告时强调香港要推行资讯高科技。不过,港府对“数码港”计划态度依然审慎。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又到了1999年春天,对李泽楷来说,这又是一个美好的春天。

世界科技界顶尖人物盖茨为了推广“维纳斯”计划来到香港,李泽楷哪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李泽楷再次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主动找上盖茨介绍自己的“数码港”计划。盖茨对这位曾经力战国际老姜默多克的香江“小超人”也略有所闻,听完李泽楷的完美构想,他不得不佩服他的头脑:这怎么像是一个超级富豪的儿子呢?

盖茨感到,在李泽楷的身上似乎有着自己年少时的影子,同样流着创业者的热血。

盖茨说:“印度有30万人口从事电脑软件出口工作,而中国还不到1万人。其实,香港可以充当桥梁的角色。”

出于对好主意的推崇和对李泽楷的欣赏,盖茨决定助其一臂之力。运用自己的影响力,盖茨在之后的公开演讲中免费给李泽楷的“数码港”计划“卖广告”,要知道,盖茨的听众几乎清一色的是香港的头面人物,这比所有的宣传效果都要好。

1999年1月底,事情果然出现了转机。

行政长官董建华出访以色列,考察当地的科技发展,李泽楷以科技界人士获邀,与其他商界人士随团。李泽楷的机会终于到了。

深得其父做生意之道的李泽楷异常珍惜这个难能可贵的机会,积极与港府高层搞好关系。他知道只要董建华点头,事成的机会颇大。所以途中,李泽楷不断地向董建华游说。

这三天以色列之旅,造就了一次董建华与李泽楷的“蜜月”,扭转了盈科和港府谈判的僵局。行政长官董建华在2月初出访归来,“数码港”的谈判便出奇的顺利,港府在地价上也不再那么强硬。最重要的障碍消除后,其他事情就好办了。

接着,李泽楷再提交一份新方案,这次他作出了让步,按原来的方案,盈科只充当中介的角色,不用注资。在新方案中,港府将作主要投资,而盈科也要负责70亿港元的投资。换句话说,盈科可以出钱,但港府要以免费批地的方式把“数码港”区内的住宅发展权交给盈科。港府这次没有拒绝李泽楷的建议。为了保障香港市民的利益,不至于很费纳税人的金钱。一方面,港府自聘顾问公司,深入地了解“数码港”计划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港府在香港和外国物色财团参与,可是经过一番接触后,没有任何一间公司愿意承担整项发展的风险。

经过详细的研究,港府最后决定自己与盈科合作,并在1999年3月宣布财政预算时公布了该计划。在这项总计130亿港元的投资中,港府负责出地,作价60亿港元,盈科则要斥资数10亿港元建上盖的物业。两者共同兴建总面积逾578万平方英尺的“数码港”。

1999年3月3日,当天的主要新闻,都是关于财政预算案的。其中好几份报章不约而同,均以“香港将兴建‘迪士尼乐园’以振兴经济”为题。当天下午,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发表了题为《强本节用,共创新猷》的1999/2000财政年度财政预算案。在长达188段的预算案中,他在第55至第62段介绍“数码港”这个耗资130亿港元的计划。至于万众期望的“迪士尼乐园”,他则在预算案中第65至第70段提及。

3月5日,港府派出掌管资讯科技的官员邝其志就“数码港”计划会见传媒,深入解释。会上更闹出一段小插曲,邝其志在进行有关项目的演示期间,器材出错,出现少许混乱情况。邝其志乘机藉“墨菲定律”【Murphy’s Law:涂了牛油的那一边面包,跌向地面的机会与地毯的价值成正比】指出此乃属于正常现象,不必过分担心,又补充说由此足以证明香港实在有必要加速“高科技化”。

可能是邝其志的解释赢得了媒体认同,恒指在3月5日大升超过300点,收报10,241点。

当然,这种种的状况不过是此番波折中的小插曲,因为,没有变奏,哪来美妙、圆满的乐章呢?李泽楷在与香港政府一年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他终于可以好好地喘口气了。可“数码港”的工程真的会按照李泽楷的愿望顺利地进行下去吗?

新一轮的较量:与“十兄弟”对决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好事多磨”,新一轮的较量果然接踵而来。

“数码港”计划港府事前保密功夫十足,到计划公布后,10大地产商方如梦初醒,这时李泽楷早已捷足先登。

在“数码港”项目中,李泽楷的原意是只建一座结合办公室楼群,附设小型地下商场及服务式住宅的综合建筑。模式一如他在东京及北京建造的盈科中心。然而,特区政府认为这并非可行之方,害怕有利益输送之嫌,反过来向盈科提议批出相连“数码港”的一幅住宅用地,邀请盈科作为发展商,而政府则以此方式“入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香港大部分的地产商,却以为李泽楷以建造“数码港”为名,发展地产项目为实。他们面对这块肥肉,心痒难耐,遂群起而攻之。名义上以英资太古地产为首,暗地里则是一华资地产商最卖力,更延聘公关公司出谋献策,务求借助海内外之力量向特区政府施压。一夜之间,猛烈抨击港府的匿名信四处飘扬,远至海外国际媒体,“李家天下”之说也由此间接确立。

由于参与的地产商共10家,媒体便为之冠以“十兄弟”的别号。1999年3月18日,“十兄弟”派出代表前往政府总部约见曾荫权及陈方安生正式做出投诉。可是,曾及陈不但未为所动,更详列数据,力陈他们对“数码港”的由衷支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备受争议的基建项目,却是他俩与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难得一致的决定。陈方安生曾经为“数码港”风尘仆仆,四处解释,争取公众的支持。这个项目因为地产商之间的争执,扬名海外.变成了国际媒体的宠儿,一时间风头无人可及。

就在这时,许多人都希望找到李泽楷更多的把柄,以打击盈科的声誉。

正如李嘉诚所言,树大招风,就算你没有犯错,别人都可以说你错,更何况“数码港”这块肥肉落到了一个黄毛小子身上,很多事情已经发展到不是可以由李泽楷个人控制的地步。

在此期间,更是冒出了李泽楷曾经向港府漏报1997年曾出售过和黄的股份这一条爆炸新闻出来。此事一被曝光,“十兄弟”自然不会放过这对付李家的大好机会。他们乘机煽风点火,市场不满情绪高涨,对李泽楷不按规矩办事的批评一浪紧接一浪。

同类推荐
  • 莫里哀(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莫里哀(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在巴黎热闹的大市场附近,耸立着一幢古老的建筑。这里居住着一对新婚夫妇。丈夫叫做约翰·波克兰,是一位有名的室内陈设商。他在大市场开设了一个店铺,另外,在巴黎其他地区还有几处铺面和作坊。在当时,他算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人物。
  • 安禄山史思明评传

    安禄山史思明评传

    这是“隋唐历史人物”丛书中的一本,在唐代历史中留下骂名最多的大概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个人,二人以“安史之乱”而“名扬史册”。为传统的反面人物客观地立传也是史学界的重要工作。本书文史结合,史实清楚、文字流畅。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安禄山,史思明杀安庆绪,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弑史思明,都是极为血腥、极为残酷的历史。安禄山、史思明是唐中叶进行叛乱的罪魁祸首,二人不仅是同乡同岁同为藩将,而且同日发动的叛唐战乱,成为唐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通过本书了解安史之乱,认识唐朝统治者居安忘危的危害,历史意义极为深远。
  • 你是我此生不舍的柔情:三毛的流离与沧桑

    你是我此生不舍的柔情:三毛的流离与沧桑

    一世清欢,小文员,以文字为生的女子,喜欢自由,喜欢流浪,对人物传记情有独钟,爱研究每个人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具有传奇经历的女子,渴望从他人的经历中体会不一样的人生。
  • 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隋炀大帝杨广(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隋炀大帝杨广(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隋炀帝杨广被后人称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荒淫腐化的昏君。杨广自幼狡猾奸诈,以种种假象迷惑父亲隋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氏,并取得他们的欢心,继而将心爱的女人香娘作为诱饵对太子施美人计,致使太子失宠,从而夺取太子位。取得太子位后,杨广迫不及待地凶狠地谋杀了父皇,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当上了皇帝的杨广大肆奉行享乐主义,美人为重,江山为轻;游玩为重,社稷为轻。为了游玩,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使数以万计的百姓死于劳役。杨广为显示国威三次攻打高丽,征调全国二百多万军队,结果以惨败而告终。最后在起义军和反叛军的威逼下,卫队逼宫,杨广被迫自尽。
热门推荐
  • 天下龙族

    天下龙族

    一个普通的《龙界》玩家,没有无敌神器、没有过人的运气,只有一帮初入游戏的菜鸟同事,在游戏中混了一年的人脉,大学时代的兄弟.为建立《龙界》最大都市,以震惊世界的虚拟城市达到华龙集团的宣传目的,精彩的单挑群p、气势恢弘的战争场景将创造出一段传奇般的网游史诗。
  • 仙剑之灵仙

    仙剑之灵仙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生过,情谊永散。不散的是那执念,洪荒之神再现,天地大乱。
  • 豪门通缉令,宫先生请赐教

    豪门通缉令,宫先生请赐教

    “人说救命之恩该以身相许,我救过你三次,这么算起来,你的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都是我的!”他强势闯入她的生活,她步步退让,“我离过婚,恐怕配不上宫先生!”“你就算给他生过孩子,我也照样把你娶进门!”
  • 尸兄,我们不约

    尸兄,我们不约

    被同学逼着吃下死人饭后,没想到半夜有人再次把那碗米饭送到我床前。六叔告诉我,吃了死人饭的人,最后都会枯竭而死。为了活命,我被迫活在一个经常欺负我的小流氓麾下。然而,我把他当朋友,他却一心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届创世

    三届创世

    三届众生,皆在我手!苍茫大地,独握生杀!
  • 腹黑老公狠狠爱

    腹黑老公狠狠爱

    某腹黑无良医生:睡了我的人,偷了我的种,还带着我的娃,你觉得你跑得了吗?李欣然:不就是不小心喝醉酒睡了你嘛,居然被迫“中奖”了,我不要结婚不要生娃啊······不过是一次醉酒,她就惹上了一个狡猾可恶的狐狸医生,她被亲妈用菜刀逼着上民政局,九块钱的结婚证,就让她从一个未婚少女瞬间变为已婚大妈。最后某女只能对着红本本咆哮:该死的狐狸居然也敢暗算我,看我怎么扑倒收拾你!
  • 佛说大孔雀咒王经

    佛说大孔雀咒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华夏国学书院主编的《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遴选的唐诗囊括自初唐伊始至唐代末年近百位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其中不乏各时期为人耳熟能详的名篇,亦有此前为其他选本所忽略的佳作。解读语言晓畅明白,深入浅出,兼顾文学性和权威性,是一部普及性强的唐诗选本。在选编时,本书除了考虑唐诗自身的影响力与地位外,还参考了中学教材中的唐诗选用情况。因此本书的赏析注重配合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要,注释详尽,诠释到位,有利于读者把握唐诗语言的准确意义与其使用的修辞技巧。
  • 英雄联盟之传奇人生

    英雄联盟之传奇人生

    在所有人都认为中国电竞不如外国人的时候,一位神秘的屌丝男愤然崛起~带着自己的小伙伴们一路过关斩将创造了中国电竞从未拥有过的辉煌……
  • 荼蘼转流年

    荼蘼转流年

    相传,大荒中心有一座仙岛,名为天葵,岛中有仙人,不老不死她,天生资质平庸却聪慧刻苦,年纪轻轻便考入天葵内岛,成为最年轻的导师。他,文质彬彬,虽非她的老师,却甚似老师夏璇,自幼便成为孤女,被破例带入天葵门。然,自她身上,却带着迷一般的身世,隐藏着那最阴邪门派的秘密一朝离开,原本是做历练,可当她再度回来之时,弥漫开来的却是那腥红色的血液,和无数同门的尸体究竟是谁背叛,又是谁被欺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