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1000000020

第20章 30岁前,一定要找到安身立命的根基(4)

在人才济济的今天,希望在职业场拥有一席之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稳脚根,即使放弃眼前的既得利益,选择重新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人生角度考虑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既得利益的放弃,在短期内的确痛苦,但培养自己核心竞争力所产生的短痛,与没有竞争力所导致的将来职业发展的长痛相比,更容易让人接受。

不要在乎所谓的面子

职场不同于学校,上学时只要头脑聪明、学习努力,考个前几名,就能成为老师和同学眼里的佼佼者,家长也会觉得你很能挣面子。但职场并不是分数决定一切,它需要你用业绩说话,做出成就才会让人刮目相看。它与你上学时聪明与否没有必然联系,而是对一个人的情商、人际沟通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的考验。所以,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中间肯定难免犯错误,受到上司的批评、讽刺和否定,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也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

对于集百般宠爱于一身、个性又较强的80后职场人来说,自尊心大多普遍过强,脸皮薄、爱面子,被批评几句就觉得脸上挂不住了,被否定几次就迷失了自我,觉得自己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对自己丧失了信心,该坚持的也不敢坚持了。或者是被上司一批评,就脸红到脖子根,整天一副心事不宁的样子,生活在内疚的阴影中,总是在想:这下可捅了娄子了,把公司最大客户的账户信息弄丢了,没准哪天会被扫地出门。由此,一见到上司就变得忐忑不安、敏感多疑和小心翼翼,直至影响到工作情绪。

自尊心很强的人,尤其是上学时成绩优秀、常常得到老师夸奖的好学生更承受不住心理上的落差,娇生惯养中长大的一代人,从来没有受到这等待遇,觉得在同事、熟人面前抬不起头,就有可能甩袖子走人,炒老板鱿鱼:爷伺候不了你,干脆不伺候,另找买家来挽回自己的面子。

当然,80后职场新人的这种鲜明特征与中国人“面子情节”这一人性的弱点有着很大的关系。死要面子活受罪是民间对国人面子文化的一种自嘲和讽刺,然而爱面子的情结却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点滴细节中。你知道翻盖式手机为什么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流行,而在西方的接受程度却非常低吗?恐怕西方的手机厂商想不到,这与中国人爱面子有关系。因为翻盖式手机在开合时会发出一声脆响,容易引起旁人的关注,所以“更有面子”。

面子是国人生活中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影响到人们的消费方式,还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职业生涯,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如果在职场过于在乎脸面,于自身成长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自尊心过强,走到哪里都唯我独尊、接受不了他人批评,那么你在这儿待不长时间,就是多换几个地方你也照样待不长。上司的批评不管有没有道理,一般都是只对事、不对人,都是为了帮助你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以后避免就是了,完全没有必要往心里去。

对于每一个想生存、想成功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爱面子更糟糕的,面子换不来位子和银子,只会让人失去更多的成长机会。面子、自尊何来?不是自吹自擂而来,而是来自真正的成就。比尔·盖茨曾说,这个世界不会在乎你的自尊。它要求你先要有所成就,再去强调你的感觉。这就需要增强自己的承受力,因为“忍辱负重”需要“漫长”的时间成本,需要承受“巨大”压力的心理成本,甚至需要超越人生对“污辱”的忍受极限。如果对待“忍辱负重”没有长期、艰苦的思想准备,是很难到达成功彼岸的。

新东方“留学教父”俞敏洪的一句话是:要敢于丢掉所谓的面子。他认为,一个本没面子的人总在顾及自己的面子,将一辈子都没面子。他自身打拼成功的经历就是放下面子又凭真本事为自己赢得面子的过程。

他在北大任教期间,为了多赚点钱,也是为了出国梦,在校外办起了托福班。让他没想到的是,正在他乐此不疲地紧张忙碌的时候,他在校外私自授课的消息很快被校方知道了,接下来,老俞面临的不仅是丢了铁饭碗,而且还颜面尽失。因为校方将对他的处分决定通过学校大喇叭连播三天,在北大有线电视台连播了半个月,处分公告在北大著名的三角地橱窗里锁了一个半月。处分突然袭来,方式和程度如此激烈,表明了校方的震怒。北大的这种“礼遇”,就是要让他没有面子在北大待下去。颜面扫地的俞敏洪,只得选择离开。

对于北大这种绝情的做法,他曾痛恨过,但是很多时候,屈辱和打击更会激发一个人的爆发力。也就是从这件失面子的事件开始,俞敏洪走上了创业之路,在中关村二小租了间10平方米的平房当教室,一张破桌子,一把烂椅子,一堆用毛笔写的小广告,一个刷广告的胶水桶,“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正式成立,一发不可收拾,而且激励着他越走越远。

如今他在哈佛与耶鲁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超过了中国任何一位大学校长。据不完全统计,在海外各大名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中,有70%以上曾在新东方就读,俞敏洪所到之处的演讲,都是人山人海,还被疯狂英语的李阳比喻为“教育界的比尔·盖茨”。他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赢得了更大的面子。

想想如果当初俞敏洪在乎自己的面子,觉得很丢人,从此一蹶不振,那么就不会成就现在的俞敏洪。

作为职场经验不多的80后不妨从过来人的经历中取取经,不要过于在乎你的尊严,脸皮厚一点,先为自己挣够“里子”,有了足够的“里子”才能撑起你的“面子”。

心浮气躁是职场大忌

80后个性张扬,喜欢超女、喜欢赛车、喜欢一切新鲜事物,但是缺乏一种清晰的职场认知。“跳槽”问题,是80后职场青年普遍被社会舆论关注甚至指责的问题之一。近7成用人单位部门主管认为80后从业人员“随意跳槽”的现象普遍。他们怀揣着梦想和激情、烦恼和不安踏入社会,在全球经济环境寒意不散的年代,遭遇了成长链中难堪的一环:失业、迷茫、愤怒、价值缺失,他们有向上冲的劲头,却找不到实现的途径。在跳槽的过程中,他们不是越跳越自信,而是脸上依旧写满了茫然和无措。60年代的美国电影《毕业生》吟唱出的青春的迷茫和坚持,至今余音绕梁,曾经热爱一切却又无所适从,这样的情感困境为大多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所共有。“长大成人”,这个在多年前看似顺理成章的过程,却在他们很多人那里卡了壳。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曾指出,青年人能够成为一股推动国家发展的“可畏的”的力量,但前提是他们需要得到合适的条件和机会,得到社会的包容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而这似乎仍是摆在每个国家面前的艰巨课题。

要跳槽肯定是有问题,很多人跳槽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开心。上海某高校去年的一个毕业班,至少1/3的人这一年里有过跳槽经历,个别人甚至换了两份以上的工作。这些年轻人跳槽多是因为感觉发展空间小、待遇低、学不到东西、领导不行、不能学以致用、没兴趣、太清闲、工作地点不适合、不稳定、太忙太累、社会地位低……但换了新工作后,他们依然存在同样的埋怨。

张先生毕业于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地在上海一家网站找到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做文字编辑,得知同学无奈之下都从事了其他行业,小张觉得自己十分幸运。开始他还豪情满怀地打算大干一场,后来渐渐觉得网站的工作太枯燥,他的热情和激情就开始消退了,在去年底跳槽到南京一家传媒公司。刚刚做了5个月,觉得对新领导的管理方式不适应,每天浑浑噩噩地上下班,面对一摞摞的文件,过得苦不堪言,他再次跳槽到一家体育器材经营公司。在他的设想里面,销售不仅可以锻炼口才,还可以拓宽人脉。谁知不懂销售的他不仅揽不到客户,更是到处碰壁。一边是业绩的压力,一边还要看老板的脸色,做“夹心饼干”的滋味真不好受!

现在,张先生准备又一次跳槽了,可是他心里仍很犯愁,这次要跳到什么行业呢?

大学毕业后到30岁以前,如果把握得好,就为以后起飞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然而很多人30岁以前几乎什么事都没干,没有向组织学习,没有向长辈学习,甚至大加排斥,认为自己的上司都是笨蛋、自己所在的公司都很糟糕,于是总在跳槽“逃生”。

在公司遇到困难时,有时候跳槽的确能改善待遇、上下级关系、发展潜力等问题,但有些跳槽对自己并没有帮助,跳槽后一样做不好。其结果,除了交学费外还是交学费,错过了最佳的“职场经验学习期”。如果30岁以前没有把握好职场起步期,以后就很难起飞,至少飞不高。

人生的曲线应该是曲折向上的,偶尔会遇到低谷但大趋势总归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像脉冲波一样每每回到起点。想想等到30多岁的时候回到起点从一个初级职位开始干起,拿基本初级的薪水,和20多岁的年轻人一起竞争,不觉得有点辛苦么?这种日子好过么?

一般而言,35岁以前一个人的生存资本靠打拼,35岁以后生存的资本靠的就是积累,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知识、财富等,人生的体验也需要积累……不管做的是哪一行,若想出类拔萃,就一定要有全身心投入至少三五年的心理准备。如果经常更换所从事的行业和从事的工作,那么随着跳槽频率的增加,一个人平时积累的相关知识、技能、工作经验和圈内的人际关系,到时可能都将付诸东流。

同类推荐
  • 意志力提高手册

    意志力提高手册

    意志力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驱动的力量,它是每个成功人士都拥有的最主要的精神特质。一个能自觉修炼自我意志的人,将获得无比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能够完全地控制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而且能够引导人的忙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帮助他克服各种困难,并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 只对女人说

    只对女人说

    《只对女人说》既是一本女性生理科普小书,也是一本幸福生活指南,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其中有很多桂质良教授亲身经历的临床案例,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的,一应俱全。本书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对女人的一生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孕育、生产、婚姻、绝经期、衰老等内容一一作了解答与探讨。这本小书就如同你的闺蜜一般悄悄絮语,作者用知识分子的严谨、准确和女性的优雅、温润,为我们娓娓道来一些临床私房话,告诉你那些作为女人应该知道的事儿,提醒女性朋友如何认识自身,如何适应生理变化,如何实现角色转变,以及如何破解生活中绕不开的难题,从而做出正确抉择,以便最佳地实现自我。
  • 幸福女人必知的心理学

    幸福女人必知的心理学

    关于幸福,不同的女人有不同的答案。有的女人认为幸福就是拥有财富,其实不然。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72.7%的城乡居民感觉生活是幸福的,该比例较去年的77%有所下降;感觉生活不幸福者比例为10.9%,较去年的8.8%略有上升。城市、小城镇和农村三地居民相比较而言.小城镇居民幸福感最高,农村居民次之,城市居民排在最后。
  • 好人生七项选择

    好人生七项选择

    人生总是充满着无数的选择,决定我们命运的往往总是这些一次次冲我们而来的选择。本书从事业、知识、友谊、财富、家庭、健康、快乐七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 李嘉诚财富笔记

    李嘉诚财富笔记

    李嘉诚以自己雄厚的财力、庞大的商业帝国、卓越的经营智慧,以及多姿多彩的人生,赢得了“世纪超人”的盛誉,名扬天下。他的创业经历成为各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范例,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他自己也已成为青年人奋斗的偶像。 那么,李嘉诚大成的“秘密”何在呢?到底应该向李嘉诚学什么呢? 晚年的李嘉诚开始总结自己的经商生涯,向世人道出了自己成功的秘密。他在许多场合发表的有关经商做人的言论,常常令人如饮醇醪,茅塞顿开;使人如梦初醒,耳目一新。本书辑录了李嘉诚谈商论道的精彩言论,结合李嘉诚奋斗成功的实战经验,加以阐释和解析。其中汇聚了李嘉诚一生中最闪光的智慧精华,将给读者朋友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热门推荐
  • 玫瑰缘

    玫瑰缘

    他自小喜欢玫瑰花,毫无原因可言,她在一千多年后想找到赐予她生命的那个男人,美丽的山谷里俩人不期而遇怦然心动,却是百转千回,肝肠寸断。
  • 星星口袋

    星星口袋

    一场车祸,使一个女孩儿,从此不一样,生活也不一样
  • 与科特勒对话营销诀窍

    与科特勒对话营销诀窍

    本书从营销实践的角度提出问题,结合科特勒的理论给出答案,帮助读者理解和借鉴,在中国市场中实现营销制胜。
  • 血泪挽歌

    血泪挽歌

    命运的齿轮,推动历史的长河。沉睡了千年的大地,又将迎来一首血与泪的挽歌,人魔两族,宿命的争雄。魔皇的苏醒,龙牙剑的末路。是生存还是被屠戮?神兵的威严,魔器的凶光,给这片大陆带来希望还是毁灭?为了人族的生存,三王子的舍弃,是否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 不死之心

    不死之心

    莫寒望着天边的夕阳,平静的道:“我的心不死,是因为我还有牵挂,还有我为之活下去的亲爱的人儿!他们是我活下去的动力,是我生命的意义。”夕阳渐渐淡去,余晖垂挂在天地间,触摸着他那历经风霜的脸颊。他望着,远方,四周的宁静融化在他的身上、他的心里······
  • 生如青草

    生如青草

    当柳树从九十九台阶一阶一阶走下来的时候,这时的他,声音彻响天地间“凡胎到翻天,谁敢与我为敌。”
  • 本不想说再见

    本不想说再见

    三个出生在小地方的年轻人,凭着自己的拼搏和努力进入了一流的高等学府求学,在追求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同时,他们和大都市的年轻人一样,,也在追求着属于自己的爱情。在生活上他们互相帮助,在学习上也可以互相促进,但是在爱情上他们却有着各自的幸福和无奈。
  • 洛克菲勒写给孩子的信

    洛克菲勒写给孩子的信

    本书通过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真实地提示了洛克菲勒如何创造财富神话的。读者不仅可以看到洛克菲勤优良的品德,卓越的经商才能,还可窥见这位商业巨擘创造财富的谋略与秘密。
  • 佛说睒子经

    佛说睒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平安京之赤雪

    平安京之赤雪

    血族百年一场大战导致全族灭亡。剩下的不知去处。她从小就被母亲藏到了人界,却因一场赤雪穿越到了平安京,遇到了憨厚的博雅,吊儿郎当的保宪,风轻云淡的白狐之子,本以为一生就此平静。没想到还有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平安京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