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来到位于城西北的阿奢理贰寺。这是国师木叉毱多的住寺。佛堂高大宽敞,气象恢宏,佛像形态逼真,修饰得华美庄严。
这国王有个叔叔叫智月,也是出家之人,而且也是一位高僧。智月对玄奘说,国王大臣、士庶豪门,对这座寺院供养施舍不断。玄奘照例散花礼佛,而后随木叉毱多、智月等参观。寺内僧寮数十间,僧徒众多,学习气氛庄严肃穆,木叉毱多介绍说,寺内僧徒理佛都十分刻苦。他还说阿奢理贰寺云集了很多国内外的得道高僧,博学高才,有不少远方的佛学英才慕名而来,研习经论。他对玄奘说:
“阿奢理贰寺中《杂心论》、《俱舍论》、《毗婆沙》等经典应有尽有,你在这里学习就够了,何苦跋山涉水去印度受那份艰辛呢?”
智月也介绍说:“我国国师曾去印度游学二十多年,涉猎众经,尤善声明之学,在我国深受僧众尊重,号称‘独步’。不如奘师就留下来跟国师学习吧。”
木叉毱多听了智月的这番话,似乎理所当然,没有表态。玄奘本来对他很崇敬,但看到木叉毱多并未把自己放在眼里,而是把自己看作不知佛法没有学问的一般僧徒,心中有些不高兴,但他转念一想,也许人家确实高深。想到这里,玄奘不动声色地问木叉毱多:“这里有《瑜伽师地论》吗?”
木叉毱多说:“那是邪书,你问它干什么?真正的佛门弟子是不学它的。”玄奘听了这话有些激动地说:“《婆沙论》、《俱舍论》等本国早就有了,其论言浅理疏,难以阐明佛理,所以我才西游欲学大乘《瑜伽师地论》。这《瑜伽师地论》是后身菩萨弥勒所说,国师竟诬它为邪书,难道不怕堕入无底地狱吗?”
木叉毱多一听玄奘这么说,大为光火,他说:“你对《婆沙》等论没有研究,怎么能说它们疏浅呢?”玄奘反问:“国师有研究吧?”木叉毱多说:“我当然有研究,这些论中所讲,我无所不知,你想问什么尽管问来。”
玄奘就引用《俱舍论》的首段文字发问,木叉毱多竟涨红了脸,一句也回答不上来,喃喃着说:“你再问别处吧。”玄奘又找了一处文字发问,木叉毱多仍不能解释,语气含糊地说:“《俱舍论》中没有这句话。”
当时智月在一旁,玄奘回头看了看智月,这个国王的叔叔对佛经也是深有研究的,听了木叉毱多的话,也很不高兴,他站立起来,证明说:“《俱舍论》中确有这句话,可以取经来一看。”
当即让人取《俱舍论》经本来查寻,果然其中有这些话。木叉毱多极其羞惭,只得说:“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了。”
玄奘又问了一些,木叉毱多牵强附会地解释了一通,但仍漏洞百出。最后亏得智月站起来说:“玄奘法师学问高深,今日已经不早,来日方长,有机会再继续探讨吧,今天是陪玄奘法师专门来拜望国师,我们还要到别的寺院去。”作陪的高僧也都随声附和。木叉毱多这才松了一口气。
从屈支西去须经过一座凌山,这座山在跋禄迦国西北三百里处,气候异常寒冷、四季冰封,即便是春夏时节,也百里冰封。过往客商必须等到春夏时节雪路渐开的几天时间才能通行。玄奘一行在屈支的这段时间,恰好是冬令时节,冰雪覆盖着山路,根本无法通行。一连六十多天,欢信等每天焦急地坐等天气转暖,雪化路开。玄奘则每天除了诵念经文、打坐修行之外,还抓住这难得的时机,与屈支的高僧们讨论佛理,并谦虚地向他们请教。
玄奘经常前往阿奢理贰寺向木叉毱多学习声明学,并从木叉毱多那里更详细地了解了一些关于印度的知识。自从那次争论后,木叉毱多见到玄奘谦虚多了,一见玄奘来,他就站起来,始终立在玄奘一旁,坐也不敢坐。玄奘谦恭的态度、好学的精神以及精深的学问和辩才,彻底折服了老和尚。他多次跟本国的高僧说:“这位中国僧人学问深厚,跟他辩难酬对,是极难取胜的,就是到了印度,那些年龄差不多的人中,恐怕也没有能与之匹敌的。”他陪同玄奘游览王城名胜。王城西门外,大路两侧各有一尊立佛像,高九十余尺,叠石雕刻而成。玄奘伏下身对着佛像行礼。佛像前,是一个大会场所。每年秋分以后,数十日内,举国僧徒都到这里会集,上自君王,下至士庶百姓,都要暂时歇业,奉持斋戒,受经听法。各大寺院的佛像,都用车辇载了,装饰上锦绮珍宝,这叫做“行像”,动辄上千尊,云集会所,十分壮观。玄奘后悔来得不是时候,否则他定会去参加这样的盛会。
在屈支停驻的两个月中,玄奘一天天心急如焚。终于,这里的花儿开了,树绿了,空气暖和起来。急于西行的玄奘,听过往商旅们说凌山雪路已开,就与欢信商量了一下,入宫向屈支国王辞行。国王知道不能挽留,就赠驼、马十余匹,备足吃用,又派了几十个兵卒供他差遣。第二天,屈支君臣及僧俗数千人送玄奘一行出了西城门。
从屈支向西,六七百里内,有一片小沙碛横亘着,玄奘一行人因为有了向导,就选了一条捷径前行。走了两日,忽然遭逢一支马队,浩浩荡荡,大约有两千余骑,从远处黑压压地铺地而来,真如一股旋风袭来。仔细一看,原来这是一支贼兵,他们把玄奘一行人团团围住,二话不说就要来抢东西。玄奘等人见到这种情形,一个个也无可奈何,心里只想着一件事,能保住命就不错了。
过了一阵,见这些贼兵吵嚷起来,紧接着又相互撕打在一起。看样子分赃不均,引起了纷争,他们打来打去,这两千多人丢下了玄奘等人,自顾打到远处去了。望着这支远去的贼寇,众人无不心惊,所幸人畜平安,几乎没有丢什么东西。经过这次惊吓,他们加快了行进的速度,不久就进入跋禄迦国。
跋禄迦国在我国汉代称作姑墨国,风俗习惯和信仰与屈支没有什么差别,只是语言稍有不同。大概是手工业比较发达,这里生产的细毡细褐,远近闻名,中亚一带的商旅多来贸易。此地有伽蓝数十所,僧徒千余人,王城就是拨换城。玄奘他们趁雪路方通,急于通过凌山,不便在此久留。因此,只在跋禄迦国住了一宿,就出发了。他们往西北行进了三百多里,来到了凌山脚下。
凌山也称拨达岭,又名冰山,山势险峻,常年为冰雪所覆盖,并且上有冰河,经常发生雪崩,冰块下坠,能把行人埋没、砸死或冻死。此山山谷积雪,即使是春夏两季,也很难融化;即便有时融化,也会很快结冰。然而这条冰川谷道是行旅所必经的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