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17800000064

第64章 夏侯渊到底怎么死的?

夏侯渊字妙才,东汉时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夏侯渊是曹操的同宗兄弟,是曹操军事集团的主要将领之一。夏侯渊在追随曹操南征北战中,参加了几乎所有的主要战役,为曹操集团统一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夏侯渊累积军功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食户八百,假节钺。但夏侯渊对于计谋的使用比较忽视。《三国志》记载曹操曾告诫夏侯渊:“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曹操占领了汉中,对益州的刘备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刘备采纳了法正的建议,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率诸将进攻汉中,在阳平关附近扎营。魏将夏侯渊、张郃等镇守阳平关,与之相拒。双方相持一年,到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自阳平关渡过沔水,在定军山扎营,此地地势险要,居高临下,易守难攻。黄忠斩夏侯渊的著名故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三国演义》第七十至七十一回叙述了这个战役和黄忠斩夏侯渊的经过。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正月,刘备亲率大军渡过汉水,在定军山旁安营扎寨。老将黄忠讨令,愿带三千军马攻取定军山,诸葛亮应允。黄忠以法正为监军,率本部人马攻取定军山,与夏侯渊、张郃交锋。首次交战,黄忠趁交换战将之际箭射夏侯尚激怒夏侯渊。当晚,黄忠用法正之计,占领定军山西侧一高峰。夏侯渊大怒,领兵围攻黄忠,黄忠用“以逸待劳”之计,趁曹军疲惫之机,率兵从山上突袭而下,一刀劈死夏侯渊。张郃带兵接应,被黄忠与陈式两面夹攻,大败而逃。刘封、孟达趁机占领了定军山。

《三国演义》叙述的框架距史实不远,具体情节却多有讹误。如:本是刘备占据定军山,夏侯渊来进攻,却说是夏侯渊占据定军山,刘备来进攻,改变了主客场的形势;又如:此次刘备征汉中的战役中,法正随军作谋士,诸葛亮留守成都,并没有到前方去,却说他从征汉中,而且还出现了“智激黄忠”的戏剧性情节。黄忠的英勇气概,在这里真是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但夏侯渊究竟是怎样被杀的,历史上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因为在《三国志》的各纪传中有着不同的说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组。一组是《蜀书》的先主、法正、黄忠三传。三传所记详略有所不同,但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即夏侯渊率精锐之师来进攻定军山,黄忠受刘备之命,在法正的策划下,居高临下,鼓噪而攻,一举斩了夏侯渊。《三国演义》所写就是本于此。另一组是《魏书》的《武帝纪》和张郃、夏侯渊二传。这三个纪传所写的内容大同小异,基本上也是一致的,说夏侯渊被刘备所斩。刘备烧了夏侯渊的鹿角(把树木,竹子之类削尖朝向敌方,后半截埋入地下的障碍物),在夏侯渊救火和保护鹿角的时候,刘备来袭击,夏侯渊兵力薄弱,战败被斩。《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写《魏书》和《蜀书》时,所依据的资料不同:写《魏书》用的是魏国的资料,写《蜀书》用的是蜀国的资料,二者对同一问题的立场不同,自然便存在着分歧了。而陈寿并没有把写法统一起来,却采取了异说并存的方针,这样便存在了两种说法:蜀国的说法是夏侯渊来争地,在正面战场上被斩;魏国的说法是在夏侯渊保护鹿角时,蜀军钻了空子,夏侯渊由于兵力不足而战败被斩。

但夏侯渊是被谁斩的呢?蜀人说是黄忠,魏人说是刘备,其实两种说法不是不能调和的。从魏人的角度来说,夏侯渊是刘备所统率的军队斩的,笼统言之,没有必要再明确为刘备军队的谁所斩;而从蜀人的角度来说,需要弄清这是谁的军功,以便论功行赏,就必须落实到某人的名下。从蜀人记载来看,黄忠斩夏侯渊的说法还是可信的。当然,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黄忠本人直接斩了他,在通常的情况下,应该是他所指挥的将士斩的。曹操的《军策令》中说收兵时夏侯渊没有回来,看来他是死于乱军之中,可能连尸体都没有找回来。

同类推荐
  • 慧卿随笔

    慧卿随笔

    时间,总会沉淀最真的情感;风雨,更会考验最暖的陪伴……日常点点滴滴的细节构成了丰富生活本身的内涵。人生就是一场相逢,又会在一次次遗忘中逝去。为了弥补天生愚笨的自己,害怕因自己大脑容量更新太快而容易遗忘生活之精彩瞬间,从小就养成了随时随地用笔记录的习惯。说不上好,但却能留存以往的特定记忆点滴。让每一次值得记忆的瞬间化作今后可以自我消化的提醒,不经意中用文字留下了印记,没有粉饰、质朴自然。
  • 静静流淌的河

    静静流淌的河

    诗歌如同音乐,富有韵律、节奏的变化,与人物的情感相呼应,产生出动人心弦的共鸣。写景时瑰奇独特,抒情时低回吟咏。晦涩的音调,神秘的隐喻表达悲哀、失望、痛苦和死亡。视觉,听觉,幻觉在字里行间起舞。沉睡的石雕,断碣残碑,空旷孤寂的草原,静静流淌的河流,令人心酸的落叶,等等,伴随着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而绽放。
  •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我国古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其发展壮大成熟的过程中,名家辈出,成就斐然。那些丰富的散文作品,无疑是前辈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古文观止》这一清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选本,共辑有自先秦至明末具有代表性的文章222篇。选择上轻重得宜,取舍有据,并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分为十二卷,每卷篇目匀称。篇幅适中,将几千年间名家巨擘所著的智慧结晶悉数囊括其中,概括而精当地铺展出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重点反映了汉文及唐宋八大家文的独特风格及突出成就,可谓是中国古典散文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这部雅瑟编著的《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从一般性的背景介绍,到字句梳理与注释解读。
  • 静思集

    静思集

    本书是山西省著名女作家孙喜玲的诗歌著作集,岁月沉淀下来的深厚内涵由书香中散发出来。由北岳文艺出版社。
  • 天亮散文

    天亮散文

    本书收录了《娘,过年好》、《芹業与小公鸡》、《母亲的石榴花》等散文作品。
热门推荐
  • 狩鬼录之死人活事

    狩鬼录之死人活事

    文革十年,茅山一派被扫个清光,我爷爷作为茅山派正道传人,为了掩人耳目,改名换姓,成为了一名游走各地的阴阳师。三代后,我家落地生户,开了家专做阴阳两界生意的小铺子,但我从小对什么鬼怪阴阳就没有半点兴趣,直到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经历了这么一件事,我的一生由此改变……
  •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外传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影响女人40岁后的55个转折点

    影响女人40岁后的55个转折点

    40岁时的很多想法、做法直接影响后半生的生活质量,《影响女人40岁后的55个转折点》告诉你:40岁的很多事情直接决定你能否收获一个圆满的人生!每个人都会怕老,成长过程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其实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美,关键是要看你自己如何面对。烂漫少女会说:“到40岁我就不活了。”其实她们到了40岁也一样活得好好的。没准儿心里还在偷着乐:“没想到到了40岁,我这朵鲜花才彻底盛放……”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美好,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才不枉当一回女人。
  • 天上人间只爱你

    天上人间只爱你

    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什么传奇的,我行走在那个名为大唐的朝代用着我自己的笔锋记录着十五个能够真的感动我的故事,他们不是传奇,他们就发生在我的身边。十五个能够感动我的人就靠着一种莫名的联系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也不知是为了什么。但是我相信这并不是传奇。
  • 五年情牵:宝宝73天后(大结局)

    五年情牵:宝宝73天后(大结局)

    【简介:】晋升宴后,独自从洗手间呕吐回来的沈洛心。路过隔壁包厢,正好看到有人鬼鬼祟祟的往一个酒杯里下药。一时头脑冲动决定多管闲事的她,半个小时后,就偷偷的扶着一个脚步虚软的男人,离开了饭店后门,上了她自己的车子……◆◇◆◇◆◇◆◇两个半月后。沈洛心脸色惨白的从医院里走了出来,手中握着一张B超检查单子,上面写着:妊娠73天。◆◇◆◇◆◇◆◇◆◇◆◇◆◇◆◇◆◇◆◇◆◇◆◇◆
  • 时空逆转:我的老公是王爷

    时空逆转:我的老公是王爷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个来自明朝的变态王爷突然穿越到你面前时,你会不会兴奋的晕死过去。你有没有试过,当一个来自明朝的变态王爷嘴边把你当成奴婢,可心里却疼你似宝的时候,你会不会幸福的想直接把他踹回明朝去?在楚凝的人生观里,小说只是小说,现实就是现实。当有一天,她醒来发现小说与现实重叠时,她觉得上天对她真的是太不薄了。只是,为毛她有一种被上帝坑了的赶脚呢。
  • 异世兵行录

    异世兵行录

    初相见,一对红烛映俏脸。相对坐,一夜无语。只求一世为相知,转眼却要成云烟。几滴英雄泪,一生美人痴。留不住,芳华易老红颜枯。扯不断,生死之恋几世缘。持了剑,问苍天,何苦安排了相见。即相见,怎能让伊人渐远。给你个天翻地覆来相换,生生世世共缠绵。
  • 魅惑重生:爱上你的替身

    魅惑重生:爱上你的替身

    一场飞机失事将他带离身边,五年后,因好友的关系,她认识了身为总裁的他。为什么他会对她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为什么看到她会心痛?当记忆回归,他该如何处理,才能安然带她离开!
  • 为你守一座空城

    为你守一座空城

    一位刚出生的婴儿,被天雷劈中后成为雷体,但天赋极低一位老者收他为徒,从此,他踏上了成为强者的第一步,他是否能踏上巅峰,成为主宰一切的天玄神,他碰到的朋友是否是真朋友,是否能跟爱人长相厮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