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22400000115

第115章 比兴(2)

襄楚信谗。

「襄楚」,黄本作「楚襄」。《校证》:「『楚襄』原作『襄楚』,梅六次本,张松孙本改作『衰楚』。冯校云:『襄楚当作楚襄。』何校本、黄注本作『楚襄』,今从之。班固《离骚赞序》:『至于襄王,复用谗言,逐屈原在野。又作《九章》赋以风谏。』此彦和所本。」《校注》:「『楚襄』,元本、弘治本、活字本、汪本、张本、两京本、王批本、何本、胡本、万历梅本、凌本、合刻本、梁本、秘书本、汇编本、清谨轩本作『襄楚』;《诗纪别集》引同。冯舒云:『襄楚当作楚襄。』天启梅本改『衰楚』。尚古本、冈本作『楚怀』。按三闾见谗,不止楚怀一代,亦非始于楚襄之世。下文以『炎汉虽盛,而辞人夸毗』与此对言,则『襄』字当依天启梅本改作『衰』,始合文意。作『襄』作『怀』均非。《才略》篇『赵衰以文胜从飨』,元本、弘治本、活字本、汪本等误『衰』为『襄』,与此正同。」《考异》:「衰楚对下炎汉,从『衰』是。」按《文选》卷四十六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韬轶炎汉。」李善注:「《东观汉记序》曰:汉以炎精布耀,或幽而光。」萧统《文选序》:「自炎汉中叶,厥涂渐异。」《诗品序》:「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亦炎衰对文,此作「衰」是。《怀南子道应训》:「将衰楚国之爵,而平其制禄。」可为参证。从梅六次本改。

诗刺道丧。

「诗刺」,黄本作「诗剌」。范校:「谭云:疑当作『讽刺』。」范注:「『诗刺』,当作『讽刺』。」《校证》:「『讽』原作『诗』,曹学佺曰:『诗,当作讽,兴起乎风,比近乎赋,兴义销亡,故风气愈下。』按曹说是。王惟俭本正作『讽』,谭校亦作『讽』,今据改。」《补正》:「按训故本正作『讽』。当据改。《书记》篇有「诗人讽刺」语。《汉书艺文志》:『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颜注:『离,遭也。风读曰讽。』足与此文相发。又按『剌』当以元本、何本、梅本、凌本、汇编本、王本改作『刺』;《诗纪别集》一引同。」《义证》引斯波六郎云:「案『诗刺』谓诗人之讽刺,不必改为『讽刺』。依上文言『依《诗》制《骚》』,下文言『倍旧章矣』可知。……又关于诗刺字之用例,见《奏启》第二十三之『诗刺谗人』。」《考异》:「按:『诗』字承上依诗句而言。疑当作『讽刺』者,误以与『兴义销亡』句相偶也。然此文宜四句一气读,均两用『故』字,上言『诗刺』,下言『比体』,所以说明炎汉虽盛,而辞人夸毗也。范注非。」按《颜氏家训教子》篇:「《诗》有讽刺之辞。」「诗刺」即诗人之讽刺也。《汉书扬雄传下》:「雄以为赋者,将以风也,必推类而言,极丽靡之辞,闳侈鉅衍,竞于使人不能加也,既乃归之于正,然览者已过矣。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陵云之志。繇是言之,赋劝而不止,明矣。」颜注:「风读曰讽,下以讽刺上也。」《隋书经籍志一》:「《诗》者,所以导达心灵,歌咏情志者也。故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上古人淳俗朴,情志未惑。其后君尊于上,臣卑于下,面称为谄,目谏为谤,故诵美讥恶,以讽刺之。」又《经籍志四》:「《楚辞》者,屈原之所作也。自周室衰乱,诗人寝息,诌佞之道兴,讽刺之辞废。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着《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弟子宋玉,痛惜其师,伤而和之。其后,贾谊、东方朔、刘向、扬雄,嘉其文彩,拟之而作。盖以原楚人也,谓之『楚辞』。然其气质高丽,雅致清远,后之文人,咸不能逮。」此从「诗」义长。盖汉之羣贤,非不复讽刺,其所为之讽刺已非诗人之讽刺也。因去诗之讽刺较三闾为远,故兴义销亡焉。义通,毋需改。

故比体云构。

范注:「『故比体云构』,『故』字疑衍。」《校注》:「按『故』字疑涉上误衍。」《考异》:「此文宜四句一气读,均两用『故』字,上言诗刺,下言此体,所以说明炎汉虽盛,而辞人夸毗也。」

信旧章矣。

范注:「信旧章矣,『信』当作倍,倍即背也。」《校释》:「按文义,此言汉文兴亡比盛,与旧不同,不当曰信。信乃倍字形误。范文澜谓当作『倍』,是也。」《校证》:「案旧章谓汉以来赋颂,『信旧章矣』犹言『由来久矣』。《诠赋》篇:『信兴楚而盛汉矣。』《杂文》篇『信独拔而伟丽矣』,《议对》篇『信有征矣』,句法与此同,范说未可从。」《义证》引《斟诠》云:「旧章乃指屈原依《诗》而制之骚体,而汉人赋颂,比体云构,兴义销亡,故云倍旧章。观于下文『辞赋用比忘兴,习小弃大,所以文谢于周人』云云,正蒙此『倍旧章』之语而言。细审上下文意,显而易见。若如王说,解『信旧章矣』为由来久矣,文颇难通。」《考异》:「范注疑作『倍』者,因上有『炎汉虽盛,而辞人夸毗』,又『兴义销亡,比体沓杂』,是反乎旧章也。故疑作『倍』,义自可通。但王校云云,指旧章为汉以来赋颂之体,误一。『信旧章』之『信』,解作诚然是旧章之是从,则与上诸句不协,误二。再引《诠赋》篇『信』字句与此句法相同,则自『炎汉虽盛』,至『旧章矣』,概不可通,误三。王校三误,所谓引喻失义者也,不可从。」牟注:「《文心雕龙》全书无『背』字,《正纬》篇说:『经正纬奇,倍擿千里。』『倍』即用背意。」按《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郑笺:「率,循也。……循用旧典之文章。」此从「倍」是。依范说改。

枚乘荒园云。

「荒」,黄本作「菟」。《汇校》:「按:『荒』字实误。枚乘《菟园赋》,《古文苑》载有此文。《诠赋》篇:『枚乘《菟园》,举要以会新。』作『菟』是。」按从黄本改。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风云争霸

    风云争霸

    一剑伏敌手,一掌镇乾坤。无奈乱世谁论对错,只看岁月长河,谁为霸者。且看少年七月,百战惊天下,登顶世绝巅。
  • 四分戒本疏卷第一

    四分戒本疏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四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四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 心灵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心灵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含义的异同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美女的贴身小兵

    美女的贴身小兵

    英雄救美,没有得到美女的投怀送抱,却反被陷害。被开除军籍的特种兵刘文,走进了绯色的花都。年轻貌美的女总裁,傲娇的小萝莉,霸道的大明星,逐渐走入刘文的生活。身边的美女多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是非争端,争风吃醋。拳打富家大少爷,脚踢街边小流氓。一场意外,却让刘文卷入了一场争斗的漩涡之中,并且成了关键...
  • 网游之无双佣兵

    网游之无双佣兵

    我曾向往平凡,后来我明白了轰轰烈烈。战魔王,探古迹,在无数高手之中斗志斗勇。看少年赵小生如何在网游界中披荆斩棘,终成一代传奇。
  • 不爱笑的女伯爵

    不爱笑的女伯爵

    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一所山顶的大屋子里成了一个女伯爵的管家,她爱开玩笑、捉弄人但传闻中从来没人见过她笑。“伯爵大人,今天晚上你决定好吃什么了吗?”
  • 执掌神罚

    执掌神罚

    天劫自古归属天道,而天道无情,只会绝对的公平!可有时绝对的公平等于不公平...周无忌,一个华夏国的普通少年,天地间最大的幸运儿!得到神罚纹章,踏上成就有情天道的路途。天地虽大,神通者虽众!但尔等生死由吾掌控,不管你是神是圣!跟随主角的步伐,踏遍千奇百怪的位面,追随周无忌的成长,看他慢慢成长,最终成为有情天道。
  • 我的独角兽

    我的独角兽

    【注:本篇短篇小说根据漫画《我的独角兽》进行略微改动,而写出的,有意者也可以看漫画!】骑士,中世纪为国王忠诚战斗的骑兵武士,在这个已经没有王的世界里,依然有骑士家族的存在。一个少女在午睡的时候,得到了独一无二的一份礼物——这个世界上最后的一只独角兽。
  • 低碳生活三字经

    低碳生活三字经

    本书介绍低碳生活的理念与知识,涵盖了日常生活、交往的各个领域,并以日常生活事例、趣闻逸事、历史典故、先哲事迹、重要文献等对正文进行相关链接。