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46900000031

第31章

学校志第十二

古者国学与乡学并重,虞庠、夏校、殷序尚矣。周文王立三雍,棫朴菁莪,称作人焉。周礼大司徒,教典州长党正,皆教民之官。东迁学废,郑在王畿内,子衿兴刺。子产为政,郑人欲毁乡校。原氏为王卿士,至以不悦学语於朝。然鲁僖以泮宫作颂,齐桓立士乡见称,又未尝不崇儒而重士也。汉兴,高祖过鲁,以大牢祀孔子,为后世尊孔之始。武帝表章六经,置博士弟子员。光武始立学,太学之盛,至三万余人。隋唐以降,虽文艺取士,非复先王敦实之义。然古之大儒以文名,皆以道名者也。南平自罗文质诞生,李文靖继之,上接龟山之传,下启朱子之绪。自是人材辈出,大魁於春官,跻列於卿贰者,郁郁彬彬蔚矣哉。今之学犹古之学也,幸生道学之邦,四先生之风未远,其有闻而兴起者乎?故学以讲明礼义,非以弋功名为重。昔朱子在南康军,建白鹿洞书院,立条规以训士,明代书院之盛,实宗焉。我邑设道南书院,为官师讲学之地,自庚子一役,清廷变法,遂开学堂,停大小试,而学校与书院,俱非旧观。今者民国肇造,尤重教育,立中学,高等小学,国民学校,分三阶级。而在省会,又有师范,法政诸科。教之术不同,而其所以为智育、体育、德育者则一也。夫兴废靡常,教化为本。圣人之道,如日月经天。虽有时而食,及其更也,人皆仰之。今之谈教育者,废读经而重格致,其兆已先见於有清之末。光绪二十八年,南平县学圣庙灾。未几而国步卒改,取士之权,不在上而在下也。姑录其先代规制,而以各学堂次焉,则世变之所由来可知己。

儒学

府儒学在梅山寺旧址,始自宋天圣三年,郡守曹修古,创建於郡治后山之巅,即西山,俗所谓御史台之前也。绍兴二年,郡守刘子翼,徙建於郡西龙津馆,未几,仍复旧所,元因之。明成化九年、郡守盛颙,多所改拓。其后刘侃、王范、苏章、孙衍各守,相继修建。而同知丁隆,通判罗环,教授徐彰,又迁普通寺,以广其基。万历戊午,始移今所,规模略具。天启乙丑,复加更正,其制始备。崇祯甲戌、丁丑、辛巳俱有增修。清朝顺治乙酉,曾司李、钱守、章守、许守、叠相修葺。康熙己酉、丁丑,崔守、范守又两次修之。己丑、辛丑复有浚池、筑桥、辟墙垣、建明伦堂诸役。先师庙,坐北向南。东西为两庑,前为大成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门外甃石作泮池,又外为棘门。庙右为崇圣祠,前为魁星1阁,庙左为明伦堂。其官廨即在堂左,前后各六间。教授居前,训导居后。乾隆十六年,知府胡宝琳,倡捐重修学宫,并训导廨舍。

县儒学,旧在西郊,旧县治西,宋熙宁间建,元因之。明洪武三年,知县刘居信,改建於三皇庙故址,即今学也,在西郊虎头山之麓。前临九峰,襟带双流,中为先师大成殿。殿左为明伦堂,后为崇圣祠。堂左为土地祠,堂右为海公公名瑞,号刚峰,琼州人,任教谕。祠,旧右,海公手植双桧。堂东西廊,为居仁、由义斋舍。前为泮池,更前为仪门。门左为魁星阁,又左2为教谕署,署左小巷通罗胜巷,前达大街。仪门南有墙石,题曰泮宫。东为大门。圣殿东西两庑,前为戟门,左右名宦、乡贤祠。门南为棂星门,又南为万仞宫墙,墙内东为义路,西为礼门。墙外建“万里鹏程”坊。庙右为训导署,署后为文昌阁。自刘居信改建后,洪武十六年,县丞罗南山,教谕彭秉德,廓大之,宣德七年毁,知府雷城重建。正统以后,知县胡滨、刘铭迭建。洪治十一年复毁,知县陆嵩,请於知府孙衍,巡按胡华,参政俞俊,佥事富玹,偕教谕黄淑督建,规模整密。嘉靖七年,以圣庙在明伦堂南,阂於远眺,且庙前学后,亦於尊礼未专。请於巡按聂豹,属知府屠侨,移庙於明伦堂右,旧豫章书院址。并改建棂星门学门,规模视昔,益加宏敞。嘉靖三十三年,知府沈鎜,同知曾子钦,因诸生请辟学前大路夷。其工由右建“万里鹏程”坊,架长亭,直达旧府学街路,民居前绕,纡迥萦带,万历四年冬毁。知府管大勋,改从庙门之南,中道而出。训导黄元采,拓启圣祠地为祠三,中祀启圣,左右祀文昌、魁星。二十一年教谕吴梦斗,谓祠扼来龙非宜,与署县赵楷,议改庙右。三十六年春,知府薛藩,以前途壅蔽,与朝山不相迎。值民居火,同署县徐久德,捐俸易地,向棂星门前,辟青云路,直达溪浒。三十九年,知县刘兆元修葺,设文昌像。又以民居小巷,逼射学门渠水,外反而去,乃改浚之,使环流焉。四十七年,知县商之彝重建。天启七年,教谕林芸孙修。崇祯二年,知县吴襄复修。通判谢朝纪,以庙后启圣祠址,山拱水抱,宜专祀文昌。教谕范方,重建大阁於其上。清鼎革初,西郊灾,延及学宫,堂庑斋舍,文昌、魁星祠阁皆烬。副将张国柱,帅兵力救,仅留大殿,而门窗瓦壁,俱已无存。顺治庚寅,知县汪蘅,请於巡按王应元,守道曾延孔,各捐百金以倡,至耗学田济之,未克告竣,旋复颓圮。戊戌秋,训导李应禧,见学宫鞠草,又门役杂居其间,向之青云路环流沟,为前人所辟浚者,复遭淤塞,与知县姜修仁,白诸巡按成性,提学陈瑾,知府张夙抱,各捐俸有差。守道孔自洙临视,复捐百金成之。於是先师庙、启圣祠、两庑棂星门、明伦堂、仪门皆复旧观。康熙庚申,教谕许文章,倡率重修。己丑夏,教谕周宗濂,训导张泰期,复谋修葺,巡道陈廷统,知府章培基,通判孙念绪,知县顾之安,协镇丁沂,各分俸助之。庚寅岁,摄县同知江芑芭,重修文昌阁及像。乙未岁,教谕周宗濂,谋於知县李丕煜。雍正二年,教谕张月攀,训导吴达儒。乾隆二年,知县许廷璠,先后倡修,然皆因其敝漏,为之小补。向时规复者,仍日就侵塞。乾隆二十五年,训导范时进,倡率修建,绅士踊跃题捐,费银三千七百余两,庙学焕然更新。清出戟门左右,建名宦、乡贤二祠,以补昔时之阙,并买左旁陈俊辉、李治岐、魏熙选、陈御章、陈××五屋,用价银一百零二两一钱购买,折出基址横四丈一尺,直五丈九尺。右旁买邓天一、徐华屋共二植,用价银三十三两,折出基址横一丈一尺,直四丈七尺。又於训导署,清出邓姓库屋,用价银一百九十两。三十五年,职员章隽,出囊中金八百余两,辟青云路,建“万里鹏程”坊,买屋而拓之,自万仞宫墙,南至溪浒,左至大沟墙内外,俱属学基;右至陈姓墙,及陈店为界,计长一十四丈六尺,横七丈八尺,是为青云路,建坊於其中衢,仍其旧题曰“万里鹏程”。同治八年,郡守赵均,知县彭鏊,督士绅捐修。光绪二十六年复重修始竣。至光绪二十八年六月初一日未刻,圣殿及两庑大成门同时俱灾,仅存崇圣祠、海公祠、明伦堂、及居仁、由义斋署门而已。民国裁学,春秋二丁,移登府学,遂难复建。

文庙历代崇祀

鲁哀公十六年,孔子卒。公为立庙旧宅,置卒守焉。周衰秦兴,儒道灰槁。至汉高祖十三年过鲁,以太牢祀,此祀孔子之始也。至孝武帝,表章六经,后世乃知尊吾孔子。元帝诏太师,褒成君霸,以所食邑八百户,祀孔子,赐霸爵关内侯,孔子之后之封侯,自元帝始也。平帝,始谥为褒成宣尼公。光武破董宪还,亦使大司空,祠以太牢,并祀七十子於孔庙,此祀孔子弟子之始也。明、章二帝东巡,皆诣孔子宅致祀,而章帝尤殷虔云。元和二年过鲁,亲祀孔子及七十贤。作六代乐,御讲堂,命皇太子诸王说经,帝升庙西面立,群臣中庭北面皆再拜,帝进爵而后坐。大会孔氏男子,谓孔僖曰:“今日之会,宁於卿宗有光乎!”对曰:“臣闻圣帝明王,莫不尊师。陛下亲屈万乘,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於光荣,非所敢承。”帝笑曰:“非圣者子孙,安有斯言?”遂拜僖郎中,并赐孔氏男女钱帛。诏僖从还京师。而七十子之得从祀,亦自章帝始。安帝过鲁,率循元和之轨。虽以桓、灵昏主,犹诏置孔子庙,置百户卒史掌礼器,春秋享礼,出王家钱,给大酒直。河南尹,给牛羊豕各一。大司农,给米。灵帝元光元年、始置鸿都门学,画先圣,及七十二子像。画以祀,自灵帝始。魏文黄初,诏起旧庙,设守卒如前。魏芳正始七年,令太常释奠以太牢,祀孔子於辟雍(一),以颜渊配释奠之礼始此。前此,祀孔子皆於阙里,至是始行於太学。晋武泰康二年,诏鲁国四时以三牲祀,释奠於中堂,以颜子配。七年,皇太子亲释奠於太学。太子释奠,则始於此也,东晋元明成穆皆释奠。宋高帝永初,诏鲁郡修葺坟庙。元嘉二十二年,裴松之议,太子释奠,应舞八佾,设轩悬之乐。释奠用轩悬之乐,自此始也。北魏道武,南伐至邹山,亦以太牢祀。孝文太和间,亲修孔子谒拜礼,改谥文圣尼父,又封其后为崇圣侯,拜孔氏四人,颜氏二人官、复给邑百户。文成间,诏宣尼庙,敕有司行荐享之礼。有司之行荐享,则始於此也。前此释奠,未尝言庙,至是始有宣尼庙之文。北齐天保间,制春秋二仲,释奠於先圣先师,以时修葺祠庙。每月朔,制祭酒,饮博士以下,及国子诸生以上。太学四门博士升堂,助教以下,太学诸生皆下拜。后世朔日行礼,则始於此也,梁元帝承圣初,於荆州创宣圣庙。自图画圣像,为之赞,书之,时谓三绝。南北五代之际多故矣,而崇祀不废。及隋文开皇中,赠孔子为先师尼父,以周公为先圣南面、孔子东面、命国子学、每岁四仲月上丁、释奠先圣先师。州县学,则以春秋仲月释奠。元魏虽命有司荐享,未有定时,未名释奠。后世州县学,以春秋二仲释奠,则始此也。至唐高祖武德二年,诏国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贞观初,房元龄请别祀周公,尊孔子为先圣,颜子为先师配焉、诏从之。四年,始诏州县皆立孔子庙、四时致祭、以左邱明等二十二人配,定孔子为先圣,而正南面,与徧祀於天下郡邑学,并以先儒配,则唐太宗始也。其后尊孔子为先圣尼父,亲幸国学释奠,又令皇子释奠,皇太子初献祭酒,张复允为亚献,光州刺史赵洪智,摄司业为终献。至贞观十一年始定释奠仪,以祭酒、司业、博士备三献。词称:皇帝谨遣某官行礼为承制云。后世国学遣官释奠,盖始於此,而州县以守令主祭,亦始於此。高宗永徽中,复圣周公,师孔子。而长孙无忌等言,贞观中,亲降纶言,正夫子为先圣,若周公作礼乐,当同王者之祭,乃诏以周公配武王,以孔子为先圣如故。乾封元年,赠孔子为太师,赠颜子为少师,曾参为少保,此则后世追赠孔门弟子之始,以曾参配享始此。至明皇开元八年,李元璀奏:颜子配像当坐,今乃立。四科弟子虽列像庙堂,不与享,而范宁等反沾从祀。请释奠十哲享於上,而图七十二子於壁。曾参以孝,受经孔子,请享之如七十二贤。乃诏十哲为坐像,悉与祀,特为曾参像坐亚之,图七十二子及二十二贤於庙壁。十三年封禅还,幸孔子宅亲奠。遣使以太牢祀墓,置卒守卫,并捐其子孙赋役。令天下州县立庙,赐百户,充春秋享奠。二十七年,追祀孔子为文宣王,服王者衮冕,乐用宫悬,舞用八佾。定祭期,春秋二仲上丁。赠诸弟子,各公侯伯。又赠曾参以降六十七人,爵皆伯。夫子之追王也,与夫二丁之定祭也,皆自明皇始。其给户役,洒扫林庙,禁采樵,则历世莫绝云。五季不造,血战五十余年。后周高祖至凶暴,然犹感梦下拜。

高祖广顺元年,亲征慕容彦超於兖城。将破矣,梦有人被冕,壮甚异者。入城道委巷,直夫子庙,驻而瞻像如梦,感喜下拜,遂幸阙里,庙奠登墓皆再拜。或言:“天子不当拜异代陪臣。”曰:“夫子圣人也,百王取则,敢不拜乎?”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网游之精分女神

    网游之精分女神

    她是众望所归的女神素手纤纤也是众人唾弃的女神经阿笙。搞笑,如果不是师父,她才不会装纯装淑女装冷艳!可是遇上的这个貌似很痴情高冷的少年……喜欢的究竟是真实的自己还是装出来的女神?哎!小女子可以给你暖床哦!年轻人知道错了就行了,形式什么的不重要的,你过来,我告诉你我卧室怎么走!她挥手又是一刀,他再次扑街,她甩甩头,我让你调戏我了吗?调戏都不让调戏了,那我刚才被打飞到树上的账怎么算?什么怎么算,你从电脑里爬出来咬我呀!下楼!什么?下楼!我就在楼下!
  • 与狼共舞

    与狼共舞

    泥腿子牛气冲天,竟敢痛打高官的少爷。少年得志,美女投怀送抱,以身相许,却换来痛不欲生的伤情岁月。官场似龙潭,商场如虎穴。飞刀问情,情难断,血尚热。正与邪的生死较量,尽在爱欲情仇中博弈。
  • 第一女王

    第一女王

    不慎穿越到被暴君统治的国度,辛辛苦苦去打工,还被安排扫马粪!最惨的是,她居然把暴君当成了偷马贼,弄了他一身臭马粪!还好有典狱官大人罩着,不然她可小命不保!只是,为什么这个暴君反而缠她缠得更凶了?难不成是个抖M?“离我远点儿!否则我不客气了!”她的爪子可是很锋利的。暴君挑眉一笑:“本王倒要看你怎么个不客气法。”好吧,是他逼她的,那就......夺走他的王位吧!【ps:美男朵朵,看她如何推翻暴君,成长为第一女王~】
  • 旧爱新婚:Boss情劫娇萌妻

    旧爱新婚:Boss情劫娇萌妻

    迷乱的酒吧,她被推进昏暗的包房,对上中了药的男神!面对爱慕多年的男人,她忍不住放肆一把,壁咚,床咚,各种咚……却遭遇警察临检!呜呜……不料这男人抓起她的手,宣告她豪门夫人的身份。自此,假婚真爱,名门老公对她许以盛宠……
  • 绿色田园

    绿色田园

    没事抓抓蝎子,钓钓鱼,去水库洗洗澡,等樱桃熟了,在酿点樱桃酒,喝的小脸扑红,坐在院子里,陪着女朋友数着天上的星星,逍遥自在的田园生活,好山好水,好风光,尽在绿色田园,看了就知道........不解释!
  • 仙迹之生死劫

    仙迹之生死劫

    万物未形成之时,世界由冰、水、火、电、暗五种元素组成,五种元素围绕起源水晶缓缓旋转。时间流逝,起源水晶力量减弱,五种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世间万物。仙邪纷争不休,心之邪滋生聚集,邪灵出世,生灵涂炭。神秘之人将之封印,时光飞逝,封印灵力日益减弱,万年之后邪灵复出,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 听十大总裁讲故事

    听十大总裁讲故事

    叱咤风云的十位商业巨子,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他们的成功?听这十位商业精英向我们娓娓道来他们的奋斗故事,或许我们会受到启发,得到鼓舞,成为下一个成功者。
  • 毒美人:王爷别闹我有药

    毒美人:王爷别闹我有药

    人家穿越都是,皇后,公主,王妃,为毛我穿越就一爹不疼,姨娘狠,庶妹渣的倒霉嫡女。不怕,一毒在手,王爷快到碗里来。传闻,京都陌家有二女,嫡女无才,貌无盐,庶女才华,美如画。“小姐,小姐,你看看人家这么说你,你怎么不反驳呀”丫鬟绯烟着急地看着自家悠哉悠哉躺在美人卧上的大小姐,某夏不紧不慢地说“说就说呗,我还谢谢他。”完了完了小姐没救了。
  • 枯骨:凉薄公子

    枯骨:凉薄公子

    漠罪之城,神眷顾不到的角落。优伶之泪。仅且悲矣。枯骨之深,满目凉薄罢了。
  • 我的极品总裁老婆

    我的极品总裁老婆

    迎娶豪门女神?走向人生巅峰?想得美!领了证是不假,可苏心源只是被人利用而已!不过当他觉醒了超级灵魂系统后,一切发生了变化……找我麻烦?李小龙灵魂附体,揍扁一切纨绔大少!职场商战?召唤马云灵魂,谁又能与我抗衡!调酒、赛车、射击、暗杀……如此出色的他也引起了女神的关注,难道,他真的要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