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32000000001

第1章 引言(1)

悠久历史·丝路重镇·多元文明·回乡风情

——历史与现实中的宁夏固原

传统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固原”,指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清水河上游西岸、有着“贫瘠甲天下”之称的大片黄土丘陵地区,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固原地区”或“西海固地区”。包括固原市原州区、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由于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众多的回族人口,使“西海固”这一独特的自然文化地理概念闻名于世。

一、历史固原,悠久岁月

在新石器时代,宁夏固原境内就有人类的繁衍和生息,并在这片黄土地上创造了原始文明,陆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原州区河川“齐家窑文化”、隆德县凤凰岭“马家窑文化”、海原县“菜园村文化”等远古文化遗存作证历史。固原是宁夏建制最早的区域之一,众多著名历史人物都在这里留下了令人景仰的足迹。固原因地处中原文化、西域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之地,成为历代王朝着意经营的区域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固原地区是义渠、乌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延续近千年。公元前324年,秦惠王出兵攻取乌氏之地并置“乌氏县”,成为固原和宁夏历史上最早的县级建制。汉元鼎3年(公元前114)新设安定郡,成为宁夏历史上第一个州郡级政权建制,奠定了固原两千多年来在西北地区的军事战略和政治文化地位。固原因其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左控五原,右带兰金,黄流绕北,崆峒南阻”的重要战略地位,逐步成为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交通枢纽,因为从南下可直抵中原王朝的京畿重地长安、洛阳等古都,北上可经河西走廊通达中亚和欧洲,这也使其成为西北经济、军事重地和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固原一地历代历朝的雄关固锁:战国时秦昭王在这里修筑长城,以拒义渠戍;汉代所设萧关,是关中北面门户;唐代又设陇山关,是全国六个上关之一;唐时所建原州七关,也在固原周围;明代沿长城沿线公设九镇,固原是九镇之一,并且是总兵和总制驻地。

与其重要战略地位相符,固原也是历代帝王到宁夏来得最多的地方。据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公元前220年),在北巡途经此地时就停驾固原避暑。两汉时期,固原城是安定郡治所在地。汉武帝在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收复大漠南北之后,为巩固西北边防在公元前112年至公元前88年间,曾前后六次巡视北部边防来到固原,史载其“行幸安定”。公元32年,东汉光武帝刘秀率大军,从都城洛阳出发,经长安,到达“高平第一城”(今固原城)讨伐叛乱。十六国时期的夏国主赫连勃勃曾大破羌族、并高平(固原),后自称“大夏天王”,建都于固原。魏晋南北朝时,北魏的实际掌权者和西魏的创立人宇文泰从都城洛阳进军原州(固原),挥师大破敌军,宇文泰之子宇文邕(后为北周皇帝,为周武帝)小时就同其弟一起被寄养在北周原州(固原)刺史李贤家中,长达六年之久。唐宋时期,北宋名将韩琦、范仲淹和“杨家将”杨文广等都在这里留下过他们征战的足迹。蒙元时期,成吉思汗曾到六盘山麓避暑,并在泾源县凉殿峡建避暑行宫,最后病逝于此,元世祖忽必烈将皇子忙哥剌封为安西王,改王府于开城,建安西王府。明代,固原成为明王朝的“九边重镇”之一和全国养马中心。

固原在中国革命史上也占有极为重要的一页,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翻越六盘山时,毛泽东写下了气势磅礴、脍炙人口的《清平乐·六盘山》一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词中的“六盘山”,又称陇山,地处宁夏南部,主峰在宁夏固原境内,海拨近3千米,是陕北黄土高原和陇西黄土高原的界山,及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黄河水系的泾河、清水河、葫芦河均发源于此。六盘山山路曲折险峻、崎岖狭窄,要盘旋多重弯道才能到达峰顶。据说,因至少要盘旋“六重”,才能登上顶峰,故被称作“六盘山”。毛泽东在一九三五年九月中旬率领中央红军进入甘肃省南部,十月上旬,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打垮了敌人的骑兵部队,胜利地越过六盘山。1936年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二方面军在西吉县将台堡的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为此,六盘山及红军纪念亭成了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不仅如此,六盘山如今也成了久负盛名的观光胜地。其山脉重峦叠障,气势磅礴,山势雄伟,巍峨挺拔,朝雾迷漫,云海苍茫,山清水秀。春来绿树鲜花,天地清澄,鸟语花香;夏时凉爽宜人,风光独特;秋时红叶满山,层林尽染;冬时雪尽穷野,银装素裹。其旅游景区还有风光秀美的凉殿峡、二龙河、荷花沟、秋千架、老龙潭、泾河源,以及山根处新修建的一座座充满浓郁回族风情的“农家乐”餐饮民宿农家院等休闲避暑胜地,无不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二、地理固原,丝绸重镇

固原是“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重镇,在中外文化和中华多民族文化交流中曾有过重要作用。从历史地理角度来看,固原是世界闻名的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古代中西方文化碰撞与交汇之处和中华多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之地。固原雄居六盘山北麓,东与甘肃庆阳接界,南与甘肃平凉毗邻,西与甘肃会宁相接,北和同心县连接,历代都为边陲重镇、交通要道,史称“萧关故地”、“萧关古道”。历史学家考证,萧关古道就是汉唐“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其大致走向为:由长安(今西安市)出发,沿泾河,过固原、海原,在甘肃靖远县北渡黄河,再经景泰直抵武威后,直达新疆。具体看,丝绸之路是一东起长安(或洛阳)、西至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横跨欧亚大陆的国际商贸交通线,在我国境内有1700公里以上。我国学术界将这条丝路划为三段:即东段——关陇河西道;中段——西域道;西段——中国境外段。其中东段又分为南、中、北三道,固原的地理位置,正好处在东段北道的交通要道上。在历史演进中,固原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为:唐中叶以前的长安——凉州的北道。其大致走向是:由西安沿泾河向西北行,经陕西咸阳、长武及甘肃平凉等地进入固原境内;过三关口后,再由瓦亭折而向北,经青石嘴至开城抵达固原城;之后沿清水河向北行,再经三营、黑城,沿苋麻河谷至海原郑旗、贾塘,过海原县城、西安州、干盐池,再进入甘肃;然后从甘肃靖远县东北的石门附近渡黄河,经景泰县抵凉州(今甘肃武威)。唐末五代时,因固原被吐蕃占据,中西交通改用他线。到北宋初年,全线复为通途。从长安到固原的道路如前所述,到固原后向北至三营折而向西,经黄铎堡、寺口子,至海原县红羊折而向北,经海原树台、西安州,在西安州分为两路,一路由西安州到兴仁,再到靖远;另一路由西安州到打拉池,入靖远县。元代以后,“丝绸之路”改由六盘山至兰州新线。其基本走向是:由西安到平凉,再到固原瓦亭,在和尚铺西越六盘山、过隆德,再经甘肃的会宁、定西、榆中直抵兰州,然后由兰州过黄河进入河西走廊。从上述所见,从唐代到元明这一历史时期内固原始终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正因如此,古印度、伊朗、阿拉伯、希腊、罗马等几大文化板块通过“丝绸之路”重镇固原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了,中华文明也通过固原影响到西域和国外各国。在这一过程中,开放的“丝绸之路”重镇固原在多元文化的融汇中,既将西域的多种文化输入中原,同时自身也不断吸收了多种不同文化成份,从而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区域。在固原博物馆“丝绸之路在固原”的展室,就集中一批从北朝到隋唐“丝绸之路”最兴盛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精品实物。固原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中外多民族文化交融存在、交汇发展的独特文化格局,也使固原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区域。

三、文化固原,多元文明

固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历史上长期处于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接地带,各民族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文化痕迹。固原历史上,曾先后有汉、匈奴、戎、鲜卑、月氏、羌、昭武九姓、蒙古、回回等20多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先后建立和形成了多样的政权组织、经济类型、生产方式、文化艺术、民间风俗、宗教信仰,这就使多元文化在此交融荟萃,相容相生。

早在先秦时中原文化就已越过陇山(六盘山)进入固原,与边疆少数民族游牧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因为现存固原市境内的战国秦长城就修筑于秦昭王时期。自汉朝设置安定郡后,固原便成为北控大漠、南扼关中的边陲重镇与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多民族在这里融合,多民族文化也在此碰撞交汇。魏晋南北朝时,固原已成为西亚、中亚民族融汇进入中原的历史舞台。随着中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大批外国使节、胡客商贩、宗教信徒都往来于这条通道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隋唐时期,固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养马中心和西北牧业管理中心,当时牧业发达、草场丰富、马匹众多。宋夏对峙时期,镇戎军(固原)实际上成了宋代在西北的军事重镇。伴随着战争的进行,汉族、党项和契丹、女真等众多民族都在这里上演了一场文化交流的历史正剧。蒙元时期,大批随成吉思汗远征的西域各少数民族(统称“探马赤军”)来到了固原,使这一区域的文明更加多样。到了明清之际,业已形成的回回民族在固原聚居,使得这一区域又多了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同类推荐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风俗礼仪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风俗礼仪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习惯的传统,丰富的风俗礼仪或由历代统治者制定,或由百姓约定俗成,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俗文化,成为了老百姓彼此沟通情感的纽带和彼此认同的标志。书稿精选收录了八大类280个经典风俗礼仪,涵盖面较广,兼顾了知识性、趣味性,又辅以相关知识链接和精美图片,更增加了它的可读性。尤其对于青少年了解传统习俗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这是一本雅俗共赏的明间文化大典。
  • 世界未解之谜和神秘现象大全集

    世界未解之谜和神秘现象大全集

    变幻莫测的茫茫宇宙和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中,总有一些现象让人觉得神秘莫测,总有一些事件留下太多谜团。这些林林总总的怪异现象及自然界的诸多难解之题,总是能引起我们极大的热情和关注。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出发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个领域具有研究价值、探索意义、为人们所关注的几百个世界未解之谜和神秘现象。全书分为文明遗迹、艺术文化、历史悬案、名人迷踪、文物宝藏、宇宙空间、自然奥秘、奇域之谜、海洋世界等十三个部分,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幅极具想象力、极具神秘感、极具挑战性的情景和画面。
  • 美国,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样

    美国,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样

    总要趁年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对不对?所以想把这本书送给每一个想看世界的年轻人。它将缓缓向你描绘一个中国体系之外的世界。美国,离我们很近,几乎每天都有关于美国的新闻,但美国却实实在在离我们很远,能够亲自体验美国文化、美国生活的人在13亿中国人中,只有那么一小撮,而这么一小撮人中,更少有人能够提起笔,给中国人写写真实的美国。17岁时,逅逅曾去美国体验高中教育,并出了一本《体验美国中学教育》,19岁时她成功进入美国前十名的顶尖文理学院HaverfordCollege,现在她每天阅读将近两百页的书,品读中美两种体系在教育、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不同。
  • 汉赋琅华照寒烟

    汉赋琅华照寒烟

    是一本写尽了世间万般故事的书,那些赋,它们与故事相连,但其实并不与故事有关,它们以优美的文字诉说着故事背后的凄凉。过去的烟尘寒光熠熠,零落之后终归寂寞。
  •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日看尽长安花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历时六年之久,在李佩先生主持的“中关村专家讲坛”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讲稿。程教授学识渊博,诗文满腹,从先秦到明清,将漫漫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文学故事娓娓道来,名章佳句信手拈来,有诗词引述,有评点讲解;有历史缅怀,有当下感慨;对比中有感悟,诙谐中含寄托,给听众与读者以一种艺术与精神的美好享受。本书雅俗共赏,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热门推荐
  • 佛说庄严菩提心经

    佛说庄严菩提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日时刻

    末日时刻

    这是一个绝望的时代,这是一个天才满地的时代,这是个末法时代,万族对立,外星侵入,这是命运吗,注定要结束的时代,注定要辉煌的时代,时针正指向末日的时刻。
  • 连环画大揭秘

    连环画大揭秘

    我国的连环画,源远流长,虽有悠久的历史,却无统一的名称。在本世纪初,由于石印技术的输入,通俗读物广为流行,在上海等地先后出版了一些以少年儿童为对象,《连环图画水浒》封面在旧小说插图的基础上蕃衍而成的图画故事书,这便是今日连环画的雏形。由于当时出版这些书的多是一些里弄小书坊,力量单薄,各自为政,有的地方叫图画书,有的地方叫小人书等等。
  • 仕途悟道

    仕途悟道

    他有一句名言:官位要正的,女人要嫩的。因此只要嫩,美丑不计,不建立感情,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据说如今当官的不直接收爱贿赂,而喜欢间接来,有二传手,二传手者当然是心腹之人。 …… 搞政治就得有后台。后台或倒或走,就像没了娘的孩子。……
  • 坚净之旅

    坚净之旅

    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石坚则精,水净为美,“坚”是石内在的和谐,“净”是水外在的秩序。石本无火,水尝无华,只因坚净,相击乃发灵光,相荡便成涟漪。就教育而言,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审美归于自然,学问求于真实,善行守于坚净,而一切又都在平淡之中。《坚净之旅》摘编了宜兴市城北小学校长陈克同志近10年来围绕学校坚净文化建设的一系列研究论文、主题演讲、重要发言和学校办学经验总结,分坚净人生、坚净研究、坚净博客、坚净言论、坚净足迹五部分内容。《坚净之旅》以圈点成长轨迹,阐释专业立场,表明事业态度,旌扬办学理念为旨趣。
  • 邺中记

    邺中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域大陆

    三域大陆

    一个粗心的天神把一个空间神器丢掉导致创世神的倒霉事件,同样也倒在地球蚂蚁的脚下,但地球的科学院院长却在创世神的前面嚣张的说道“谁敢惹我的创世神,我就把他打成马蜂窝。”
  • 神域邪皇

    神域邪皇

    神域大陆,高手如云,宗门林立——叶天生活在最底层的一个家族的少爷,且看他如何觉醒血脉,一步步踏上人生巅峰。
  • 伪世子逆天录

    伪世子逆天录

    本书起点三组签约作品请放心收藏“戊戌寒岁天下一统,芒星落月归于府中,圣光灵气交错称雄,海外......”谜底是什么?宫闱斗争、官场争霸、弥天阴谋、两小无猜看伪世子步步荆棘,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 满天仙

    满天仙

    满天仙女竺鱼拥有倾国绝颜,盗取远古神器“天黎”,为躲避追杀跳入转生圣物“浩瀚星云”内,重生在异世。这一世,她带着神器,神宠,神丹,在异世踏出一个个足迹,开始成王之路。======新书多多支持哦~欢迎品尝哦3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