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17200000005

第5章 纯粹理性批判(3)

下面我们对这四种分类来一一探讨。

1、直观的公理

直观的公理是指一切直观都是广延的量,根据时间与空间的先验必然性,一切现象都可以还原为量之生成。数学便是根据这一验前原理所形成的最明显的范例。

2、知觉的预测

知觉的预测是指在一切现象中,凡为感觉的对象的实在东西都有等级,即强弱量。强弱量与广延量的区别在于,强弱量由于涉及感性经验而属于力学范围的原理。不管是广延量还是强弱量,两者皆由量的连续性来产生,且都在各自领域中实现着实在性与否定性。直观的广延量始终是统一的,因而它完全适用于数学;而强弱量则在不同的现象中可以大一点也可以小一点。因此,相对于直观公理,知觉的预测由于感觉这一重要环节,使得其一方面具有验前规则性,另一方面却又必须与经验联系起来。正如康德所说:“我们验前只能知道它们的强弱量,即它们是有等级的。至于别的都有待于经验。”康德认为,验前的量的连续性并不能说明验后的以经验性原理为先决条件的因果性,否则就超出先验哲学范围,因为变化要涉及经验内容的差异性与实在性。当然,这并不是指因果性范畴,而是指因果性事实。

3、经验的类比

经验的类比指的是“一种经验的统一性据以能从知觉发生的规则”。这句话涉及两个概念,一是“经验”,一是“知觉”,因而需要加以辨析。经验是知觉的一种综合,经验本身并不包含在知觉中,知觉也只是在偶然的次序里碰到一起,并没有任何确定的联系。相对于知觉的预测来说,这里的知觉着重于杂多而综合的特征,但依然比感觉更具有形式性,而相对于经验又更具有直观性。因此,经验区别于纯粹直观与感觉,而比知觉更具综合性。经验的类比从属于范畴,而由于它同时又是原理,所以就比范畴有更多的经验性职能。康德认为,这些类比只有作为知性的经验性使用的原理来看,而不是作为知性的先验使用的原理来看,这样才更具意义和有效性。所以说,经验的类比绝不等同于范畴。当康德一定要把它归于某个概念之下时,他用“图式”也可以说是“图型”来描述。康德说:“在原理本身里,我们诚然要使用范畴,但是在将原理应用于现象时,我们就以范畴的图型来代替它。”

为了更好的了解经验的类比,我们将举出三种经验类比的具体事例。

第一类比:实体的永恒原理。

康德说:“在现象的一切变化中,实体是永恒的;其在自然中的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永恒性原理不是在先验辩证论中所论述的某种理性超验幻象,而是以经验为依据的一种先验规则。现象在时间里面,要以永恒的形式为惟一公准。这样,只有存在一个永恒实体才能使变化成为可能。也只有通过永恒实体,我们才能得出知觉一切综合统一性之所以可能的条件。这样,在康德哲学体系中,“变化”一词便有了新的意义。因为单就实体永恒这一点来说,变化不是与永恒相对立的,而是属于实体的一种存在方式。也可以这样说,时间本身为永恒之物,时间中的现象才是可变化的。从根本意义上说,“凡变化都是持久的,转变的仅仅是它的状态而已”,即变化本身作为实体之存在方式也是永恒性的。我们通常所说的生灭仅只在于状态的转变而并非绝对的生灭。因为倘若是绝对的,那么在生之前、灭之后就都脱离了我们的感性域,所以完全不可知,那么讨论它也没有丝毫意义。总之,在经验范围内,永恒之物以变化方式存在,即“同一个对象的存在方式跟在另一个对象方式之后”,前后两种方式不同而形成转变,但对象本身的存在是永恒的,并没有发生改变。正是永恒构成了在时间中经验的综合统一性的发生。

第二类比:时间按照因果律前后相继的原理。

因果性本来以范畴的方式被确定于验前知性概念中,作为原理,因果性要通过时间中的现象或状态之变化而以规律的形式应用于经验表象中,这样,现象才成为现象。经验性的因果律以先验性的因果范畴为前提,先验性的因果范畴只有通过经验性的因果律才能获得其现实性,时间以其感性直观的职能将二者联系起来。在此,我们所整理的是经验性表象,其与知性纯粹概念的结合形成为知识甚或真理,因此,真理并不代表物自体的实在概念。有了这样一层屏障,我们就可以运用因果律并承认其客观有效性。康德在此意义上支持经验实在论。不过要注意的是,时间作为一个中心感念也应该进行更细致的辨析。也许应该这样,时间之先验感性形式可以说明范畴之因果性,这在概念分析论中已经进行了详细讲解。而这里,时间的具体呈现则可以说明作为原理的因果律,经验的类比也因此才会发生。

第三种类比:按照交互作用或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存的原理。

康德说:“一切实体,就其能被知觉为在空间同时并存性来说,都在彻底交互作用中。”这个原理是根据范畴表中关系方面的交互性提出来的。在阐述这一类比时,康德应用了实体概念和因果律。物体之间的关系是时间之中知觉与知觉之间的不断继起,其中存在着因果规律,所以从根本上讲,此种类比被还原成其哲学中最基本的几个概念,即时间及其因果性范畴。

总之,上述三种类比可以归纳为三种关系:即依存性、后果与合成。它们是现象在时间中存在的各种确定的原理,分别对应于时间的三种方式:对于作为量的时间自身的关系(存在的量,即持续、变化),作为前后相继的系列的时间中的关系(因果律),以及作为一切同时存在的总和的时间之中的关系(交互性)。康德说:“为每一个现象确定其在时间中的位置的东西乃是知性的规则,而只有通过这种规则,现象的存在,就其时间的各种关系来说,才能获得综合统一性;因而那些规则就在验前确定现象的位置,并且使之在一切时间里都有效。”这段文字,最能集中地表达时间、统一性、现象、验前性四个概念所共同组成的原理的内涵。

先前我们说过,原理分析论是相对于概念分析论中的范畴表来确定的,一般经验性思维的公准与范畴的三种模态对应,只要在直观里和在概念里与经验的形式条件一致,任何东西都就是可能的。凡与感觉结合在一起的东西,就是现实的。在其与现实的联结中,凡按照经验的普遍条件被确定的东西就是必然的。但是,范畴的三种模态都被认为是没有经验质料的逻辑形式而己。而在这里,三种原理并非都在一个意义层面上,它们在验前——验后系统中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别。可能的原理根据是经验的验后性,但它最带有验前形式特征;现实的原理则更多带有验后性;而必然性原理尽管依然是一种验前形式,但与经验才能提供的普遍性联系最为紧密。对于必然性原理,康德通过因果律来进行说明,“我们能够知道为必然的,不是事物(即实体)的存在,只是事物状态的存在;而且,只是按照因果作用的经验性规律,从其他在知觉中所给予出来的状态,我们才能知道事物的存在状态的必然性。”为了进一步说明必然性、因果律及其客观性的关系,康德又说:“必然性所涉及只按因果作用的力学规律之种种现象的关系,以及按照这个规律而能在验前从一个给予的存在(即原因)推论到另一存在(即结果)的可能性。任何发生的事物都是假设为必然的。这是一条原理,它将世界上的变化从属于一条规律,即从属于必然存在的规则,而没有这规则,就没有东西称为自然。因此,‘没有东西是通过盲目的偶然事件而发生的’这一命题依然是自然的验前规律。‘没有任何自然中的必然性是盲目的,它总是受某种条件限制的必然性,因而就是可理解的必然性’这个命题也是自然的验前规律。这两条规律乃是这种规律:通过它们,变化的活动就受事物(作为现象的事物)的一种性质支配,也就是等于受知性的统一性支配,因为只有在知性的统一性里,这些事物才能属于一个经验,即属于现象的综合统一性。”知性的统一性原则产生的是经验,它必然是按照因果律的原理以连续现象的方式体现我们的感性的,必然性因此成为一种必要的模态。由此可见,必然性原理根源于知性的先验统一性。

在“关于原理体系的一般注解”中,康德的理论归结为“纯粹知性的一切原理不过是经验的可能性的验前原理,一切验前综合命题都只与经验有关系”。范畴之所以能得到最后的确定,直观起了关键作用。康德对直观给予了足够的肯定,“只要缺乏直观,我们就不知道我们通过范畴是否在想着一个对象,而且其实不知道,是否有的地方有一个适合于这种范畴的对象。这样,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就能证实,范畴在其本身来说并不是知识,只不过是从给予的直观构成知识的思想方式而己。”一个概念只有通过直观,即在可能经验的前提下,才能与另一个概念联系起来。不能将知性的综合统一性与范畴等同起来,知性综合统一性是以一种验前直观方式而存在的原理,相对而言,范畴则仅仅是分析性的逻辑形式而己。

人的判断力与图型原理

康德认为,判断力这种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天赋影响,甚至可以说是由天赋而来,非后天教导所能获得,它是属于先验逻辑而非普通逻辑。而关于图型,康德主要提到了三种:一是空间,即外感官所有一切量的纯粹意象;二是时间,即内感官一切量的纯粹意象。三是数,即作为知性的一个概念的量的纯粹图式。

在先验分析论中,我们探讨的是知性纯粹形式,在“原理分析论”中要探讨的是,知性纯粹形式在运用于经验事物时所产生的知性规则为什么能够适应于事物,也就是怎样来辨别某事物是否从属于这些规则。要对此进行探讨,我们需要具备一种能力,那便是判断力。

判断力这种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天赋影响,甚至可以说是由天赋而来,非后天教导所能获得,它是属于先验逻辑而非普通逻辑。普通逻辑只讨论抽掉一切感性内容的纯粹知性形式,而先验逻辑则是在一般直观的前提下使得验前规则具有一种客观有效性,即能在验后证明其为得当,从而这一验前规则就成为有效的先验规则了。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先验判断力的恰当使用,纯粹知性的图型法便是判断力要使知性纯粹概念成为可能所必须遵照的感性条件。

具体来说,事物是多样且异质的,而范畴是普遍而同质的,范畴之应用于事物从而证明其验前有效性必须突破这一界限,而图型是联结两者的桥梁。这一功能决定其特征必须是纯粹的,即毫无经验性内容,同时又是感性的。关于图型,康德主要提到了三种:一是空间,即外感官所有一切量的纯粹意象;二是时间,即内感官一切量的纯粹意象。三是数,即作为知性的一个概念的量的纯粹图式。以时间为例,范畴运用于经验事物,使两者有同质性发生时,是通过时间的先验确定而变成可能的。因为时间是普遍的而且依据验前规则,因此在这一限度内,它与构成它的统一性的范畴同质。于是,时间就可以作为联系范畴与事物的桥梁,也就是图型。在理论层次上,范畴由之而必然如是产生,同时,这一感性形式也就含有知性最根本的特征——范畴,感性无法脱离知性的某种影响而单独存在。空间与数的图式功能也能在时间这一图式的范围内讨论,数之生成与表象之继起都是时间之呈现的过程。其他的范畴,如实体性、因果性、交互性、可能性、必然性等也都能根据时间图式来说明。

由此可见,一切图型不过是时间按规则的验前确定而己。这种规则是按各范畴的顺序与一切可能的对象身上的时间的系列、时间的内容、时间的次序及时间的全部有关系的。知性纯粹概念的各图型就是这些概念据以和对象发生关系从而具有其意义的真正的而且是单一的条件。康德说:“没有图型,各范畴就仅仅是知性对概念的机能,而并不表现任何对象。”图式使形式质料化,使质料形式化,这主要是因为先验知性概念的产生与运用是由先验感性形式来设定其限度的,后者生成之初始就带有验前杂多的统一的特征,其所蕴含着的知性先验能力将会渐渐地随着经验质料的影响而获得自身的运作机能,从而有意识地表现于认识活动中。

验前判断力凭借自身的职能使范畴与感性产生验前知识。所谓感性是指一般感性或验前直观,倘若这一验前知识符合于一般规则即具有客观有效性,那么,我们就可以获得知性之先验原理,这种验前判断力称为先验判断力。以先验感性论为基础,原理分析论将概念分析论与先验感性论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就是将质料与形式结合起来,但在实际认识过程中,这种形式与治疗的差别几乎不存在,也就是说它们没有单独存在的可能性,而是全部以统一的方式成为一种单一的能力。如此一来,知性、感性、判断力就几乎不再有质性上的根本差异,而是一种能力在不同认识阶段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表象状态。可以说,此时它更知性一些,而彼时它更感性一些。判断力删除了两者之间的明确界限,而其中,图型化则是判断力的主要手段。

同类推荐
  • 绝境求生存:如何在逆境中发现机会

    绝境求生存:如何在逆境中发现机会

    本书收集了古今中外在绝境求生存、求发展、创造机遇和把握机遇的典型案例,并加以说明和评论,从十二个方面分别展开,力求给读者新的启示,在求职、工作、创业和发展过程中,没有机会创造机会,化劣势为优势。
  • 让你一生必读的小故事大道理

    让你一生必读的小故事大道理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则小故事,则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大道理。为帮助广大读者朋友拥有智慧,更加美好、开心地生活,我们精心汇编了这本《让你一生必读的小故事大道理》。共分为价值篇、信念篇、学习篇等六大篇。本书中汇集了几百个小故事,以一语道破的“大道理”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故事中得到启发、领悟、受益,一书在手,尽览人生哲理;触类旁通,领悟成功真谛。
  • 淡定(MBook随身读)

    淡定(MBook随身读)

    人生一世,并非草木一秋。如何活得淡定与从容,是很多人所追求和向往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整天说自己不快乐、不幸福。其实,人之所以不快乐,缺少幸福感,并不是因为不具备快乐的条件,而是因为活得还不够简单、不够洒脱,不够淡定。本书将教会你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生活,控制起伏不定的情绪,让你在繁杂的社会环境中历练一股强大的内心力量,做一个淡定的强者,让你的人生走向平坦。常葆一颗淡定的心,看云起云落。生活从容的人,一定是最成功、最友善、最幸福的人。
  • 说话说到位(全集)

    说话说到位(全集)

    本书以简洁流畅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实际有效的例证,向读者介绍了多种把话说到位的技巧,将教会你如何掌握说话的分寸,恰到好处地把话说到位。本书内容贴近生活,可操作性极强。掌握了本书中的说话方法和技巧,你就能在社交活动中如鱼得水,受人瞩目;在职场中游刃有余,应付自如;在朋友面前谈笑风生,妙语生花;在爱人面前蜜语甜言,爱意无限;在演讲台上,慷慨激昂,挥洒自如;在论辩坛上巧舌如簧,雄智多辩。
  • 激发:成功就唤醒潜能

    激发:成功就唤醒潜能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能力,富有深厚的潜能,只不过现在还处于沉睡的状态,如能唤醒和激发就能创造奇迹。成功就是激发出你的潜能。从潜能、潜能的决定要素,怎样唤醒潜能,怎样把负面的潜能正发挥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潜能和成功的关系。有实例,有分析,有测试,是一本难得的潜能开发之书。
热门推荐
  • 事说石嘴山

    事说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蓼园词评

    蓼园词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盛世狂妃嫡女无害

    盛世狂妃嫡女无害

    家门巨变,唤醒前世记忆;一朝穿越,国防部顶级特工成了无才无貌无德的相府二小姐。前世她已经经历了太多的枪林弹雨,这辈子她并不追求什么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求一世平安度过。奈何,家人刁难、娘早死爹不疼、渣男纠缠......十年隐忍,且看她一鸣惊人!废柴蜕变,但观正室嫡女崛起之路!家人刁难,那就秀眉一挑,比腹黑,看谁玩的过谁!爹爹不疼,她白素自不缺人爱,少了一个又何妨?!渣男纠缠,凤眼轻佻,先揍一顿再说话!楚萧,本王这一生有素素便够了。本王就爱宠这女人,还就真宠上瘾了,有何不可?何铭昔,白素?本王看你倒是像盛世红莲,妖冶魅惑。素素,你走吧,最好别再回来了,我能放开你一次,但不保证能放开你第二次
  • 史上最蛮的使魔

    史上最蛮的使魔

    《史上最蛮的使魔1.5》作为全新故事,有着延续前作的人物,但却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观,主角是上代主角的3儿子方卞,本来有着乐天搞笑的个性,是个大众的开心果。但因为自己强烈的欲望和他的神妹妹一时无聊的恶作剧,他被传送到了一个让他不能再继续安稳度日的世界-骰世界,一个有着六面完全不同大陆的世界。唯一相同的,他也成为了使魔。各种各样的事情不断让方卞成长着,他最后会变成什么呢?魔王?战神?还是一无所有的流浪汉?
  • 情陷男上司

    情陷男上司

    从小与祖父相依为命的郑涵在进入一家公司后,遇到了英气逼人的老板于毅。因为一直缺少父爱,她把于毅当做自己的长辈一样,贪恋他的关怀。后来在一次旅行中,郑涵遇见了已经有未婚妻的陆成,她只是看了他一眼,便把一辈子的思念留给了他。在旅行结束后,郑涵回到公司发现新来的领导竟然是陆成,于是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开始展开。一个是为了爱毫无保留又以死相拼的人,一个是见色起意的花花公子,他们之间究竟会是怎样?最后又是谁的故事?
  • 御剑仙缘

    御剑仙缘

    一世为人,一世为仙,散尽一身修为逆转时空只为红颜笑
  • 末日重生之从零开始

    末日重生之从零开始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困扰人们几十上百年的绝症,全都有了应对之法,癌症也不例外,然而谁都不会想到事情的真相竟然是这样!末日时代突然降临了,一个个人类被感染,王大成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小市民,在面对末日的时候,由最初的无助,渐渐找到了生存之道。当人类看到希望的时候,丧尸却突然发生了异变,是进化?还是人为?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这是一场针对全人类的阴谋吗?王大成带着这一丝疑惑,踏上了寻求真相的道路,尽管路上有着妖魔鬼怪!你是不是还在庆幸,这只是小说?你错了,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也许正有一大波丧尸袭来!
  • 遇见花开

    遇见花开

    十二岁那年的海边,潘朵拉的漂流瓶被“容帆”拾到,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容帆”承诺“长大后,我娶你,带你去天涯海角。”十年辗转,从台湾回到大陆的潘朵拉又来到这个有海的城市,找到她心心念念的容帆,见身为大医生的容帆仍保留着十年前的漂流瓶,潘朵拉大胆表白。漂流瓶被骁音无意打碎,潘朵拉才发现容帆的漂流瓶里并非她当年写下的许愿纸签,而是闺蜜小培送他的365颗幸运星。此漂流瓶非彼漂流瓶,此容帆非彼容帆。倪骁音深锁在第三格抽屉里的秘密终于被哥哥容帆发现,那是与幸运星瓶一模一样的漂流瓶,爸爸希望他像哥哥一样优秀,所以十二岁时,他说他叫容帆。
  • 四季征途

    四季征途

    总会有一个循环,这不是末日,只是个开始,一个不一样的诞生史。没有那些多么宏大的场面,或者绚烂的魔法斗气什么,就普普通通,些许温情,些许诙谐,但绝对不失热血,我能想到的,你们很容易想到。有许多片段构成这本书的画面,又不脱离整体之间不晓得什么文体,平平凡凡的一个故事四块石刻,四块玉佩,四个孩子,一片天地。不一样的征途,不一样的玄幻?
  • 扎恩猎手

    扎恩猎手

    1999年的一天,神被拉下了王座。无数的力量涌入了人间,造成了一场巨大的变革。十五年之后,在一所普普通通的初中里,我们的故事,就伴随着欢声笑语展开。轻松,搞笑,热血,励志——你,都可以看到。这里是扎恩猎手。这里,是程明羽(神圣魔导回归!三年磨一剑,三年写一书,不鸣则已。今日,我便要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